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苗岭在哪里
《苗岭的早晨》是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苗家飞歌的特性音调为基础,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
全曲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实际上是一个较长的描绘性的引子,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节奏自由、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春色之中;
接着,乐曲转为快速。小提琴吸收二胡滑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模拟百鸟在晨曦中的鸣啭啁啾,钢琴配合鸟鸣的回声,回荡相随,宛如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尽情欢唱。
第二部分是乐曲的主体,由几个取材于引子的音调加以发展、互成对比又互有联系的方整的乐段组成。首先是在钢琴伴奏下,由小提琴奏出欢快热烈的第一旋律,随后第二个旋律在中音区奏出,情绪活泼,富有弹性;在钢琴刮奏之后,第三个旋律在小提琴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带有劳动的节奏特点。
随后,这个旋律由慢渐快,并在高音区以更快的速度重复,此起彼伏,互相呼应,犹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随着音乐在不断加快的速度中达到高潮,嘎然而止。接着,音乐又转入自由的散板,再现了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于这个再现有很大压缩,因而起尾声作用,与第一部分前后呼应,再次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B. 苗岭飞歌的歌手简介
阿幼朵小档案
姓名:阿幼朵
生日:1980年4月29日
血型:A型
身高:160公分
体重:49公斤
三围:84-67-90
学历:职高
性格:活泼、开朗
特长、爱好:唱歌、服装设计
会说哪种语言:苗语、汉语、英语
家庭状况:四姐妹、母亲
最喜欢的颜色:橘红色
最喜欢的食物:妈妈做的酸鱼烫
最满意自己哪个部位:牙齿
最喜欢的电影:刘三姐
最喜欢的明星:周迅
最想去的地方:北京
最喜欢的穿着:苗族盛装
最向往的生活:悠闲的生活
最难忘的事情:挣到的第一分工资
最讨厌的事情:吃药打针
最大的心愿:永远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座佑铭:为人民服务
口头禅:太棒了
职业:歌唱演员
她的一些情况介绍:
从打工妹到歌坛新秀--记苗族青年歌手阿幼朵新华网贵阳4月13日电(记者 龙文彬)2001年10月3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歌手“凤凰之声”电视大赛在湖北荆州举行。
当一位头戴银饰、穿着绚丽苗族服装的贵州青年女歌手在台上演唱完那首带着晨露、鸟声与神秘的《苗岭谣》歌曲后,不仅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而且令在座的中国音协专家和评委们惊叹:“她的歌声像古老的原始森林那样纯净,如清清的山泉那样潺潺流淌,似山鸟那样婉转啁啾”最后,她终于摘取了这次演唱大赛的最高奖--“金凤凰”奖。
今年3月,记者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采访时,正巧遇这位近年来频频出现在中国歌坛上的苗族青年女歌手,她名叫阿幼朵。据当地一位朋友介绍,她未上过专业的音乐院校,而是从打工妹走上歌坛的。于是,在事先约好看完她演唱的VCD录像后,她便向记者如数家珍般娓娓道出自己坎坷的人生旅程。
阿幼朵是这位青年歌手的苗名,她的汉名叫雷珍萍,1977年出身在黔东南州黄平县一个边远山区的普通苗族家庭。她5岁时,两个哥哥不幸身亡,不久阿爸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她虽然有3个姐姐,但都在她幼小时就先后出嫁了,家中只有阿幼朵与阿妈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既艰难又清贫。
回忆童年的往事,阿幼朵深情地说:“我们苗家人爱唱歌,也许是家里蒙受了太多的不幸与苦难,阿妈每天清晨起床后,总是一边烧火煮猪饲料,一边不停地唱着悲伤的苗歌,那如诉如泣的旋律常常将我从梦中唤醒。就这样,我从儿时起心灵就受到了歌声的陶冶。”
由于阿妈的影响,阿幼朵从小就喜欢唱歌,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便成了班上的文艺骨干。她每天放学后,无论是走在回家的路上,还是在坡上放牛、打猪草时,都要向同寨子的姐妹们学唱歌,加之悟性好,歌喉又甜美,会唱的歌也越来越多。为了让阿妈生活少一点悲伤,多一点开心,她每天晚上像一只小夜鹰,常常一个人唱到深夜。
有一次,她爬到树上采摘桑叶时,不知不觉地放声唱起前一天学到的歌儿,当一曲唱完时,才发现桑树下有很多人驻足在倾听,从此被当地群众称为苗家小歌手。进初中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阿幼朵每次参加学校歌咏比赛时总是拿第一名,1992年还被学校推荐到黄平县城参加全县首届卡拉OK十佳歌手大赛,并获得三等奖。
