1. 愛國主義者的故事
鄧世昌
鄧世昌:「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鄧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番禺人。1867入馬尾船政後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被船政大臣沈葆璋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幫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時值日本派兵侵犯台灣,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獲升千總。後調任「振威」炮艦管帶,代理「揚武」快船管駕,獲薦保守備,加都司銜。
1880年李鴻章為建設北洋水師而搜集人才,因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而將其調至北洋屬下,先後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完工,丁汝昌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艦,鄧世昌隨往。1881年11月安然抵達大沽口,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鄧世昌因駕艦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圖魯」勇名,並被任命為「揚威」艦管帶。
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是年底回國。歸途中,鄧世昌沿徒安排艦隊操演練習。因接艦有功,升副將,獲加總兵銜,任「致遠」艦管帶。1888年,鄧世昌以總兵記名簡放,並加提督銜。是年10月,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1891年,李鴻章檢閱北洋海軍,鄧世昌因訓練有功,獲「葛爾薩巴圖魯」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鄧世昌犧牲後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並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謚號,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師昭忠祠,御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鴻章在《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中為其表功,說:「……而鄧世昌、劉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沒者也」。清廷還賜給鄧母一塊用1.5公斤黃金製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以示撫恤。鄧家用此款在原籍廣東番禺為鄧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鄧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於1899年在成山上為鄧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遠洋綜合訓練艦為「世昌」艦,以示紀念。
鄧世昌有三兒兩女,長子鄧浩洪,承襲世職,任職於廣東水師,1947年去世;次子鄧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鄧浩乾是遺腹子,曾在民國海軍部供過職,1969年逝於無錫。
關天培,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後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餘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1838年,在鎮遠、威遠炮台間增建靖遠炮台,首次安設西洋銅炮,並在橫檔東側水道架設排鏈兩道。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到粵禁煙,協助緝拿煙販,收繳鴉片,並指揮水師多次與英艦船交火。
關天培
關天培(1781~1841.2.26),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後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餘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赴任後,踏勘地理形勢,將虎門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為信炮台;在上橫檔島一線,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遠),改建橫檔、鎮遠炮台,增建永安、鞏固炮台,控制東西水道;在虎門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鑄6000斤以上大炮40門,安置各炮台。同時抓緊訓練,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鎮遠、威遠炮台間增建靖遠炮台,首次安設西洋銅炮,並在橫檔東側水道架設排鏈兩道。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到粵禁煙,協助緝拿煙販,收繳鴉片,並指揮水師多次與英艦船交火。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欽差大臣琦善至廣東,一意主和,懈於防務。1841年1月7日,英方發動虎門之戰,企圖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動艦船10餘艘,攻佔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軍又以戰艦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陸部隊,猛攻橫檔島一線6炮台。關天培於靖遠炮台督軍頑強抵抗,並親燃大炮對敵轟擊,負傷力戰殉國。其辦理廣東海防的奏摺公牘,輯為《籌海村集》。
徐悲鴻.(1895-1953),是兼采中西藝術之長的現代繪畫大師,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出身農村,家境清貧。父親徐達章是個村塾教師,擅長花鳥,人物畫。徐悲鴻4歲開始在家塾中讀書,耳濡目染,自幼對繪畫發生興趣。9歲隨父學畫,10歲已能作父親的助手。農忙時,兼做耕作,貧苦的勞動生活,使他從小養成了勤勞,簡朴的作風和誠實正直的性格。他13歲時遇上大荒之年,隨父走江湖,依靠鬻字賣畫為生。17歲時,父親染上重病,家境每況愈下。八口之家的生活重擔,從此落到徐悲鴻的肩上。他在小學,中學任圖畫教師,也到上海等地靠賣畫為生。19歲時父親去世,家境愈加貧困。
2. 急,請問各位美女帥哥,哪個快遞能到周口扶溝白譚鄉速度啊..
圓通快遞,送到白譚街上的一家古玩店,然後自己去取
3. 同志們,黃帝故里好不好玩啊
像這種具有紀念意義的旅遊景點,不能說是好玩不好玩,只能談它的意義吖。
還蠻有意義的,起碼不會讓你失望,可以說是「不虛此行」吧!
要去什麼地方,首先要了解它的資料,我這里提供了一些,你看看吧!
