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盆腔在哪個位置
女性盆腔范圍包括生殖器官(子宮、輸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和子宮周圍的結締組織。
部位介紹
子宮
人和動物的雌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是人和動物胎兒或幼體發育生長的場所。
子宮內膜即粘膜,由上皮(屬單層柱狀上皮,有分泌細胞和纖毛細胞二種)和(由結締組織構成,其內有大量的星形細胞,稱為基質細胞)固有膜組成,子宮內膜可分為淺表的功能膜和深部的基底層,功能層較厚,約占內膜厚度的4/5,基底層較薄較緻密,約佔1/5,在月經周期中,功能層可剝脫,而基底層不可剝脫。
輸卵管
只有左側發育,是一條長而彎曲的管道。根據其構造和功能,由前向後依次分為五部分:漏斗部——中央有輸卵管腹腔口,邊緣薄呈傘狀。膨大部或稱蛋白分泌部——是最長最彎曲的部分。峽部——為膨大部後方的縮細部分。子宮部——擴大成囊狀,壁較厚。陰道部——變細
盆腔
彎曲成「S」形,後端開口於泄殖腔的左側。
卵巢
位置與睾丸相同,僅左側發育(右側已退化),呈葡萄狀,均為處於不同發育時期的卵泡,卵泡呈黃色,卵巢表面密布血管。卵巢的大小與年齡和產卵期有關。
卵巢位於子宮底的後外側,與盆腔側壁相接。當妊娠時,由於子宮的移動,其位置也有極大的改變。胎兒娩出後,卵巢一般不再回到其原來位置。卵巢屬於腹膜內位器官。其完全被子宮闊韌帶後葉包裹形成卵巢囊(Ovariancapsule)。卵巢與子宮闊韌帶間的腹膜皺襞,稱為卵巢系膜(Mesovarium)。卵巢系膜很短,內有至卵巢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通過。卵巢的移動性較大,其位置多受大腸充盈程度的影響。一般位於卵巢窩內,外側與盆腔側壁的腹膜相接。卵巢窩(Ovarianfossa)在髂內、外動脈起始部的交角內,前界為臍動脈索,後界為輸尿管和髂內動脈。卵巢窩底由閉孔內肌及覆蓋其表面的盆筋膜和腹膜壁層組成。在卵巢窩底處的腹膜外組織內,有閉孔血管和神經通過。胎兒卵巢的位置與男性睾丸的位置相似,位於腰部和腎的附近。初生兒卵巢位置較高,略成斜位。成人的卵巢位置較低,其長軸近於垂直位。其輸卵管端,位於骨盆上口平面的稍下方,髂外靜脈附近,恰與骶髂關節相對。子宮口向下,居盆底腹膜的稍上方,與子宮外側角相接。系膜緣位於臍動脈索後方。游離緣位於輸尿管前方。老年女性的卵巢位置更低。卵巢的位置可因子宮位置的不同而受影響。當子宮左傾時,左卵巢稍向下移位,子宮端稍轉向內;右傾時,則相反。卵巢的輸卵管端及其後緣上部被輸卵管傘和輸卵管漏斗覆蓋。
2. 女性骨盆的三個想像平面是
入口平面 為大小骨盆的交界面(即盆腔的入口),呈橫橢圓形,徑線如下: (一)前後徑為恥骨聯合上緣至骶岬前緣中點距離,又稱骶恥內徑,平均長約11cm。 (二)橫徑是入口平面最大徑線,為兩髂恥線間的最寬距離,平均約13cm。 (三)斜徑左右各一條,為一側骶髂關節至對側髂恥隆突間的距離,長約12.5cm。從左骶髂關節至右髂恥隆突者為左斜徑,反之為右斜徑。 臨床上以前後徑為最為重要,扁平骨盆的前後徑較小,將影響兒頭入盆。 二、骨盆中段 中上段為骨盆腔的最寬大部分,近似圓形,其前方為恥骨聯合後方的中點,兩側相當於髖臼中心,後緣位於第二、三骶椎之間。