阿幼朵的音乐天赋虽然在苗乡初露头角,但由于家庭生活所迫,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的她不得不走上打工之路。提起这段初涉社会的人生经历,阿幼朵说,有泪水,也有希望。1993年,她被贵州省旅游部门推荐到北京民族文化村当了一年苗族歌手兼舞蹈演员,返回家乡后又到凯里市一家酒店当了3个月的服务员,便与几位姐妹们一起结伴到广州、深圳去打工。
在广州、深圳的5年间,虽然打工妹的生活充满了苦涩,但由于阿幼朵天生丽质,能歌善舞,为她后来一步一步走向歌坛奠定了基础。她说:“从北到南,最令人难忘的是深圳。在那片中国率先对外开放的热土上,让我这个来自大山里的苗家姑娘开了眼界,懂得了在市场竞争中,人们不相信眼泪,认同的是才能。”于是,她白天打工时一边唱着山里的苗歌挣几个钱,一边向深圳的歌坛名人学习技艺。在那段日子里,她买来一些名家演唱的VCD歌碟、磁带,自己常常通宵达旦地关在租住的房子里拼命地练歌、录放歌曲,并注意把别人的唱法揉进自己的唱腔里。她还抓住与着名歌唱家蒋大为、宋祖英等同台献艺的机会,虚心向名家求教。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阿幼朵歌唱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逐步成了一名职业歌手。
1999年,当阿幼朵回到苗岭山城凯里后,机遇向她敞开了大门,在黔东南州第二届腾龙怀“五四”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她一举夺得了金奖。不久,在参加国家民委组织迎接新世纪民族民间歌手选拔赛中又赢得贵州赛区第一名。
此后,阿幼朵在向歌坛攀登的路上,事业成功的荣誉接踵而来。她先后被邀请参加贵州省庆祝建国50周年大型文艺专场演出、贵州电视台庆澳门回归专题文艺晚会以及春节联欢晚会演出等。阿幼朵现已被凯里市文工团招聘为歌唱演员,而且近年来频频在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走进西部》、《同一首歌》等栏目中亮相,成了人们熟悉的苗族女青年歌手。
阿幼朵告诉记者,她目前正在北京中央民族乐团向一位音乐家学艺,她企盼通过深造后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让自己的歌声能有一天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但愿苗岭深山飞出的百灵鸟--阿幼朵,在广阔的艺术蓝天中展翅高翔!(完)
贵州旅游在线相关新闻图片,及阿幼朵小档案!
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贵州黔东南州籍着名苗族歌星、黔东南旅游形象大使阿幼朵与中央电视台-3编导及摄像到黔东南州的南花苗寨、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镇远历史文化名城、青龙洞、国家级风景区舞阳河、施秉杉木河等踩点。将于近期到黔东南拍摄、制作歌颂黔东南的MTV《太阳鼓》。这是宣传黔东南的旅游产品,扩大黔东南州旅游形象的好机会,有助于黔东南旅游的知名度。
C. 黄果树门票多少
大家印象
黄果树久负盛名,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景区以黄果树瀑布景区为中心,分布有天星桥景区,陡坡塘景区,滴水滩瀑布景区等几大景区。
走进黄果树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 景区以黄果树瀑布景区为中心,分布有天星桥景区、陡坡塘景区、滴水滩瀑布景区等几大景区。 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景观变幻无穷,是为一绝。 在瀑布上游和下游,由18个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瀑布组成黄果树瀑布群,有落差高达410米的滴水滩瀑布,有瀑面宽达110米的陡坡塘瀑布,有滩面长达350米的螺丝滩瀑布及形态秀美的银练坠潭瀑布等,是天然的“瀑布博物馆”。 【景点介绍】 数生步是进入天星桥的第一个景点,脚下的石头散落在水中,形成了365块跳蹬,正好暗合了一年的周期,它韵含了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日,你可以从第一个跳蹬开始数,因为每个跳蹬上都刻有日期,当数到您生日的时候,看看四周围的景色,将有美不胜收之感,你可以在这许一个心愿,照相留念。 天星洞曾经是一条地下暗河,后来由于排泄面的降底,流水改道,形成了一个没有水的地下溶洞。天星洞是一个很具观赏价值的溶洞,它由一个大厅和若干侧厅组成,这里景观千奇百怪,洞中石笋、石柱、石花等形态各异、五光十色,最引人注目的景观有鲤鱼跳龙门、八仙过海、美女梳头、石鸡晓唱、苗岭梯田、将军帽等。
到达与离开: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大部分旅客会选择搭乘汽车前往。 搭乘汽车可以分别从贵阳或安顺出发,从贵阳金阳汽车总站出发约2小时到达,从安顺汽车南站出发约1小时到达。 搭乘火车、飞机的旅客,则需要到以上所说的两个汽车站换乘直达黄果树的汽车。 有条件的旅客还可以自驾或租车前往。 景区内有观光车和出租车,观光车人满发车,依次游览景区内的三个景点,出租车则可以随时出发。
景区类型:瀑布
最佳季节:6月-10月最佳。 夏秋时节的瀑布水量丰富,气势磅礴。枯水期去是没有那种感觉的。 每年的11月份开始,由于雨水少,黄果树瀑布的水量也开始慢慢的回落,3月份至5月份这时间段更小,因为农民用水浇灌农田,几乎断流。 5月份雨季到来水才会逐渐转大,6月份至10月份这时段水量大而且清澈、透明,最适合旅游。 小提示:夏天去黄果树瀑布旅游的话,水量比较大,最好带上防雨的雨披。
