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專區 > 林懷民紀錄片中國美女

林懷民紀錄片中國美女

發布時間:2022-05-01 16:43:34

⑴ 林綾的介紹

林綾——台灣創作歌手

台灣創作歌手

2008年以一首「真愛的旅行」(2008Mazda5「狗狗篇」廣告主題曲)一炮而紅。

■發行兩張全創作演唱專輯作品『真愛的旅行』及『看見我』

■廣告及紀錄片配樂作品:Discovery台灣人物誌林懷民紀錄片配樂製作,Mazda5,Canon,3M,中華電信,Acer等等企業形象廣告配樂製作

■中華網龍「幸福五角」onlinegame代言人,並為其創作主題歌「幸福五角」

■公益團體「青少年純潔協會」擔任純潔大使,並創作主題曲「純潔的心」

■台中市政府元宵燈節創作活動主題歌「Lovetogether」,開幕式於台中圓型劇場演出

■2010新竹市政府跨年活動演唱

■2011幸福五角北中南巡迴演出

■2012台北市京站跨年活動演唱

■2013元智大學國際物理研討會閉幕演唱嘉賓

■2014高雄夢時代跨年活動演唱

■2015原創基地節『好家在台灣』音樂策展

■2016新竹清大『發現愛』音樂會


⑵ 有一首歌,歌詞好多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是女生唱的,這首歌叫什麽

林綾中文名:林綾
本名:林怡君
英文名:Iris Lin
生日:1月14日
星座:魔羯座
血型:A
身高:166cm
體重:47kg
學歷:師大音樂系畢業
家中成員:爸爸、媽媽、哥哥、姊姊、我
擅長樂器(或專長):鋼琴、長笛
入行經過:一開始因為作廣告配樂-Mazda5狗狗篇,所以有了「真愛的旅行「這首歌的誕生,加入「柒號工作室「之後我的創作每天都在增加,我開始想把心裡的音符用自己的方式大聲唱出來!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這麼認真思考唱歌這件事,
欣賞的藝人:方大同、小淳(男女糾察隊主持人)
個性:想很多,但有時候又會少根筋
怪癖: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把煩惱的事通通寫在紙上,然後把紙條丟掉,就像丟掉所有不開心的事!
興趣:騎腳踏車、看日劇、發呆
喜歡的運動:散步
喜歡的活動:吃好吃的東西
喜歡的季節:秋天
最喜歡的電影:現在只想愛你(市川拓司的電影)
愛吃的食物:牛排、豬油拌飯
愛喝的飲料:綠茶
喜歡的動物:狗
喜歡的顏色:藍、白
喜歡身體哪個部分:眼睛
最想做的事:和家人一起旅行、去六幅村玩
最害怕的東西:蛇
最想合作的明星:方大同
最刺激的經驗:從缺,還在期待當中
出道前曾做過的工作:廣告配樂、三個月的國中音樂老師大記事
在台中出生的林綾,是個道道地地的台灣女生,擁有乾凈俐落的聲線,聽起來溫暖舒服,略帶日本風、淡淡憂愁的每首曲子,成為日本車商馬自達的最愛,屢屢邀請林綾為新廣告創作歌曲。繼2008年推出的「狗狗篇」廣告中,廠商選用「真愛的旅行」後,2009年第二波「烏龜篇」廣告,同樣也指定林綾創作另一首日文廣告歌曲「在我身邊」。
兩次廣告合作,林綾都獻出溫暖動人的日文歌聲,不過林綾卻說:「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學過日文!」。僅靠著大量追看日劇,和喜愛的日本綜藝節目,林綾沒有特別補習,就這樣利用電視、網路平台,校正自己的發音,萬萬也想不到自己的日文歌聲,會讓觀眾誤以為她是日本女生,不過林綾卻因此特別嚮往日本文化,她強調沒有媚日情結,只是想知道自己創作的廣告配樂,當踏上日本放出來聽時,會不會還是那麼感動?
也因為林綾對自我創作的期許,廣告片播出之後,廣告片拍攝過程、配樂主唱人林綾的聲音,引起不少網友搜尋,網友打破砂鍋問到底、大起底的那種實力,讓廣告商接電話接到頭疼,但也更豪邁地誇獎林綾:「很多人打電話問這首歌是哪個日本女生唱的?讓我們可以很驕傲的回答說,這女生可是土生土長的台灣女生喔!
林綾廣告創作作品,除了履獲馬自達車商指定,她也曾經幫味丹隨緣泡麵系列、中華電信節能減碳系列、3M廣告創作廣告配樂。近來又被相機廠商SONY相中,指定林綾在由仔仔周渝民擔綱的最新DSLR ALPHA系列「捕捉美景篇」擔任電視廣告創作配樂工作,創作出廣告主題曲「Come With Me」。
在這支廣告片中,仔仔拿著相機捕捉大自然風景,山坡、草原、湖泊、搖曳的芒花,林綾的歌聲貫穿其中,為SONY的年度產品錦上添花,廠商開心說:「這對在不同空間出現、俊男美女的組合,一定能讓業績開出長紅!」
近幾年,林綾的名字在廣告業界算是小有名氣!不過早在大學四年中,她也累積下不少配樂作品,大二時期更因為廣告配樂在學校打開知名度,受邀參與林懷民舞台劇「台灣人物誌「的配樂創作,當時在電視頻道Discovery播出時,也吸引舞台劇界不少關注的眼光!
從六歲開始學古典音樂,林綾從小就從正規的音樂班一路上往上念,進入師大音樂系後主修作曲,雖然學校學的是室內樂及管弦樂,但她從大一就開始接觸一些非古典的作品,也因為非常喜歡這些新的嘗試,林綾才能創作出一首又一首完美的廣告歌曲。
林綾因為累積了許多創作,大三時她乾脆決定「自己寫的歌就由自己來唱!」於是參加師大歌唱比賽創作組,最後獲得第一名!而大學時期,林綾不只喜歡到處聽樂團表演,也曾和朋友一起組了一個風格清新的樂團。林綾曾經提到,有人是靠寫日記來記錄生活,有人利用拍照來記錄生活,那她自己就是用最習慣的方式「創作音樂」來記錄生活。創作主要以鋼琴為主,每當想要去表達不同的感覺時,她就會選擇她另外同樣擅長的長笛,問她到目前為止,最大的希望是什麼,林綾帥氣的回答,「希望有一天,她能在自己的舞台上,彈著最熟悉的鋼琴,表演每一首好聽的歌給大家聽。」
師大畢業的林綾也曾經在國中當過音樂教師,最後卻因為發掘自己最愛的還是廣告曲的創作過程,而毅然決然離開校園教職。林綾悠揚、平易近人的聲音,輕輕的吟唱屬於生活中的細微感動,閉上眼睛彷佛親身經歷在日劇場景。11首紀錄生活點滴的創作,其魔力穿透時空、城市,無關主流,無關自我,適時的讓聽歌的每個人,能從貧乏的生活中,體驗到最大的感動。
個人作品
專輯中文名: 真愛的旅行
歌手: 林綾
音樂風格: 流行
發行時間: 2009年12月8日
地區: 台灣
語言: 普通話,日語
專輯介紹
「YouTube」十一萬人次瀏覽的馬自達5汽車廣告「狗狗篇」
「奇摩知識家」網友熱烈詢問日文廣告曲主唱
「一首歌 + 一隻拉布拉多犬」,「林綾「生命中最大的驚喜!
曲目
1. 真愛的旅行
2. 在我身邊
3. 兜兜風
4. 幸福的溫度
5. Come with Me (2009 SONY ALPHA 電視廣告捕捉美景篇廣告中文原曲)
6. Oh 噓
7. 星星的力量
8. 懂不懂
9. 10公分小巨人
10. 小海芋
11. 我重要的外星人
12. 在我身邊-日文版(2009馬自達5烏龜篇廣告配樂創作曲)
13. 真愛的旅行(日文版) (2008時報廣告交通項暨導演(影片)金像獎;馬自達5狗狗篇廣告配樂創作曲)

