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大全 > 十大美女書法家

十大美女書法家

發布時間:2022-04-16 05:11:15

❶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書法家代表作以及背後的故事

中國歷史上十位著名的女書法家

蔡文姬,字文姬。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自幼熟讀經史,博學有才辯,雅工書道,筆法得其父真傳。幾經戰亂,被曹操贖回後,並在其鼓勵下,憑記憶用楷書和行書,書寫古籍四百餘卷,歷稱文姬歸漢。

衛夫人,名鑠。東晉著名女書法家。家族世代工書,衛鑠師承鍾繇,妙傳其法,以為楷書訂定筆劃順序而聞名。她曾作詩論及草隸書體。其字形為長方形,幾條清秀平和,嫻雅婉麗。王羲之少時曾從其學書,衛夫人是「書聖」的啟蒙老師。

薛濤(約768~832年) 唐代女詩人,女書法家,字洪度,長安人。薛濤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每喜寫己所作詩,語亦工,思致俊逸,法書警句,因而得名。若公孫大娘舞「劍器」,黃四娘家花,托於杜甫而後有傳也。然濤字真跡今皆佚。薛濤所書《陳思王美女篇》行書,筆勢跌宕秀逸。

吳彩鸞,唐大和年間(823-825年)河南濮陽縣人,吳猛之女,夫文簫。家貧,以抄書為業。此卷《刊謬補缺切韻》,元王惲《玉堂嘉話》卷二記為「吳彩鸞龍鱗楷韻」,《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為「唐吳彩鸞書唐韻」。此外,史書中記在吳彩鸞名下的抄本韻書還有很多,如《切韻》、《玉篇》等。其小楷字體遒麗,用筆圓潤,筆法純熟,書寫極速且精。

武則天,人稱「武媚娘」,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尤其精於飛白書和行草書。所謂「飛白」就是在筆畫中具有絲絲露白,難度極大,卻極為高雅。而書寫草書則書法婉約、遒勁得法。武則天曾以飛白書寫大臣的姓名來賜給他們,書法造詣於此可見一斑!武則天留下來的書法有《薦福寺碑》題額、為《崇福寺題額》,只有《升仙太子碑》是武則天親自撰文並書丹鐫刻的碑刻。這塊碑刻於武周聖歷二年(公元699)六月立,現存於河南省偃師縣緱山仙君廟。共有行草書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有飛白書碑額。碑陰刻有武則天《遊仙篇》詩文,是武則天76歲時所作,碑陰書法為薛曜正書書丹。明趙涵《石墨鐫華》說:「碑首升仙太子之碑六個大字,飛白書,作鳥形,亦佳。飛白書久不傳於世,此其僅存者耳」。碑陰還有薛稷、鍾紹京等人的題名,其書法筆跡也皆艷麗,遒勁得法。由於武則天愛好書法,善書就被列為入士的重要條件,在這樣的政治形勢下,迅速出現了許多書法家。如陸柬之、賀知章、孫過庭、李邕、王知敬、薛曜、賈膺福、韓景陽、徐嶠之、王紹宗、鍾紹京等。

楊妹子是宋時宮中的另一位知名女書家。楊妹子不但用「楊娃」印章題署自書,並且還時常代替宋寧宗作書。《庚子消夏錄》說:「余又有《女戒》一卷,為馬麟畫,相傳為寧宗書,實楊妹子用'御書之印'耳」。

朱淑真,宋代女詞人、女書法家。所書小楷,端莊精勁,深得王羲之筆法。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後期則憂愁郁悶,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後世常與李清照相提並論。朱淑真能畫,通音律,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存世。生於仕宦家庭,相傳因婚嫁不滿,抑鬱而終。此詩傳說系其對其夫拋家棄婦心生憤懣而作,情真意切,一氣呵成,共十句,巧的是每句暗合一字。

管道升,字仲姬,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其書法作品筆力扎實、體態修長,秀媚圓潤,暢朗勁健。元仁宗嘗將趙孟頫、管道升及趙雍書法合裝一卷軸,藏之秘書監,曰:「使後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婦父子皆善書,亦奇事也。」管道升有一首著名的《我儂詞》,據說趙孟頫50歲時想效仿當時的名士納妾,又不好意思告訴老婆,老婆知道了,寫下這首詞,而趙孟頫在看了《我儂詞》之後,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再沒有提過納妾之事。《我儂詞》全文如下:「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邢慈靜是明代書法家、文學家邢侗的八妹,自幼聰慧,悟性超群,工書法,善繪畫,博學多才,深受世人的喜愛。邢慈靜青年時代受長兄邢侗影響學習書法繪畫,晚年臨摩《澄清堂帖》,深得右軍神韻。她詩書畫俱稱絕品,被譽為是繼衛夫人、管夫人之後的又一書畫名媛。

姜淑齋,清代女書法家,善書,精於行草,師法王羲之、王獻之,尤得力於《十七帖》,圓融溫雅中有遒勁之氣,為時所重。書法曾得朱彝尊的欣賞:「三真六草寫朝雲,彷彿衛夫人,問何似當年右軍?」 以為筆力矯勁,不類女子。