建议游玩:3-4个小时
门票:旺季(3月1日~11月30日):180.00元 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29日):160.00元 神龙洞:70.00元 奇石馆:70.00元 联票(含景区门票、奇石馆门票、景区观光车票):300.00元 联票(含景区门票、奇石馆门票、景区观光车票、多彩贵州风演出票):480.00元 Tips:黄果树景区门票包含大瀑布景区、天星桥景区、陡坡塘景区,两日有效。
开放时间:旺季(3月1日~11月30日):07:00~19:00; 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29日):07:30~19:00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D. 贵州凯里酸汤鱼有什么历史传说有什么营养价值
相传在古代的时候,苗岭山上居住着一位叫啊娜的姑娘,不仅长得貌美,能歌善舞,且能酿制美酒,该酒有幽兰之香,清如山泉。方圆几百里小伙子们都来求爱,凡来求爱者,姑娘就斟上一碗自己酿的美酒,不被钟意者吃了这碗酒,只觉其味甚酸,心里透凉,但又不愿离去,当夜幕降临,芦笙悠悠,山歌阵阵,小伙子们房前屋后用山歌呼唤着姑娘来相会,姑娘就只好隔篱唱着:“酸溜溜的汤呦,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呦听妹来温暖;三月槟榔不结果,九月兰草无芳香,有情山泉变美酒,无情美酒变酸汤……”酸汤鲶鱼中的鲶鱼,性味甘、温,有补虚催乳、利尿止痢的功效。
E. 贵州最穷的地方是哪里
因为历史以来的交通闭塞、土地石漠化、高寒等等客观因素,导致贵州整体经济发展滞后于其它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连片贫困地区:
乌蒙山区。没错,那句着名的诗词“乌蒙磅礴走泥丸”说的就是这里。地处云贵川交界地带,沟壑纵横山谷幽深,土地贫瘠,严重缺水,少田,土地以产薯仔、玉米为主。当地人的住房以石块堆砌、土砖为墙、毛草瓦。人口众多。这是几十年以前的状况,最近几年扶贫力度空前加大,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仍然有一些地方落后于山外。
麻山瑶山地区。这一说法也许很多80年后、90后没有听说过,在80年代以前,“麻山、瑶山”就是贫穷的代名词。麻山地区说的是安顺市的紫云县与黔南州的惠水县、黔西南州的望谟县交界一带山区,这里的土地石漠化极其严重,缺水少粮,交通闭塞;你有没有听说过有个苗寨一百多号人在一个硕大的天然山洞里住了上百年的故事?那个故事说的就是麻山腹地一处真实存在,至今仍在。
你有没有听说过“两片瑶”?有没有看过两片瑶女子只用一块土布搭住前胸后背而弯腰时啥也能被人看见的照片?这种服饰很奇特,形成原因之一就是穷,没钱买布做衣服。这是瑶山,在贵州广西交界地带,那里因为交通闭塞而保留下一片植被茂密的森林,形成了如今的荔波小七孔景区。
月亮山区。湖北神龙架野人传说闻名世界,在贵州与广西湖南交界的月亮山区也有很多关于野人的传说。这里是苗岭腹地,地跨贵州广西两地的榕江、从江、环江、荔波、三都、融水等6县,居住着苗、侗、水、瑶等民族。十多年前,仍有零星村寨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武陵山区。这里是黔东,贵州、湖南、重庆交界地带。红军长征之前,贺龙的红三军曾奉命开拔至此,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细想一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根据地都是在贫困地区。
大娄山区。娄山关你肯定知道。大娄山脉地处黔北与重庆交界处。
最近一二十年以来,随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些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贫困面貌有了重大改观,许多不宜人居的村寨得到整体生态移民搬迁,脱贫了,不再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日子。
但是,这些连片贫困地区仍有不少人的生活处于困境,贫困程度仍是外人所无法想象的。
F. 贵州民族风俗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3200多万勤劳质朴的各族人民,其中苗、布依、侗、彝、仡佬、土家、水、回、壮、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贵州又是夜郎过国所在地,历史上夜郎古族有着与巴蜀、大理、滇国、南越的西南诸古族齐名的久远而辉煌的历史。这里有奇特的民族节日,醉人的酒文化,悦目的蜡染、刺绣,动听的铜鼓、芦笙,粗犷的苗、侗舞蹈,奥秘的摊戏、跳神,如痴如醉的跳月、浪哨......说不尽的独特的风土人情,处处反映着这片土地上各民族的民风的悍勇、粗犷、慷慨、诚实、热情、古朴,使人发现一种人间和大自然的亲密无间的契合,领略到一种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乡土情调。贵州是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民俗旅游胜地。登上这片红土高原,可以愉快地漫游黔省的山山水水,领略那质朴的民风人情而流连忘。