⑶ 這樣算不算有雙性戀傾向

GAY含義
在英文中表示含義:①同性戀(n.)、同性戀的(adj.),尤指男同性戀 ②bright or attractive 鮮艷而吸引人的(gay colour)③cheerful and happy 其實由第三種解釋延伸出來的還有放盪的一層含義,比如gay friends就是指一類放盪、不正經的朋友.④快樂的(adj.)。像是一首外國兒歌,歌詞就是「we're gay,we're gay.」.不過現在GAY所指代的快樂都與HAPPY大相徑庭,表示不正當的,不正經的快樂。
男性同性戀明確定義
男生喜歡男生這並不是同性戀,而是有發展性行為的動向。
同時有部分男性開始提供這種服務。又叫做MB。多數做MB的都是帥氣,年輕的青年。
[編輯本段]英文字源
Gay這個字擁有關於性方面的意義至少是從十九世紀開始(而且可能還要更早),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女性與男性倡伎被稱呼為"gay"(因為他們穿著得很艷麗)。於是到最後,「gay boys」(男伎)就變成了所有男性同性戀的稱呼。在美國,這個名詞可能來自於遊民社群(hobo community):一個年輕遊民,或者稱作「gay cat」或「geycat」,常常要和另外一個比較年長有經驗的遊民交好,以獲得學習與生存的機會。這種關系有性的暗含成分在裡面,因此「gay cat」就變成「年輕同性戀者」的意思。在這些最早的「gay」中最有名的是湯瑪斯·柯林伍德(Thomas Collingwood),他是一個胖嘟嘟有著小天使般臉孔的音樂家,在一段長期的失業下陷入生活困境當中。
此外,Gay還是通用的英文名,中文常翻譯成蓋伊,人士有:Tyson Gay(美國百米名將),魯迪-蓋伊(NBA球員)。
關於gay的名字的用法還發生過趣聞:2008年6月29日,短跑名將泰森·蓋伊(Tyson )在美國的奧運會田徑項目資格賽上以9.68秒的人類歷史最快成績奪得一百米短跑冠軍,。由於當時風向的影響,該成績不能被認可為新的世界紀錄。此新聞在各大網站發布時,美國一家以「維護家庭」為名義而一向攻擊同性戀者的宗教背景團體辦的新聞網站-----OneNewsNow,因為網站的過濾功能,系統自動將Gay,轉變homosexual(同性戀的醫學用詞),於是網站上出現了:「泰森·同性戀跑出一百米最快紀錄,風力相助下的9.68秒」這樣啼笑皆非的新聞,也成為抵制同性戀群體而最終成為笑柄的又一例子。
Gay有狹義與廣義的用法
狹義的gay只有指稱一個傾向與其他男人進行性關系或情感關系的男人。廣義的gay則同時指稱傾向和他們相同性別的人進行性關系或情感關系的男人與女人。(不過關於這點有一些爭議,所以有人會使用"lesbians and gay men"這個詞。請見同性戀。)至於雙性戀倒底有沒有包含在這些用法裡面,也是一個受到爭論的議題(請見雙性戀)。
有些人宣稱gay是從「Good As You」這句話的首字母縮略來的,不過這是一個根據gay這個字推斷回去而來的假詞源說。
另外一個民間詞源說法是認為與Gay Street有關,它位於紐約的西村,而西村與同性戀文化有連結。根據文件紀錄顯示,這個名詞似乎曾經在1940年代以暗號的形式存在於紐約。「Are you gay?"這個問題表示了可能比局外人看起來還要更多的意涵在裡面。gay也有男同性戀支持者之意。
[編輯本段]台灣
在台灣,gay已經普遍成為男同性戀社群內部用來指稱自己的術語之一,而在社群外部也同樣能夠接受這種用法。不過,gay始終沒有同時成為指稱女同性戀用的術語,或者至少沒有被廣泛接受。女同性戀社群會稱自己為拉子。而通常在講到gay這個字時,拉子會是其相對稱的用語。
目前在台灣,gay這個英文字並沒有準確的中文翻譯。有些人認為同志是gay的一個可能翻譯詞,但是同志在台灣的使用脈絡下包含了女同性戀(LES或拉拉)、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或者甚至是如BDSM這類的性異議者,而gay則只有指稱男同性戀。正因為大家無法在gay的中文翻譯上達成共識,在台灣還是廣泛普遍地使用英文字的gay。
[編輯本段]香港
在香港,gay的中文翻譯是基佬。但是這個中文稱謂因為經常被人以嘲諷的口吻使用而帶有貶損色彩。
[編輯本段]大陸
gay在大陸用法中也一般不指女同性戀,女同性戀稱呼情況與台灣相似。正式文章中很少出現英文原文,用同性戀(者)或男同性戀(者)代替,現在也經常出現「同志」一詞。
相對應的 就衍生了「彎的」這一說法
gay為什麼叫彎的
相對於英文中把異性戀俗稱為「STRAIGHT」的叫法。STRAIGHT即中文直的意思,似乎比喻異性戀們在性取向的路上無偏無倚循規蹈矩一路直前,所以他們是直人。而非異性戀的人當然就是「彎」的,可看做是隱喻和些許自嘲的叫法。
另外GAY的群體中還有C(英文同意詞sissy)和MAN的說法,意指一個GAY的陰柔或陽剛的程度,這種性別方面的氣質與gay的性角色分類(0,1,0.5)沒有絕對必然的聯系;但是總體來講,0還是偏陰柔,1偏陽剛,0.5的氣質介於二者之間。此外,實際當中,從0到1中間會有很多點的存在,比如有人自稱為0.6或者0.3;性別氣質方面從C到MAN中間亦是有很多點存在。
[編輯本段]性角色的分類
1(英文同意詞TOP):同性性行為中的施加方,也叫做攻。
0(英文同意詞BOTTOM):同性性行為中的承受方,也叫做受。
0.5:1和0兩方皆可扮演,也可以互換
攻也有 美攻 女王攻 強攻 小攻
受也有 小受 千年受 幼受
[編輯本段]英文與中文用法差異
英文中gay可以做名詞與形容詞:
做形容詞時:"He is gay"(他是同性戀)的說法很普遍,極少有"He is a gay"這種名詞單數形式出現。
做名詞時:一般以復數形式出現,描述群體,如"gays and lesbians"(男女同性戀)。但是以單數或少量數形式出現的情況則相比較少很多,如"He is a gay"或者"There are two gays(有兩個同性戀)"。這種用法有時會顯示說話人帶有輕度貶義或打趣的情緒。
[編輯本段]相關名人