總會有用的:
黃帝故里
【景點簡介】
是國家AAAA級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聖地,也是十八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拜祖儀式和歷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現場。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
黃帝故里新鄭說無可爭議。天水說是黃帝的子孫 姓後人遷至此處建立的古魯國,為紀念先人黃帝而對當地許多地名命名時均與黃帝有關,以致引起誤傳。魯人遷至山東後,又將壽丘等有關地名和傳說帶至此地,以致漢代學者、孔子十一世孫孔安國借機用此抬高先人孔子地位、偽造出了黃帝故里山東壽丘說。後世史學家隨其一錯再錯,誤傳至今.
但通過分析歷代史料可以找出明顯的錯誤矛盾之處:
一是壽丘作為山東地名為後起,據《清一通志》載:「壽山在州北一里,下有魯谷水。」壽山不高,故當地人也稱之為壽丘。是黃帝後裔 姓魯國所在地,後魯國遷於現山東,壽丘這個地名也隨之來到了山東。到了東周初期,周公旦被封到此地,這就是後起的周代魯國。所以,黃帝生壽丘的傳說應是源於天水的古壽丘,是黃帝後人遷居天水後思念先祖而作,而非山東後起的壽丘。
二是古史記錄的前後矛盾。《帝王世紀》作者皇甫謐說:「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又說:「(黃帝)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而黃帝先人少典就是有熊國君,作為有熊國君的少典怎可能到山東壽丘生下黃帝,然後在陝西姬水將其養大,再回到新鄭讓其繼位。
三是據古史記載與黃帝同時期的山東是東夷族,其首領為少昊,後來與黃帝大戰於涿鹿之野的蚩尤就是少昊族的首領之一,作為同時期的有熊國君少典之子的黃帝怎會生於少昊族的領地。
四是根據考古發現,中原古文化是由裴李崗文化而發展至仰韶文化,而山東古文化是由北辛文化發展至大汶口文化,從出土文物及其生活遺跡看,二者文化類型有著較大的區別,各自都能自成體系。所以屬於仰韶文化的黃帝在同時期決不可能和屬於大汶口文化的少昊同時出生於山東壽丘。
而陝西的姬水也是周人(姬姓)遷至渭水後的後起名,真正的古姬水就是《說文》和《水經注》中記載的 水,即今天新鄭境內的 水。昆侖說更是來自於《山海經》中的神話,不足為據。只有河南新鄭說,從史實到傳說,從地名到遺址,從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都無可置疑地證明了該地是真正的黃帝故里
據大量的歷史記載和文物佐證,黃帝故里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軒轅路北,佔地面積100餘畝,黃帝故里祠始建於漢代,後曾經毀建,歷代都有修復。
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鄭縣令徐朝柱立有「軒轅故里」碑。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緬懷始祖功德。
近年來,新鄭市人民政府對黃帝故里景區進行了擴建。擴建後的黃帝故里景區共分五個區域:廣場區、故里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祠前廣場、千年古棗樹、國槐蔭蔭、百年銀杏松柏參參,「乾坤浮雕圓盤」立於中道,軒轅橋下姬水可潺潺橫流,「軒轅黃帝之碑」立於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門、正殿、東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軒轅黃帝中年座像,兩配殿有黃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後建有黃帝寶鼎壇,樹九鼎,黃帝寶鼎置於中宮,高6.99米,直徑4.7米,重24噸,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銘文鐫刻萬年歷史故事;兩側立有56個民族圖騰玉柱;鼎壇四周建有楹聯迴廊,掛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在鼎壇的北面是軒轅丘舊址,高大的丘內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築軒轅黃帝紀念館,採用虛幻手法,展示黃帝風采。軒轅丘一側,建有黃帝文化藝術苑,薈萃了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
有眾多史料記載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建都在河南新鄭,故河南新鄭也是黃帝故里!
