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女機長迫降737的電影名字
《九霄驚魂》。
女機師(在飛行九年後第一次轉正女機師),主駕駛員為空軍退役飛行員具有豐富經驗。剛起飛和空中爬升時並未出現異象。大約20分鍾後,飛機爬升高度到達7,300米,距離卡富魯伊東南偏南43公里。飛機頂棚開始出現裂縫,一個小男孩發現了裂縫按響了服務鈴提醒空姐有裂縫。可是當大家發現時裂瞬間縫撕裂,接著飛機頂倉天花板破裂,行李與飛機頂倉一起飛走。
電影中的原形是一班小型的定期航班,來往夏威夷的希洛島和檀香山,使用波音737-200型客機行走。飛機載有89名乘客和5名機員,1988年4月28日,飛機(編號N73711)在當地時間13:25從希洛國際機場起飛,前往檀香山。當飛機到達7300米高度時天花板撕裂飛走,機倉頓時失壓嚴重失衡,飛行員平穩控制安全在茂宜島的卡富魯伊機場成功著陸,機上大多數人生還!雖然航機的頂艙部份設計了可控制范圍機身破裂區,用來舒緩飛行時所承受的壓力。目的是令飛機減低失壓的情況至可控制的水平,盡量保持機體的完整性。不過當時飛機的機齡已經十分老,再加上機身嚴重銹蝕的情況下,令鉚釘的壓力增加至不能承受的水平。呈現了飛機設計上的問題,未能解決小問題會導致問題迅速惡化。這原理也稱「拉鏈效應」。
Ⅱ 中國女飛行員創「7個記錄」,都有怎樣的成績
飛行員駕駛飛機飛在空中,其實除了要具備出色的業務能力以外,還必須要具備高強度的心理素質,因為駕駛飛機在空中,隨時有可能發生突然的意外,而一旦飛行員慌了神,那麼最終面臨的局面就是機毀人亡,這一點對飛行員來說至關重要。
僅僅只有5分鍾,這快速反應能力也讓人不住驚嘆,劉曉連也因為緊急迫降被授予了一等功,並且也是第一個榮立一等功的女飛行員,當然劉曉連在自己軍事生涯中,也不僅僅只有一個成績,他曾經連續創下了七個記錄,後來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而且在所有女飛行員中,她是唯一一個飛過7種機型的女飛行員。
Ⅲ 中國女飛行員的飛戰斗機
2009年的國慶,天安門上空將會出現一抹最靚麗的色彩:空軍首批戰斗機女飛行員將首次代表中國空軍女飛行員駕駛國產戰斗機參加空中受閱。 戰斗機女飛行員有何不同?女性駕駛戰斗機有優勢嗎?……帶著疑問,走進了女飛行員所在的華北某訓練基地。 挑戰:從運輸機女飛行員到戰斗機女飛行員 中國空軍自1951年開始招收女飛行學員以來,已累計培養了300多名運輸機女飛行員。 承訓首批16名戰斗機女飛行員的空軍第三飛行學院院長、特級飛行員吳惠明介紹說,軍事上,有人駕駛飛行器一般分為3類:大型機,如轟炸機和運輸機;旋翼機,如直升機;殲擊機和強擊機,如蘇-27和殲-10,即人們通俗說的戰斗機。 吳惠民說,運輸機飛行比較平穩,座艙環境近似民航客機,機組成員較多。相比之下,戰斗機則有高速、大載荷、大機動和孤軍作戰等特點。 戰斗機的性能來源於作戰的需要,它的駕駛本身並不區分男女。但從一些國家的經驗看,從身體素質上來說,女性從事這項工作要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女性的肌肉力量尤其是上肢肌肉力量明顯較弱,戰斗機在高速飛行時,女性對一些裝置的操縱會有一定困難;
