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專區 > 女生Y字領漢服圖片

女生Y字領漢服圖片

發布時間:2022-05-21 19:11:06

㈠ 萌新弱弱問一句,y領半臂+齊腰算漢服嗎

這個純正的漢服,都是右衽(從你自己看自己的角度看),那些所謂的左衽都是瞎搞。還有,這個領子不叫y領哦,也不叫左衽哦,而是叫右衽哦

㈡ 漢服女裝正確穿法是什麼

1、漢服中左側的衣襟與右側的衣襟交叉於胸前的時候,就自然形成了領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 交領 」;

交領的兩直線像交於衣中線左右代表傳統文化的對稱學,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說漢服表現天人合一的話,交領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與正。而袖子,則是圓袂,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這種天圓地方學在漢服上的表現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體現。

2、漢服的領型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就是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為「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衽,本義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稱右衽,反之稱左衽。

這就是漢服在歷代變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變的「交領右衽」傳統,也和和中國歷來的「以右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3、漢服中的隱扣,其實包括有扣和無扣兩種情況 ,一般情況下是 不顯露在外面 , 用帶子打個結來系住衣服 。 同時,在腰間還有大帶和長帶 , 一件衣服的帶子有兩對,實用性的,左側腋下的一根帶子與右衣襟的帶子是一對打結相系,右側腋下的帶子與左衣襟的的帶子是一對相系,將兩對帶子分別打結系住完成穿衣過程。

另外一種是腰間的大帶和長帶子,它不僅有實用性,而且有裝飾性,另外還有象徵性意義,象徵著權力。多用於宮廷男士權利高低。

(2)女生Y字領漢服圖片擴展閱讀:

漢服採用幅寬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然後再 縫合後背 ,成為一條中縫線。 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 , 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 。

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 。裾的長度分為腰中, 膝上, 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 襦 、 裋 、 深衣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 ,袖口稱為祛 。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 內衣 )、 中衣 、大衣。

㈢ 為什麼女孩子穿漢服都可以那麼美

我覺得年輕人穿漢服,有幾個原因:

1.是想標新立異,他們總是想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現在的年青人不像以前的年青人,他們對外邊的世界了解的多,網路發達,見過看過的多,也喜歡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有個性的穿衣風格,讓別人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2.網路媒體的宣傳作用。個大抖音,視頻網路都是各種漢服時裝秀。那麼作為追求潮流的年青人們,自然不能落後,分分開始校仿,想走在潮流前線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國人們又是一個愛模仿的民族,自然穿的人也多起來,是否真正喜歡就不知道了。這點媒體作用功不可沒。

3.有的人可能真的就是喜歡漢服。就像有的人喜歡詩詞一樣。(在中國詩詞大會里)有的漢服姑娘們穿著確實也漂亮。想想漢服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傳承,大家都喜歡也是一種好事。不僅能傳承我國漢文化,也能帶給大家歡樂。

㈣ 漢服有哪幾種最好附圖片和說明

三種。

1、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頂部和底部最典型的是深色衣服。 因為它上下連接,所以「身體很深」,稱為深衣服。 包括直下蹲,下蹲,禮服、,銬,蠍子,禮服等,這些都是長袖的。

(4)女生Y字領漢服圖片擴展閱讀:

漢服本身雖然清朝剃發易服等統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為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沒有滅絕,直到現代漢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邊遠山民,還有國內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持著漢服的特徵,現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祭祀、紀念活動、民俗節日等仍能看到漢服的部分元素。

21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通過考據漢服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復原了漢族傳統服飾,同時通過恢復傳統節日,恢復傳統禮儀,祭祀先賢,推廣傳統學說,宣傳傳統樂器等重新宣導恢復傳統漢服並身著漢服進行推廣,並稱之為漢服運動。

