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傘舞是種怎樣的舞蹈
傘舞是一種抒情的舞蹈,起源於米南加保地區。舞蹈旨在表現男女之間的美好愛情。男舞者身穿鮮艷的服裝,戴著帽子,手拿雨傘,女舞者身穿金線織成的米南加保「紗籠」,服飾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男舞者主要以左右揮舞雨傘的動作表達對女舞者的呵護。整個舞蹈過程中都有米南加保特有的活潑、愉悅的音樂伴奏。最早的時候是由一男一女表演,男聲伴唱,後來發展成為4—5對男女表演,其中一對扮演新人。
❷ 傘舞的起源和由來
花傘舞也叫「劉二姐趕會」,道具是以當地油布傘為骨架,用五色綵線或琉璃珠纏在傘撐上,傘上裝飾著 彩蝶、彩蜜蜂、彩花,傘邊有線織的彩穗。在表演中,演員們扛傘、轉傘、甩手帕、挽花,如風擺柳,非常好看。 在2010年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中,「歌舞之鄉」信陽商城縣就發現了不少歌舞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花傘舞、儀式歌最有特點。2010年5月10日,在商城縣文化中心,當地群眾演員用舞動的花傘、婉轉的嗓音,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發現采訪團的記者們做了現場展示。
花傘舞「花傘舞」流傳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以前名為《劉二姐趕會》,內容是表現劉二姐手撐花傘和管家婆一起去游春,在途中遇一位相公,二人一見鍾情,雖然老婆婆百般阻撓,但聰明的劉二姐巧妙地用傘的各種動作載歌載舞地向相公表達了她的情意。
據悉,花傘舞最早在唐宋時期,商人從江浙沿淮而返,把江南雨傘帶回,打傘以示炫耀。後在歌舞表演中,把傘當道具使用。早期一把傘演變成二把傘,再演變成三把傘。後經過中央歌舞團、河南省歌舞團來采風改編後,借用芭蕾舞的特點將花傘舞改造成經典民間舞蹈,在維也納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出,獲銀質獎。 經過改編的《花傘舞》表現一群農村少女手持花傘外出踏春,目睹山河如畫、工廠林立,情不自禁地載歌載舞,贊美繁花似錦的祖國,歌頌社會主義的春天。舞蹈動作主要運用花傘的舞動和優美的造型及舞蹈隊形畫面的變化,來表現姑娘們的愉悅心情。
❸ 傘舞美人吟舞蹈的迎新晚會串詞
女:江南,充滿了神秘的風情 , 擁有著深遠的文化 。似水的江南美女更是自古便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男:撐著油紙傘似丁香一樣,詩人戴望舒對江南女子的風情做了最好的詮釋。
女:下面,請欣賞舞蹈《美人吟》。
❹ 傘舞江南雨的心裡活動是什麼
每個人對同一段舞蹈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當然可以從舞蹈的名字內容分析出舞者在跳舞時是怎樣的心情、我個人覺得即有江南女子小家碧玉的感覺也有大家女子的感覺、把自己融入到江南煙雨的情景.
傘舞(傣族舞蹈)傣族傳統舞蹈之一,每當傣族潑水節、上新房等喜慶日子來臨時,傣家人都要跳起傘舞.