明《大明一統志》:「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生於此。」現存於軒轅故里祠的清乾隆二十九年《重修大殿碑記》曰:「古傳,鄭邑為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跡,乃當年故址!後成了旅遊景區,每年農歷三月三都有億萬炎黃子孫來此尋根拜祖!06年4月1日起景區門票免費。
編輯本段主要景觀
黃帝故里景區分五個部分組成。整個景區布局突出「中華之根」主題,前門區「秀」:中華第一古棗樹、銀杏樹、國槐、松柏蒼郁參天。盤龍二石坊跨甬道南北峙立。中華第一橋——軒轅橋古樸典雅,姬水河潺潺橫流,乾坤晷盤屹立中道,中華第一碑——華夏祖石碑立於前門東側,展示中華人文薈萃。祠殿區「神」:中華第一祠——黃帝故里祠,正殿中央塑有中華第一大帝——軒轅黃帝塑像,兩配殿分塑黃帝元妃嫘祖、次妃嫫母像。鼎壇區「雄」:有甬道銘文、民族圖騰柱、鼎壇、迴廊。鼎壇樹九鼎,中華第一鼎——黃帝寶鼎置於中宮,高6.99米,直徑5米,重24噸。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壇四周迴廊掛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軒轅丘區「聖」:軒轅丘高19米,長100米,丘內建有中華第一宮——軒轅宮,為地穴覆土式建築,寓意黃帝出生地。黃帝文化藝術苑區「趣」:有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展示。
編輯本段旅遊攻略
黃帝故里景區位於新鄭市區軒轅路,佔地面積100餘畝,黃帝故里祠始建於漢代,後曾經毀建,明清修葺。擴建後的黃帝故里景區共分五個區域:廣場區、故里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祠前廣場、千年古棗樹、國槐蔭蔭、百年銀杏松柏參參,「乾坤浮雕圓盤」立於中道,軒轅橋下姬水可潺潺橫流,「軒轅黃帝之碑」立於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門、正殿、東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軒轅黃帝中年座像,兩配殿有黃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後建有黃帝寶鼎壇,樹九鼎,黃帝寶鼎置於中宮,高6.99米,直徑4.7米,重24噸,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銘文鐫刻萬年歷史故事;兩側立有56個民族圖騰玉柱;鼎壇四周建有楹聯迴廊,掛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在鼎壇的北面是軒轅丘舊址,高大的丘內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築軒轅黃帝紀念館,採用虛幻手法,展示黃帝風采。軒轅丘一側,建有黃帝文化藝術苑,薈萃了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葉落兮歸根,故里兮牽魂。黃帝故里景區熱忱歡迎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尋根拜祖,旅遊觀光。
【景點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
公元前3000年左右,黃河中下游一帶居住著上萬個大大小小的部落。這些大小部落,為了對付其他部落的入侵或對外擴張,往往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大的部落聯盟。當時,在這些部落中,有三個最為強大的部落。一個是居住在黃河中游南部嵩山東麓的有熊(今河南新鄭市)這個地方的有熊部落,其首領是姬軒轅。他是一位很有智慧和能力,集政治家、軍事家和科學家為一身的領袖人物。一個是居住在黃河下游濟水一帶(一說在今湖北北部與河南南部)的最為強悍善戰的九黎族部落,其首領名叫蚩尤。一個是居住在陳丘(今河南淮陽一帶)的神農氏部落,神農氏的首領稱炎帝,已傳到第八代榆罔。《國語·晉語四》說:「昔少典娶有蛟氏,生黃帝、炎帝。生而異德,黃帝以姬水成,故姓姬,炎帝以姜水成,故姓姜。」由此看來黃帝和炎帝還是同胞兄弟呢。
據說,在神農氏時代,炎帝是天子,各氏族部落或部落聯盟都要聽從天子的命令。但是這時的神農氏部落已經沒落,各氏族部落之間互相進攻討伐,特別是九黎族部落,到處搶殺擄掠,使百姓深受其害,而神農氏炎帝榆罔又無力加以制止。這時的有熊部落正興起,其首領姬軒轅經常出面調停部落之間的糾紛,以理服人,對不聽勸告者,就以武力征服。這樣,許許多多的部落已不再聽從炎帝榆罔的命令。姬軒轅事實上已代替了炎帝榆罔的天子地位。炎帝榆罔為了挽回自己的天子地位,就出兵攻打那些服從姬軒轅的部落。這樣,越是攻打,那些部落就越是歸姬軒轅。於是姬軒轅就率領他的六七個部落在阪泉(在今河南扶溝境內,一說在今河北涿鹿縣)與炎帝榆罔大戰。經過三次大的戰役,炎帝榆罔大敗,歸服姬軒轅。這樣,兩個部落聯盟又聯合,乘勝征討肆虐百姓的蚩尤部落。姬軒轅與蚩尤交戰,用的兵器是木棒、石斧、骨簇,而蚩尤這時已用上銅兵器,因此,初戰連連失敗。姬軒轅見一時不能取勝,就採用誘敵深入戰略,將蚩尤引誘到地理環境陌生的涿鹿山(在今河北涿鹿縣,一說是山西解縣)之中,使蚩尤士兵糧食斷絕,體力疲憊,然後乘著天降大霧,不辨東西,帶著指南車,沖進蚩尤兵營,生擒蚩尤。
