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內古箏四大演奏家叫什麼名字
國內古箏四大演奏家有:
1、王中山
王中山老師,中國音樂學院教授,一九八八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師從著名箏教育家李婉芬副教授,李氏嚴謹、細致的治學思想,使其箏藝進一步升華。
代表作:《彝族舞曲》、《雲嶺音畫》、《溟山》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林玲、網路-李萌、網路-周望、網路-王中山
❷ 中國十大青年古箏演奏家是哪些人
中國十大青年古箏演奏家:王中山,袁莎,高雁,邱霽,任潔,范冉,付娜,王瑤瑤,劉樂,張璐,這十位是中央電視台《光榮綻放 十大青年古箏演奏家音樂會》中的名單。
人物簡介:
王中山,男,青年古箏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副教授。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表演藝術委員委員、古箏學會秘書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古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曾任第一、二屆CCTV民族器樂電視大賽決賽評委及中國音樂金鍾獎及文華藝術院校獎決賽評委。代表作有《打虎上山》、《井岡山上太陽紅》、《秋望》、《漢江韻》、《夜深沉》、《曉霧》等。
袁莎,女,青年古箏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古箏專業導師,中國古箏學院院長兼教學總監,中國民族器樂學會愛心大使。曾出版專輯《雲裳訴》、《臨安遺恨》、《蕉窗夜雨-古箏經典名曲音樂會實況》、《香港古箏獨奏音樂會實況》等。
高雁,女,青年古箏演奏家,武漢音樂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湖北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2002年古箏作品《阿拉木·古麗巴拉》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優秀新作品獎。2002年古箏作品《妹娃河》獲文化部頒發的新作品獎。1992年獲武漢首屆民族器樂大賽一等獎。曾出版專輯《中國古箏基礎教程》,並獨撰《學習古箏問與答》、《古箏趣味練習曲》等。
邱霽,女,青年古箏演奏家,箏演奏與教育專業碩士;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主要音樂作品有《春江花月夜》、《月兒高》、《鬧台》等;曾出版獨奏專輯《黔中賦》、《蜀籟——邱大成、徐曉林作品集》、《秋說…邱霽彈箏》、《粉紅蓮——邱霽南派箏曲集》等。
任潔,女,青年古箏演奏家,南京藝術學院教師。曾出版獨奏專輯《西域隨想-任潔當代古箏作品集》、 《箜篌引-任潔的古箏暢想》、《楓橋夜泊-任潔的古箏懷想》。其中與獲格萊美獎錄音師合作的專輯《楓橋夜泊---任潔的古箏懷想》獲得台灣金曲獎「最佳演奏獎」,成為大陸演奏家獲此獎項第一人。
范冉,女,青年古箏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古箏專業碩士,現為天津音樂學院古箏專業青年教師。CD專輯《華箏鳴籟—范冉古箏獨奏專輯》和DVD專輯《華箏鳴籟—范冉古箏獨奏音樂會》。曾多次出訪北歐、美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中國港、澳、台等地演出。
付娜,女,青年古箏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山大學民族樂團古箏聲部指導老師。曾出版專輯《平湖秋月》《漁光曲》《箏紅一不了情》《箏紅一胭脂扣》《純模擬發燒一行雲流水》《第一元素一古箏》《神箏》等。
王瑤瑤,女,青年古箏演奏家,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古箏演員,吉林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
劉樂,男,青年古箏演奏家。代表作有《開啟》《醉蓮賦》《DEEP HEART》等,曾錄制發行《魅力東方》《小城故事》等多張音樂專輯。
張璐,女,青青年古箏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特聘教師,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常任評委,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會員。曾出版發行個人古箏專輯《鶴韻仙聲》,唱片集《心弦》,《心動》。出版古箏流行彈奏音樂叢書《牧羊曲》《東風破》《滾滾紅塵》《千千厥歌》.
