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觀北大才女張泉靈演講有感
聽完這一輪講座之後,感覺實在是受益匪淺,很感謝學校安排了這樣的課,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有關藝術這一門類之深奧和博大,然而學的最多的還是有關於設計的一些感悟。
我從中的感悟是中國現在是奢侈品消費第二的國家,國人都以家中有奢侈品而驕傲,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從中國的文化傳統來講,「節儉是中華名族的美德」,這句話永不會過時,難道我們不應該繼續發揚下去嗎?
從中國的設計角度來講,中國的品牌卻是屈指可數的,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中國的品牌設計上,讓別國都來買中國的設計的奢侈品,這才是國人值得驕傲之處。
設計是人跟大自然,跟社會和諧的一種智慧,或者我們的思考方式。」所以設計是遠遠早於科技和藝術的。
(1)北大美女教師代表開學演講擴展閱讀:
張泉靈給人的感覺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樣:清秀、靈動,絲毫沒有傳統印象中做現場新聞、突發新聞主播的嚴肅與刻板。
她的眼睛裡總是透露著一絲笑意,平易近人的溫暖融化了陌生感。我覺得說張泉靈是美女主播是低估她了,她是個有智慧的女主播。
而且。對我們來說,設計一直在人類的進程過程充當著催化、引導和調整人和自然,人和社會的角色,所以設計的本身,它的本質就是一種整合的創新,它不僅僅是某一個專業的創新,它最終靠的是整合廣博的知識和資源的結構關系。
㈡ 她被譽為北大「美女教授」,33歲至今未婚,這個女人是誰呢
如何定義美人?
有著漂亮的臉蛋和完美的身材?長得漂亮只是給人的第一印象,真正的美人還需要擁有滿腹經綸的才華,直擊人心。
美貌與才華的並存的女子少之又少,因為女子大多都在家相夫教子。
隨著思想的開放,女性在各行各業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上演著巾幗不讓須眉的佳話。
所以,要想讓學生們學習到最新的知識和理論,她需要對知識進行不間斷的更新,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所以,她對於自己的外表可能不是很在意,只有學術上得到認可,才是她永恆的目標。
在北大期間,她不僅斬獲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還在去年獲得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這個獎項含金量極高,從1998年以來,她是獲得此獎的第一位亞洲女科學家。
她曾說過:
能夠在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任教是我的榮幸,我嚴格要求自己,講好每一節課,對待同學們課上的問題都認真解答。
這樣的端莊大方,認真負責的老師,學生們怎能不愛?
03畢業演講
2018年7月,在北大的畢業典禮上,史蛟作為教師代表上台發言,她說:絕對不要屈就於ー個你不熱愛的工作,同學們可能都已經找到工作了,但你們有沒有捫心自問:自己喜歡的職業是什麼?自己嚮往的工作是什麼?
在喬布斯的「熱情理論」中,年輕人要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為什麼呢?只有你熱愛這份工作,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即使不成功,至少你是快樂的。是不是很美妙?