很多人對同性戀群體感到很好奇,總體來說,他們和異性戀群體無異,因為這既然是"隨機發生"的自然逆轉,則並無規律可循。但他們又有一些共性:他們的才智平均值在普通人之上(參見藹理士調查),其中有些人相當高。一些人對藝術尤其是音樂有很深的素養。在音樂美術專業的人群里,同性戀的比例要高於其它群體中同志的比例。
歷史上同性戀名人數不勝數。很多人不理解柏拉圖的所謂"精神戀愛",這都是因為對古希臘社會研究了解不深的緣故。如果知道了其意義在某一方面就是指同性戀,這個就不難理解。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負盛名的藝術家、工程師、科學家、哲學家和發明家達芬奇以及與他同時代的米開朗基羅都是同性戀,米開朗基羅曾狂熱的愛過一個叫做卡瓦列里的青年貴族,他們的戀情幾乎全城皆知。卡瓦列里就是後來寫了《靈魂的七種體現》(名字記不清了)的作曲家小卡瓦列里之父。英國大哲人培根被認為是同性戀者。王爾德是眾人皆知的同性戀者,他曾因為自己的獨立秉性而入獄。支持瓦格納的有同性戀傾向的路得維希二世和管家雙雙跳河自殺身亡。法國作家科克托是雙性戀。美國大詩人惠特曼和狄金森幾乎可以被肯定是同性戀,許多人為了支持自己所謂正統立場竟對很多明顯的證據視而不見。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俄羅斯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身上,他因為愛上外甥而被迫自殺,然而音樂界和史學界許多人寧可接受漏洞百出的記錄說他死於霍亂。與卡拉揚齊名的大指揮家伯恩斯坦曾與老師科普蘭同居過。另外,文學家吳爾芙,也有此傾向。法國當代哲學大師福柯,是公開的同性戀者。英國數學家圖靈由於是同性戀而遭到迫害性無效治療,英年早逝,他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同志在政治家中比較少見,因為這個職業的特殊使然。然而我知道的,以色列特拉維夫市長和澳大利亞大法官之一(名字記不清)是公開承認了自己的性取向。在中國,不用說歷朝歷代皇帝的優伶,那幾乎列舉不盡。許多人知道乾隆與和珅的故事,卻沒有發現其中的同性戀意味。要知道皇帝和寵臣尤其宦官,這樣的意味是很濃厚的。周定王有"裸合"之境,龍陽君留下了"龍陽"一詞,衛靈公留下了"餘桃"一幕,漢哀帝和董賢留下了"斷袖"典故。《斷背山》之所以把英文的Back故意譯成"臂",成為《斷臂山》,其實是呼應這個典故。民國時期廣州的金蘭契之類的女子組織,亦是此類意味很深的場所。說到東方,當代的張國榮和白先勇,兩個人公開了各自的同志戀情,而其高尚人格早已得到社會尊重。再往東,日本的川端康成大學時曾有一段同性戀情,到了三島由紀夫,同性戀就是很明顯以至於外露的了。這些都和出生地點,就讀學校一樣,稀鬆平常。
判斷析解:
現在的同性戀要和古代的家族寵信、知己寵信、才華寵信和同性情誼區分開,有寵信性質的基本是出於外因而非本能意識上的性取向。古代帝王常因為外戚家族而寵信某個人,但又往往因為外戚的沒落和滅亡而摒棄對其寵信,武帝之寵信李延年和衛青和霍去病是典型的外戚寵信。還有一類是知音或兄弟情誼,這也要分開,不然歷史上有兄弟情誼的人皆可稱同性戀了,比如對待功臣和對待共同的知音,典型的例子就是李世民和劉弘基之間"每每馬並出行,同床共卧"但其實不為同性行為,而是以交流、志向、思維取向為基礎的知己而已。同性戀行為包含同床共枕和同性親密,但有同床共枕和同性親密行為的人絕不等於同性行為。而對宦官寵信是為對其服侍的肯定。比如一個皇帝或君主自小受到一個人的服侍,長大後不受其服侍反而不舒服而獨愛其服侍,此為趨於習慣性質的趨向,而非同性層次的本能取向。
古書中佞臣、男寵定義:
有些君主和帝王在後宮佳麗無數的前提下也是喜歡和一些非商討國事的男人在一起的,而且往往有共枕的的描述。有些帝王放下架子,與自己欣賞的才士和知己侃侃而談,夜而同眠。而受皇帝寵信的這類人往往是史官和禮儀官所鄙視的,如果被寵信的對象身份顯赫數有大功也就罷了,但那些身份卑微沒有實功的人通常被描述成了受寵幸的佞臣。這也說明一些對國家社稷沒有絲毫貢獻和作用的人如果出於討好皇帝而受皇帝寵信則必將被打入佞臣之列。也就是男寵。古代史籍對於佞臣只是形容非出於國家社稷而受寵信的一類人群,還與同性戀的定義差距甚大,也不能一概而論地說皇帝一和男人親密就列為同性之列。寵信宦官和佞臣往往是出於皇帝對其非治國安邦之才的欣賞而定義的,李延年唱歌唱得好,宮里人都喜歡,被封為宮廷樂師備受皇帝欣賞,如果一個臣子或平民欣賞他的歌就不會被列為佞臣,但皇帝對其欣賞有嘉,每每聆聽,當作自己的知己,在大臣看來就是影響皇帝的政治,影響國家社稷,遂被打為佞臣。其實是文史家對此類人的一種歧視。
同性戀的准確標准:
1:純意識上的同性性取向。
2:不受外因影響單純趨向於同性的人
3:不包括因欣賞才華、能力而倍加寵信的
4:不包括因外戚家族延續出於親情而寵信的人
5:不包括因兄弟情誼為基礎或覓得知己知音而多有親密的人
6:不包括因長年服侍而得來的寵信
周定王,與廣元執手共歡,裸衣合睡一幕
衛靈公,春秋時代衛國君主,與彌子暇分桃而食
龍陽君,戰國時代人物,為魏王拂席而枕
漢哀帝,對董賢有不忍驚而斷袖起的故事
禰衡,三國時期人物,常與人裸身相會。
魏元帝,愛與侍童同池共歡
晉成帝,常與伯奇於竹林裸會
陳文帝,為韓子高提出男皇後的說法
唐僖宗,與侍衛孫繼幽會於後宮
宋恭帝,對才子隋順相擁共枕
庾信,南北朝文人,曾與南梁宗室蕭韶(後人誤寫為王韶)有斷袖之歡
王衍,五代十國前蜀皇帝,寵幸對象為王承休
鄭燮,清朝文人,又稱鄭板橋,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
袁枚,清朝文人
李桂官,清朝戲曲演員,因與畢沅交好而被戲稱為"狀元夫人"
白先勇,台灣作家
林懷民,台灣雲門舞集創辦人
蔣勛,台灣作家、藝評人
田啟元,台灣劇作家
蔡康永,台灣藝人、作家
邱妙津,台灣作家
陳俊志,台灣紀錄片導演
羅文,香港藝人
林弈華,香港文化界人士
張國榮,香港藝人
關錦鵬,香港導演
崔子恩,大陸作家
歐陽文風,馬來西亞作家
歐陽靖,台灣模特兒、攝影師、演員
李幼新,台灣影評人
邵國華,香港的社會學家及社會工作者
周美玲,台灣導演
劉芸後,台灣攝影師
賴正哲,台灣晶晶書庫負責人
費玉清,歌手