❸ 有哪些傑出的古箏演奏家
王中山自幼習箏,曾得到十幾位民間箏家的指導,有深厚的河南箏曲基礎,深得河南地方音樂真傳。他幼時即顯露出其音樂上的天賦,多次參加省內比賽並獲不少獎項。後考入南陽藝術學校,師從著名古箏藝術家趙曼琴先生,全面而又系統地學習和掌握了趙氏創立的「快速指序技法體系」之精髓。
❹ 教許嵩彈琴、為周傑倫伴奏,這個顏值才華並存的女子究竟是誰
音樂才子許嵩最近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則動態:向程老師討教古箏,照片上他正在與一位年輕的姑娘前面有說有笑,兩人應該是在創作新的作品。從許嵩的微博之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應該正在和這位女生一起合作新歌,好像是與某個網友合作的一首新歌,這位女生的顏值也是超級的高的,驚艷了一眾網友,這就是顏值與實力並存啊。
她是中央音樂學院建校以來的首位古箏博士,這簡直就是顏值和實力並存的一大女神啊。現在她身上的名譽也是很多,但是這個早已名譽滿身的姑娘也依然還在為國樂的傳承在努力著。
❺ 古箏界厲害演奏家有哪幾位
古箏界重量級的厲害人物都移居海外了,比如:王昌元(美國)、蘇宇虹(日本)、李煒(加拿大)、范上娥(加拿大)、項斯華(加拿大),他們都是當今古箏界老一輩的「泰山北斗」,很多都已白發蒼蒼,卻仍然為中國古箏藝術的傳承傳播和繁榮作著貢獻!
❻ 古箏美女程皓如
程皓如,著名美少女古箏演奏家。
1992年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四歲開始學習古箏,恩受趙林老師啟蒙。五歲起登台演出,並活躍在濟南市各大文藝演出的舞台上,受到市級領導表揚。數次獲得山東省及濟南市少兒民樂比賽最高獎項。
2002年,拜師我國著名古箏演奏家、古箏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周望教授。
2004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五年級,從此開始了古箏專業學習的孜孜之路。同年獲得2004年蒲公英中國青少年藝術新人選拔大賽金獎、東方青少年藝術明星大賽金獎。
2005年參加「周望師生古箏音樂會」,進行獨奏表演。
2006年順利升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初中部。
2007年第一屆CCTV民族器樂電視大賽中榮獲古箏少年組銀獎。此後曾多次受邀參加中央電視台及北京電視台舉辦的各類大型盛典及晚會。
2008年榮獲文華藝術院校獎古箏少年專業組銀獎(金獎空缺)。
2009年第二屆CCTV民族器樂電視大賽中榮獲古箏少年組金獎。其決賽曲目是 《惙》,音配畫作品是《畫皮》的選段;半決賽參賽曲目是《西部主題暢想曲》,才藝展示是鋼琴彈唱《Hero》。 同年10月,榮獲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鍾獎古箏組銅獎。
決賽參賽曲目《風之獵》、《雲裳訴》;半決賽曲目《漢江韻》、《西部主題暢想曲》、《望秦川》;復賽曲目《姜女淚》、《林泉》。
2010年8月,榮獲第三屆美國飛揚世界盃中國民族器樂國際大賽古箏青年組金獎。 2011年加入國內頂級民樂組合雅樂團(ViVA- Girls)。該樂團由十餘位美女民樂演奏家組成,大多來自最高音樂學府中央音樂學院,各自在各種高規格比賽中獲獎無數。無論是文化內涵、成員學歷還是外表,雅樂團都極具商業價值。 同年七月,獲第二屆國際古箏大賽青年專業組金獎。該大賽由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主辦,邀請王昌元、項斯華、周望等國內外著名古箏演奏家擔任評委,是不可多得的一次高規格的國際古箏大賽。
❼ 古箏演奏家袁莉
袁莎,現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創辦國內第一所古箏專業高等藝術院校--北京興華大學古箏藝術學院,並親自任院長及教學總監。曾是兩大國際和國內最具權威古箏演奏大賽的冠軍獲得者,是享譽中外的當代中國傑出青年古箏演奏家。
自幼隨劉媌老師習箏,打下深固的古箏專業技術「童子功」。十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最高音樂學府中央音樂學院的附屬小學。一九九O年作為該音樂小學的的優秀畢業生,被保送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屬音樂中學。一九九六年又作為該音樂中學的優秀畢業生,被保送進入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一九九九年更因為成績突出,被中央音樂學院免試指定作為該院的碩士研究生。袁莎自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小學至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的十餘年間,一直潛力專修古箏專業,師從古箏名師李萌教授,成為該院的古箏「尖子」學生,曾連續被評為該院和北京市的「全優三好學生」、連續九年獲得「中央音樂學院一等獎學金」,並多次獲得「寶鋼獎學金」、「傅成賢獎學金」、「人民獎學金」、「中華民族基金獎學金」、「美國薩默雷石東維亞康姆獎學金」等多項中國和外國頒發授予具有超眾的專業才能和學業成就之學生的獎學金。獲碩士學位於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在該院留任至今。
