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絲綢之路的高清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B%BF%B3%F1%D6%AE%C2%B7&z=0
看看吧!!!!
⑵ 求絲綢之路圖片、文字資料。
絲綢之路,亦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在歷史上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這條道路,由西漢都城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分為兩條路線:一條由陽關,經鄯善,沿昆侖山北麓西行,過莎車,西逾蔥嶺,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亞歷山大,公元前30年為羅馬帝國吞並),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條出玉門關,經車師前國,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蔥嶺,過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漢時游牧於康居西北即成海、裏海北部草原,東漢時屬康居)。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絲綢之路(德語:die Seidenstrasse)一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並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系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韓國、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⑶ 絲綢之路為何被冠名為絲綢,這裡面有一個什麼故事
絲綢之路是聯結世界各類文明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與印度、埃及、巴比倫等古國的文明相識相知、相輔相成,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因此,絲綢之路是世界文化的搖籃。它孕育和催生著人類的精神世界,對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產生過重大影響。一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古代發明創造,一些影響人類的思想流派都產生在絲綢之路的各樞紐地帶,並最先通過這條路傳播到世界各地;絲綢之路上還曾經發生過眾多民族的大遷徙、大融合,直接影響了世界歷史的大變化、大發展。
那麼,絲綢之路這個名字怎麼會是一個德國人起的?據史料記錄,古埃及最早在何時就已經用上了中國絲綢?中國的養蠶繅絲技術是何時傳到國外的?漢朝的張騫又是如何將民間交往的小路,拓寬成國際通道的?
羅馬史學家馬賽里奴斯在公元四世紀寫到中國絲綢時說「昔時吾國貴族始得衣之,而今各級人民,無有等差,雖賤之走夫皂卒,莫不衣之矣。」既然「走夫皂卒」也要絲綢衣物,其市場需求一定十分旺盛。他們不但生時穿戴,死了還要隨葬,這就是從西安到羅馬的絲路沿線先後出土了大量不同時代絲綢的原因。
夏鼐先生寫道:「義大利境內氣候潮濕,古代織物不易保存下來。但在當時羅馬屬下的埃及境內的卡烏和幼發拉底河中游的羅馬邊城杜拉、歐波羅,都曾發現公元四世紀左右時候由中國絲製成的織物。第五世紀以後,在羅馬屬下的埃及和敘利亞各地出土的利用中國絲在本地織制的絲織品更多。」這段話的要旨是到五世紀時,羅馬的屬民們不但進口絲綢製品,還進口中國蠶絲自己織制絲織品了。
那麼,中國的養蠶繅絲技術是何時傳到國外的?
羅馬人有一個傳說,羅馬皇帝垂詢諸臣下,絲綢這么珍貴而又美麗,它是如何產生的?無人以對。最後有一個祭司說,中國絲是樹上長出來的。雖然這位祭司博古通今,皇帝還是覺得心裡不踏實。於是便派出兩位智足多謀的修道士到中國。這兩人很快就弄清楚了絲是怎樣產生的,關鍵是要有蠶種。兩人便將蠶種藏在空心手杖中,帶回羅馬都城復命,從此,羅馬人開始也養蠶制絲了。
大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經時,行到瞿薩旦那國(今和闐)時,聽到此地的老人說,很早以前,中國的一位公主嫁與和闐國王,迎親的國王向公主私下求情,請她發慈悲心,務必將東國的蠶種藏在她的帽子中,賜福於敝國之民。公主答應了夫婿的請求,果然,出國境時,「海關」人員不便搜查公主的帽子,就這樣蠶種就落戶到和闐,當地的養蠶制絲業由此興旺發達,名震西域,並傳到他國,此事記在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
據史書記載,養蠶繅絲的技術數千年來都是中國的專利。直到公元前夕時才首傳至朝鮮,公元三世紀傳入日本,其後傳入印度、歐洲。如今世界上生產蠶絲的國家已有近40個,首屈一指的是中國,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多。
是中國人把養蠶繅絲的技術傳播到世界各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帶動了市場的活躍發達,千年不衰。有的國家在引進養蠶繅絲技術後,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元素,發展出了富有民族地方色彩的絲綢製品。如波斯織錦,在唐代名聞四域,其織法、設色、圖案無不來之中國又不同於中國的絲製品,成為那個時代波斯國的大宗商品。
那麼,這條民間貿易的小路,是如何被開拓為影響世界的國際通道的呢?