江南雨
演唱:眉佳
在江南綿綿的雨季里
飄灑著朦朦的細雨
如煙的楊柳在雨中沐浴
楊柳纏綿雨的情義
在青石鋪就的街巷裡
流淌著道道的雨溪
淡淡的炊煙在雨中升起
煙雨沉醉春的旋律
江南的雨 柔柔的江南雨
你用溫情滋潤著愛的春意
江南的雨 江南的秀麗
一江春水夢幻迷離
江南的雨 柔柔的江南雨
你用溫情滋潤著愛的春意
江南的雨 江南的秀麗
一江春水夢幻迷離
在江南綿綿的雨季里
飄灑著朦朦的細雨
如煙的楊柳在雨中沐浴
楊柳纏綿雨的情義
在青石鋪就的街巷裡
流淌著道道的雨溪
淡淡的炊煙在雨中升起
煙雨沉醉春的旋律
江南的雨 柔柔的江南雨
你用溫情滋潤著愛的春意
江南的雨 江南的秀麗
一江春水夢幻迷離
江南的雨 柔柔的江南雨
你用溫情滋潤著愛的春意
江南的雨 江南的秀麗
一江春水夢幻迷離
❺ 傘舞突出的是什麼,是傘還是舞
傘舞突出的是整個舞蹈本身,
舞為主傘為輔,
傘舞還是要看跳的人是否跳出了那種韻味。
所以突出的還是舞。
❻ 六大專業舞蹈種類是什麼。
鋼管舞
芭蕾舞(包括宴會芭蕾,宮廷芭蕾 ,情節芭蕾 ,浪漫主義芭蕾 ,俄羅斯芭蕾,當代芭蕾 )
中國古典舞
民族舞(包括扇子舞,秧歌,手絹花,傘舞,孔雀舞,竹竿舞,各種少數民族的舞)
現代舞
當代舞
國際標准舞
孔雀舞
女式街舞(包括breaking,Hip-Hop,B-Boy,牛仔poping,freestyle,house,new jazz(女生專屬):ragrea(雷鬼,女生專屬))
男式街舞
霹靂舞
機器舞
拉丁舞
探戈
交際舞
肚皮舞
爵士
恰恰舞
兒童舞
無重力鋼管舞
無重力高空旋轉綵帶舞
綵帶舞
鋼管舞
絲帶舞(有些體操成分)
踢踏舞 Tap dance
爵士舞 Jazz dance
第一類:摩登舞
1、華爾茲(Waltz)
2、探戈(Tango)
3、狐步(Slow Foxtrot)
4、快步(Quick Step)
5、維也納華爾茲(Viennese Waltz)
第二類:拉丁舞
1、倫巴(Rumba)
2、恰恰恰(Cha Cha Cha)
3、桑巴(Samba)
4、鬥牛(Paso Double)
5、牛仔舞(Jive)
❼ 中國舞包括有哪些舞蹈
中國舞包括有,民族舞,民間舞,古典舞,漢唐舞,古典芭蕾舞 。
民族舞,產於流傳於民間,主要以自娛自樂的舞蹈形式,是各種舞種的不可缺少的元素。如孔雀舞,擺手舞, 花鼓子。
民間舞,分為漢族民間舞和少數民族民間舞兩類,如東北秧歌,藏族舞蹈等。
古典舞,從傳統的民間舞蹈基礎上衍生而來,如《寶蓮燈》、《小刀會》、《春江花月夜》等。
古典芭蕾舞,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照》,《紅色娘子軍》與《白毛女》等。
❽ 戴愛蓮是誰
戴愛蓮
中國女舞蹈表演藝術家、教育家。祖籍廣東省新會縣,出生於西印度群島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5歲開始學習舞蹈,10歲進入當地舞蹈學校學習芭蕾。14歲赴倫敦,在著名舞蹈家A.多林的芭蕾工作室和M.蘭伯特芭蕾學校學習,後又隨芭蕾大師M.克拉斯克學習。之後,因家境敗落,靠半工半讀求學,經常在倫敦藝術家沙龍表演舞蹈,或到電影製片廠、劇場當臨時演員。她的《波斯廣場的賣花女》、《楊貴妃》、《傘舞》等作品,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創作的。
戴愛蓮在倫敦看到德國現代舞蹈家M.維格曼的表演,傾慕不已。當時,維格曼劇團在倫敦設有舞蹈工作室,她便前往求學。在學習中她感到現代舞感情自由奔放,不受束縛,但缺乏系統的技術;而古典芭蕾雖有系統的技術,但缺乏表現力。因此她大膽提出現代舞和芭蕾在技巧上應互相借鑒、互為補充的見解。然而,由於當時芭蕾和現代舞派之間門戶之見很深,老師恐她的觀點影響其他學生,竟將她開除。但這並沒有動搖她學習現代舞的決心,她發現尤斯芭蕾舞團的表演採用了人體動作與內在感情緊密結合的方法,既有良好技術,又有豐富的表現力。於是她在自己的實踐中吸收了這一方法。