❷ 我國古代十大才女都有誰呢

1、管道升

把管道升排第一,不是因為書法,不是因為偏心,是管道升真的實力強大。管道升,元代著名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者,「楷書四大家」趙孟頫的夫人。一個能與趙孟頫旗鼓相當的女子,其優秀程度自不必多說,集美貌、智慧於一身,既傳統嫻慧,相夫教子,又活出自我,琴棋書畫,樣樣出色,又接地氣,小日子過得活色生香,有滋有味,真無愧於是一個著名的才女。

除此之後,古代著名才女還有:謝道韞、魚玄子、蔡文姬、朱淑真、吳彩鸞、楊妹子、姜淑齋、曹貞秀…古代才女沒有最美,只有更美,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內外兼修的才女,既多才多藝、風情萬種又知書達理、腳踏實地,真是人間別樣的煙火,別樣的風景,讓人賞心悅目。

❸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女書法家

衛夫人,姓衛、名鑠,東晉著名的女書法家。
東漢末年的女詩人蔡文姬。她名叫琰,文姬是她的字。她父親蔡邕,在文學和書法上造詣很深。蔡文姬繼承家學,在書法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在唐、宋、元、明,也出現不少女書法家。唐代的女書法家有吳采鸞、薛濤、武則天。吳采鸞所書小楷,很有鍾繇、王羲之的筆意,遒勁古雅,可與衛夫人媲美。薛濤所書《陳思王美女篇》,行書,筆勢跌宕秀逸。武則天書寫草體,書法婉約。宋代女書法家有朱淑真,所書小楷,端莊精勁,深得王羲之筆法。管道升是元代女書法家。字仲姬,她是趙孟俯的妻子,趙孟俯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工書善畫,書法為元代宗師。

管道升剛嫁給趙孟俯的時候,她的書法比丈夫還好,後來趙孟俯迎頭趕上了,並超過了妻子。管道升寫的《梅花》賦小楷,清麗幽閑。

❹ 古代十大才女排名

No.10謝道韞

謝道韞,謝安侄女,南朝著名才女,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之詠雪詩名揚千古,另有一篇《泰山吟》詩傳世。雖細推敲並無其他過硬佳作支持。代表作:《登山》: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雲構成自然。氣象爾何然?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No.9 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相傳為浙江人,生於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後余篇。

No.8 柳如是

柳如是,明代著名才女,秦淮八艷之首,曾與當時兩大著名詩人陳子龍、錢謙益切磋過武功,虎視群雌,不讓須眉。明亡,跳江殉國。

柳如是(1618~1664 ),本姓楊,名愛,改姓柳,名隱,後改名是,字如是,號河東君,又號蘼蕪君,盛澤鎮人,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受徐教養,柳詩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作書得虞世南、諸遂良筆法。年稍長,流落青樓。在松江,她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與柳如是結秦晉之好。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戲稱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勸錢殉節,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錢面有難色,如是奮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錢謙益降清後,遭猜忌被逐回鄉,鬱郁而死。錢氏家族乘機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繯自盡。傳世之作有《戊寅草》、《柳如是詩》、《尺續》等。如是墓在常熟虞山腳下錢謙益墓西,墓碑文"河東君之墓"。

No.7 卓文君

一句「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讓卓文君這位才華卓絕的古代美女子,走入我們的視線。卓文君,西漢著名才女,其浪漫事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只提兩點:擅琴,曾跟夫君司馬相如合作過名曲《鳳求凰》;能詩,中國最早的五言詩《白頭吟》即出自其手。

後人評價打油詩: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唉!

No.6 班昭

班昭的才,來源於其貴族家庭。她可謂名門閨秀,家學淵源,曾助其兄大史學家班固續完《漢書》。

班昭(約49—約120),一名姬,字惠班,扶風人。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妻,早寡。固為《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漢和帝詔就東觀續成之。數召入宮,令皇後貴人師事,號曰曹大家(gū)。有《女誡》七篇,集三卷。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現在幫她的哥哥班固修《漢書》,其兄班固在即將成書時,卻因竇憲一案的牽連,死在獄中,班昭痛定思痛,繼續替忘兄完成了編寫,獲得了極高的評價。班昭的文采還表現在她寫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本是用來教導班家女兒的私家教課書,不料京城世家卻爭相傳抄,不久之後便風行全國各地。班昭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還是位政治家。班昭主要生活在漢和帝時代,漢和帝在班超死後不久就駕崩了,鄧太後臨朝聽政。鄧太後以女主執政,班昭以師傅之尊得以參予機要,竭盡心智地盡忠,後以壽終。

No.5 蔡文姬

蔡文姬,東漢著名學者蔡邕之女,其傳奇經歷不再贅述,代表其心靈吶喊的血淚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憤詩〉。

作《胡笳十八拍》: 漢末大亂,連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難中被匈雙所擄,流落塞外,後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在塞外她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曹操平定了中原,與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贖迴文姬,於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路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No.4 衛鑠

