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回族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淘宝搜
② 回族的特色服饰是什么
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腿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作用:
回族的服饰具有多重作用。一是保护身体。这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客观的必然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服饰,夏天穿单衣,冬天北方回族人多穿棉衣和皮衣、皮鞋等,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回族人为了防寒还戴棉帽、皮帽或耳套等。回族妇女为了防风沙还戴盖头、搭围巾等等。
二是装饰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回族人也不例外,这是人类美化自身的内在要求。如男子穿衬衫、套青坎肩,女子点额、染指甲,在衣服上绣花,都有装饰的因素。
三是具有信仰的因素,回族人去清真寺或过民族节日,需头缠戴斯达尔、穿准白、穿麦赛袜子,妇女搭盖头等,因此回族服饰除了保护身体和装饰的作用外,还有信仰的因素,这构成了回族服饰的民俗特点。
③ 回族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服装方面,回族妇女一般都头戴白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无论在泉州、广州、海南等沿海地区,还是在内地,一般都是绿、青、白三种颜色,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已婚妇女戴黑色的,有了孙子的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绿盖头清俊娇丽;白盖头干净持重;黑色盖头素雅端正。大都选用丝、绸、乔其纱、的确良等高中档细料制作。老年人的盖头较长,要披到背心处;少女和媳妇的盖头比较短,前面遮住前颈即可。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0586087人(2010年,不包括台湾省),当代回族通用汉语,不同地区持不同方言。关于回族分布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因为信仰伊斯兰教,回族每年主要过三个重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节日均以伊斯兰教历计算。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 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3%。
回族的服饰,既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又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强迫限制。但是,回族服饰并没有因为统治阶级禁止就完全屈服而全部改着汉装,而把一些带有伊斯兰教特色和民族特色较浓的服饰习惯,坚持和保留了下来。
如清代袁大化《新疆图志》记载:“阿訇之帽,上锐而高,檐以白布绽之,厚二三寸,脱帽为敬。入门必解履。妇女必障面。皆古制也。”又说“惟寺中礼拜,戴棱冠。上锐下圆,五色皆备,而白者为多”。直到今天,回民仍然头戴白帽,有的头缠“戴斯达尔”,女的搭盖头等,这都是回族服饰习俗发展变化的重要特征。
④ 回族服饰是怎样的男的是回族,女的是汉族,5个儿子+1个女儿,都是回族,为什么
回族是在中国形成的一个民族集团,历史上的回族来源复杂,种族各异,没有统一的经济生活,也没有统一的生活区域,更没有统一的语言,一直处于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状态,所以从未形成过统一的民族服饰。
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回族的某些服饰具有宗教特点,不过这些服饰特点仅仅局限于有伊斯兰信仰传统的回族族群中,比如分布于西北的回族常见的礼拜帽,就是我们俗称的小白帽,就是某些回族人士的刻意选择,这种头饰原意来自犹太教,即礼拜的时候露头属于不敬,后被伊斯兰教继承,当前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都有这种包头的习俗,只是部分回族女性选择了盖头,男性选择了小白帽,后世讹传为礼拜叩头不方面,完全属于对宗教信仰的误解。
这种头饰并非回族的传统服饰,仅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部分回族人士的选择,实际上仅仅男性的包头,历史除小白帽外还有有多种,至于女性选择盖头,更是近些年来,宗教意识强化的结果,而非民族特点,历史上的回族女性没有戴盖头的风俗。这里我们要再次强调回族的部分先民在进入中国时,伊斯兰教还未形成,并非所有的回族都是穆斯林。
至于不同民族通婚后,子女的民族属性选择,那是他们的自由。但在当前的社会,还属于男权社会,子女民族属性随父者为主。尤其是在当前中国大陆,少数民族有特殊权益,汉族和其他民族的通婚的子女多选择少数民族,利益而已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