贵州是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全国的苗族有60%住在贵州省。苗族在省内分布面积最广,几乎所有县、市都有苗族聚居的村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集中的地区。此外,黔南、黔西南自治州和松桃、威宁自治县也有一定数量的苗族人口分布。
苗族的族源十分古老,因分布地域不同而各自称[蒙]、[模]、[毛]、[髦]、[雄]等。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族支。过去没有文字,1949年后新创造了苗文。
苗族喜聚族而居,形成大小不同的村寨。村寨多依山建筑,有的靠近河溪的山脚,有的在山腰,有的则靠近山顶。住房以木结构为主,多数为两层。少数为三层。在山腰上的多为吊脚楼式。
苗族服饰差异较大。一般来说,男子畜发包头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脚服装,腰带束身,冬天缠裹腿。妇女头顶束髻,包头巾,戴手钏、耳环和项圈,穿裙子。大多数裙子为百褶裙,因居住地区不同,裙子的长短不一,颜色以青、蓝二色为主,也有其它颜色的。上衣开襟,一般不用扣,多以花带束腰。
苗族崇拜祖先,信鬼神,也有信其它宗教的。主要节日有:苗年、吃新节、四月八、芦笙节、端午、龙船节等。
布依族
布依族是少数民族人数在贵州仅次于苗族的又一主要民族,全国的布依族绝大部分聚居在贵州,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较集中,也有聚居在安顺地区、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和贵阳市等地。
布依族先民是古越人的一支,后称"僚人",元明时期称"仲苗"、"青仲"或"仲家"。从史籍称布依族先民为"爿羊 牁僚"分析,布依族作为 并畔夜郎文化的主体民族之一。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驻藏语系 侗 语族 傣语支,没有文字,1949年后创造了布依文。
布依族多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单家独户很少见。他们喜住楼房,房子一般为三层。底层饲养牲畜,堆放农具、杂物;二层住人,三层储存粮食等。有的地区也居住吊脚楼式的房子。 布依族服饰,男性式样简单,与汉族大致相同;女性则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大多数穿裤,也有穿裙的。喜欢蜡染、领、肩、襟、袖、衣摆都镶有花边。地区不同,服饰也各异。包头帕,紧围腰,妇女喜欢银饰等。
布依族信 神,尤崇 祖先。也有信外教的。节日很多,有六月六、三月三、四月八、 新节、赶乾洞等。
侗 族
源于古百越族系,秦汉时由百越西瓯中的一支自长江支流沅水向西南边 于今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分布在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一带。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 侗语族侗水语支。侗族无文字,通用汉文,1949年后创立了拉丁字母拼音的侗文。现在还是多以汉语为交际工具。
侗族多依山傍水而居,溪流上建有桥梁,以"风雨桥"(花桥)最为出色。村寨有宝塔式的"鼓楼",是侗族地区别具物色的建筑。凡是有鼓楼和风雨桥的地方就是侗族聚居地。侗族的住房一般是木结构的外廊式杆栏楼房,楼上住人,楼下圈牲畜。居住在平坝的人多住楼下,牲畜另圈。
侗族的服饰男女有别。男装和汉装无异妇女也因地区不同而各有异。农村里,妇女穿青色百褶裙;打绑腿。有的地方穿钩 。冬春穿右衽无领衣,夏秋改着开襟衣,视胸襟。头盘 ,包青布大包头,喜银器。
侗族崇拜祖先,供奉"祖母""萨岁"女神。主要节目有过侗年,吃新节等。
水 族
水族源与布依族、侗族相同,都是古越人的分支,和侗族一道几经回徙,现居黔、湘、桂边境一带,在贵州主要生活在苗岭以南、都柳江上游,人口有322000余人。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市。
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一种叫"水画"的古老文字,为鬼师占卜之用,老百姓不认识,也不使用。普通通用汉文。
水族多聚族而居,同村寨的成员大多有血缘关系。水族服饰,无论男女都喜穿青、蓝色服装。妇女穿无领封襟半长衫,身大袖宽,下空长裤,系青布围腰,托肩和裤腿均镶有花边,穿翘鼻子绣花鞋。节日佩戴耳环、颈圈、手镯等。男子包头,服装和汉族相似。
水族信鬼神,而且鬼神名目繁多。节日主要是"端节"和"卯节"。
彝 族
史称"倮罗",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是古羌人的分支。贵州的彝族人口约707400余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威宁、赫章、毕节、大方、黔西、纳雍、织金、金沙及六盘水等县市。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文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
彝族服饰,男子穿黑色窄袖余斜襟上衣和多褶阔脚长裤。妇女通常头上缠包头,用围腰和腰带。 彝族信鬼神,崇拜祖先。主要节日有火把节、丰收节、祭山节等 。