公元前139年,是漢武帝劉徹即位的第二年,漢武帝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即派出一個外交使團,出使西域月氏國。使團的團長叫張騫,是陝西漢中人,時任宮廷侍衛官。張騫當時多大年齡?相貌如何?有何特長?史書沒有記載,不過推想其一定是位能文能武,敢於擔當,身體健壯的中青年人。由於常隨侍在皇帝左右,甚得信任。所以當他得知皇帝正在物色一位去萬里外執行外交使命的人時,便挺身而出,向皇帝請命,得到了漢武帝的同意。
漢武帝為何要派使團去西域?還得從頭說起。大漢帝國建立之初,就受到了強大的北方鄰居匈奴的不斷攻掠,東起遼東,西至隴西數千里邊界地區,數十年中,戰火不斷,大批財物牲口被掠奪,官吏百姓遭殺戮。漢朝的第一任皇帝劉邦是一位從刀槍林中奪下江山的人。坐上皇位不久,他就決定御駕親征。公元前200年10月,劉邦統軍32萬北進,他求勝心切而狂放,不知匈奴早以張網以待。劉邦在視察白登前線時(今山西大同市),被匈奴單於的40萬大軍包了餃子。整整七天七夜無法突圍,勢如累卵。
此時,陳平獻上一計,派出密使,攜大量禮品,連夜潛入單於老營,晉見匈奴王後,說了不少求情服軟的話。終使王後出面請求單於停戰,並說,劉邦有神護佑,攻之不吉。老單於耳朵軟,再加上有其他考慮,便撤了白登之圍。劉邦君臣惶惶然逃了回來。從此,漢對匈奴採取和親,納幣等籠絡政策,以此換取和平。但匈奴貪得無厭,仍不斷攻打邊境,得寸進尺。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軍攻至國都長安近畿,舉國震動,其後匈奴主動撤出。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登上皇位。這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帝王,雄才大略,目光高遠。根據多年漢匈相鬥的經歷,他深知匈奴不滅,則國無寧日,強國無期。所以繼位之初,就不斷與大臣反復討論應對匈奴的方針策略,並加緊戰備工作,最終確立了打敗匈奴為重要國策之一。
正在這個時候,有一位從匈奴汗國歸降的人向漢武帝建言:「那故土在敦煌的月氏國(今甘肅敦煌市),原是一個強大的國家,70多年前被匈奴打敗。那匈奴單於殺了月氏國王,還用他的人頭做成了酒壺。月氏人大部逃到了西邊很遠的地方又建立了月氏國。他們與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果能跟月氏國結盟,可以東西夾擊匈奴,取得勝利。」
漢武帝是一位很有戰略眼光的人,他認為這個主意不錯,因此,就有了派張騫出使西域的妙算。但這只是之一,還有一個重要的深層原因。
武帝之前,漢朝經歷了文帝、景帝之治,採取了「與民休息」、「輕徭減賦」等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國力大增。《史記·平淮書》記:「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百萬鉅,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積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這是一幅民富物盛的場景;商業經濟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各路商賈走南闖北,開拓市場,積累財富;各種手工業蓬勃興起,與農牧業、商業的發展相輔相成。其中又以養蠶制絲業一枝獨秀,在中國制絲業史上達到了新的高峰。王充在《論衡》一書中記:「襄陽俗織錦,純婦無不巧。」
漢武帝時,物質極大豐富,漢朝就有了拓寬國內外市場的強烈需求,這就成了漢武帝派出使團聯絡西域各國的又一動因。而以漢錦為代表的絲製品,已成為高檔奢侈品,是皇室、貴胄們的身份象徵;五彩繽紛、品類繁多的絲綢也成為外交必備的禮品,成為皇帝外交的金名片。
⑷ 絲綢之路的圖片
800x533 58k jpg
...西西安西安絲綢之路起點群雕...1280x960 210k jpg
重返絲綢之路750x500 128k jpg
華夏地理:西南絲綢之路750x500 104k jpg
華夏地理:西南絲綢之路750x500 104k jpg
華夏地理:西南絲綢之路500x654 138k jpg
東方手工地毯與絲綢之路750x500 164k jpg
華夏地理:西南絲綢之路450x301 34k jpg
西南絲綢之路 華夏地理雜志2...369x530 80k jpg
西南絲綢之路 華夏地理雜志2...350x492 38k jpg
西南絲綢之路 華夏地理雜志2...450x300 26k jpg
西南絲綢之路 華夏地理雜志2...450x296 36k jpg
西南絲綢之路 華夏地理雜志2...350x234 6k jpg
開創中華文化的新絲綢之路800x600 122k jpg
絲綢之路2048x1536 458k jpg
絲綢之路450x289 44k jpg
西南絲綢之路 華夏地理雜志2...450x298 40k jpg
西南絲綢之路 華夏地理雜志2...600x450 40k jpg
甘肅絲綢之路旅行社_地址_電...506x311 48k jpg
2009年"絲綢之路杯"自治區速...210x297 24k jpg
《絲綢之路》電子版 - 金月...309x450 36k jpg
圖:沉沒的絲綢之路未解之謎 ...