⑷ 畫家資料

盧波

生於1975年3月31日。現任石家莊某中學美術老師。1996年開始嘗試創作漫畫。1997年在《中國連環畫》(1-11期)上連載處女作《東方不敗》,同年在《少年漫畫》上刊登《畫中緣》。1998年創作《惑》中11副畫稿與一副彩稿被《少年漫畫》選中參加中國美術館「中國首屆連環畫原作展」。1999年創作的《洛陽牡丹》(未完)參展台灣亞洲漫畫高峰會議,中有三幅被海外組委會收藏。為邯鄲世紀公園設計20世紀紀念柱20幅,已竣工。2000年為河北美術出版社舊版珍藏連環畫《西遊記》創作17幅封面、復制19幅原版封面。2000年參展於「四川國際節活動」。一副刊登與日本《漫畫新聞》中國漫畫介紹。同年為今古傳奇武俠版中《虎嘯龍吟》配插畫。2001年發行。同時為河北文物(陶瓷4幅)2000IP卡、承德避暑山莊IC卡繪制畫面。紀念冊。雖然日間工作較為繁忙,但一直無法割捨對漫畫的喜愛與追求,立志一直走下去,並希望能在技藝、時機成熟之際,走向職業畫家行列。

為小椴等作家作品畫插畫。

2004年加入旗卡通。畫風細膩優美,對傳統連環畫和國畫的造詣頗深,對傳統文學名著的理解更令人羨嘆,其性格溫文而雅.博學多才,富有特點的畫風為旗卡通添加了優雅而又凝重的一筆。

http://tieba..com/f?kw=%C2%AC%B2%A8
關於子揚

PROFILE
出生年月:1975年3月

籍貫:湖北武漢

星座:雙魚

院校: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

血型:O型

喜歡的季節:夏

喜歡的顏色:紅色

喜歡的食物:酒

畫材:黑白稿用極細、耐水、水性簽字筆、鉛筆
彩稿用photoshop5.02處理掃描後的圖

喜歡的插畫家:JUSTIN SWEET

主要作品:《流浪笛手》、《愛蝴蝶的少年刀手》、《白蓮無言》、《殺楚》、《赤豹紅袖》、《敕勒謠》、《夏天的回憶》、《彤卷》、《水中的回憶》、《新世紀城》、《沙漠之城》、漫畫版《長恨歌》。
同人志作品:《白蓮無言》、《水中的回憶》。

主要出版物:
《角色設定與表現》:教材一套,供學校教學使用
《動漫創作一案頭寶典》:教材一套
《新三國無雙》:漫畫一套,共30集
「聊齋系列」漫畫繪本:一整套由不同的漫畫家主筆,翁子揚負責其中一部分
《月色•魅影--翁子揚復制原畫集》:復制原畫集,漫友出品
《長恨歌》:繪本,作為同名電視劇的周邊發行的
《封神塔羅牌》:預定即將面世的塔羅牌,漫友出品
《風起隴西》:翁子揚畫的封面,作者:馬伯庸
《獵命師傳奇》:配插圖的小說,目前有四本,作者:九把刀
《搜神記》:配插圖的小說,作者:樹下野狐
《縹緲錄》:配插圖的小說,目前有2本,作者:江南,(九州的系列小說多為翁子揚配圖)