女性的呼吸肌、頸部肌肉力量較小,在加壓呼吸及過載、彈射救生時,女性自身呼吸和對頸椎的保護較差; 女性骨骼強度較小,劇烈運動中,下肢肌肉、骨骼損傷尤其是應力性骨折的風險較大。現代戰機最大載荷一般都能超過9G,飛行強度極高,這對女性的體力、耐力是一大考驗。 「女性飛戰斗機承受的載荷要比飛運輸機大得多!」空軍第三飛行學院政委王保群說。 此外,女性往往有依賴心理;果敢不足,空中動作有時不夠潑辣;較情緒化;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因此,女性想成為戰斗機飛行員非常不易。 超過男性的表現可圈可點雖然女性駕駛戰斗機面臨更多挑戰,但女性細心、縝密、敏感,在現代軍事行動中發揮越來越多的作用。 從美國、俄羅斯、韓國、巴基斯坦等已有女戰斗機飛行員國家的經驗看,女戰斗機飛行員在武器操控手和精密儀器使用、地形識別等領域,都有超過男性的表現。這是中國和其他國家培養戰斗機女飛行員的首要原因。
女飛受閱梯隊長機、空軍第三飛行學院副院長姜明說,2009年4月畢業的16名女學員,殲擊機高教機飛行訓練5項考核成績全部為優秀。 姜明說,「飛儀表」最能體現出女飛行員細膩的長處。所謂「飛儀表」,即在復雜或極端天氣條件下,飛行員完全根據儀表數據飛行,主要包括三種情況:一是在低氣象情況下飛行,二是在雲中飛行,三是夜間飛行。 「儀表技術是飛行員的一項基礎課目,也是一項看家本領,做不到的話很多任務都執行不了。」姜明說,這個課目要想飛好,「細節決定成敗」:動作要細、准備要細、心也要細。女學員在這方面有獨特優勢,她們的飛行數據平均值比男飛行員要高。 「一些男學員,動作太快、太粗,這樣動作就不準確,容易產生飛行錯覺,甚至造成嚴重後果。」姜明說。 此外,飛行員也非常注重心理素質的遴選和訓練。「我們搞過多次心理素質測試,她們心理素質比男同志好。」姜明說。 成績:不遜於男性 在耐力上,女飛行員並不遜於男性。 姜明說,按照飛行訓練大綱的要求,無論男飛行學員還是女飛行學員,一天的最大飛行強度均為5個小時。 在空軍第三飛行學院的實際訓練中,16名女學員都能達到最大飛行強度。「這次參加受閱的女飛梯隊長機何曉莉,飛了4小時58分鍾,還沒有任何反應,這個強度很多男飛行學員都達不到。」姜明說。「她們理解能力強,記憶力好。」在學院組織八個飛行大隊的起落競賽中,女飛行學員排第三名。姜明說,「她們中的三分之一,如何曉莉、陶佳莉等,素質非常全面,男飛行學員也不比她們強。其他人還有些差距,但勝任不成問題。」飛行:與性格無關,吃苦精神最重要 「16名女孩中,性格上,文靜的和潑辣的各佔一半。」空軍第三飛行學院政委王保群說,性格似乎與飛行沒什麼關系。 吃苦精神是最大的挑戰。「女飛行員每天4、5點就要起床,6、7點起飛,下午學習,晚上訓練,腦力和體力消耗都非常大,沒有吃苦、奉獻精神,是很難承受的。」王保群說。 他說,這16名女孩事業心都很強,個個思想准備充分,「就是來吃苦的。」 從成材率來看,第八批女飛行學員當年一共招收了35名,畢業16名,5年淘汰50%多,「與男飛行員差不多。」王保群說。 對於培養戰斗機女飛行員的意義,姜明說:「首先,美俄等七個國家都有了殲擊機女飛行員,中國作為航空大國,也應該具備這個能力和條件;其次,從當代婦女的地位來講,也得以體現。」 雖然政治意義和象徵意義更多一些,但「只要她們的綜合素質達到了,只要祖國需要,她們也能肩負保衛祖國領空的職責」。王保群說。
Ⅳ 中國第一位女飛機師
中國第一個女飛行員王燦芝
光緒二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1901年10月7日),秋瑾在荷葉神沖老鋪子生下了第二個孩子,取名燦芝,後字桂芬。光緒二十九年四月,王子芳第二次去北京上任,兒子源德被留下,夫妻只帶了不滿2歲的女兒上路。越年四月,秋瑾和日本友人服部繁子一道離開北京經上海赴日本留學。其後,燦芝也由人帶回到了家鄉荷葉。6歲時,其母在紹興就義,8歲時又失去了父親,一對沒有父母的孩子受到了祖母及叔叔伯伯的關愛。隨著哥哥讀《三字經》、《千字文》等書,"年十五,香閏清詠,斐然成章,詩詞駢散,俱琅可誦",還喜愛武術,延請名師習拳腳刀劍功夫。為繼承母志,自名"小俠"。