早在2000多年前,土家族先民就在湘西及贵州一带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单一的民族,并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生活。贵州的土家族分布在印江、沿河两县。
土家族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多数讲汉语。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汉文。
土家族多依山傍水而居,房前屋后喜植果木花草。每个自然村寨多为同姓同宗,一户人家居住一栋房子。房屋有吊脚楼式,也有一般平房式楼房,式样不一。
土家族的服饰男女有别,妇女穿左襟大褂,滚花边,衣长而肥,袖大而短,无领,身着围腰,裤脚镶花边,脚穿尖尖花鞋,喜包白色头帕,戴银饰。男子穿有领大襟衣,右衽,青年人喜欢对襟短衣,排扣很多,青布裤子,白布裤腰,裤脚短,头包白帕或花帕。 土家族崇拜祖先,也信鬼神。主要节日有过年、四月八、端午、六月六、重阳等。
仡佬族
贵州省历史最悠久的土着民族,多数居住在本省,自称为贵州"本地人"。人口约5万多人,散居在黔西南和黔北等地。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很多人都会说汉语、苗语、布依族等。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仡佬族的服饰与汉族及邻近的少数民族大体相同。主要节日有春节、吃新节、清明节、中秋节、六月六等。
其他族
其余瑶族、回族、壮族等在贵州居住地都很分散。瑶族散居在黔南的荔波、独山和黔东南的黎平、从江、榕江。回族贵州则集中在威宁一带。壮族主要散居在贵州与广西接壤处。
G. 合肥贵州苗岭酸汤鱼老板娘是谁
老板叫王莉春,之前做过银行监控和培训行业的业务 3年前认识 目前这个杀害他的男人 从事餐饮行业 她有2个孩子,可怜的一个女人。令人嘘唏不已。希望他在天堂走好
H. 苗岭的苗族
苗岭山脉是苗族主要的聚居地之一,森林资源丰富。苗岭也是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以北属清水江流域,以南则是西江流域。苗岭山脉的主峰雷公山位于雷山县,被苗族视为母亲山。
苗族 ,(越南文:Mèo;泰语:แม้ว / ม้ง;Maew / Mong 英语也称Hmong),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I. 苗岭的景观
2009年8月11日,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正式公示了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审批结果,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榜上有名。
黔东南国家地质公园包括清水江流域丹寨、麻江、凯里、黄平、施秉、镇远等11县市的局部地区,以寒武纪地层为主,其中有号称世界第三的剑河八郎生物群,凯里杷榔动物群及凯里市境内的震旦纪和整个古生代六个纪的古生物地层。黔东南的地质遗迹及古生物资源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几乎所有的古生物祖先均在境内被发现,已成为国际古生物古地质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地区。
剑河八郎古化石、黎平天生桥、雷公山森林公园……黔东南州不乏令人惊叹的景观。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将成为一条纽带将黔东南州内诸多美景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为它们赋予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深层底蕴。 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的诞生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州政府就大力关注旅游业发展,以生态环境和森林植被为中心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特色旅游区、森林公园及旅游景点,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地质公园的建设准备了必要条件。
2006年,在各项条件均已成熟的情况下,以古生物化石、“金钉子”剖面、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峡谷和山原地貌为主打,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开始申报,经过两年的考察准备后,申报材料日臻完善,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于2008年6月2日批准地质公园为省级地质公园并同意推荐至国土资源部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2008年8月10日,喜讯从北京传来,在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召开的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评审会上,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经评议通过,参评专家一致对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黔东南地质遗迹丰富、品位高,具有较高的旅游和科研价值,可进一步申报世界级地质公园。 1982年11月,贵州大学赵元龙、黄友庄、龚显英等在革东镇八郎古生