袁莎在中央音樂學院的年青學生時代,因其特殊卓越的音樂才華和古箏水平,已成為頻頻活躍於中、外音樂舞台上的一名成熟的、出眾的古箏專業演奏家。她除在中國各地多次舉行個人專場古箏獨奏音樂會和經常參加各種重要比賽活動及電視表演外,還經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等地為國家領導人及外賓演奏古箏,使古箏藝術得到了政府領導人的喜愛及高度重視。多年來,袁莎多次出訪了德國、奧地利、英國、法國、義大利、荷蘭、俄羅斯、比利時、瑞士、瑞典、匈牙利、波蘭、日本、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共約三十個國家和地區交流演出,得到極高的贊譽與評價,被國外媒體稱譽為「中國古老傳統音樂藝術與中國當代創新音樂藝術出色結合的優秀、動人展現者」;「感人的聽覺印象與迷人的視覺印象之高度完美統一的表演」。她在學生時代曾與鋼琴大師劉詩昆等著名音樂表演家於世界著名的瑞士日內瓦音樂學院大音樂廳同台表演,瑞士音樂評論家評論說:「她的琴音精彩絕倫,令人感到古老中國樂器奏出的音樂竟如此美妙動人,使人由此聽到和看到中國音樂藝術的真正魅力和巨大價值。」二OO一年八月,她還同她妹妹--獲上海音樂學院古箏碩士學位,現留任該院的青年古箏演奏家袁莉,在北京音樂廳成功舉辦了姐妹二人專場古箏音樂會,並特邀劉詩昆大師為她演奏的一首古箏名曲伴奏,引起強烈反響,音樂會實況還被製成VCD發行。
袁莎曾錄制出版發行大量她的古箏演奏和古箏教學的錄像帶、CD和VCD:《箏獨奏欣 賞》、《花與音符的邂逅》、《古箏演奏入門》、《古箏經典名曲音樂會》、《古箏考級曲目講解與賞析音樂會》、《古箏名曲伴奏》、《古箏考級輔導大全》、《香港古箏獨奏音樂會實況》、《巧學古箏基本技巧》、《巧學古箏經典名曲》、《雲裳訴》等等,其中《古箏演奏入門》獲得全國第四屆教育音像製品獎,其他的音像製品發行量達到傳統音樂音像製品社會發行量的極高紀錄。二OO三年袁莎為中央電視台錄制了14期古箏教學節目《名家教曲》,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近一年的播出,是中央電視台歷年來所有播出器樂教學節目中最受歡迎的一部。由於全國觀眾反響熱烈,好評如潮,全套教學節目再次被重播並被製作成VCD教學片向全世界發行,至今,銷量穩居同行業前列。二OO四年中央電視台首次投巨資赴杭州、烏鎮為袁莎拍攝大型古箏音樂電視《雲裳訴》,將於近期在中央電視檯面向全國熱播。
多年來,袁莎經常在中國內地、香港、台灣作古箏講座、講學及大師班公開示範授課。二OO四年應邀到歐洲五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個人巡演,並應邀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學院及荷蘭萊登大學分別進行「關於中國文化--箏」的藝術講座及表演。被國外媒體稱譽為「瑰麗的中國音樂與東方藝術的美麗化身與傑出代表」。
袁莎於二OO一年和二OO二年接連兩次獲得兩大國際和國內最高古箏演奏大賽: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第一屆「龍音杯」中國民族樂器古箏國際比賽」的第一名,和中國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第一屆中國民族樂器大賽」的第一名。成為古箏界的第一個雙料冠軍。從而確立了她在古箏表演領域的地位。中央電視台《國樂驕子》欄目、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及《中華兒女》、《人民音樂》、《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等幾十家權威媒體對袁莎進行了全面專訪及報道。
袁莎在其多年的演奏及教學的實踐當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多年來培養的近百名古箏人才在國內藝術大賽中摘金奪銀,多名學生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及國內高等藝術院校。她的眾多學生已經成為國內各地古箏教學的重要師資。二OO五年初,袁莎及其共同致力於古箏藝術發展的合作團隊與我國最大的南洋教育發展集團共同創辦國內第一所古箏專業高等藝術院校--北京興華大學古箏藝術學院。以「弘揚國樂,打造國琴(古箏),讓箏聲響遍全球」為宗旨,全面致力於培養全國古箏教育的普及師資人才,並計劃4年內培養3000名古箏師資人才服務於全國各地。同年八月在北京成功創辦了面向全國加盟連鎖的「袁莎古箏藝術中心」,並計劃3年內面向全國成立500家分中心。