1939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獲得著名的尤斯-萊德舞蹈學校獎學金。在學校,她學習了著名舞蹈理論家R.von拉班有關情感的表現方法和舞台表演技術方面的理論及舞譜等,這對她後來的舞蹈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戴愛蓮在倫敦多次參加中國運動委員會為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籌集抗日資金舉辦的義演,自編自演了《警醒》、《前進》等舞蹈,歌頌中國人民的抗戰精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她回到祖國。1940年春宋慶齡在香港會見了她。珍珠港事件後,她取道澳門到桂林。隨即參加支援抗戰募捐的演出活動,創作了以抗日救國為題材的舞蹈《游擊隊的故事》、《賣》、《空襲》、《東江》和《思鄉曲》等,對宣傳抗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推動了中國舞蹈事業的發展。她還從事各民族民間舞蹈的採集、整理、演出和研究工作。她以瑤族同胞喜慶時擊鼓歌舞為素材,創作了《瑤人之鼓》;根據「啞背瘋」改編了舞蹈《老背少》。1942年秋,戴愛蓮到重慶,先在國立歌劇學校、國立社會教育學院任教,後應教育家陶行知之聘,創辦了育才學校舞蹈組。在此期間,周恩來、鄧穎超經常關心和幫助她,鼓勵她向民間學習,努力發展中國民族舞蹈事業。這對她後來的藝術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45年她在重慶新華日報社看了延安文藝工作者演出的新秧歌劇後,創作了歌舞《朱大嫂送雞蛋》。同年夏天,她和著名畫家葉淺予一起到川北、西康等地采風,搜集了大量少數民族舞蹈素材,用拉班舞譜記錄了8個藏族舞蹈(現分別存在美國紐約舞譜中心圖書館和倫敦舞蹈中心圖書館)。她還創作了藏族舞蹈《春遊》和《甘孜古舞》、彝族舞蹈《倮倮情歌》、苗族舞蹈《苗家月》、維吾爾族舞蹈《青春舞曲》和《馬車夫之歌》等;並於1946年和育才學校師生一起在重慶舉行了盛大的邊疆音樂舞蹈大會。這次演出的影響很大,不僅使中國各民族的民間舞蹈登上了現代舞台,而且掀起了一個民間舞蹈的普及運動。同年秋,她和葉淺予赴美國講學,向美國人民介紹了中國的民間舞蹈。1947年回國後,她主持了私立上海樂舞學校的工作。1948年在國立師范學院和北平國立藝術學院任教。戴愛蓮是中國新舞蹈藝術的開創人之一,為新舞蹈事業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戴愛蓮先後擔任了華北大學三部舞蹈隊隊長、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團長、中央歌舞團團長和北京舞蹈學校校長等職。在此期間她和其他同志合作創作了大歌舞《人民勝利萬歲》、大秧歌《祖國建設》(1949)、舞劇《和平鴿》(1950)等大型節目。她根據陝北民間舞蹈形式「荷花燈」創作的《荷花舞》深受群眾歡迎,並在1953年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上獲獎。此後,她還創作了雙人舞《飛天》,這是中國舞壇上第一個展現唐代敦煌藝術的舞蹈珍品,在1955年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上獲獎。
戴愛蓮從40年代就開始從事舞蹈教育工作,她的許多學生現已成為有成就的舞蹈工作者。在教學中她還一直致力於拉班舞譜在中國的傳播。1980年以來,她主持舉辦的拉班舞譜學習班,為中國培養了拉班舞譜人才。
為促進中外舞蹈藝術交流,戴愛蓮先後訪問了英國、聯邦德國、美國、丹麥、瑞典等國。1981年5月,英國皇家舞蹈學院將英國著名雕塑家W.索科普1939年雕塑的戴愛蓮頭像陳列在學院大廳,以表彰她為促進中英友誼和藝術合作作出的貢獻。同年,瑞典斯德哥爾摩舞蹈博物館收藏了這尊雕像的復製品,以表彰她為發展國際舞蹈事業所作的努力。