㈤ 這個是漢服嗎

是,第一個是坦領半臂,第二個是齊胸衫裙

㈥ 學生漢服怎麼穿圖解女

1 右衽:又叫交領。

A 關鍵詞:是漢服最原始的特徵,也是一直由漢服誕生之初延續到明末的是漢服最明顯的標志, 缺少右衽特徵的漢服根本不能稱之為漢服。 漢服右衽的穿法是漢服的核心,其他配件及穿著方式可以說都是圍繞此展開的。

B 穿著方式:穿上漢服後交疊衣領。右衣領在上, 左衣領在下, 右領壓住左領使左右兩衣領形成交叉狀。 到腰部將右領下角的衣帶與左腰側的衣帶系在一起打上結。之所以稱為交領是因為左右衣領交疊後成 X 狀(如果衣料透明的話)而衣料不透明的情況下呈 y 字狀。

有哪些好看的古風或漢服女生圖片

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漢民族所有的衣冠產物,都是值得留念的,因為它們見證了朝代的衰敗和歷史的遷徙。

㈧ 有誰可以告訴我各個朝代漢服的樣式特徵,每個部分的名稱,怎樣做以及怎樣穿最好有配圖。

商朝 (前17世紀初 - 前11世紀) 商朝是中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朝代。根據眾多的考古發現,這一時期的漢服基本樣式已經完全成型。這一時期的服裝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上衣和下裳(裙)。袖口較窄,沒有扣子,在腰部束著一條寬邊的腰帶,肚圍前再加一條像裙一樣的「蔽膝」,用來遮蔽膝蓋。 這個時期的織物顏色,以暖色為多,尤其以黃紅為主,間有棕色和褐色,但並不等於不存在籃、綠等冷色。只是以硃砂和石黃製成的紅黃二色,比其他顏色更鮮艷,滲透力也較強,所以經久不變並一直保存至今。經現代科技分析,商周時期的染織方法往往染繪並用,尤其是紅、黃等正色,常在織物織好之後,再用畫筆添繪。 西周 (前11世紀 - 前711年)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國,以嚴密的階級制度來鞏固帝國,制定一套非常詳盡周密的禮儀來規范社會,來安定天下。服裝是每個人階級的標志,因此服裝制度是立政的基礎之一,規定是非常嚴格的。 周代服飾大致沿襲商代服制而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為寬松。衣袖有大小兩種樣式,領子通用交領右衽。不使用鈕扣,一般腰間系帶,有的在腰上還掛有玉制飾物。裙或褲的長度短的及膝,長的及地。 東周(春秋 戰國)(前711年 - 前256年) 春秋戰國時期誕生了一種重要的漢服---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長衫,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因而得名。深衣延續了漢服交領右衽的特點,在社會上影響很大,不論貴賤男女、文武職別,都可以穿著。裙分為曲裾和直裾兩種樣式,外觀區別在於下身是否有圍繞的線條。這一時期紡織和染色技術已經非常發達,漢服上已經出現很多繁復華麗的圖案。 秦漢漢服 (前221年 - 280年)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始皇 贏政 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秦始皇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等,為中華國家勢力和漢民族的形成及延續留下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秦代漢服主要承前朝影響,仍以袍為典型服裝樣式,分為曲裾和直裾兩種,袖也有長短兩種樣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飾形制差別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處是男子的腰間系有革帶,帶端裝有帶鉤;而婦女腰間只以絲帶系扎。 因為秦始皇陵 兵馬俑 的發現,秦代的服飾和風俗研究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料。 漢朝 (前206年 - 220年) 漢朝是中國最重要和傑出的王朝之一。在這一時期隨著社會的進步,本土民族文化蓬勃發展,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和審美成就。在經濟,科技,文化上全面領先於世界的漢帝國為華夏兒女留下了永遠的自豪。今天,占據絕大多數的中國主體民族-漢族,就是以漢朝的名字命名的。 從這一時期開始,平民開始穿著精織服飾。漢代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以表示出女性的文靜與優雅。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另外,漢代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字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漢代婦女的襦裙 上襦下裙的女服樣式,早在戰國時代已經出現。