衛夫人,中國第一位女書法家。

衛鑠,即衛夫人(272-349年),字茂漪,東晉著名女書法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族祖衛瓘,官至西晉司空,錄尚書事,與索靖俱善草書,人稱「一台二妙」。傳為王右軍(王羲之)之師。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夫人。師承鍾繇,尤善楷書。傳世楷書八行在《淳化閣帖》,及書論《筆陣圖》,大概均為好事者為之。家學淵源(北派之祖衛瓘侄女、衛桓的堂妹),有名當代。從父衛恆,官終黃門郎,亦善書法,著有《四體書勢》。《書法要錄》說她得筆法於鍾繇,熔鍾、衛之法於一爐。

衛夫人不但在書法藝術實踐上有突出成就,不讓須眉,而且在書法藝術理論方面也有重大建樹和比較全面深入的論述。她撰有《筆陣圖》一卷,全面深入地參考了有關的書法理論,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她在書中首先提出,書法之妙「莫先乎用筆」。主張學習書法要上溯其源,師法古人,反對諳於道理,學不該贍,以致徒費精神,學無成功。衛夫人又提出,在學習和創作時,要注意選用筆、墨、紙、硯的品種和產地,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衛夫人畢生從事書法藝術實踐,大量藝術理論的總結,為後代書法家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途徑,也成為中國書法理論中的重要內容和評判標准,對歷代書法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盡管衛夫人的《筆陣圖》參考和汲取了前人的某些論點,但衛夫人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創造,功不可沒。

No.3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664~710年),唐朝女詩人。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一帶)人。上官儀孫女。巾幗首相第一人,繼承了祖父的全部才華,擅長詩文,天分極高。上官儀獲罪後被沒入宮中,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母親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之姊,在鄭氏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明達吏事。儀鳳二年(677年),以聰慧得幸於武則天,頗能詩,武後稱帝時,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

上官婉兒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後所殺,家族籍沒。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庭。她十四歲的時候,出落得妖冶艷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後,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 女皇連連驚呼:「此女絕非凡!」。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頗有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輯成二十卷,張說為她寫道:「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貞元時,呂溫曾做《上官昭容書樓歌》,尚可見其文學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兒在唐代歷史中是個極有魅力的後宮女性,在《舊唐書》、《新唐書》的「後妃傳」中都有專篇記載。

盡管上官婉兒也曾一度享盡榮華與權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後、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這個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後來,她仍未逃脫厄運,做了皇權爭斗的犧牲品。

No.2 管道升

管夫人即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瑤姬,德清縣茅山村(今屬干山鄉)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著名才女。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冊封魏國夫人。元延襠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東衡里戲台山(今洛舍鄉東衡村)。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負盛名,世稱管夫人。

管夫人著《墨竹譜》1卷,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秋深帖》、《山樓綉佛圖》、《長明庵圖》等。元仁宗嘗將,管夫人及趙雍書法合裝一卷軸,藏之秘書監,曰:「使後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婦父子皆善書,亦奇事也。」管夫人有一首著名的《我儂詞》,據說趙孟頫50歲時想效仿當時的名士納妾,又不好意思告訴老婆,老婆知道後寫下這首詞,而趙孟頫在看了《我儂詞》後,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再沒有提過納妾之事。《我儂詞》全文如下:「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趙孟頫和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專家認為,《秋深帖》應該是趙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寫。從字跡上看,《秋深帖》筆體溫和、典雅,正與其行書特點相契合。專家推測,可能是代夫人回復家信,而他信筆寫來一時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發覺之後,深愛妻子的趙孟頫覺得屬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連忙又改了過來。究竟如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No.1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1156年),南宋時期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據說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但已經遺失。現有《漱玉詞》輯本,現存約五十首左右。

1084年,李清照誕生於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日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祖父王准受封為漢國公,父親王圭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歧國公。善文學。

1101年李清照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諸城趙明誠結婚。趙明誠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寧府。南渡後,詞人李清照的生活困頓。

圖:影視劇中的李清照

李清照丈夫於1129年8月18日(農歷)卒於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鍾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紹興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張汝舟,婚姻並不幸福,數月後便離異。卒年不詳,但至少在1151年後。