動畫和游戲的設定,已知的有:
游戲:《莎木ONLINE》、《秦殤》
動畫:《哪吒》(CCTV低齡向動畫)
《阿詩瑪》

年表
1997年任教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作品入選首屆東亞漫畫大會,在日本展出。《赤豹紅袖》、《敕勒謠》先後榮獲兩屆文傳杯原創漫畫作品優秀賞
1998年《敕勒謠》單幅作品參加北京首屆原畫展
1999年《敕勒謠》單幅作品參加北京動畫暨漫畫大會原畫展
2003-2006年表請至南方網圖片式專區

網路平台
翁子揚新浪官方BLOG:http://blog.sina.com.cn/wengziyang
丹墨網:http://www.danmo.com/(功能版)
http://www.danmo.cn/(HOMEPAGE版)
翁子揚是該網站資料負責人
南方網的翁子揚專區:http://www.591ac.com/famous/wziyang/default.htm

生平
1993年~1997年就讀於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1997年任教於武漢大學。CG插圖多以中國水墨畫手法表達,自由寫意,作品清冷、凄美,被譽為國內漫畫家中水墨CG大師。至今累積創作動漫畫作品十餘部,先後有《流浪笛手》、《愛蝴蝶的少年刀手》、《白蓮無言》、《殺楚》、《赤豹紅袖》、《敕勒謠》、《夏天的回憶》、《彤卷》、《水中的回憶》、《新世紀城》、《沙漠之城》。

1997年即有作品入選首屆東亞漫畫大會,在日本展出。《赤豹匯綉》、《敕勒謠》先後榮獲兩屆文傳杯原創漫畫作品優秀賞,並受邀為中央電視台大型動畫片《哪吒》創作人物設定稿。同時,翁子揚還出版了《角色設定與表現》等創作理論與技法方面的圖書。獨立編寫《動漫創作一案頭寶典》將於近期出版。2003年,出任湖北海豚卡通有限公司動漫總監,負責大型漫畫項目30集巨制《新三國無雙》全權開發。2004年8月,與廣州漫友文化合作推出《月色•魅影———翁子揚復制原畫集》。

翁子揚,在長期的藝術創作中,源於對中國古文化的沉溺及不斷探究,尤其是通過國畫的筆墨表達了勇氣和活力,表達了單純、尊嚴和生命。其大部分創作都關注於人和歷史,比如楚文化,春秋,奇幻等。 在發現數字藝術與中國畫的相通之趣後,他轉而投入數位藝術在CG繪畫平台上的探索之旅,運用CG新技術完成對原有設計繪畫的改進,使新開發技術與傳統繪畫有機的融合。 作品以插圖、 CG繪畫、裝幀、游戲海報、電影電視等系列品種為代表,在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地均有專刊介紹發表,並以在漫畫、動畫、游戲、插畫等多方面的成就獲得了行業內外的認可。

《10年10人》——翁子揚 紙上十年
寫總結是件難事。教書快十年了,年年如此,時間過得快得很。今天推開門進畫室,忽然發現窗外的水杉全部紅了,一年又快完了……
從前年起,陸續明白了自己想做的事。有很多事都是很好的,但看來,我也只能做好自己有心力去做的事。發現自己能做好的角色不夠多,也就越來越感到時間緊迫。因為開了好幾個頭,心安理得是談不上了,壓抑感倒是冒出來,生怕耽誤了那些定下要完成的事情。
回頭一看,《浪客行》畫了八年了,天天和武藏在紙上面對,井上也成了武藏。我要找個什麼角色面對呢?是個問題——美女是喜歡的,可是也不好把畫美女做成一生的事業,而武俠奇俠,也都不是我想畫的,呵呵。
前些時候,受約畫三國的漫畫短篇,提筆卻發現,三國真是個奇怪的熔爐,真的可以讓人放下所有,為之感動。不過最大的發現卻是放棄技巧,一定要放棄技巧,畫出來反而就好看了。
忽然發現,漫畫其實就是一個人認真地講自己的故事,只要把故事講明白就好。我原來一直想的,就是要人喜歡圖,喜歡畫面本身,就是這樣,錯了很久。
但是在紙上塗畫,的確還是很好玩的事——叼著筆,抓著筆,是痛苦而快活的啊!
——翁子揚