到了漢代,由於深衣的普遍流行,穿這種服式的婦女逐漸減少。據此,有人認為漢代根本不存在這種服飾,只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才重新興起。其實,漢代婦女並沒有摒棄這種服飾,在漢樂府詩中就有不少描寫。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國婦女服裝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戰國直至明朝,前後二千多年,盡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著最初的樣式。 湖南 馬王堆漢墓 出土的漢代大量絲綉織品,生動呈現出其裝飾風格的特點,並反映出來漢代紡織業的發展水平。漢代的染織工藝在繼承戰國傳統的基礎上有著飛躍的發展,染織的品種增多,不僅能織出精美多樣的花紋,而且染織技術也有較高的水平,染織工藝的進步是漢代服裝質量得以提高的基礎。隨著著名的 絲綢之路 的建立,中華服飾之美,從此開始得以傳向四面八方。 魏晉南北朝漢服 (220年 - 589年) 三國 (魏,蜀,吳)(220年 - 280年) 晉朝 (265年 - 420年) 南北朝 (420年 - 580年) 魏晉時期,風流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姿容飄逸的魏晉風度也反映到了漢服上,這一時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衫-大袖翩翩的衫子,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寬衫大袖,褒衣博帶為尚。直到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衫和袍在樣式上有明顯的區別,照漢代習俗,凡稱為袍的,袖端應當收斂,並裝有祛口。而衫子卻不需施祛,袖口寬敞。魏晉服裝日趨寬博,而衫由於不受衣祛等部約束,故成為一時風俗。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婦女的衫裙 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並吸收少數民族服飾特色,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腰用帛帶系扎,款式多為上儉下豐,以寬博為主,其特點為:對襟,束腰,衣袖寬大,並在袖口、衣襟、下擺綴有不同色的緣飾,下著條紋間色裙,腰間用一塊帛帶系扎。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加上豐盛的首飾,反映出奢華糜麗之風。當時婦女的下裳,除間色裙外,還有其它裙式。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雜裾服 傳統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採用,但在婦女中間卻仍有人穿著。這種服裝與漢代相比,已有較大的差異。在衣服的下擺部位,加一些飾物,通常以絲織物製成。其特點是上寬下尖形如三角,並層層相疊。另外,由於從圍裳中伸出來的飄帶比較長,走起路來,如燕飛舞。到南北朝時,這種服飾又有了變化,去掉了曳地的飄帶,而將尖角的「燕尾」加長,使兩者合為一體。 南北朝時期褲褶 褲褶的基本款式為上身穿齊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褲。這種服裝的面料,常用較粗厚的毛布來製作。穿褲和短上襦,合稱襦褲,但封建貴族必須在襦褲外加穿袍裳,只有騎馬者、廝徒等從事勞動的人為了行動方便,才直接把褲露在外面。封建貴族是不得穿短衣和褲外出的。到了晉代這種習慣才有所改變。南北朝的褲有大口褲和小口褲,以大口褲為時髦,穿大口褲行動不便,故用錦帶將褲管縛住,有、又稱縛褲。 隋唐漢服 (581年 - 960年) 隋朝 (581年 - 618年) 唐朝 (618年 - 907年) 五代 (907年 - 960年) 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結束了自東漢以來相繼四百年的分裂局面。這是繼秦漢之後再度建立的封建統一國家,一個以漢族為中心的新的民族共同體。南北兩地服裝彼此仿效,業以合壁。唐朝時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揭開了中國古代最為燦爛奪目的篇章。唐朝時國家穩定,經濟繁榮、文化事業全面發展,封建文化已經達到高峰。近三百年的唐代服飾經過長期的承襲、演變、發展成為中國服裝發展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一方面唐代服裝上承歷代冠服制度,下啟後世衣冠之徑道;另一方面唐朝服裝發展兼容並蓄,廣采博收,大放異彩。唐以後的五代十國是唐宋封建軍閥割據的繼續,在服飾上大體沿襲唐朝之制。