換言之,一個成功的人,一定非常熱愛他的事業,並有著很大的熱情,正因為這種熱情,才能讓他有著源源不斷的動力,最終取得成功。
04熱愛生活,喜歡鍛煉
史蛟不僅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她更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她十分喜歡運動,健身、跳繩、爬山都是她的最愛。
她經常約學生們一起去爬山,幾乎每周都去一次,在山水間,既能陶冶情操,又能鍛煉身體,有益於身心健康。
她還多次鼓勵學生們一定要鍛煉身體,在學習的同時更要注意身體健康。一個好的身體好比大樓的根基,一旦根基沒了,整個大樓將會坍塌,這也是她給學生的一個忠告。
在課余時間,她經常與學生們一起參與體育活動,比如跳繩、打網球,增進了師生之間的關系。
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史蛟總是起帶頭作用,積極組織學生們參與其中,比如在運動會、各項典禮、春遊等,她總是近距離的與學生們互動,更好的融入其中。
05生活獨立,至今單身
如今已經33歲的她仍然獨身,她個人條件非常的優秀,容貌與才華兼備,更不缺乏追求者,但她與很多的獨立的女性一樣,一直選擇單身。
經濟和生活上的獨立,也使她不需要過多的依賴別人,很多人對此很不理解,甚至對其發出了質疑,其實這都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結不結婚是她的自由,我們不應該對其指指點點。
我倒認為史蛟單身必有其緣由,一是事業上非常的忙碌,嚮往自由的她不願意被傳統的婚姻觀念所束縛,與其相夫教子,她更願意奮斗在一線,為北大的教育事業貢獻出一份微薄之力。
二是她對另一半也有自己的想法,兩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語言,志趣相投。因此,一般人的才華確實很難與她匹配,史蛟的要求自然很高,她的才華很難有人與她契合,既然很難找到與自己琴瑟相鳴的人,她也不願委屈將就,還不如獨自一人,獨享一份清靜。
史蛟如此小心謹慎對待自己的婚姻,完全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他人負責。至於外界的流言蜚語,我想她會微微一笑,淡然處之。
㈢ 2017北大孫祁祥演講觀後感
以下是我在中國播音權威群里的發言,用來回答您的問題:「剛才起夜,看到是北大開學典禮上的講話,遂認真聽了一下,從播音專業講,這個「教師代表」的語言表達糟糕透了!丫有些錯讀音聽起來實在太難受還一再重復!我想各位老師同學們都能有同感,受過一點點撥的小學生都比她強。聯想起前段時間北大校長的「鴻鵠之志」,這些代表中國當代教育最高水平的燕園教授至少在語言表達這方面讓人大跌眼鏡了!這些人也會是最高權力機構的智囊團成員,看來語言培訓市場還是蠻大的!我們知道能考進北大的孩子都是何等的刻苦、優秀,等待他們的卻是這幫傻*的虐殺……她若不在這位置我不會苛求她,我剛查了一下,丫是經濟學院院長,北京女教授協會會長[流汗] 中國的娃娃們好可憐!
㈣ 在清華大學開學典禮上一段開學演講走紅,這段演講的主題是什麼
不知不覺間,時間又來到了九月份,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開學季,很多新生都帶著自己對未來美好校園生活的憧憬而步入校園,帶著自己對未來的規劃進入校園,就在今年,清華大大學一段演講突如其來的火遍了網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演講主題是什麼吧。
就像老師說的一樣,失敗只是在大學中的三個功能,其實這種話在社會上也是類似的,因為在生活中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經歷了失敗才能夠獲得成長,才能夠取得成功。
㈤ 北大才女劉媛媛演講 年輕人能為世界做什麼 一講走紅
話題中心人物劉媛媛,1991年出生在河北農村一個普通家庭。十二年寒窗苦讀後,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現在就讀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早幾個月前的一檔演講節目,讓許多人認識到了這個自信、充滿正能量的90後女孩。
再次走紅網路,接受商報記者采訪的劉媛媛也感到有些意外,她淡然地回復說:「節目都過去這么久了,已經翻篇了。」
劉媛媛說,生活中,與長輩吃飯時,她也常常被稱為「小朋友」,說她「根本就不懂」社會上的事情。恰好在演講比賽中,有一個關於社會觀的命題,於是結合自己平日看到的社會新聞和信息,她有感而發寫下了自己的社會觀。沒想到,這在後來令多數90後「深有同感」。
在劉媛媛看來,90後很快也將到社會中的各個崗位上,成為龐大的社會機器上一顆小小的螺絲釘,這個時候就要挑起責任來。劉媛媛說,這個演講稿並不是宣揚英雄主義,號召大家來改變社會,而是希望每個人把自己做好。
以下為演講稿全文:
我是一名法學院的學生,我的每一門課的教授都曾經在他的課堂上講過這么一句話,他們常常「說法律是這么規定的,但是現實生活中……」
現實生活是一種很神奇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尊重規則的老實人往往一輩子都默默無聞,反倒是那些弄虛作假的人到最後會名利雙收,於是乎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就經常有那些看著很有經驗的前輩過來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說「年輕人你還不懂。」
我想問的是我們年輕人你能為這個世界做什麼,總有一天銀行行長會是九零後,企業家會是九零後,甚至國家主席都會是九零後,當全社會都被九零後佔領的時候,我想問你們九零後們,大家想把這個社會變成什麼樣。
我知道不是每一個人他都能夠成為那種站在風口浪尖上去把握國家命運的人物,你我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升斗小民,是這個龐大的社會機器上一顆小小的螺絲釘,讀書的時候每天都被父母耳提面命說你幹啥你都不要給我耽誤學習;畢業的時候到處投簡歷,凄凄惶惶的等一家企業收留自己;逢年過節被逼婚,結婚買了房子要花自己年輕的時候的最好的二十年來償還貸款,讓每一個年輕人都忙著生存,而沒有夢想,沒有時間關心政治,沒有時間關心環境,沒有時間關心國家的命運,還哪有什麼精力去為這社會做什麼,但是後來我發現還是有一件事情你跟我都可以做到,這件事情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在我們老去的路上,一定一定不要變壞,不要變成你年輕的時候最痛恨、最厭惡的那種成年人。
如果將來你去路邊擺攤,你就不要賣地溝油小吃,你不要缺斤短兩;你將來開了工廠當了老闆,你不要偷工減料,生產一些次品。每一個普通人他在自己普通的崗位上做一個好人是有非常非常嚴重的意義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生下來都註定會改變世界。
我是一個學法律的,如果我將來是一個公正嚴明的法官,那麼這個社會就因為多了一個好法官而變好了一點點。我希望大家都記住即使給了你十萬個理由讓你去作惡,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跟底線,僅僅就因為一個理由,這個理由就是你不是一個禽獸,你是一個人。
我更希望我們所有的九零後們,你們都能成為那種難能可貴的年輕人,一輩子都嫉惡如仇,絕不隨波逐流,你絕不摧眉折腰,你絕不放棄自己的原則,你絕不絕不絕不失望於人性。
所以我親愛的九零後們,如果將來再是有那些人跟你說「年輕人你不要看不慣,你要適應這個社會。」這時候你就應該像一個真正的勇士一樣直面他,你告訴他「我跟你不一樣,我不是來適應社會的,我是來改變社會的。
㈥ 孫祁祥北大開學演講觀後感作文
您好!是侯佩岑。孫祁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商學院、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訪問學者。2014年榮獲約翰·畢克利獎(John S. Bickley Founder』s Award),孫祁祥教授為獲此殊榮的首位中國學者,孫祁祥教授是IIS董事會里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中國大陸學者,也是連續13年應邀作為學術主持人主持分會討論的唯一一位亞洲學者。很高興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㈦ 北大女生劉媛媛演講是什麼節目哪一期
劉媛媛參加的演講節目是《超級演說家第二季》,節目期數是:第五期(2014年05月02日)、第九期(2014年5月30日)、第十二期(2014年6月20日)、第十三期(2014年6月27日)、總決賽(2014年7月11日)。
1、第五期(2014年05月02日)X導師:樂嘉
劉媛媛,演講題目:《醜女莫作怪》,分組:魯豫組。
2、第九期(2014年5月30日)第三場:逆風飛翔
劉媛媛&馬薇薇,講題:《面對不成功的人生》,劉媛媛晉級。
3、第十二期(2014年6月20日)第三場
劉媛媛,題目:《年輕人能為世界做什麼》。
4、第十三期(2014年6月27日)第四場
劉媛媛,題目:《請不要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吧》。
5、總決賽(2014年7月11日)
劉媛媛,演講題目:《不作不會活》。
(7)北大美女教師代表開學演講擴展閱讀:
《超級演說家第二季》,安徽衛視、北京能量影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原創語言競技真人秀節目,由余聲擔任主持。
由知名主持人陳魯豫聯袂李詠,林志穎,樂嘉共締華麗評委陣容,第八期後林志穎因檔期原因退出,陳建斌加入。節目於2014年4月4日晚21:30在安徽衛視首播。於2014年7月11日收官。