❺ 著名女書法家有哪些

古代女書法家掠影"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以來,我國女子也和男子一樣,出了不少的才人.其他方面是如此,書法也不例外. 據僧夢英<十八體書>記載,早在周代,魯國秋胡的妻子就以書法著名.據說這秋胡"隨牒遠仕",外出三年,他妻子在家浴蠶採桑,閑中居然被她創出一種名叫"雕蟲篆",也叫"戰筆書"的字體.由於"其體遒律,垂畫纖長,旋繞屈曲,有若蟲形"(<十八體書>),因此唐代的韋續在<五十六種>書中也把它喚作"蟲書".這是我國先秦女書法家的事跡,為數雖然不多,但亦聊備一格. 此後,直至東漢末年,我國歷史上又出了個能詩善書的才女蔡文姬.文姬的父親名叫蔡邕,在那時,蔡邕早已是個文學,書法兼擅的知名人物了.據說這蔡邕的書法得之於神人傳授,其實想來只是他的穎悟自創而已.後來,他把筆法傳給女兒文姬,文姬又傳魏大臣鍾繇.這文姬雖說博學有才辨,又妙於音律,是個知書識禮的才女,但她的身世,卻是很悲涼的.由於"興平中亂,沒於南匈",最後還是曹操把她贖了回來.其後曹操曾經問她說:"聞夫人家多墳藉,猶能憶說之否?"文姬回答說:昔亡父賜書四許卷,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曹操聽後隨即便說:"偏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文姬介面道:"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後來文姬寫好送去,竟然連一點遺誤也沒發現,可見記憶之佳和書寫的認真了.<淳化閣貼>曾刻有她的"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初祚衰"書跡兩句,黃庭堅在<山谷題跋>中曾這樣說道:"蔡琰(蔡文姬原名)<胡笳引>自書十八章,極可觀.不謂流俗僅余兩句,亦似斯人身世耶?"無論對她的身世還是書法,都表示出了無限的憐惜 漢代另外可以一提的女書法家是大司農皇甫規的妻子扶風馬夫人.<後漢書.列女傳.說她"善屬文,能草書.時為規答書記,眾人怪其工."唐張懷瓘在<書斷>中還說她"工隸書",可惜這樣一位草,隸兼工的女才人,後來卻因為守寡拒絕董卓的聘娶,而慘遭殺害. 魏晉時期,尤其是晉朝,是我國書法史上一個極為光輝燦爛的時期.其時女子書法,亦多高手.盡人皆知的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就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衛夫人名鑠,字茂漪,晉代汝陰太守李矩的妻子.在書法上她擅長隸,正,行書.據<古今傳授筆法人名>記載,她的書法由鍾繇一脈傳來,然後她又傳給王羲之.上面我們曾經說過,這鍾繇的筆法又是從蔡文姬那裡傳來的.可見,在我國書法史上,如果沒有蔡文姬和衛夫人這兩位女書法家起橋梁作過渡的話,對於筆法的流傳,是或多或少會帶來一定影響的.關於衛夫人的書風,唐人曾經對她作過"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舞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波浮霞"的評論,自然是屬於秀美一路的.可貴的是,衛夫人不但工於書法,就是對於書法理論,也有很高的造詣.相傳<筆陣圖>一篇,就是她對於書法實踐的總結.此外,在書法史上,衛夫人的軼事流傳也較多.如王羲之十二歲時曾經竊讀他父親藏在枕頭里的<筆說>,後來"不期盈月,書便大進".當衛夫人重新看到王羲之的書跡後,便對太常王策說:"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並因此而流淚道:"此子必蔽吾名."令人欽佩的是,這衛夫人並沒有因此而詆毀自已的學生,相反,當王羲之結婚生養王獻之後,她還在王獻之五歲那年寫了<大雅吟>贈予獻之,對於書法新苗的成長,傾注了無限的厚愛。 衛夫人之外,晉代女書法家如王羲之之妻郗夫人,王凝之妻謝道韞,郗音之妻傅夫人,王洽之妻荀夫人,王珉之妻汪夫人,庾亮之妻荀夫人,王獻之保母李意如等多人,她們或善行草,或善正隸,或善隸篆,史跡斑斑,充分顯示了我國女子的聰明才智. 繼晉代的高峰之後,唐代女子更多善書.山西並州文水人,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除了具有 治理國家的雄才大略之外,對於書法一道,也極留意.在我國女子書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宣和書譜>說她"喜作字.初得晉王導十世孫方慶者家,其祖父二十八人書跡,摹拓把玩,自此筆力益進".後來則天皇後不令欲奪人之好,於是就在王方慶所獻的原帖上"加寶飾錦繢,歸還王氏."因為武則天這件事幹得漂亮,以致於"人到於今稱之"(<述書賦>).其書跡除<歷代名畫記>所記載"薦福寺天後飛白題額,崇福寺武後題額",及<宣和書譜>所載"其行書侵侵稍能有丈夫氣,今御府所藏行書<一夜詩>外當首推傳世行草書,周升仙太子碑>為最享盛名.此碑書撰於聖歷二年(699),其字體筆致清婉,氣勢寬展,具有章草遺意,是歷來所稱道的著名唐碑之一. 宮廷中女書家,武後而外,據說楊貴妃也能書法.<貴耳集.說:"宋張端義雲:真定大歷寺有藏殿經皆極可觀.有塗金匣藏<心經>一卷,字體尤婉麗,其後題雲;"善女人楊氏為大唐皇帝李三郎書,"說得有根有據,看來是可信的. 唐代女子善書者於民間也不少,這大概和時代風氣影響有關.我們試舉幾例:如<法書苑>所說的"劉秦妹,善臨<蘭亭>及<西安貼>奪真",<學林新編>所說的房璘妻高氏,太原府交城縣石壁寺<鐵彌勒像頌>,<安公美政碑>,俱參軍房璘妻高氏書.以及<書史會要>所說的"楊夫人,柳州柳宗元室,善翰墨,""白氏金鸞,居易女.十歲,忽書<北山移文>示家人,居易以終南紫石刊之"等比皆是,而其中我氣較大的要數西川樂伎薛濤.薛濤字洪度,長安人.聲律之外,善於做詩,有林下風致.在書法上,薛濤的字寫得勁朗而有姿致,並且內容多為自做詩.