❽ 古箏老師袁雪梅個人簡介
袁雪梅,青年古箏演奏家,中箏學院古箏專業導師,全國古箏高級教師,古箏教育發展聯盟副理事長,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常務理事,北京樂器學會理事,北京樂器學會、北京市科學技術進修學院特聘音樂教育專家,「天下箏會」特邀評委,北京國箏苑教學總監,國箏苑箏樂團團長。
❾ 古箏演奏家程皓如現狀是什麼
現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將開設由音樂大師授課的高級音樂講習班。發布2021-2022學年的大師班教師名單,程皓如是其中之一。
程皓如,青年古箏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古箏專業教師。
曾榮獲CCTV民族器樂電視大賽金獎、香港第二屆國際古箏大賽青年專業組金獎、美國飛揚世界盃青年專業組金獎、第七屆金鍾獎銅獎等多個高規格獎項。
人物評價
優異的學習成績和豐碩的參賽獎項,只能說明她是一名出色的學生或工匠,還談不上演奏家或藝術家。作為一名藝術家必須有自己獨到的創舉。
2011年是皓如的探索元年。一方面,加入國內致力於「西體中用」的頂級民樂組合雅樂團(ViVA- Girls)。該樂團由十餘位美女民樂演奏家組成,大多來自最高音樂學府中央音樂學院,各自在各種高規格比賽中獲獎無數,此外還擁有國際化的創作班底。
除了藝術價值,無論是文化內涵、成員學歷還是外表,雅樂團還極具商業價值。另一方面,與周傑倫、許嵩、信樂團等流行音樂巨擘合作。先是應台灣著名詞人方文山的邀請,參與中國風第一站巡迴演唱會,並與周傑倫同台演繹《煙花易冷》和《東風破》。
接著,又應邀與信樂團在北京工人體育館的演唱會中合作《北京一夜》、《離歌》、《情殤》等六首中國風曲目。
2014年參與許嵩的第五張專輯《不如吃茶去》中的《山水之間》的古箏彈奏。
❿ 求全國古箏彈得最好的人的資料..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項斯華
飲譽中國樂壇、蜚聲海內外的當代中國箏樂大師項斯華,1940年生於上海,早年專修鋼琴,後師承浙江箏名家王巽之,又從曹正、郭鷹學習其它流派箏樂,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在校期間,首次嘗試雙箏演奏,初露鋒芒,深獲好評。
畢業後,項斯華先後在北京電影樂團、上海樂團和中國歌劇舞劇院任古箏獨奏演員,並任教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及中國音樂學院,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北京古箏研究會理事。
一九八一年,項斯華移居香港,為香港民族音樂學會理事及永久會員、香港藝術家聯盟成員,東方樂舞交流學會理事,上海中國古樂團特約演奏家,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並獲吉林藝術學院名譽教授榮銜。著有《中國箏樂的源流及風格》和《項斯華演奏中國箏譜》兩集。
八十年代初,中國唱片社、日本東芝EMI株式會社分別出版了項斯華演奏的古箏專集《漁舟唱晚》和《項斯華中國箏名演集》,此系首次出版中國民族器樂的個人演奏專集。由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岸邊成雄博士所監制的《項斯華中國箏名演集》亦榮獲日本文部省藝術祭大獎。此款錄音,於香港發行,早己逾金唱片銷量,也成為中國箏曲的經典錄音之後,香港及台灣的唱片製作公司等又出版項斯華的專集.《出水蓮》、《燈月交輝》、《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梁祝》及《望鄉吟》等多集。
她在改革箏上成功地演奏了轉調箏曲《東海漁歌》、《思想起》和京劇唱腔音樂《文姬歸漢》等。其演奏風格朴實,深刻細膩,富有韻味。
周延甲