物化石群测制2-3寒武纪凯里组剖面时,意外地发现了数块完整的棘皮动物化石,后经专家证实其中的始海百合为全国3寒武纪首次发现。
经多年研究,专家发现凯里生物群类似于在云南澄江、加拿大布尔吉斯发现的生物群,而且凯里生物群的时代晚于澄江生物群,早于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在生物演化上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对古生物学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凯里生物群至今已发现11个大门类、近130属动物化石,含有大量珍稀的软躯体动物化石,是当今全球三大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之一。另外,八郎剖面上还有一个拥有9个门类60个属的台江生物群,是全球2寒武纪末期第一个古生物化石群。八郎剖面自身则是潜在的全球寒武系2-3统界线层型剖面,有望成为地球在这一地质历史时期界线划分的全球唯一标准点。八郎剖面上有两个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群和一个潜在的“金钉子”,乃是世界罕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科研机构前来考察研究。 2011年初,投资400余万元人民币的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通过评审,正式落户台江县。
2006年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开始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申报,2009年8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国家地质公园资格,计划投资400余万元对台江县古生物博物馆进行改造、扩建成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公园分为革东、舞阳河、雷公山、黎平4个园区,面积429平方公里。《方案》通过评审,对加快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在台江县的修建起到了实质性的推进作用。
已经完成了《贵州省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陈展设计修改方案》、《贵州省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展项策划》、《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碑立在台江原始森林大草原及相关景区建设实施方案》和《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雷公山园区掌水坪、玉龙潭公园建设规划》等。其他各项工作有待进一步抓紧和落实之中。
J. 苗族美女那个省多
苗族分布
中国苗族的人口,据四次人口普查分别为,1953年251万人,1964年278万人,1982年503万人,1990年739万人。据1990年的数据,苗族是中国人口总数列第四位的少数民族。 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广西、海南等七个省区。其中,贵州最多。据1990年人口普查,贵州苗族有360万人,占中国苗族总人口的近一半。其次是,湖南155万人,云南89万人,四川53万人,广西42万人,湖北20万人,海南5万余人。这七个省区的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98%以上。在这七个省区都有苗族的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州6个,它们分别是,贵州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县23个,分别是,湖南的麻阳、靖州、城步,贵州的松桃、印江、务川、道真、镇宁、紫云、关岭、威宁,云南的屏边、金平、禄劝,四川的秀山、酉阳、黔江、彭水,广西的融水、龙胜、隆林,海南的琼中、保亭。上述的苗族各分布区基本上是连成一片的,同时在一些地方与其它民族形成区域性的大牙交错式的杂居格局。中国苗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如湘黔川边的武陵山,黔东南的苗岭、月亮山,黔南的大小麻山,广西的大苗山,滇黔川边的乌蒙山等。尤其是西部苗族居住环境更为恶劣,大多生活在高山山顶地带或石山区。此外,陕西、北京、江西、广东等省市也有数以千计的苗族散居。 在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以及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法属圭亚那、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大约有200万苗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