為給您提供最相關的圖片結果,網路已省略與以上結果相類似的圖片,您可點此查看更多搜索結果。
相關新聞圖片28張 查看更多>>
2009-2-17 10:00 財經 文化傳播網
開創中華文化的新絲綢之路2009-2-5 10:50 國內 新浪
圖文:西南絲綢之路2009-2-6 08:41 社會 中國記協網
華夏地理:西南絲綢之路2009-2-6 08:41 社會 中國記協網
華夏地理:西南絲綢之路
⑸ 中國歷史上,三走絲綢路,被稱為女張良的女外交家是誰
悠悠的華夏歷史中,保家衛國似乎成了男人的專利,可是在漢朝的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女子,她原是和親公主的侍女,卻三走絲綢路,遍游西域諸國。
春秋幾載,坎坷幾許,她用自己膽識和智慧為大漢朝的外交遊刃奔走。
這個女子就是馮嫽。
幾十年的光陰中她化危解難,她被後代譽為「女張良」,從豆蔻女子到耄耋婦人,她的生命中又有那些不為人知的外交軼事呢?
首行大漠,危難受命由於漢王朝統治者的外交戰略改變了無數女子的命運,為了加大擊敗匈奴的籌碼,漢武帝與烏孫國結成軍事聯盟,並派遣劉細君聯姻烏孫,劉細君去世後兩國的親密度迅速下降。
馮嫽作為一個女子,三走絲綢路,從花季妙齡少女到白發蒼蒼的老婦人,她把生命撒在了這條迂迴曲折的沙漠路上。劉蕭無在《題西域仕女圖》組詩之一的《西江月·馮嫽》中吟贊曰:
多少須眉無語,偏勞婢作夫人。西域安危系一身,何問天涯遠近。幾度龍堆馳騁,幾問城郭歸存。將軍管鑰玉門深,輸爾從容一哂。
華夏大地上雖有張騫、蘇武、班超的事跡讓我們贊嘆,但是更有無數像馮嫽這樣悲欣交加的不容我們忘卻。
⑹ 絲綢之路的圖片資料簡要語言
絲綢之路(古代連接中西方的商道)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形成於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於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息到達大秦。 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而成功申遺的項目。
⑺ 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三走絲綢路,究竟有何貢獻被稱為「女張良」
這是西漢時期的馮嫽,多次出訪西域,為打擊匈奴,鞏固漢朝和西域諸國的關系作出了巨大貢獻。馮嫽原本是解憂公主的陪嫁丫鬟,自學成才,精通西域諸語言,代表解憂公主尋訪各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
但是烏孫國內再次發生動盪,馮嫽聽聞立即上書,自請再次出使烏孫國。此時已是漢元帝時期,馮嫽已經年逾古稀。但是看她態度堅決,漢元帝就答應她的請求,以馮嫽為漢使第三次出使烏孫國(之前勸降烏就屠算一次)。這也是馮嫽最後一次出使,成功安撫烏孫。馮嫽一但是之後就沒有關於她的記載,應該是回京不久就去世了。
馮嫽一生三次出使,和劉解憂一起給漢朝帶來了半個多世紀的和平。她為人勇敢有遠見,後人稱贊她是「女張良」。
⑻ 08奧運開幕式誰跳《絲路》
殷碩。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她是《絲路》篇章里「飛天獨舞」的敦煌舞者。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閉幕式「杭州時間」文藝演出,她是《風荷》段落中靚麗靈秀的西子姑娘。她就是杭州姑娘殷碩。
「杭州時間」文藝演出2分50秒開始,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畫軸上飛來的舞蹈精靈——杭州姑娘殷碩,帶領著兩位靚麗靈秀的西子姑娘翩翩起舞。
「2008年對我來說,是藝術道路上很高的起點。」殷碩回憶,當時的自己還是個少女,處於剛畢業的懵懂時期,之後的10年,她結婚、為人母,卻始終堅守著這一方舞台,對藝術的理解也更多了幾分積淀。
(8)絲綢之路女生圖片擴展閱讀:
殷碩08奧運開幕式跳《絲路》的經過:
殷碩第一次進入奧運會文藝表演劇組導演們的視線,是在2007年第四屆CCTV舞蹈大賽上。在該大賽上,年僅20歲的殷碩表演了獨舞《家·梅表姐》,最後捧回了表演銀獎。
殷被選入開幕式表演陣容,但當時她只是一個備用演員。與殷碩同時被選入劇組的,還有另一位舞蹈演員古曉禕,她們是作為A角的B、C備用角,承擔A角走台、臨替的任務。
在7月28日的最後一次綵排中,A角從兩米多高的表演高台上意外失足,身負重傷。副導演張繼剛緊急安排:7月30日到8月5日的三場預案模擬預演,獨舞由殷碩和古曉禕輪流替A角上場。在8月5日的最後一次預演之前,總導演張藝謀作出最後決定:「讓殷碩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