宋徽宗時御府多收藏書畫名跡,她的行書<萱草詩>墨跡也赫然在冊.據記載,此件後來又流入賈似道之手.關於她在書法上成就,<宣和書譜>曾對她作了這樣的評價:"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衛夫人曾經做過王羲之的老師,是我國歷史上聲名極隆的女書法家.書中把她歸入"衛夫人之流",可見推崇之極。 此外,在唐朝女書法家中值得一提的還有吳彩鸞.這吳彩鸞向被稱為女仙,可能是受到裴鉶傳奇的影響.<宣和書譜>說:"(文)蕭(吳彩鸞夫)拙於為生,彩鸞為以小楷書<唐韻>一部,市五十錢,為糊口計.然不出一日間,能了十數萬字,非人力可為也.錢襄羞澀,復一日書之,且所市不過前日之數.由是彩鸞<唐韻>世多得之.歷十年,蕭與彩鸞遂各乘一虎仙去.<唐韻>字畫雖小,而寬綽有餘,全不類世人筆,當於仙品中別有一種風氣."所說"不出一日間,能了十數萬字,"這自然是誇大的話,但她愛書<唐韻>,落筆如飛,卻是右能的事."歷十年,各乘一虎仙去,"則又顯然是死的諱稱了.又據宋張邦基<墨庄漫錄>說:"今蜀中導江迎祥院經藏中佛本行經六十卷,乃彩鸞所書,亦異物也."而<研究雜志.卻說:導江迎祥寺有彩鸞書佛本行經六十卷,或者以為唐經生書."則又對佛經的書者提出了異議.其實,吳彩鸞書宋以後記載如<玫媿集>,<志雅堂雜鈔><道園學古錄><庚子消夏錄><清河書畫舫>等極多,自然是必有的事.原因是前人所述,給她蒙上了一層迷信的色彩,因此也就使後來的讀者疑信參半了. 五代時書法衰微,女子善書者寥寥無幾,而值得一提的是南唐宮人喬氏.據宋代王銍<默記>說:"李後主手書<心經>一卷,賜其宮人喬氏.後入太宗禁中,聞國主薨,自內庭出其經,舍在相國寺西塔院資薦,且自書於後曰:'故李氏中主宮人喬氏,伏遇國主百日,謹舍昔時賜妾所書<般若心經>一卷,在相國寺西塔院.伏願彌勒尊者 持一花見佛'雲雲."並又在文末引<徐諧集>且輥按語說:"'南唐制誥, 有宮人喬氏出這誥,'豈斯人也耶?"可知喬氏在南唐宮中,因為善書,是很得到後主器重的. 宋代書法承唐而來,以尚意為主,不比唐人之法度森嚴.其間女書法家所作,亦多意氣瀟散,頗多可觀.憲聖吳皇後是宋高宗的皇後,她的字學宋高宗及<蘭亭>.<蘭亭博議>說她:"喜親翰墨,尤愛<蘭亭>,嘗作小楷一本,全是王體,流傳內外."其實,她對於高宗的字,則學得更象,<書史會要>曾載:"帝嘗書<六經>賜國子監刊石,稍倦即命後續書,人莫能辨".可見其逼肖程度.<群玉堂法貼>十卷,第一卷中就刻有憲聖慈烈皇後的御書<千字文>和<歸田賦>. 楊妹子是宋時宮中的另一位知名女書家.對於她的書事,<韻石齋筆談>記述的較為詳細:"楊妹子乃宋寧宗恭聖皇後妹,其書類寧宗.凡御府馬遠畫多命題詠.余曾見馬遠<松院鳴王琴.小幅,楊娃題其左方雲: 閑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 多因淡然無味,不比鄭聲淫. 松院靜,竹樓深,夜沉沉. 詞寄<訴衷情>.波撇秀穎,妍媚之態,映帶縹緗."可見她的字是屬於秀美一路的.楊妹子不但用"楊娃"印章題署自書,並且還時常代替宋寧宗作書.<庚子消夏錄>說:"余又有<女戒>一卷,為馬麟畫,相傳為寧宗書,實楊妹子用'御書之印'耳". 此外,有關宋時宮中女子善書的如"建炎間掌內翰文字及寫宸翰字"的劉貴妃(<書史會要>),"太清宮寧宗時建,楊皇後書<道德經>石幢"的楊皇後(<武林舊事>)等尚多,難以盡述. 有元一代,書畫大家首推趙孟頫,而其妻管夫人亦能畫善書。《松雪齋集》說:「管夫人道升,字仲姬。延祜四年封魏國夫人。翰墨詞章,不學而能。心信佛法,手書《金剛經》至數十卷,以施名山名僧。天子命夫人書《千文》,敕玉工磨玉軸送秘書監裝池收藏,又命孟俯書六體為六卷,雍亦書一卷,且曰:「令後世知我朝有善婦人,且一家皆能書,亦奇事也。』」這段文字是趙孟俯所記,基本是可信的。在書風上管夫人的書牘行楷,與趙孟俯極為相似。董其昌在《容台集》中稱其書法為「衛夫人後無儔『。因為管道升給我們留下的書法墨跡較多,我們如果目睹其跡,便知董其昌所說的話,對於她來說是不為過譽的。由於元代享國較短,又系異族統治,因此女書家甚為寥落,就不多舉了。 有明一代,女子善書者人才輩出,其跡多有可觀。高妙瑩字叔琬,她是解縉的母親。解縉除纂《永樂大典》為其不朽業績外,在書法上曾著<春雨雜述>一篇,而妙瑩的「善小楷,曉律、算術,女工極其敏妙」(《名山藏》),作為一個良母來說,從小對於解縉的熏陶,也就自然是意料的中事了。 邢慈靜是明代最擅盛名的女書法家,她是少卿邢侗的妹妹,貴州左布政馬拯的妻子。後來馬拯死在任上,邢慈靜扶柩攜幼從二千里地以外的貴州返山東故里,並寫成《黔塗略》一書,追記途中坎坷困頓的苦狀,「文筆高古,存班惠姬之風」。可見是個德才兼備的女子。在書法上她宗李北海、衛夫人、管道升以及她哥哥邢侗,妙麗而有姿致,並刻有《之室集帖》。《式古堂書畫考》載其紙本烏絲闌《自述詩帖》,蘇州博物館今藏有署款為「天啟甲子(1624)花朝日書於蘭雪齋中,蒲團主人馬邢慈靜」的。 她的晚年書跡《自書雜詩》一冊,計三十五頁,詩四十一首,情真詞雅,筆勢蹁翻,無疑是她的詩、書代表作品了。 劉墉是清代的大書法家,由於日常接近,所以他的妻妾亦多善書.歷史上曾有劉墉教夫人寫字,並改"柳"字結構的故事.據文獻記載,劉墉家有三姬,皆能代筆,並且象得可以亂真,使人很難分辨出來,尤其是劉墉晚年的小楷,代筆更多。後人根據線索,才從署名「石庵」二字及用長腳「石庵」印上,確認為其家姬代筆書。古人說,酷肖別人書跡的只能稱之為「奴書」,但要酷肖得人們難以分辨,卻也是不容易而下了大功夫的 姜淑齋是清代女子書法家中較有造就的一位,號廣平內史,嫁山東膠州宋氏.王士禎曾經看到過她寫的絹素團扇,極為稱賞,認為"筆力矯勁,不類女子."朱彝尊在題她詩卷時也曾寫下了這樣的詞:"三真六草寫朝雲,彷彿衛夫人,問何似當年王右軍?"就是稱美她書法的.今山東省博物館藏有她臨王右軍尺牘,末署"已酉孟春,淑齋臨."字畫挺朗,確實是"不類女子"的.道光,咸豐年間,陽湖出現了女書法家名叫張婉釧.她的字寫得很有些象李北海,由於筆力挺健,到了七十多歲,還能夠為人家做書.後來會稽人趙之謙'常師事之",人們把這比之為"王羲之之於衛夫人,"也是書林中的一段佳話.