下段為骨盆的最小平面(所謂的中平面)系恥骨聯合下緣、坐骨棘至骶骨下端的平面,呈前後徑長的橢圓形。前後徑約1 1.5cm,橫徑(坐骨棘間徑)長約10cm。 三、出口平面 由兩個以坐骨結節間徑為其共同底線的三角平面組成。前三角的頂為恥骨聯合下緣,兩側邊為恥骨降支,後三角的頂為尾骨尖,兩側邊為骶骨結節韌帶。坐骨結節間徑,即出口橫徑,平均長9cm。恥骨聯合下緣至尾骨尖間距離為其前後徑,平均長9.5cm。分娩時尾骨尖可向後移 1.5~2cm,使前後徑伸長至11~11.5cm。兩側恥骨降支在恥骨聯合下方形成一接近直角的恥骨弓。由恥骨聯合下緣至坐骨結節間徑的中點稱「前矢狀徑」,平均長6cm;骶尾關節至坐骨結節間徑的中點稱「後矢狀徑」,平均長9cm。臨床上單純出口平面狹窄少見,多同時伴有骨盆中平面狹窄。
3. 女性骨盆的骨盆的分界
以恥骨聯合上緣、髂恥線及骶岬上緣的連線為界,將骨盆分為上下兩部分。大骨盆位於界線以上,又稱假骨盆,是腹腔的髂窩部。小骨盆位於界線以下,又稱真骨盆,其內腔即盆腔,前界為恥骨和恥骨聯合,後界為骶、尾骨的前面,兩側為髖骨的內面、閉孔膜及韌帶,側壁上有坐骨大、小孔。盆部系指界線以下的小骨盆部分,它包括盆壁、盆膈和盆腔器官等。盆腔上口由界線圍成,下口封以盆膈,盆膈以下的軟組織稱為會陰。大骨盆能支持妊娠時增大的子宮,但與分娩無關。臨床上可通過觀察大骨盆的形狀和測量某些徑線間接了解真骨盆的情況。小骨盆有上、下兩口,上口又稱為入口,由界線圍繞;下口又稱為出口,高低不平,由兩個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組成,其周界由後向前為尾骨尖、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坐骨下支、恥骨降支、恥骨聯合下緣。兩側恥骨降支在恥骨聯合下緣所形成的夾角為恥骨弓角度,女性約為90~100°。假骨盆與產道、性功能無直接關系。真骨盆容納子宮、卵巢、輸卵管、陰道及鄰近的輸尿管、膀胱、尿道、直腸等器官。
4. 女性附件在什麼位置女性附件位置圖
在女性子宮左右兩側。
女性子宮左右兩側的輸卵管和卵巢統稱為「子宮附件」,簡稱「附件」。
輸卵管為卵子與精子結合場所及運送受精卵的管道,細長而彎曲。
卵巢是卵子產生排出、並分泌甾體激素的性器官。其中輸卵管又分為輸卵管間質部、輸卵管峽部、輸卵管壺腹部、輸卵管傘部。
(4)女生的盆腔口圖片擴展閱讀:
呵護子宮健康的一些方法:
1、減少高脂食物
高脂肪食物促進了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而子宮肌瘤的形成與大量雌激素刺激有關,堅持低脂肪飲食,要多喝水,忌食辛辣、酒類、冰凍等食品。
2、少用美白產品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很多美容院為了追求「速白」效果,在自製的所謂「天然」面膜等產品中加入大量雌激素,會使子宮壁韌性降低、變得薄弱。如果一定要去美容院,可以自己帶保養品去,這樣就不用顧慮產品中的激素超標。
3、不要憋尿
不要強忍內急,因為會導致代謝廢物被重新吸收回體內。研究顯示,強忍內急時,尿液中的殘渣容易沉積在膀胱里,引起尿路感染。女性的尿道和陰道離得很近,尿路感染很容易蔓延至生殖系統,引發炎症。強忍內急時膀胱膨脹,也會對子宮造成一定程度的壓迫。
5. 胯部和盆骨有區別嗎是同一個位置嗎跳舞中說的頂胯,到底是指哪個部位
胯部和盆骨有區別,不是同一個位置。