隋唐服裝無論官服或民服,男裝和女裝,都表現其開放的思想、開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鮮明的時代性和強烈的民族性。 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披帛,又稱「畫帛」,通常一輕薄的紗羅製成,上面印畫圖紋。長度一般為二米以上,用時將它披搭在肩上,並盤繞於兩臂之間。唐代婦女,以體態豐腴為美。由於身材豐碩,中唐女服也漸趨寬大,裙子的寬度比隋末唐初時要肥大的多。衣衫雖為小袖,但與初唐、盛唐女服相比,也明顯趨於寬松。 唐代大袖衫 盛唐以後,胡服的影響逐漸減弱,女服的樣式日趨寬大。到了中晚唐時期,這種特點更加明顯,一般婦女服裝,袖寬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之際的貴族禮服,一般多在重要場合穿著,如朝參、禮見及出嫁等。穿著這種禮服,發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鈿釵禮衣」。大袖衫裙樣式為大袖、對襟,佩以長裙、披帛。以紗羅作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飾中的一個特點,這和當時的思想開放有密切關系。尤其是不著內衣,僅以輕紗蔽體的裝束,更是創舉,所謂「綺羅纖縷見肌膚」,就是對這種服裝的概括。 隋唐時代也產生了漢服的一種重要變體 - 圓領衫。圓領式樣在中國服飾歷史上很早便有出現,但一直到隋唐才開始盛行,成為官式常服。這種服裝延續了唐,五代,宋,明,並對日本,高麗等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裹襆頭、穿圓領袍衫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飾,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唐代以後,人們又在襆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固定的飾物,名為「巾子」。巾子的形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襆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圓領漢服變體的盛行並不代表傳統右衽交領漢服的消失。實際上,即便是在其最盛行的唐朝,也多局限於以長安為中心的地區,以及官員,皇室成員之中,而在如吳越地區以及普通百姓之間,則以大襟右衽交領這種漢服為主,宋明類似。唐代官吏,除穿圓領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場合,如祭祀典禮時仍穿禮服。禮服的樣式,多承襲隋朝舊制,頭戴介幘或籠冠,身穿對襟大袖衫,下著圍裳,玉佩組綬等。圓領漢服和交領漢服一樣,是漢民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宋代漢服 (960年 - 1279年) 宋朝 (960年 - 1279年) 宋朝是一個在經濟,科技和文化上高度發達的王朝。農業,制船,紡織和造紙業達到了新的高度,火葯,指南針和印刷技術被發明。宋代服飾總體來說可分官服與民服兩大類。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朝服用於朝會及祭祀等重要場合,皆朱衣朱裳,佩帶和襯以不同顏色和質地的衣飾,還有相應的冠冕。公服是官員的常服,式樣是圓領大袖,腰間束以革帶,頭上戴襆頭,腳上穿革履或絲麻織造的鞋子。依照規定,凡有資格穿紫、緋色公服的高級官員,都必須佩帶用金、銀裝飾為魚形的「魚袋」。庶民百姓只許穿白色衣服,後來又允許流外官、舉人、庶人可穿黑色衣服。但實際生活中,民間服色五彩斑斕,根本不受約束。 宋代婦女服飾——宋代一般婦女所穿服飾有襖、襦、衫、背子、半臂、裙子、褲等服裝樣式。宋代婦女以裙裝穿著為主,但也有長褲。宋代婦女的穿著與漢代婦女相似,都是瘦長、窄袖、交領,下穿各式的長裙,顏色淡雅。襦和襖是基本相似的衣著,形式比較短小,下身配裙子。顏色常以紅、紫為主,黃次之。宋代的襦裙樣式和唐代的襦裙大體相同。身上的裝飾並不復雜,除披帛以外,只在腰間正中部位佩的飄帶上增加一個玉制圓環飾物,它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壓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動時不至會隨風飄舞而影響美觀,史書所稱的「玉環綬」,就是這種裝飾。 宋朝流行一種叫褙子的外衣,宋代的褙子為長袖、長衣身,腋下開胯,即衣服前後襟不縫合,而在腋下和背後綴有帶子的樣式。這腋下的雙帶本來可以把前後兩片衣襟系住,可是宋代的褙子並不用它系結,而是垂掛著作裝飾用,意義是模仿古代中單(內衣)交帶的形式,表示"好古存舊"。穿褙子時,卻在腰間用勒帛系住。宋代褙子的領型有直領對襟式、斜領交襟式、盤領交襟式三種,以直領式為多。斜領和盤領二式只是在男子穿在公服裡面時所穿,婦女都穿直領對襟式。有身份的主婦則穿大袖衣。婢妾穿腋下開胯的衣服,行走也較方便。宋代女子所穿褙子,初期短小,後來加長,發展為袖大於衫、長與裙齊的標准格式。 