❻ 古代的十大才女是誰

班昭、蔡文姬、謝道韞、薛濤、魚玄機、李清照、朱淑真、柳如是、林徽因、張愛玲。

1、班昭

班昭(約45年-約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故後世亦稱「曹大家」。

班昭博學高才,其兄班固著《漢書》,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東觀臧書閣,續寫《漢書》。其後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並讓皇後和貴人們視為老師,號「大家」。鄧太後臨朝後,曾參與政事。

2、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

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3、謝道韞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跡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

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

在盧循孫恩之亂時,丈夫王凝之為會稽內史,但守備不力,逃出被抓後殺害。謝道韞聽聞敵至,舉措自若,拿刀出門殺敵數人才被抓。

孫恩因感其節義,故赦免道韞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4、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成都樂妓。

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脫樂籍後,終身未嫁。

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後人將薛濤與魚玄機、李冶、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流傳至今詩作有90餘首,收於《錦江集》。

5、魚玄機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

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

6、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7、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浙江海寧路仲人(海寧簡志),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與李清照齊名。

生於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讀書,但一生愛情鬱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終因抑鬱早逝。

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是劫後余篇。

8、柳如是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

浙江嘉興人。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艷」。後嫁有「學貫天人」、「當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為側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台,改名為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

9、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漢族,福建閩縣(福州)人,出生於浙江杭州。

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10、張愛玲

張愛玲(1920.9.30—1995.9),中國現代女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

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十大才女

❼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知名女書法家

王羲之的草、楷、行書,千古景仰。他的老師是東晉著名的女書法家,姓衛、名鑠,人稱衛夫人。衛夫人學習王國時鍾繇的書法,達到了升堂入室的地步。她的代表作是《古名姬帖》小楷。其筆法古樸肅穆,體態自然,是楷書中的上品。