秦箏教育家、演奏家,男,山西省聞喜人,漢族,大學專科,教授。曾任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古箏學會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陝西秦箏學會會長。1953年考入西安音專(今西安音樂學院暨附中前身)主修古箏,1959年畢業留校任教。1960年整理編訂了陝西流派《古箏迷胡曲集》等,1961年全國古箏教材會議上,陝西箏曲16首被列為音樂藝術院校古箏專業學生的學習曲目。撰文倡導和奮力實踐「秦箏歸秦」活動。先後發表論文《榆林古箏考查報告》(合作)、《繼承和發揚秦箏流派演奏藝術傳統》(獲陝西省藝術科學研究成果優秀論文獎)、《秦箏歸秦,貴在實踐》等十多篇,並主編《秦箏》雜志。創作並演奏合帶《姜女淚》、《綉金匾》、《凄涼曲》、《秦桑曲》(此曲獲中央電視台《山城杯》作品一等獎)等箏曲,赴香港演出《秦鄉行》、《中港台箏樂大師演奏會》、《秦聲粵調音樂會》、《秦土情箏樂演奏會》,赴韓國、新加坡演奏陝西流派箏樂。報界評論稱「曲調特點鮮明,風格突出、就是秦箏樂派。」箏壇宗師曹正教授生前說,「具有西秦風格的『秦聲』,使兩千多年的逸響新聲,不但恢復了它的歷史盛名,而且是奇葩吐艷,大放異彩。」1999年《周延甲箏曲選》(周望編)出版發行,2001年錄制《中國箏曲.陝西篇》CD盤,2002年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中國古箏流派名家音樂會》。培養學生200餘人(獲國家級獎9人,省級名次獎20人)。1982年獲「陝西省勞動模範榮譽紀念證」,1994年獲國務院有突出貢獻證書。多次被聘任全國古箏學術會議委員和大賽評委。業績被收錄《中國音樂家辭典》、《當代世界名人傳》、《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中國音樂家傳記》等。
任潔(青年演奏家)
南京人,6歲習箏,師從古箏教育家閻愛華教授,並受到古箏名家王中山的教益。8歲考入南京小紅花藝術團,擔任古箏獨奏小演員,從此開始活躍在世界音樂舞台上,先後多次出訪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被譽為「神奇的音樂小神童」。考入南藝音樂學院之後,憑著卓越的音樂天賦、高超的古箏技藝,任潔成為該學院的尖子學生,得到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庄耀等教師的信任,首演了一批古箏新作,如《西域隨想》、《山的遐想》,受到箏界名家王中山悉心指導,從傳統底蘊到最新技術,任潔都有了進一步更全面的掌握。
2001年在「龍音杯」國際民族器樂(古箏)比賽獲專業組優秀獎。
2002年文化部舉辦的全國民族樂器獨奏比賽獲青年專業組銀獎。在此之前,任潔已是六次金獎的得主了。
羅小慈
上海民族樂團獨奏演員,上海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曾先後師從箏教育家、演奏家郭雪君女士、何寶泉先生、孫文妍女士。進入民族樂團後,羅小慈便開始了她的演奏家道路。由她演奏或首演的《臨安遺恨》、《林沖夜奔》、《西楚霸王》受到關注與好評。2000年首演箏�6�1樂�6�1詩《陸游與唐婉》,將箏演奏、現場書法、交響合唱、詩詞吟誦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在中國民樂界開創先河。曾被評為上海文化新人、傳媒十大青年才俊。
袁莎
袁莎,現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創辦國內第一所古箏專業高等藝術院校--北京興華大學古箏藝術學院,並親自任院長及教學總監。曾是兩大國際和國內最具權威古箏演奏大賽的冠軍獲得者,是享譽中外的當代中國傑出青年古箏演奏家。
林玲
中國當代著名古箏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副教授。早年師從潮州古箏名家楊秀明,一九七七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一九八一年轉入中國音樂學院,師從曹正、邱大成、李婉芬教授及古箏名家項斯華等。一九八五年大學畢業,並以優異的成績被推舉為中國教育史上第一位免試的古箏研究生,一九八七年以學術論文《論潮州箏演奏藝術》獲碩士學位。
周望
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副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陝西箏派代表人物。
1977年進入中國歌舞團後,一直活躍於國內外樂壇,兼收南北各派所長,並大力介紹陝西箏樂,1979年由中國唱片社首錄《秦桑曲》,為陝西流派的發展和振興奠定了基礎。1985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後留校任教至今。
錄制古箏專輯鐳射唱片《高山流水》、《名家名曲.北派古箏精髓》、《傳統古箏專輯》、《中國箏曲-陝西篇》;出版了由自己創作、演奏和主講的VCD教學帶《古箏教程》、《古箏名曲解析》、《名家名曲-中央音樂學院古箏考級示範教學VCD》及《古箏基礎教程》。出版專著《古箏速成演奏法》及《周延甲古箏曲集》,發表學術論文《秦箏.秦人.秦聲》及《古箏名稱的由來及其他》。