戴愛蓮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中央芭蕾舞團藝術顧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舞蹈理事會副主席等職。
❾ 中國的民間舞蹈有哪些主要特徵
藏族的民間舞蹈以歌舞形式居多。由於日常生活中人們都穿著長袖的"楚巴"(藏式長袍),舞蹈中更增添了"一順邊"的美;而虔誠的宗教心理,則給舞蹈渲染上許多宗教的色彩。除前述寺廟舞蹈"羌姆"外,典型的舞蹈還有:"諧"、"果日諧"、"卓"以及"熱巴"等。

此外,把龍體分為若干「段」或「節」的《段龍》、《五節龍》;由一人獨自戲耍,留存於蘇杭和川北,小巧的「蒼龍」、「紙龍」;還有為人鮮知,延續於浙江沿海漁村,幾乎沒有龍形而呈船狀的「首飾龍」、「十八檔龍」等等,真是異彩紛呈、數不勝數。春節期間,這些飛舞在漢族廣大地區品種各異、形態離奇的龍形,充分顯示著龍的傳人悠久的歷史與浩瀚的文化。 漢族《獅子舞》自漢代由西域傳入的假形舞蹈。隨著佛教文化的流傳,新春之際在霹靂炸響的爆竹聲中「舞獅」,逐漸成為人們避邪免災、吉祥納福不可或缺的形式。形態可掬、溫文爾雅,以表演戲球、踩踏板,與人親昵似貓的「文獅」和矯健迅猛、虎視眈眈,以高難雜技性表演為主的「武獅」,基本成為北、南兩方風格廻異的兩種「獅舞」形式 《秧歌》是春節群眾歡慶活動中,起著承前啟後、烘托氣氛的大型歌舞形式。
這里所指的「秧歌」不僅是單一的「秧歌舞」,而是包含著數十種歌舞形式所組合的文藝演出隊伍。 這就是民族舞的特徵。
❿ 有哪些經典的民族舞
一、傣族孔雀舞
孔雀舞風格輕盈靈秀,情感表達細膩,舞姿婀娜優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它不只在重要熱鬧的民族節慶中單獨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體舞中。
二、千手觀音
舞蹈千手觀音是一個觀賞價值很高的舞蹈,它通過多個舞蹈演員以及音樂的配合達到給觀眾一個視覺上的震撼。
三、古典宮廷舞
古代宮廷皇室中宴會娛樂的舞蹈。大多來自民間,也有宮廷專業藝人加工創造的。形式上比較工整華麗,結構也比較嚴謹,一般皆屬當時藝術水平上乘者。
四、藏族舞蹈
藏族民間自娛性舞蹈可分為「諧」和「卓」兩大類。「諧」主要是流傳在藏族民間的集體歌舞形式。
五、蒙古舞蹈
蒙古舞經過眾多藝術家的努力,逐漸由民間藝術發展成舞台藝術,不斷地在城鄉落戶,成為慶典宴席,接見奉送時不可缺少的內容。
六、新疆舞
新疆舞蹈活潑優美,步伐輕快靈巧,身體各部分的運用較為細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變化極為豐富。新疆的舞蹈風格有著濃郁的西域風格。
七、朝鮮族舞蹈
朝鮮族舞蹈動作多為即興性的。其特點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內在情緒與動作和諧一致,長於表現瀟灑、歡快的情緒。其伴奏音樂旋律優美,節奏多變。
八、壯族舞蹈
壯族民間其它舞蹈,多模仿勞動動作。著名的有舂堂舞、扁擔舞、蜂鼓舞、採茶舞、戽斗舞、綉球舞、撈蝦舞、桃葉舞、斑鳩舞等。
九、傘舞小城雨巷
江南傘舞是中國民間傳統舞蹈,主要表現了蘇派和徽派女子的柔美與清純,故舞蹈節奏較舒緩。而傘則體現了這些純情少女的生活環境。
十、扇舞江南
江南扇舞是中國華東地區的民間舞蹈,舞蹈動作唯美輕盈,意欲表達江南女子的羞澀性格,帶給觀眾以古老神秘的氣息。
十一、古典飛天舞
舞蹈《飛天》給觀眾獻上一場視覺盛宴。七名仙女打扮的舞蹈演員站在升降舞台上,用肢體配合音樂演繹出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
十二、古典水袖舞
水袖舞借鑒和繼承了戲曲舞蹈獨特、鮮明的風格和形態。通過身體的表現力去體現水袖那如「行雲流水」般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