比賽結果:
第一名,劉媛媛,演講題目:《不作不會活》,導師:魯豫。
第二名,林義傑,演講題目:《托起別人的夢想》,導師:李詠。
第三名,李承遠,演講題目:《最後一課》,導師:陳建斌。
第四名,孫浩辰,演講題目:《媽媽的愛》,導師:陳建斌。
第五名,蔣佳琦,演講題目:《真正的文明是什麼》,導師:樂嘉。
㈧ 北大才女王帆演講的觀後感600字
大家好,我叫王帆,來自北京大學,我特別熱愛傳媒,本科學電影,碩士學電視,博士學傳播,朋友眼中呢,我是一個80後的知識女青年,但是我拒絕整天泡在圖書館,也不會挑燈夜戰,我認為真正的知識,應該來源於豐富的生活,逛街購物,遍嘗美食,獨立旅行,知識總是在不斷地嘗試和體驗中給我驚喜,說話也是我生活當中最重要的體驗之一,我有足夠的細膩的內心去體察別人不曾發現的細節,我也有充分的勇氣去說出別人不敢說的話,我是勇者,我敢言。
我是一個80後,顧名思義,80後就是指1980年到1989年出生的人。但是在中國,我們80後還有一層比較特殊的含義,它其實是指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正式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之後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
我們一出生,就得了一個國家級證書,叫獨生子女證。這個證可以保證我們能夠獨享父母的寵愛,但是這個證,也要求我們要承擔贍養父母的全部責任。最開始我是覺得,如果想做一個好女兒,那我肯定得掐很多的錢,然後讓我爸媽過上特別好的生活。
我從上大學開始就經濟獨立,我所有的假期都在工作,所以我的父母幾乎一整年都見不到我兩次。對於很多像我這樣在外求學工作打拚的獨生子女來說,咱們的父母都變成了空巢老人。有一天,我媽給我打電話說,早上你爸坐在床邊,在那掉眼淚,說想女兒了。你知道我當時第一反應是什麼嗎?喲,至於嗎?您這大老爺們還玻璃心哪,天天給自己加戲在那。
但是後來有一次我回家,那個下午,我永遠記得。老爸側坐在窗前,雖然依舊虎背熊腰,但腰板沒以前直了,頭發也沒以前挺了,他擺弄著窗檯上的花兒說了一句:「爸爸沒有媽媽了。」爸爸沒有媽媽了,大家覺得這句話在表達什麼?悲傷?軟弱?求呵護?我只記得我小時候如果夢到我媽媽不要我了,我就會哭醒,我特別難過,但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爸爸沒有媽媽了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我發現這個在我印象當中無比堅不可摧高大威猛的男人,突然間老了。
爸爸沒有媽媽了,表達的不是悲傷,也不是軟弱,而是依賴。父母其實是我們每個人最大的依賴,而當我們的父母失去了他們的父母,他們還能依賴誰呢?所以在那一刻我才意識到,父母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我,而且他們後半輩子能依賴的只有我。
我得養他陪他,把我所有的愛都給他,就像他一直對我那樣,我要讓他知道,即使你沒有媽媽了,你還有我。所以從那以後,我願意適當地推掉一些工作、聚會,我擠時間多回家,我陪他們去旅行而不再是把錢交到旅行社,讓別人帶他們去吧。因為我明白了一點,贍養父母,絕對不是把錢給父母讓他們獨自去面對生活,而應該是我們參與他們的生活,我們陪伴他們享受生活。
所以,我每次回家,就會帶我媽去洗浴中心享受一把。有一次我正給我媽吹頭發,旁邊一位阿姨說:「你女兒真孝順。」我媽說:「大家都說女兒是小棉襖,我女兒羽絨服!」幸虧沒說軍大衣。那阿姨說:「我兒子也特孝順,在美國,每年都回來帶我們去旅遊。」說著吧阿姨還把手機掏出來了,給我媽看照片,說你看我兒子多帥,一米八五大個,年薪也好幾十萬。
我當時有點覺得話鋒不對,為什麼呢?當一位阿姨向你的媽媽展示他兒子的照片,並且報上了身高體重年薪的時候,笑的都是相過親的,你懂的。就在這個時候,阿姨說了一句讓我們全場人都傻了的話,她說,可惜不在了,不在了。原來就在去年,阿姨唯一的兒子在拉著他們老兩口在旅行的高速公路上,車禍身亡。
在那一刻,我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去安慰那位阿姨,我就想伸出手去抱抱她。可當我伸出手的那一刻,阿姨的眼淚就開始嘩嘩地往下流。我抱著她,我能感受到她那種身體的顫抖,我也能夠感受到她是多麼希望有個孩子能抱一抱她。也就是從那一刻我特別地害怕,我不是害怕父母離開我,我怕我會離開他們。而且經過這件事,我對於一句話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這樣的感覺,叫做「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原來我只覺得這句話應該是我應該珍惜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生命,別讓爸媽擔心,對吧?但是現在我發現,不僅如此,我們對待別人,也要這樣。
因為每一個人,都意味著一個家!