胯即是指人體的骨盆,骨盆是由兩側的髖骨,骶骨,和尾骨以及連接他們的韌帶等結構組成。
骨盆是穩定人體重心的關鍵,它上接軀干,下連游離下肢。人體在做各種舞姿和技巧時,需要誰是變化姿態,人體重心的位置也會隨之改變。
頂胯這個動作頂的是骨盆。
(5)女生的盆腔口圖片擴展閱讀:
骨盆因性別、年齡差異而不同。
男性直立時,骨盆兩髂前上棘和恥骨聯合位於同一冠狀面內;在女性,其髂前上棘更前傾約1cm。骨盆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因女性骨盆與孕育胎兒及分娩密切相關。
男女性骨盆的差異主要存在於小骨盆,大骨盆也有相應的表現:
1、女性骨盆較男性者小而較輕;肌、腱和韌帶附著處的標志不及男性者明顯;骶骨底,耳狀面和髖臼都較小,恥骨聯合也較寬而短。
2、女性骨盆上口、下口的橫徑與矢徑的絕對值比男性者為大;因女性的恥骨體與恥骨嵴較長,故髖臼至恥骨聯合的距離比髖臼本身的直徑為大;恥骨弓的夾角約為90°或更大些。
而男性者約為70°~75°;女性的坐骨結節稍翻向外側,坐骨大切跡的夾角較大,因而尾骨更偏向後方,骶骨的嵴也不及男性者顯著。
3、女性骨盆的假骨盆較寬,髖窩較淺,兩側髖臼間的距離較大,閉孔略呈三角形;整個骨盆較短而寬。
兒童少年的骨盆尚未定型、髖骨還不是一塊整體,是由髂骨、趾骨、坐骨依靠軟骨相連而成。一般19~24歲才癒合為一塊整體。
女孩在運動時,避免從高處向硬的地面跳,防止該三塊骨錯位,出現不正常的癒合,影響骨盆正常發育和成年後的分娩。另外,女孩過早穿高跟鞋會使身體重力轉移,使骨盆口變得狹窄。男女骨盆在形態上,10歲前後開始出現差別,女性寬而短,男性狹而長,至成年期差別更顯著。
6. 宮頸在哪個位置 圖片
宮頸外口在陰道中方位判斷子宮變位的類型,一般成年女子子宮正常姿勢是輕度前傾前屈位。「傾」指的是宮體長軸與陰道長軸的夾角關系;「屈」指的是宮體長軸與宮頸長軸的夾角關系。正常前傾即宮體與陰道形成向前開放、近似直角的傾角;正常前屈即宮體與宮頸形成向前開放約170°的屈角。宮頸外口及兩唇都和陰道後壁接觸。因各種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導致子宮「傾」、「屈」夾角的改變,構成子宮變位的不同類型:前變位(前傾、前屈、前傾前屈)、後變位(後傾、後屈、後傾後屈及水平位)和側變位(側傾、側屈、側傾側屈)等。希望採納為最佳答案
7. 盆腔和附件在哪個位置 圖片
盆腔是女性生殖系統整個部分的總稱。盆腔包括生殖器官、盆腔腹膜結締組織、卵巢輸卵管、盆腔腹膜和子宮周圍的結締組織。肚臍下方、小腹部,這個位置屬於是盆腔的位置。一般情況下如果女性有盆腔炎的時候,會出現肚子疼痛的感覺。是卵巢或者子宮,或者是輸卵管有炎症感染導致的這種症狀,可以應用消炎葯,如婦科千金片或者是甲硝唑治療。女性的盆腔包括子宮、附件、卵巢、輸卵管等生殖器官,以及膀胱、直腸以及周圍的結締組織,在大腿根部兩邊的髖骨以上,肚臍以下的部位有一個骨盆,骨盆內的空間就叫做盆腔,盆腔位於下腹部,附件在肚臍稍下的左右兩側,膀胱在附件的上方,直腸在附件的後方。子宮位於盆腔的正中央,有前傾位、平位和後傾位三種,子宮口朝下位於盆底腹膜的上方,子宮底兩側有左右兩條彎曲而長的輸卵管,輸卵管連接卵巢,卵巢位於子宮底的後外側,一般位於卵巢窩內,但其位置受大腸的充盈度影響,當妊娠時因為子宮發生變化,卵巢的位置也會發生一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