明代漢服 (1368年 - 1644年)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歷經蒙古帝國元朝的野蠻統治,中國在經濟,科技,文化上全面倒退。蒙元末,中國經濟與社會陷入徹底崩潰和混亂。為重塑禮儀與民族自尊心,明朝復國以後,十分重視整頓和恢復服飾制度,很快丟棄了蒙元少數民族服度,上采周漢,下取唐宋,全面恢復了漢族服飾的特點。明代服飾儀態端莊,氣度宏美,是華夏近古服飾藝術的典範,當今中國戲曲服裝的款式紋彩,多采自明代服飾。明代的章服衣冠更趨豪奢,織綉技藝邁向頂峰,文化內涵更加豐富。 明代襦裙 明代上襦下裙的服裝形式,與唐宋時期的襦裙沒有什麼差別,只是在年輕婦女中間,常加一條短小的腰裙,以便活動,有些侍女丫環也喜歡這種裝束。上襦為交領、長袖短衣。裙子的顏色,初尚淺淡,雖有紋飾,但並不明顯。至崇禎初年,裙子多為素白,即使刺綉紋樣,也僅在裙幅下邊一、二寸部位綴以一條花邊,作為壓腳。裙幅初為六幅,即所謂「裙拖六幅湘江水」;後用八幅,腰間有很多細褶,行動輒如水紋。到了明末,裙子的裝飾日益講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間的褶襇越來越密,每褶都有一種顏色,微風吹來,色如月華,故稱「月華裙」。 腰帶上往往掛上一根以絲帶編成的「宮絛」,一般在中間打幾個環結,然後下垂至地,有的還在中間串上一塊玉佩,藉以壓裙幅,使其不至散開影響美觀,作用與宋代的玉環綬相似。 明代官吏服飾公服 明代穿公服的官吏。其制為盤領右衽,袖寬三尺。袍服所用的紋樣及顏色,因級別而異:一至四品,用緋色;五至七品,用青色;八至九品,用綠色。紋樣也不一樣,一品用大朵花,徑五寸;二品用小朵花,徑三寸;三品用散花,無枝葉,徑二寸;四[品五品用小朵花,徑一寸五分;六[品七品用小朵花,徑一寸;八品以下,無花紋。以上服飾,與展腳襆頭搭配,多用於重大朝會。 明代官吏常服 明代文武官員服飾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賜服等。官員戴烏紗帽、襆頭,身穿盤領窄袖大袍。「盤領」即一種加有圓形沿口的高領。這種袍服是明代男子的主要服式,不僅官宦可用,士庶也可穿著,只是顏色有所區別。平民百姓所穿的盤領衣必須避開玄色、紫色、綠色、柳黃、姜黃及明黃等顏色,其他如藍色、赭色等無限制,俗稱「雜色盤領衣」。明朝建國二十五年以後,朝廷對官吏常服作了新的規定,凡文武官員,不論級別,都必須在袍服的胸前和後背綴一方補子,文官用飛禽,武官用走獸,以示區別。這是明代官服中最有特色的裝束。 清軍入關,要求男子採用滿族服制,雖有文人抗爭,但很快被接受,交領服只被允許存在於戲子,僧侶道士中,並沒有剃發時所引起的大規模反抗和流血沖突。經過清代的發展,漢族服飾長衫雖然是半交領,但在民間保持了漢族一貫的主流服飾特點,寬袍大袖,並由於多民族國家的原因,服飾種類增多,甚至脫離了漢民族原有的特點,如馬褂,旗袍等, 最近流行的「漢服」,雖然在古代為了區別民族時用過,但從未形成過確定的概念。現在民間人士懷念交領服制,以流行概念」漢服」定義,意圖恢復這種古老的服制。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配飾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女子發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發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發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漢族人裝飾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喜飾玉佩玉。 右衽:漢族的服飾,右衽是其服裝始終保留的特點。因此右衽成為漢族的象徵符號。與之相反,我國古代某些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異於中原一帶的右衽。因此左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統治。所以孔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意思是說要是沒有管仲,我們就得淪為異族的奴隸,穿著左衽的衣服,披散著頭發。 另外,左衽也被用來指死者,在陪葬的壁畫和繪畫先人的畫像中,使用左衽,以示陰陽有別。 深衣: 古代上衣、下裳相連綴的一種服裝。為古代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禮服。 深衣的特點: . 上下衣連體的一種設計 .設計保守(寬大、長袖、不開胸) 色彩以冷色調為主 三代時期的男女正裝樣式 深衣的內涵: 深衣是最能體現華夏文化精神的服飾。深衣象徵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萬物的東方美德。