媒體評論
翁子揚, 一個連名字都盪漾著詩情畫意的人。1993年至1997年就讀於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1997年任教於武漢大學,至今已有十年創作經驗。他的CG插圖多以中國水墨畫手法表達,風格清冷、凄美,被譽為國內漫畫家中的水墨CG大師。他的畫里,有春秋的吳鉤、美人、和氏璧,有秦漢的氣吞山河大一統,也有唐宋五代繁盛的大國畫卷,有人因此評價他是本傑明之後國內最耀眼的插畫家,甚至會超過前者。同時他也是一個身材魁梧的長發帥哥,自稱「一個燙頭的古典人」。再問他你很古典嗎,他回答:不了,留了兩年的辮子剛剪,沒那帥了。
「我喜愛畫圖,考碩士生前,有一段沒畫了。有很好的朋友酒醉後說我,你為什麼不畫了呢,你可以一直畫下去啊。那天我記起我年少說過的話了,說我一輩子都想畫圖,創作是我最幸福的事,一切都很美好,永遠在普羅旺斯的陽光下。」
翁子揚手頭正在做的是漫畫《長恨歌》的收尾工作。這本書十年前他便讀過了。翁的外公曾做過上海同濟大學的校長,對於舊上海的人情世故,他可謂獨具慧心。如他形容女主人公王琦瑤:「每個小地方都贏了,整個人生卻輸了。」至於程先生,他只是「愛上照片里的王琦瑤罷了」。
先是話劇《長恨歌》上演,後是關錦鵬執導電影《長恨歌》,再是電視劇《長恨歌》開拍,這部王安憶的舊作再次變得炙手可熱。當出版方准備出版漫畫繪本《長恨歌》時,找遍上海卻沒有發現一個合適的人選,直到他們想到在武漢的翁子揚。
「畫出一本隔了十年、二十年還能看下去的漫畫書。」這是翁子揚的目標。他通常先用極細的簽字筆做黑白稿,然後用photoshop處理成彩稿。在構思《長恨歌》人物造型時,他決定以寫實為主,輔以水墨畫風格的色調渲染。開始創作時,他曾說過,最難捕捉的是女性不同年齡的眼神。「二十歲是清澈的;三十歲一下子能看透你,然後又慢慢轉回來;四十歲,讓我再想想……」如今面對同樣的問題,他只說問題已經解決,你們看畫作便可。
翁子揚很忙,除了《長恨歌》,他還有不輕的教學任務,教動漫畫、游戲製作、基礎美術等課程。隨著漫畫產業方興未艾,學校還有意開設相關專業的本科乃至碩士學位授予點。因此,雖然號稱掛在網上,但真的在網上遇見,拋給他想好的問題,他的回答通常只有一兩個字。幾次之後,這位漫畫家又似乎於心不安,發給你一個圖文並茂的文件包,上面有他的作品和詳細的個人問卷。
在其中,我看到了這樣兩段話:「我喜愛畫圖,考碩士生前,有一段沒畫了。有很好的朋友酒醉後說我,你為什麼不畫了呢,你可以一直畫下去啊。那天我記起我年少說過的話了,我說我一輩子都想畫圖,創作是我最幸福的事,一切都很美好,永遠在普羅旺斯的陽光下。」「如果我們註定不是莫扎特,也不要放棄彈奏的欣悅。」
在其中,還有多幅CG畫作,畫的是女媧、哪吒,妲己這些神話人物,風格妖嬈絢麗甚至詭異。還有一幅《月色·魅影》中的插圖,兩名劍客相倚而立,目光幽寒,我毫不猶豫地將它設置成了電腦桌面。
翁子揚曾說他的畫是喝了酒的,所以隨意率性,有俠氣,令人憶起荊軻、高漸離,白衣飄飄,易水河邊,壯士一去不復返,或許還有李白的《將進酒》和《俠客行》,以及古龍、金庸、溫瑞安、梁羽生、還珠樓主等一切古往今來的武俠小說家。問他喜歡古龍還是金庸,乃至哪個武俠人物,他大而籠統地回答:「能喝酒的都好。」言下之意,他也是能喝的人物。再問他酒量如何,他隨口答道:還好吧,白酒快一斤。這對只能喝點啤酒的我來說,仍是覺得了不起。他隨即反問:你不會這個也要寫吧?現在年紀大了,也不能喝太多,我們剛剛體檢過。
問他平時有何業余愛好。只說沒時間。「哦,喜歡打球。」一直以為一米八幾的他應該是打籃球。誰料他說:是羽毛球。讓我詫異了好一會兒。
這樣一個酷酷的老師,應該很受學生歡迎吧。「一般一般。」翁子揚說自己是上完課就走人,並沒有太多時間和學生泡在一起。「但我上課是很鬧,很瘋的。」想不出這個鬧和瘋是怎樣的狀態,不過他的公選課《西方藝術史》在武大滿座率很高卻是事實。遇上他出差延期,幾堂課湊攏來一並上,底下學生常常對此抱怨。
翁子揚答題直言不諱,初談之下頗覺尷尬,幾個來回之後方知這叫率性。比如畫了這么多古代,問他自覺和心目中之古人是否合拍。他扔過來一句:張紀中還沒去過古代呢,不照拍射鵰?
CG可以和油畫國畫並立
學國畫出身的他怎麼會來畫漫畫?估計不少人問過翁子揚同樣的問題。我很懷疑我的又一次提問遭到他的鄙視。不過幾天之後,他還是認真談了這個問題。「我對油畫和國畫的感覺是,前者很厚重,後者在中國有很深的淵源。那時我想一定有把他們合起來的新畫種。當CG冒出來時,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載體,擺脫了對白紙的依賴,並且更加大眾化。一般人其實很難接觸到油畫,你想想你一年看了幾回油畫國畫。但CG漫畫,可以在雜志書本影視作品很多場合遇到。我認為將來CG可以和油畫國畫並肩而立。」
翁子揚為漫畫雜志畫了不少清純唯美的封面。在論壇上,有不少Fans為之著迷。翁子揚對此倒是很清醒,市場要求和自我要求分得清爽。他甚至稱這些封面插圖為沒有意義。「下半年我會停下來。」與不費力氣畫插圖相比,翁子揚倒是在游戲人物的造型設計上傾注了更多心血。他最得意的一款游戲設計是韓國的《墨香》。
他喜歡的人物名單有一串:音樂家從莫扎特、巴赫到創作出《絲綢之路》的喜多郎,文學家有三島由紀夫,畫家包括日本浮世繪畫家的葛飾北齋,象徵主義繪畫大師的克里姆特,偉大的俄羅斯農民畫家列賓。從創立台灣「雲門舞集」的林懷民到中國傳統的碑帖、京劇、崑曲,他也都一並收入。而他最喜歡的創作題材也由春秋戰國、秦漢、五代十國一直延伸到遙遠的羅馬、埃及、鐮倉幕府。靈感來源除了音樂、舞蹈、崑曲、雜文、旅遊,據說就連睡覺都有幫助。
和電腦打交道久了,他也有回歸的打算,「越來越想在畫框上、宣紙上畫,可惜沒時間。下半年我會做小型雕塑,更准確地說是帶有水墨中國味的玩具。只是做著玩,還沒有介入商業運作。」說到更具體的未來創作經營,他只說了三個字:慢慢畫。

http://ke..com/view/124802.html?wtp=tt

⑸ 為什麼一個跳舞的女人能和愛因斯坦並列

瑪莎·葛蘭姆的名字永遠是鑲著金邊的:她頭頂著「現代舞之母」的名號,留下了至今仍矗立在現代藝術頂端的舞團、一套被視為現代舞基石的舞蹈體系。

1991 年,她以 96 歲高齡去世,編舞到最後一刻,也真正踐行了她自己的那句話:

「舞蹈是我活著的理由。」

⑹ 《奇幻》中《搜神記》的插圖是誰畫的

翁子揚

翁子揚 本人

子揚介紹

PROFILE
出生年月:1975年3月
籍貫:江蘇常熟
星座:雙魚
畢業: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
現在任教:武漢大學國際軟體學院
職位:數字媒體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血型:O型
喜歡的季節:夏
喜歡的顏色:紅色
喜歡的食物:酒
畫材:黑白稿用極細、耐水、水性簽字筆、鉛筆
彩稿用photoshop5.02處理掃描後的圖
喜歡的插畫家:JUSTIN SWEET
主要作品:《流浪笛手》、《愛蝴蝶的少年刀手》、《白蓮無言》、《殺楚》、《赤豹紅袖》、《敕勒謠》、《夏天的回憶》、《彤卷》、《水中的回憶》、《新世紀城》、《沙漠之城》、漫畫版《長恨歌》。
同人志作品:《白蓮無言》、《水中的回憶》。
主要出版物:
《角色設定與表現》:教材一套,供學校教學使用
《動漫創作一案頭寶典》:教材一套
《新三國無雙》:漫畫一套,共30集
「聊齋系列」漫畫繪本:一整套由不同的漫畫家主筆,翁子揚負責其中一部分
《月色•魅影--翁子揚復制原畫集》:復制原畫集,漫友出品
《長恨歌》:繪本,作為同名電視劇的周邊發行的
《封神塔羅牌》:預定即將面世的塔羅牌,漫友出品
《風起隴西》:翁子揚畫的封面,作者:馬伯庸
《獵命師傳奇》:配插圖的小說,目前有四本,作者:九把刀
《搜神記》:配插圖的小說,作者:樹下野狐
《縹緲錄》:配插圖的小說,目前有2本,作者:江南,(九州的系列小說多為翁子揚配圖)
《赤壁》:繪本,為三國赤壁那段畫的圖
《鏡花水月》
動畫和游戲的設定,已知的有:
游戲:《莎木ONLINE》、《秦殤》
動畫:《哪吒》(CCTV低齡向動畫)
《阿詩瑪》
年表
1997年任教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作品入選首屆東亞漫畫大會,在日本展出。《赤豹紅袖》、《敕勒謠》先後榮獲兩屆文傳杯原創漫畫作品優秀賞
1998年《敕勒謠》單幅作品參加北京首屆原畫展
1999年《敕勒謠》單幅作品參加北京動畫暨漫畫大會原畫展
2003-2006年表請至南方網圖片式專區
網路平台
翁子揚新浪官方BLOG:http://blog.sina.com.cn/wengziyang
南方網的翁子揚專區:http://www.591ac.com/famous/wziyang/default.htm
生平
1993年~1997年就讀於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1997年任教於武漢大學。CG插圖多以中國水墨畫手法表達,自由寫意,作品清冷、凄美,被譽為國內漫畫家中水墨CG大師。至今累積創作動漫畫作品十餘部,先後有《流浪笛手》、《愛蝴蝶的少年刀手》、《白蓮無言》、《殺楚》、《赤豹紅袖》、《敕勒謠》、《夏天的回憶》、《彤卷》、《水中的回憶》、《新世紀城》、《沙漠之城》。
1997年即有作品入選首屆東亞漫畫大會,在日本展出。《赤豹匯綉》、《敕勒謠》先後榮獲兩屆文傳杯原創漫畫作品優秀賞,並受邀為中央電視台大型動畫片《哪吒》創作人物設定稿。同時,翁子揚還出版了《角色設定與表現》等創作理論與技法方面的圖書。獨立編寫《動漫創作一案頭寶典》將於近期出版。2003年,出任湖北海豚卡通有限公司動漫總監,負責大型漫畫項目30集巨制《新三國無雙》全權開發。2004年8月,與廣州漫友文化合作推出《月色•魅影———翁子揚復制原畫集》。
翁子揚,在長期的藝術創作中,源於對中國古文化的沉溺及不斷探究,尤其是通過國畫的筆墨表達了勇氣和活力,表達了單純、尊嚴和生命。其大部分創作都關注於人和歷史,比如楚文化,春秋,奇幻等。 在發現數字藝術與中國畫的相通之趣後,他轉而投入數位藝術在CG繪畫平台上的探索之旅,運用CG新技術完成對原有設計繪畫的改進,使新開發技術與傳統繪畫有機的融合。 作品以插圖、 CG繪畫、裝幀、游戲海報、電影電視等系列品種為代表,在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地均有專刊介紹發表,並以在漫畫、動畫、游戲、插畫等多方面的成就獲得了行業內外的認可。
《10年10人》——翁子揚 紙上十年
寫總結是件難事。教書快十年了,年年如此,時間過得快得很。今天推開門進畫室,忽然發現窗外的水杉全部紅了,一年又快完了……
從前年起,陸續明白了自己想做的事。有很多事都是很好的,但看來,我也只能做好自己有心力去做的事。發現自己能做好的角色不夠多,也就越來越感到時間緊迫。因為開了好幾個頭,心安理得是談不上了,壓抑感倒是冒出來,生怕耽誤了那些定下要完成的事情。
回頭一看,《浪客行》畫了八年了,天天和武藏在紙上面對,井上也成了武藏。我要找個什麼角色面對呢?是個問題——美女是喜歡的,可是也不好把畫美女做成一生的事業,而武俠奇俠,也都不是我想畫的,呵呵。
前些時候,受約畫三國的漫畫短篇,提筆卻發現,三國真是個奇怪的熔爐,真的可以讓人放下所有,為之感動。不過最大的發現卻是放棄技巧,一定要放棄技巧,畫出來反而就好看了。
忽然發現,漫畫其實就是一個人認真地講自己的故事,只要把故事講明白就好。我原來一直想的,就是要人喜歡圖,喜歡畫面本身,就是這樣,錯了很久。
但是在紙上塗畫,的確還是很好玩的事——叼著筆,抓著筆,是痛苦而快活的啊!
——翁子揚
媒體評論
翁子揚, 一個連名字都盪漾著詩情畫意的人。1993年至1997年就讀於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1997年任教於武漢大學,至今已有十年創作經驗。他的CG插圖多以中國水墨畫手法表達,風格清冷、凄美,被譽為國內漫畫家中的水墨CG大師。他的畫里,有春秋的吳鉤、美人、和氏璧,有秦漢的氣吞山河大一統,也有唐宋五代繁盛的大國畫卷,有人因此評價他是本傑明之後國內最耀眼的插畫家,甚至會超過前者。同時他也是一個身材魁梧的長發帥哥,自稱「一個燙頭的古典人」。再問他你很古典嗎,他回答:不了,留了兩年的辮子剛剪,沒那帥了。
「我喜愛畫圖,考碩士生前,有一段沒畫了。有很好的朋友酒醉後說我,你為什麼不畫了呢,你可以一直畫下去啊。那天我記起我年少說過的話了,說我一輩子都想畫圖,創作是我最幸福的事,一切都很美好,永遠在普羅旺斯的陽光下。」
翁子揚手頭正在做的是漫畫《長恨歌》的收尾工作。這本書十年前他便讀過了。翁的外公曾做過上海同濟大學的校長,對於舊上海的人情世故,他可謂獨具慧心。如他形容女主人公王琦瑤:「每個小地方都贏了,整個人生卻輸了。」至於程先生,他只是「愛上照片里的王琦瑤罷了」。
先是話劇《長恨歌》上演,後是關錦鵬執導電影《長恨歌》,再是電視劇《長恨歌》開拍,這部王安憶的舊作再次變得炙手可熱。當出版方准備出版漫畫繪本《長恨歌》時,找遍上海卻沒有發現一個合適的人選,直到他們想到在武漢的翁子揚。