在衛夫人之前,還有一位女書法家。她就是以《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等馳名的東漢末年的女詩人蔡文姬。她名叫琰,文姬是她的字。她父親蔡邕,在文學和書法上造詣很深。蔡文姬繼承家學,在書法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在唐、宋、元、明,也出現不少女書法家。唐代的女書法家有吳采鸞、薛濤、武則天。吳采鸞所書小楷,很有鍾繇、王羲之的筆意,遒勁古雅,可與衛夫人媲美。薛濤所書《陳思王美女篇》,行書,筆勢跌宕秀逸。武則天書寫草體,書法婉約。宋代女書法家有朱淑真,所書小楷,端莊精勁,深得王羲之筆法。管道升是元代女書法家。字仲姬,她是趙孟俯的妻子,趙孟俯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工書善畫,書法為元代宗師。

管道升剛嫁給趙孟俯的時候,她的書法比丈夫還好,後來趙孟俯迎頭趕上了,並超過了妻子。管道升寫的《梅花》賦小楷,清麗幽閑。

http://www.freehead.com/archiver/?tid-118109.html
這上邊還有太多太多,不能全粘貼過來

❽ 中國的十大女才子

可能是這個: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
1、班昭,東漢才女,大約生於公元49年,於120年去世。另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她是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因嫁同郡曹世叔,故稱曹大家。她儀態端莊,性格柔順,素質聰慧,博學高才。著有《東征賦》、《女誡》等。《女誡》是班昭訓女書,分《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篇,是中國最早的女史學家,又是一位文學家。

2、蔡琰,字文姬,陳留圉(河南杞縣)人。女詩人、書法家。生長在漢代,
是蔡邕之女,生逢漢魏之際,身遭離亂,一生坎坷。在父親影響下,在文學、音律、書法諸方面有很高造詣。有自傳體詩作《悲憤集》、《胡笳十八拍》。

3、謝道韞,謝安兄奕之女,王羲之子凝之妻。聰慧有辯才。為「詠絮才」的代表。謝道溫是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謝家風范,在她身上表露無遺,長大後嫁給王羲之的次子4、王凝之,門當戶對,傳為佳話。所著詩賦誄頌原有2集,多已亡佚,僅《藝文類聚》存有《登山》、《擬嵇中散詠松》等篇。

4、玄機,原名幼薇,字慧蘭,生於唐武宗年間。她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悉心栽培,五歲誦詩,七歲習作,十一二歲就已經小有名氣了。而最了解並欣賞她的人,就是當時的大詩人溫庭筠。後出家入道,作品很多。
【春情寄子安】
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冰銷遠澗憐清韻,
雪遠寒峰想玉姿。莫聽凡歌春病酒,休招閑客夜貪棋。
如松匪石盟長在,比翼連襟會肯遲。雖恨獨行冬盡日,
終期相見月圓時。別君何物堪持贈,淚落晴光一首詩。

5、朱淑真:宋女作家。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生於仕宦家庭,相傳因婚嫁不滿,抑鬱而終。能畫,通音律。詞多幽怨,流於感傷。也能詩。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斷 腸集》有宋鄭元佐注本。(《辭海》1989年版)斷腸詞:詞集名。南宋朱淑真作。一卷。淑真為錢塘(今浙江杭州)女子,因自傷 身世,故以「斷腸」名其詞。

6、葉小鸞,明末江蘇吳江人,其父葉紹袁,詩文兼擅,為當時名士;其母沈宜修,出書香世家,亦工詩詞。葉家四子三女皆具文采,小鸞與長姊葉紈紈、二姊葉小紈並稱才女,而小鸞幼富才學,文名最著,乃歷史上有名的奇才女子。嘆!天妒紅顏,葉小鸞十七歲妙齡時,竟突發奇病而卒。以至於曹氏在寫《石頭記》中的「黛玉」時也留下葉小鸞的影子。清晚期「詩壇第一人」袁枚也因葉小鸞的「眉子硯」收藏於廣東陶綏之手,而在《隨園詩話》中將葉小鸞寫為粵人。由此而成文壇的一段公案笑談。

7、陳端生(1751--1796)出身書香名門,她的祖父陳兆侖是雍正進士。當時被奉為一代文章宗師,是著名的《紫竹山房文集》的作者;她的父親陳玉敦也是舉人,曾任山東沿海地區登州府的地方官。母親汪氏,是在雲南為官多年的汪上育的女兒。這些都使陳端生自幼受到很高的學術熏陶,並比一般女性有更開闊的眼界和更廣泛的知識。《再生緣》是陳端生的力作。

8、顧太清(1799-1876後),名春,字梅仙,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太清多才多藝,且一生寫作不輟,她的文學創作涉及詩、詞、小說、繪畫,尤以詞名重士林。她做詩詞全憑才氣,不擺「唐模宋軌」的架子。倒也瀟灑自如,平添一種風流態度。著有詞集《東海閣集》和詩集《天游閣集》。前人曰:「八旗論詞,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語。」足見她在詩詞上的成就。