袖口寬大,象徵天道圓融;領口直角相交,象徵地道方正;背後一條直縫貫通上下,象徵人道正直;腰系大帶,象徵權衡;分上衣、下裳兩部分,象徵兩儀;上衣用布四幅,象徵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徵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體現天道之圓融,懷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間之正道,行動進退合權衡規矩,生活起居順應四時之序。 襦裙: 襦裙由短上衣加長裙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裝。 襦裙從有實物考證的戰國時期開始,終於明末清初的「剃發易服」,是漢族傳統服裝最基本的形式。其間2000多年,盡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著最初的樣式。 襦裙是是我國服飾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裝形制之一。 按領子的式樣不同,可分為交領襦裙和直領襦裙。 按裙腰的高低,可分為低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齊胸襦裙。 PS:襦裙的確有齊胸襦裙,是唐代的,將唐代襦裙稱為高腰襦裙有誤;高腰襦裙束與胸下 襦可分為單襦和復襦,單襦近乎衫,復襦則近襖,區別在於是否夾里。 襦的袖子一般較長,窄,明代多見琵琶袖。 交領右衽 漢服標準的領口式樣,外觀如字母y形。(右衽指領子系向身體右邊。方向不可以相反,左衽為異族或死者的樣式。) 直領則多配以訶子或抹胸。 腰帶用絲或革製成,起固定作用。(漢服無如和服的寬腰帶的式樣,切忌) 宮絛(如圖)以絲帶編成,一般在中間打幾個環結,然後下垂至地,有的還在中間串上一塊玉佩,藉以壓裙幅,使其不至散開影響美觀。(此為非必需品) 裙從六幅到十二幅,有各種顏色及繁多的式樣 與其它服裝形制相比,襦裙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上衣短,下裙長,上下比例體現了黃金分割的要求,具有豐富的美學內涵。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平面裁剪,多緣邊,綢帶系結;上襦變化主要在領型及門襟上,下裙長至鞋面。 大凡衣短則裙長,衣短至腰間,裙長至腳踝骨之下;衣長則裙闊,衣長時,長到臀至膝下,而裙露僅幾寸,裙子不必顯出特色。襦裙忌諱上下平分秋色,會顯得呆板少變化 漢服的直椐,曲裾穿法很簡單,哪個我給你個網址 曲裾:http://www.56.com/u92/v_Mzc3NTc4ODk.html 上襦和下裙的穿著圖解



閱讀全文

與女生Y字領漢服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555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302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2083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1080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918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851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808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223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558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776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2130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733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625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107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259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736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909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2087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138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