新鄭最早稱「有熊」
河南省新鄭市在遠古稱「有熊」,這在歷史書有明確記載。最早的記載是戰國《竹書紀年》:「黃帝軒轅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什麼地方?《史記·五帝本紀·解集》說:「譙周曰:『(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謐曰:『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說:「或言新鄭縣,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說:「新鄭縣,漢舊縣,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黃帝都於有熊亦在此,本鄭國之地。」1931年版《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說:「有熊,黃帝之都,即今河南新鄭縣。」1986-1993年版《漢語大辭典》說:「有熊,古地名,傳說黃帝所建之都。故址在今河南省新鄭縣。」不僅歷代史書這樣記載,明代至民國年間的《大明一統志》、《大清一志》、《河南通志》、《開封府志》、《新鄭縣志》都一致記載新鄭古為有熊。另外,如碑刻,金代劉文饒的《修德觀問道碑記》曰:「鄭,古有熊之國,黃帝所都。」明正德十二年《重修太清觀志》:「河南新鄭,古有熊氏之國也。」
以上歷代文獻、地方誌和碑刻,告訴我們,從戰國的《竹書紀年》至今,一致記述新鄭古代為「有熊」。當代著名史學家李學勤在《始祖山中華聖地建設促進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說:「常常有人問這樣一個問題:新鄭這個地方的傳說究竟有多少可信性?我說從文獻上來看,新鄭作為『有熊氏之墟』和作為『少典氏之國』這一點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經《史記》和《史記三家注》等書記載下來,應該說兩千年左右的時間里沒有人提出任何有力的證據來懷疑這一點。」
至於新鄭為何稱「有熊」,何時稱「有熊」,稱至何時,許多專家學者發表不少高論,一致說法是,新鄭在新石器時代,可能有許多熊。少典氏族是以熊為圖騰,所以這里叫有熊。少典氏族生活年代,有許多學者認為是在裴李崗文化時期,如考古學家許順湛在給《新鄭縣文物志》作序時說:「依據古史文獻來看新鄭的歷史地位,如果對照《新鄭縣文物志》,我們就會更加清楚,距今8000年前後的裴李崗文化遺址,是少典族階段的遺留,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是黃帝族階段的遺留……。」考古學家李友謀、馬世之等皆持相同觀點。至於「有熊」稱至何時,漢代司馬遷《史記·周本紀第四》說:「帝紂乃囚西伯於羑里。閎夭之徙患之,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史記·正義》:「《括地誌》雲:『鄭州新鄭縣本有熊氏之墟也。』」由此可見,在商朝末,新鄭還稱為「有熊」。當代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1982年編制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商》在商代,仍稱新鄭為「有熊」。
軒轅丘在何處?
既然黃帝是因居住或生於軒轅丘而得名,那麼軒轅丘在何處?古代歷史文獻有三說:一是酈道元《水經注·渭水》說:「黃帝生於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此說難以成立。因為黃帝的父親少典是有熊國君,有熊國在河南新鄭,怎麼可能跑到甘肅天水的軒轅谷生下黃帝?再說,史書沒有記載少典氏在那裡活動過。二是《山海經·西次三經》說軒轅丘在西王母所居住的玉山之西480里。玉山在哪裡?在昆侖山附近,也就是海拔4-5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那裡能夠產生像黃帝族這樣強大的部族嗎?三是說軒轅丘在河南新鄭。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說:「(黃帝)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王欽若《冊府元龜·帝王部》說:「黃帝初受國於有熊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天下名勝志》說:「新鄭縣城內有軒轅丘。」《大明一統志》說:「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生於此故名。」清乾隆二十九年軒轅故里碑刻說:「古傳鄭邑為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址,乃當年故址。」清嘉慶二十二年和民國十九年《密縣志》引《中州雜俎》說:「密縣大隗鎮南三里許有『七聖廟』……新鄭軒轅丘距此四十餘里。」這就是說軒轅丘在有熊國即今新鄭市區內。漢代在軒轅丘旁建有軒轅故里祠,至今猶存。