所以我現在每一次在跟父母的時候,我都會緊緊地抱抱他們,在他們臉上親一下。可能像擁抱親吻這種事,對於我們大多數中國父母來講都一開始是拒絕的,但是請大家相信我,只要你堅持去做,你用力地把她摟過來,你狠狠地在她臉上親一下,慢慢地她就會習慣。像我現在走的時候,我媽就自然地把臉送過來。這樣他們就會知道,你在表達愛。
我想作為獨生子女,我們確實承擔著贍養父母的全部壓力,但是我們的父母承擔著世界上最大的風險,可是他們從不言說,也不展現自己的脆弱。你打電話他們說家裡一切都好的時候他們真的好嗎?
作為子女,我們要善於看穿父母的堅強,這件事越早越好,不要等到來不及了,也不要等到沒有機會了,就像所有的父母都不願意缺席子女的成長,我們也不應該缺席他們的衰老。
龍應台有一篇《目送》,她在結尾告訴我們,不必追。可是今天我想告訴大家,我們就得追,而且我們要從今天開始追!提早追!大步追!至親至情,不應該是看著彼此漸行漸遠的背影,而應該是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謝謝大家!謝謝老師!
㈨ 俞洪敏北大開學演講
可以去他的博客上看看,新東方博客裡面就有
㈩ 清華開學典禮哪一個演講走紅
9月是開學季,很多人帶著對大學的憧憬邁入校園。在清華大學開學典禮上,一段開學演講走紅。教師代表梅賜琪沒有講成功,而是講失敗。在他看來,與成功相比,失敗能帶給人更多可能性。
以下是演講全文: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的同事們向今天(9月2日)入學的2021級同學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每一級的清華人都是特殊的,但是你們還是要更特殊一些。在人類和七種冠狀病毒的遭遇之中,你們中的絕大多數見證了其中最危險的兩次,一次懵懵懂懂的還在父母的襁褓,一次脫穎而出來到了清華的懷抱。
對這兩次疫情的聯想,相信已經在這個夏天被你們的家人和朋友們反復提起,並且為你們的成長經歷更添了一抹傳奇色彩。
我能夠作為教師代表來跟大家講幾句話,也是一個特別特殊的經歷。上個星期收到通知以後,我就一直在回憶自己1995年考入這所學校以後的全部人生。
我的思慮如此過度,以至於有幾個晚上我都夢見,學校在查看了我的大學成績單以後決定取消我這次發言的資格,非常的失敗和沮喪。相信我,這樣的夢你們在大一的時候也常常會做。畢竟,對過於美好的事物突然降臨到自己頭上表示懷疑,是一種正常的應激反應。
但是,這幾個夜晚嚇醒的經歷,讓我找到了今天跟各位分享的關鍵詞。因為我發現,真正伴隨著我們成長的,一直都是對於失敗的恐懼或者失敗本身。所以,作為老師,我特別想跟各位同學分享的是失敗在大學生活中可能發揮的幾個功能,供各位缺乏失敗經驗的同學們參考。
首先,失敗會讓你看見自己能力的邊界。對你們很多人來說,之所以考不到更高的分數,完全是因為有總分的限制。所以,你們應該會願意,在更廣闊的知識空間里和更充裕的自主時間里,試探一下失敗何時到來。因為正如跳高比賽一樣,你跳不過去的時刻才能看見自己最大的標高。
大家放心,這場跳高,我和我的同事們已經安排上了。我打一個小廣告。在清華傳統的各種大一硬菜之外,學校從2018年起還開設了一門必修的「寫作與溝通」課。你們的學長說這是「一門至少和微積分一樣硬的課程」,我們寫作中心將在這門硬課當中等著你們發現自己的邊界。
當然,認識自己的邊界並不總是那麼愉快的經歷。「跳出舒適區」的另一面就是「跳進不適區」。除了建議大家在碰到失敗的時候勇於尋求學校提供的各種專業幫助之外,我也建議大家常常想起考入清華的初心。榮耀不是你來這里的目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一個跳一跳才夠得著的平台上打開自己新的可能才是。所以,面對未來的失敗,你要學會忍耐。
第二,失敗會讓你看到輸贏之外的風景。我們過去的成功通常都與輸贏相關。一分之差,天上地下。然而,宏觀經濟學家早已指出,任何抽象的指標一旦用於評價,就一定會失去它的測量價值。你們來到清華之前,可能也已經厭倦了單向度的輸贏體系,然而,只是礙於贏家的身份,不願背上「凡爾賽」的罵名。
所以各位,是時候放下你們的偶像包袱了!與其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如何「科學」地提高0.1個績點上,不如承受這一點小小的失敗,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之下,盡快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知識探索和創造實踐中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是習近平總書記4月19日考察清華大學時對廣大青年學生提出的殷切要求。
各位,要做心懷國之大者,就要多看前路風景,少談一時輸贏。我期待在你們的未來數年裡會有忘了時間的閱讀、不取悅老師的寫作、想解決問題的實驗、把一件事情做到底的社工,並從這里開始,走向不再被輸贏羈絆的人生!