1982年獲「全國民族器樂觀摩演出優秀表演獎」,1986年獲「全國首屆江南絲竹比賽演奏一等獎」。多次出訪港、澳、台及東南亞、美國及日本等地講學及演出。1991年作為中國十大民樂演奏家之一赴香港、澳門、珠海及深圳等地巡迴演出並獲得贊譽。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培養出眾多古箏專業演奏人才,並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作為中國古箏領域的優秀人才,被收入《中國音樂家辭典》及《中國名人錄》。
李萌
著名演奏家、古箏專業碩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東方古箏研究會理事、《中國古箏藝術》刊物編委。近年,分別在北京、漢堡、澳門、台灣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 1992年全國第二屆江南絲竹比賽演奏一等獎、並獲中央音樂學院第二屆民樂作品比賽優秀獎、1995年獲文化部頒發的"園丁獎"。多次出訪各國,好評如潮。出版的個人專輯有《粉蝶採花》、《高山流水》、《跟我學-中國古箏演奏教程》、《中國古箏名曲欣賞與演奏》。出版多種樂譜並創作大量作品,在各民樂大賽中擔任評委。
王中山
出生於河南南陽,蒙古族,曾得到十多位民間箏家的指導,後師從古箏藝術家趙曼琴先生。一九八六年,王中山以全新的高難度技法演奏了《打虎上山》及《井岡山上太陽紅》等箏曲,轟動了中國第一屆古箏學術交流會。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後,師從古箏教育家李婉芬教授。曾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獨奏大賽」古箏第一名。
王中山現執教於中國音樂學院,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秘書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在教學之餘,他還參加各種大型演出活動,並為多部影視劇配樂,曾出訪東南亞及歐洲等地。在古箏演奏技法上,他有許多新的創意並付諸實踐,如在一九八六年「中國第一屆古箏學術交流會」上,他開拓性地運用了輪指技法、率先使用左手內戴四個羲甲的形式進行演奏,開發和發展了多指搖和左手搖指,令古箏面貌一新。目前,有些新的演奏形式在中國的各個藝術院校的古箏專業中已經得到了推廣,顯示出這些新技法的廣闊前景和勃勃生機。
應香港、台灣、澳門和北京、長沙、沈陽、烏魯木齊、常德、襄樊、大連、青島、東港、大同等地邀請,他先後舉辦了許多場古箏獨奏音樂會和學術講座,大力推廣古箏藝術;他還出版了《王中山古箏曲集》,與香港龍音製作有限公司合作錄制了多張演奏專輯。
對於他的藝術成就,人民日報、北京晚報、音樂周報、音樂生活以及海外報刊都給予了采訪和介紹。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及北京音樂台等宣傳媒介,也多次播放他創作演奏的《溟山》、《漢江韻》等樂曲,並作專題介紹。他的藝術生平現已選入《國樂精粹》、《中國當代音樂界名人大辭典》。
閻愛華
性 別: 女 民 族: 漢 出生日期: 1953.6 專業技術職務: 副教授 社會兼職: 中國音協會員、古箏學會理事 學習工作經歷: 1977年 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並留校任教至今,現任南藝音樂學院民樂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及專業特長: 古箏演奏 主講課程及教學優勢: 古箏演奏 著作 1993年《箏藝新探——線譜古箏教程》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6年《箏藝新探——線譜古箏教程》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0年《古箏現代演奏技法訓練》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3年《邊彈邊唱——古箏演奏抒情曲集》 江蘇文藝出版社 創作
1982年 《大浪淘沙》箏琶二重奏
1982年 《水鄉高歌》箏琶二重奏
1982年 《月下瘦西湖》箏琶彈唱
1983年 《箏與箏曲》
1993年 《春江引》(古箏獨奏)
1994年 《如來一葉》(古箏與樂隊)
1998年 《雪山春曉》(古箏獨奏)
1999年 《高山流水》(古箏獨奏)
1999年 《蘇武牧羊》——閻愛華古箏獨奏專輯(CD)
2000年 《撥根蘆柴花》箏二重奏
2000年 《達姆"達姆》古箏獨奏
2000年 《葬花吟》古箏與樂隊
「最」這個字實在難指定給某一位名家。只能說彈的好,沒有說彈得最好。因為都很棒嘛。以上幾位是很優秀很優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