1920年,王燦芝和哥哥在母親生前好友徐自華(寄塵)、唐群英的資助下先後來到上海,源德進入正風大學,燦芝和堂姐王蘊璉進了競雄女校。這所學校是中華民國成立後,由王金發、姚勇忱為紀念秋瑾烈士而創辦的。中學畢業後,協助徐自華處理校務,後主持其事。還向兄長要了3000元錢想擴大學校規模,請了好幾個教員到上海,從小學到中學,並謀求擴充為大學。1927年學校因故停辦。次年春,王燦芝得到國民政府的補助,赴美留學,入美國紐約大學航空專科,以"俾他日貢獻祖國,亦令西人知吾國女子猶能如此,可見男子想更英勇,庶可稍減其輕蔑之心",有一首"自況"詩,充分反映了其憂國憂民的心聲:
溷跡塵寰年復年,壯懷每欲著先鞭。只因濁世無青眼,且把澄醪問青天。救國但憑忠義膽,思親廢讀蓼莪篇。平生歷盡秋雲態,骨愈嶙峋志愈堅。
在美國刻苦鑽研,勤學苦練,被美國航空界譽為"東方女飛將"。1930年畢業後回國,在航校擔任教授和編譯工作。1932年,想再度赴美"學習空戰之奧",以效用於祖國的抗日戰爭,卻因阻未能成行。後潛心整理母親秋瑾的遺稿,並把秋瑾的事跡用英文介紹到歐美去。1949年去台,繼續從事航空教育。而她唯一的女兒王炎華留在大陸,骨肉分離,相思而不能相聚。1967年在台北孤獨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Ⅳ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落地後就「銷聲匿跡」,她的現狀如何
人類對天空總是充滿了好奇,不少人想要飛到天際上一睹真顏,自有記載以來,我國第一位為探索太空付諸實踐的是一位名為萬戶的明朝人,萬戶是該時期的皇帝給他的封號,因為他平時研究火器,在這一方面十分出眾,還向皇帝獻出了火器,令皇帝十分開心,顯然萬戶對天空也充滿了好奇,再加上自己對火器有研究,因此他一直有著飛上天的念頭,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當他坐在椅子上,並在椅子下方綁上他自己製作的火箭,火箭點燃後,這股力量就能帶著他飛上天,然而當火箭點燃後,萬戶卻和綁著火箭的椅子在一片煙霧中上了天。
雖然這是一次註定失敗的實驗,但是這也標志著中華民族對天空的嚮往和實踐的腳步,以及這種不懈追求的精神,顯然中國的航天夢可以追隨到萬戶飛天,因為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嘗試用“火箭”上天的人,七個世紀過去了,中國航天也在不斷地發展,並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也讓中國航天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要知道這中間有無數航天科研人員嘔心瀝血地付出,才得以支撐這個本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畢竟載人火箭見證了人類的一小步,也是世界一大步的奇跡發明,它承載了每位飛行員的勇氣,也承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
每每人們提起航天員想起的第一人可能是楊利偉,或許是另一位已經很長時間消失在公眾面前的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作為我國第一位女性宇航員,劉洋擁有巨大的聲名和成就,然而她卻非常低調,現在幾乎音訊全無,因此很多人都感到好奇,為何劉洋不再踏入宇宙?