「畫出一本隔了十年、二十年還能看下去的漫畫書。」這是翁子揚的目標。他通常先用極細的簽字筆做黑白稿,然後用photoshop處理成彩稿。在構思《長恨歌》人物造型時,他決定以寫實為主,輔以水墨畫風格的色調渲染。開始創作時,他曾說過,最難捕捉的是女性不同年齡的眼神。「二十歲是清澈的;三十歲一下子能看透你,然後又慢慢轉回來;四十歲,讓我再想想……」如今面對同樣的問題,他只說問題已經解決,你們看畫作便可。
翁子揚很忙,除了《長恨歌》,他還有不輕的教學任務,教動漫畫、游戲製作、基礎美術等課程。隨著漫畫產業方興未艾,學校還有意開設相關專業的本科乃至碩士學位授予點。因此,雖然號稱掛在網上,但真的在網上遇見,拋給他想好的問題,他的回答通常只有一兩個字。幾次之後,這位漫畫家又似乎於心不安,發給你一個圖文並茂的文件包,上面有他的作品和詳細的個人問卷。
在其中,我看到了這樣兩段話:「我喜愛畫圖,考碩士生前,有一段沒畫了。有很好的朋友酒醉後說我,你為什麼不畫了呢,你可以一直畫下去啊。那天我記起我年少說過的話了,我說我一輩子都想畫圖,創作是我最幸福的事,一切都很美好,永遠在普羅旺斯的陽光下。」「如果我們註定不是莫扎特,也不要放棄彈奏的欣悅。」
在其中,還有多幅CG畫作,畫的是女媧、哪吒,妲己這些神話人物,風格妖嬈絢麗甚至詭異。還有一幅《月色·魅影》中的插圖,兩名劍客相倚而立,目光幽寒,我毫不猶豫地將它設置成了電腦桌面。
翁子揚曾說他的畫是喝了酒的,所以隨意率性,有俠氣,令人憶起荊軻、高漸離,白衣飄飄,易水河邊,壯士一去不復返,或許還有李白的《將進酒》和《俠客行》,以及古龍、金庸、溫瑞安、梁羽生、還珠樓主等一切古往今來的武俠小說家。問他喜歡古龍還是金庸,乃至哪個武俠人物,他大而籠統地回答:「能喝酒的都好。」言下之意,他也是能喝的人物。再問他酒量如何,他隨口答道:還好吧,白酒快一斤。這對只能喝點啤酒的我來說,仍是覺得了不起。他隨即反問:你不會這個也要寫吧?現在年紀大了,也不能喝太多,我們剛剛體檢過。
問他平時有何業余愛好。只說沒時間。「哦,喜歡打球。」一直以為一米八幾的他應該是打籃球。誰料他說:是羽毛球。讓我詫異了好一會兒。
這樣一個酷酷的老師,應該很受學生歡迎吧。「一般一般。」翁子揚說自己是上完課就走人,並沒有太多時間和學生泡在一起。「但我上課是很鬧,很瘋的。」想不出這個鬧和瘋是怎樣的狀態,不過他的公選課《西方藝術史》在武大滿座率很高卻是事實。遇上他出差延期,幾堂課湊攏來一並上,底下學生常常對此抱怨。
翁子揚答題直言不諱,初談之下頗覺尷尬,幾個來回之後方知這叫率性。比如畫了這么多古代,問他自覺和心目中之古人是否合拍。他扔過來一句:張紀中還沒去過古代呢,不照拍射鵰?
CG可以和油畫國畫並立
學國畫出身的他怎麼會來畫漫畫?估計不少人問過翁子揚同樣的問題。我很懷疑我的又一次提問遭到他的鄙視。不過幾天之後,他還是認真談了這個問題。「我對油畫和國畫的感覺是,前者很厚重,後者在中國有很深的淵源。那時我想一定有把他們合起來的新畫種。當CG冒出來時,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載體,擺脫了對白紙的依賴,並且更加大眾化。一般人其實很難接觸到油畫,你想想你一年看了幾回油畫國畫。但CG漫畫,可以在雜志書本影視作品很多場合遇到。我認為將來CG可以和油畫國畫並肩而立。」
翁子揚為漫畫雜志畫了不少清純唯美的封面。在論壇上,有不少Fans為之著迷。翁子揚對此倒是很清醒,市場要求和自我要求分得清爽。他甚至稱這些封面插圖為沒有意義。「下半年我會停下來。」與不費力氣畫插圖相比,翁子揚倒是在游戲人物的造型設計上傾注了更多心血。他最得意的一款游戲設計是韓國的《墨香》。
他喜歡的人物名單有一串:音樂家從莫扎特、巴赫到創作出《絲綢之路》的喜多郎,文學家有三島由紀夫,畫家包括日本浮世繪畫家的葛飾北齋,象徵主義繪畫大師的克里姆特,偉大的俄羅斯農民畫家列賓。從創立台灣「雲門舞集」的林懷民到中國傳統的碑帖、京劇、崑曲,他也都一並收入。而他最喜歡的創作題材也由春秋戰國、秦漢、五代十國一直延伸到遙遠的羅馬、埃及、鐮倉幕府。靈感來源除了音樂、舞蹈、崑曲、雜文、旅遊,據說就連睡覺都有幫助。
和電腦打交道久了,他也有回歸的打算,「越來越想在畫框上、宣紙上畫,可惜沒時間。下半年我會做小型雕塑,更准確地說是帶有水墨中國味的玩具。只是做著玩,還沒有介入商業運作。」說到更具體的未來創作經營,他只說了三個字:慢慢畫。

閱讀全文

與林懷民紀錄片中國美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558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303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2090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1080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922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851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809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226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560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777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2131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739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628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107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259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760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909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2099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139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