9、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10、徐燦,幼穎悟,通書史,識大體,工詩詞,善書畫,曾結「蕉園詩社」,有《拙政園詩集》,世人把她和李清照、朱淑真相提並論,也有人稱贊她:可與「李易安並峙千古矣」。

❾ 中國歷史十大才女

一、卓文君: 漢代才女, 善鼓琴,貌美如花。家中富貴的卓文君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並且夫唱婦隨,當壚賣酒,卓文君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卓文君有不少佳作,如《白頭吟》,詩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
二、班昭:又名姬,家學淵源,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既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還是位政治家。曾幫其兄班固修與《史記》齊名的《漢書》,也曾以其文采打動皇帝使哥哥班超回歸洛陽。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後為她素服舉哀。班昭作品存世七篇,《東征賦》和《女誡》等對後世有很大影響。她寫的女戒七篇中,總共七篇: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原來是用來教育自己家女兒的,後來被很多人家抄去,也來教育自己家的女兒,時間一長,全國都流行了。
三、蔡文姬:大文學家、大書法家蔡邕之女,自幼博學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先嫁河東衛家,被擄至南匈奴後再嫁給匈奴左賢王。後被曹操贖回,在"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的痛苦中終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自朔漠歸來後蔡文姬嫁給了董祀。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孤芳續漢史,血淚寫春秋。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 悲憤詩》二首,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四、蘇惠,字若蘭,十六國時期東扶風人(現今陝西咸陽武功人),生於公元357年。若蘭容貌秀麗,舉止嫻雅。她丈夫竇滔因厭戰不從軍令,被革職發配到流沙,遇到了歌妓趙陽台,娶作了偏房。竇滔奉命出鎮襄陽,本欲攜妻妾同往,可蘇蕙為趙妾之事賭氣不從,竇滔只帶著趙陽台赴任。蘇蕙獨守長安空閨中,日子稍長,便感寂寞難耐。她便用吟詩作文來排遣孤寂的時光。她將所寫詩詞編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文字里,織在八寸錦緞上。她把這副錦緞命名為「璇璣圖」。蘇蕙派人把璇璣圖送交竇滔。竇滔捧著「璇璣圖」,細細體味,完全讀懂了其意思。竇滔派遣了人馬,到長安接來了蘇蕙。
五、謝道韞,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南朝著名才女,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之詠雪詩名揚千古,另有一篇《泰山吟》詩傳世。雖細推敲並無其他過硬佳作支持。代表作:《登山》: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雲構成自然。氣象爾何然?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六、上官婉兒,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人,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上官婉兒令當時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她酷愛藏書,曾藏書萬余卷,所藏之書均以香薰之。百年之後,其書流落民間,依然芳香撲鼻且無蟲蛀。上官婉兒在詩歌方面繼承和發展了祖父上官儀的文風,重視詩的形式技巧,對聲辭之美較為看重,擅長體現事物圖貌的細膩、精巧。中宗年間,因其政治地位的影響,「綺錯婉媚」的詩風逐漸影響了宮廷詩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創作方向,「上官體」也成為了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上官婉兒設立修文館,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大力開展文化活動。婉兒在這期間主持風雅,與學士爭務華藻,寫詩賽詩,對文人提拔獎掖。此外,上官婉兒還在開拓唐代園林山水詩的題材方面多有貢獻,如《游長寧公主流杯池》,突破了以往寫景狀物的宮廷詩歌形式,寓情於景,卻更具有自然山水味。
七、薛濤,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成都樂妓。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脫樂籍後,終身未嫁。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後人將薛濤與魚玄機、李冶、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流傳至今詩作有90餘首,收於《錦江集》。
八、魚玄機,晚唐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魚玄機生平不見正史。盡管魚玄機名傳千古,但因其非官宦顯要,正史官文終不能留下片紙隻字,其生平傳記資料散見於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宋初孫光憲《北夢瑣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等書。另外《太平廣記》、《南部新書》、《直齋書錄解題》和《全唐詩》等書中還存留有相關的斷章短句。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志對魚玄機之記載資料均甚少,故於其之研究多在其詩。其作品有《魚玄機集》一卷,詩作現存有五十首之多,《全唐詩》有收錄。
九、李清照:南宋傑出女文學家,以詞著名,兼工詩文。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李清照文詞絕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李清照的詞多寫閨中思夫及國破家亡之情,她的詞中充斥著深深的愁絲,一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更是讓讀者深深為之震撼。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李清照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十、柳如是,明代著名才女,秦淮八艷之首,曾與當時兩大著名詩人陳子龍、錢謙益切磋過武功,虎視群雌,不讓須眉。明亡,跳江殉國。柳如是為盛澤鎮人,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受徐教養,柳詩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作書得虞世南、諸遂良筆法。年稍長,流落青樓。在松江,她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與柳如是結秦晉之好。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戲稱柳如是"柳儒士"。傳世之作有《戊寅草》、《柳如是詩》、《尺續》等。如是墓在常熟虞山腳下錢謙益墓西,墓碑文"河東君之墓"。

閱讀全文

與十大美女書法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556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302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2084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1080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918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851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808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223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558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776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2130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734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625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107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259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740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909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2090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138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