4. 扶溝縣特大殺人案是怎麼樣一回事求知情人
●純屬謠傳與吉鴻昌無關
昨日東方今報記者與周口市**局取得聯系,**核實後稱:「所發案件地為扶溝縣曹里鄉,與吉鴻昌故鄉扶溝縣呂潭鄉根本就不是一個鄉,帖子所發內容毫無依據。」
昨日下午,周口市**局向東方今報記者傳來了案件經過,內容如下: 2011年9月,扶溝縣曹里鄉發生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件,當日下午3時許,扶溝縣**局接到曹里鄉「東東」網吧門前發生命案警情後,快速出擊,查明了死者身份為吉光,男,1983年6月17日出生,曹里鄉跨李庄行政村人,以及嫌疑人的詳細信息,即顧連峰,顧永樂。並於9月12日下午,將顧連峰、顧永樂以及涉嫌窩藏犯罪嫌疑人的邵瑞霞(顧連峰妻子)擒獲。至此案件告破。
據查,此案起因為:曹里鄉馬集村17歲的馬某因女孩韓某,與曹里鄉跨李庄行政村的吉某發生沖突,雙方互毆。後,雙方相約各自找人再斗。馬某找來顧永樂等人幫忙。吉某找來另外四人前來幫忙。因為雙方所找的人相互認識,只有吉某與馬某互毆。之後,吉、馬二人仍不服氣,吉某就打電話向堂哥吉光求助。吉光帶領李某、顧某等多人趕到,雙方發生互毆,其間吉光身亡。
昨日下午,扶溝縣**向記者介紹說:「這一案件完全與吉鴻昌英雄無關,吉鴻昌英雄只有一個女兒,這是我們眾所周知的事情,網路上的炒作純粹是瞎編,我們一切都以案件事實為基礎。」
5. 扶溝中匯大酒店有服務嗎
有酒店基本的服務。
酒店設施、餐廳、晚間娛樂、兒童活動(適合兒童/家庭)、提供上網服務的商務中心、會議室、行李寄存、洗衣服務。
扶溝中匯酒店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03-29,法定代表人為張大寨,注冊資本為300萬元人民幣,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91411621786231547A,企業地址位於扶溝縣城新建西路,所屬行業為餐飲業,經營范圍包含:餐飲、住宿、洗浴、歌廳服務,酒水經營。扶溝中匯酒店有限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態為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6. 中國有吉則這個姓氏嗎
中國有吉這個姓氏,抗日名將吉鴻昌。
吉鴻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恆立,抗日英雄,愛國將領,河南省扶溝人。1913年入馮玉祥部,從士兵遞升至軍長,驍勇善戰。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為主任委員,秘密印刷《民族戰旗》報,宣傳抗日,聯絡各方,准備重新組織抗日武裝。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遭工部局逮捕。為置吉鴻昌於死地,宋美齡不遺餘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賄,將吉鴻昌引渡到北平軍分會。11月24日,經蔣介石下令,吉鴻昌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時年39歲。
2009年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7. 扶溝有啥好玩的沒
有。吉鴻昌紀念館。 《在東環》
8. 鄭州遭受暴雨襲擊,為什麼周口西華、扶溝的老百姓需要緊急撤離
近日,鄭州遭受特大暴雨襲擊,境內多個水庫與河流水位到達警戒線。其中,位於中原區須水鎮的常庄水庫更是多次發出潰壩預警。水庫高達135米,比鄭州市地標建築二七塔還要高出36米,一旦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與此同時,賈魯河、熊兒河等河流沿岸溢出嚴重。雖然雨停了,但是很多小區的水位還是在腰窩左右。為了解決這一情況,就必須對境內水庫與河流進行泄洪。採用疏導的方式,降低水位。
更希望在外打拚的各位周口老鄉,不用擔心,家人們一定不會有事。
9. 我快要訂婚了!女友是河南周口扶溝卞崗的,她們說訂婚最少要10W。不過;我那裡一般是萬里挑一,和萬里挑妻
要錢的婚姻,不要也罷!這是我的看法!結婚以後,如果有能力。多少都可以給他!但結婚不是買婚姻!有金錢的介入就變質了!
10. 河南省扶溝縣練寺鎮大蒲行政村雙廟村民何明山失蹤了嗎
河南省扶溝縣練寺鎮大蒲行政村雙廟村民何明山是沒有失蹤的,在戶籍派出所是能查到他的一些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