第三,失敗很有可能讓你看到個人以外的世界。盧梭說,「當人們從事一個人能單獨操作的工作和不需要許多人協助的手藝的時候,人的生活是自由、健康、善良而幸福的,並且在交往中無拘無束」。然而,這種「自由和無拘束」很可能只是哲學家的想像。
來到清華以後,你們很快就會發現,幾乎在所有方面,自己都不再是中學里無所不能的那一位,失落在所難免。然而,如果可以就此學會用平視的眼光欣賞他人的成就,用開放的心態尋求他人的支持,你們將有可能在與他人的合作中打開一個新的世界。甚至,你們可能還會發現合作不僅僅是為了雙贏。
在我們生活的北京,正在推廣汽車禮讓行人的做法,這是人們在一個超大城市裡追求合作的努力。比起在交通安全上的共贏,讓我這個公共管理學者更加感慨的是,原來人與人之間的耐心、包容和合作可以那麼動人。
最後,請允許我回憶一下26年前我入學時最難忘的一個片段。那天我和你們一樣興高采烈地走進清華。奔向獨立生活的願望如此強烈,我迫不及待地就讓我的父親早早離開。收拾行李,認識同學,宿舍夜談,度過了非常充實的一天。
然而,第二天天剛亮,我和我的舍友們被一陣敲門聲驚醒。開門一看,原來是我的父親,他一手拿著一塊撿來的磚頭,一手拿著一枚釘子,跟我說:「你上鋪的鋪板有些松動,我昨晚一直在擔心,我來幫你固定一下就走。」父親釘完釘子就離開了,但他拿著磚頭的背影直到今天我還記得。
各位親愛的學弟學妹,在今天典禮結束之後,請記得給愛你的家人打一個電話。他們是今天最高興又最失落的人。在未來的幾年中,也請你們常常地記得他們。他們雖然最盼望的是你們的成功,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們遇到了失敗,他們是還會愛你,直到最後的人!
清華大學本科的開學典禮發言人備受關注
9月是開學季,很多人帶著對大學的憧憬邁入校園。清華大學的本科新生已經到校報到,學校為了迎接學生們的到來,最近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在這場盛大的活動裡面,本科新生的發言人備受大家的關注。這次清華挑出來的發言人,同樣受到網友們的關注。
據了解,今年清華大學本科的開學典禮發言人,是來自於建築類專業的杜鈺。這是一個戴著眼鏡的文靜女孩,卻能夠出口成章,發言稿裡面有大量的金句,新生們頻頻叫好。
比如「天高海闊萬里長,華夏少年意氣揚」。杜鈺用極其對整的話語,表明自己積極向上的態度。
杜鈺發言引起網友們的紛紛點贊,關於她高考的經歷,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根據媒體們查看到的信息,杜鈺來自江西省宜春市,高中就讀於宜春中學,在高中階段就是班裡面的頂尖學霸。
在高中階段,杜鈺經常參加各種辯論賽,邏輯思維能力非常的強。大家都沒有想到,這么文靜的一個女生,竟然會蘊含有如此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