其實這是國家為了保護她的安全和健康,因為太空有很多高危輻射,而且女性的身體素質從客觀上來說,的確無法與男宇航員相比,再加上宇航員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職業,或許你已經發現,宇航員落地後基本都是坐在輪椅上被抬出艙門的,因為經過長時間的飛行,他們的肌肉嚴重萎縮,骨質和鈣質流失嚴重,此時他們的骨骼就像六七十歲的老人一樣,非常容易骨折,也沒有辦法正常站立和行走。
值得注意的是太空輻射會對宇航員的身體造成一些不可逆的傷害,盡管普通人經過治療和康復訓練等手段,也很難達到宇航員的身體標准,你知道嗎?2012年中國首次載人太空梭正式對接任務,進入太空與天宮1號進行對接中,一共有三名宇航員,分別是景海鵬、劉旺和劉洋,劉洋身為中國首位女宇航員,在人們看來,她的優秀一定異於常人,事實的確如此,劉洋從小生活在機械世家,從小成績優異的劉洋考上了空軍院校,當時她憑借優異的成績成為了當年唯一一位當地招收的女飛行員。
在此後的各項專業訓練上,每天苦心鑽研、學習了大量新知識後,在劉洋的努力下成功在眾多優秀候選飛行員中獲得了中國首位女性預備航天員,曾經的劉洋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一直奮力、不斷地做出自身最大的貢獻,也很少出現在大眾的視線中,如今劉洋雖然已經退到了幕後,但是她卻不曾沒有忘記航天員的身份,因為這為她帶來了無盡的光榮,也為國家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當她宣布了自己將回歸家庭,成為一名好母親好妻子時,也開始隱退,即便如此劉洋還是會時常做一些公益的事。
隨後突然之間公眾就很少看到她的身影了,令人們不禁質疑,難道偉大的航天員也是曇花一現嗎?顯然劉洋並非曇花一現,她只是退居幕後,充實自己,或者說劉洋只是停下腳步休養了一段時間,並在自己的崗位上完成本職工作,要知道如果國家的航空活動需要她,劉洋也會再次站出來,為祖國奮斗,相關媒體報道表示,劉洋在2019年,參與了一個幼兒園迎國慶活動,和藹可親的劉洋耐心的為孩子們講述了很多航天小知識,孩子們也非常喜歡劉洋,令人們不禁感嘆,或許將來有一天,這些孩子中,也會出現新的航天員
Ⅵ 女飛行員余旭的飛機到底是怎麼世事的呢
據媒體披露,事發時兩架飛機在練習」雙機繞軸滾轉」時發生碰撞,位於失事飛機後艙的余旭彈射跳傘時撞到僚機副翼導致跳傘失敗,英勇犧牲。「金孔雀」折翼把人前炫酷的「特技飛行表演」背後的危險性暴露在公眾面前。
新京報動新聞製作的3D動畫顯示了余旭犧牲的大致過程。另據多家媒體報道,當時2架飛機在進行「雙機滾轉」訓練時發生碰撞。
通過這些信息可以得知,兩機是同向前進做「纏繞」動作,這要求雙機速度、高度要保持一致。軍事專家宋心之解釋說,這個動作中如果發生碰撞,就相當於我們平時交通事故中,沿同一方向行駛的兩輛車發生剮蹭,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發生事故後余旭跳傘會撞上僚機的副翼。
Ⅶ 跪求中國最帥女飛行員宋寅個人資料。
基本信息
英文名:Song 昵稱:超級阿童木、小卡 ,superatomu
宋寅(20張)稱號:中國最漂亮女飛行員 史上最帥女飛行員 生肖:虎 星座:巨蟹座 身高:175cm (有同學向宋寅證實過,宋寅本人說是175cm) 體重:未知 生日:1986年7月5日 出生地:上海 所屬單位:交通運輸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 現住地:上海楊浦區 學歷: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航海系2004級本科畢業生; 2009年——2010年4月赴澳大利亞阿德萊德飛行學院學習 已拿到澳大利亞和香港的商用直升飛機飛行執照 及中國民航頒發的《商用駕駛員執照》。
興趣愛好
喜歡的天氣是:晴天 最喜歡什麼顏色:黑色
宋寅(20張)最喜歡的首歌: 明天會更好、愛如潮水 最喜歡的一項運動是:籃球 擅長的體育運動:羽毛球,籃球,暴走 本來想做的事:運動員 以後想從事什麼職業:飛行 最後悔的事是什麼:學英語沒從娃娃抓起 認為大學生一定要玩的活動:籃球 失眠引起的原因:心事 你經常通宵不睡嗎:沒有 你准備多大結婚:那是一個謎 你最想去什麼地方度蜜月:別在上海就行
飛行經歷
宋寅1986年出生於上海,虎女,所以取名「寅」。
宋寅(15張)她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獨立」「綜合能力強」是老師對她的評價。而在同學們的眼裡,她是風靡校園的的「魅力之星」,獲得過專業獎學金,是三好學生、共產黨員,還是商船學院女子籃球隊隊員。 07年底飛行隊來到學校招救助女飛行員,經過層層選拔後被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錄取。也是中國後被送往世界飛行員最高培訓機構澳大利亞阿德萊德飛行學院培訓15個月,拿到了香港民航局頒發的直升機商業駕照和澳大利亞民航局頒發的直升機商業駕照。而這也創下了該學院歷史上拿下「兩照」的最短時間。 2010年結束了澳大利亞的飛行培訓後回國,通過考試獲取了中國民航頒發的《商用駕駛員執照》。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她們24小時待命。一旦黃浦江水域需要安全保障,或是世博園區急需緊急生命救助,她們半小時內就能駕機飛抵現場。 2011年5月宋寅參與錄制央視播出的節目狀元360之五一節特別節目勞動榜樣,會發光的眼神和純凈的笑容秒殺在場所有觀眾和謝楠、撒貝南兩位主持人,並在網路一炮而紅,被網友稱為 「最帥氣女飛行員」。 2011年8月12日參加《天天向上》節目。
Ⅷ 中國女飛行員,因飛機故障迫降美軍機場,手上證件為何讓美國大兵贊嘆呢
飛行員是我們平常生活中不容易見到的,他們這些人駕駛飛機在空中翱翔,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所冒的風險很大,即便是今天在現代化輔助飛行的前提下,也仍然不可避免的遇到危險,因此這些人需要他們具備更加專業的素質能力,相比起來男性在素質上也確實是要比女性更加出色,所以我們聽到女飛行員的時候,總是感到略微差異。
不過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特級飛行員,張瑞芬的行為足以被載入歷史,她駕駛飛機,擁有3000小時安全駕駛的經驗,可以說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巾幗英雄,雖然後來因為家庭的打擊,張瑞芬告別了藍天,但是在時隔七十二年以後,張瑞芬再次踏足回鄉的道路,得到的仍然是英雄般的禮遇,2003年張瑞芬病逝於美國洛杉磯,享年98歲。
Ⅸ 中國第一位殲10女飛行員,曾上過春晚,跳傘失敗犧牲時僅30歲,她是誰
作為我國四代機的典型代表,殲10戰機在我國空軍史上的地位非同小可,而能夠駕駛這款戰機的飛行員自然也是非常優秀的。而我國第一位殲10女飛行員,她還曾登上過春晚,不過在空軍生日的第二天,她卻讓人落淚。她就是有著「最美飛行員」之稱的余旭。余旭出生於四川崇州,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天府姑娘,她從小就有著飛上藍天的願望,所以在長大後她毅然從軍,成為了一名飛行員。
當時初冬的北方已經非常寒冷了,不過當天的天氣還算不錯,比較適合飛行。然而當表演方隊途徑河北唐山一帶時,卻突然發生了一等事故,形勢非常危急。當時表演隊的隊員都接到了跳傘的命令,而余旭也在第一時間選擇了跳傘。然而,余旭卻在跳傘過程中不幸撞到機翼,導致了跳傘失敗,壯烈犧牲。金孔雀隕落的消息傳來,讓人感到非常痛心,紛紛為其落淚。之後余旭的骨灰被送回了老家四川,前來參加追悼會的人數達到了好幾萬人,可以說,家鄉人民用了最隆重的儀式,來迎接這位英雄回家!
Ⅹ 女飛行員王志千開的是什麼飛機,目前已經上崗了嗎
王志千是空客的飛行員,目前駕駛空客320飛機,她大約2006年左右參加飛行的,早已參加川航的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