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一帝都咸阳最具代表性的五大美食有哪几个
咸阳是一个比较着名的城市,由于靠近它是第一帝都,曾经有很多次都是都城,除了悠远的文化历史,这里也有很多美食。比较有代表性的五大美食分别有凉皮凉粉,面食,豆腐脑,肉夹馍,还有洋芋擦擦。三、洋芋擦擦。这个吃法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先来科普一下,洋芋是薯仔的北方方言,所以这个吃的也是薯仔做的,由于气候环境的因素,在北方冬天很少有新鲜的蔬菜可以吃,所以薯仔比较能放的久,所以北方人就研究出来很多薯仔的吃法,可以各种闷着吃,炒着吃,蒸着吃等等,而这一种就是蒸着吃。它的做法很简单却也复杂,简单是指的步骤和用料很简单,而复杂是要拿捏一些量以及火候的问题,大概的做法就是把薯仔削成小丝,然后和面按一定比例搅拌在一起,在放到锅里面蒸,但一定时间拿出来就可以吃了,吃的过程中可以加一些酱以及调味剂,特别好吃。
⑵ 咸阳美食
咸阳美食主要有乾县锅盔、泡泡油糕、普集烧鸡、长武水豆腐、御面、白吉饼、荷叶馍、花馍、乾县豆腐脑、千层油饼。
乾县锅盔
乾县的地方名吃。相传在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修筑合葬墓乾陵时,因工程浩大而征用的数十万民工,吃饭成了问题。工匠们因陋就简用头盔烙馍,因而得名“锅盔”。
泡泡油糕
泡油糕也被称作“泡泡油糕”,是三原县很有名气的传统小吃,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见见消”。泡油糕馅由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再用面包好馅料放到油锅里炸,等面上起泡便捞出来。泡油糕色泽金黄油亮,糕面蓬松,发有大泡,吃起来绵软甜香,入口即消。
普集烧鸡
普集烧鸡创始人为河南人郭志平,抗日战争期间,他携带家人来到武功县普集镇定居,并以祖传清宫烧鸡制作技艺谋生,郭家烧鸡香酥鲜嫩,色味俱佳,远近闻名,因普集火车站人流量大,烧鸡被游客带到四面八方,后定为普集烧鸡。
长武水豆腐
长武水豆腐汤清、味鲜,入口细腻滑爽,再拌以葱叶、生姜等佐料,更是色、香、味俱全。吃水豆腐时最好在豆腐点好后连汤食用,味道更佳。长武县昭仁镇尧头村自古以来便将水豆腐作为招待贵客的上好佳肴,现今,全村的大多数人都从事水豆腐的加工制作,使长武这一民间特色保留下来。
御面
御面是彬县的特色面食,也叫玉面、淤面,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御面因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因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因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
白吉饼
白吉饼是咸阳特有的一种烤饼,制作好后,两面饼皮粘连较松,俗称"两张皮"。白吉饼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夹上腊汁肉,则称"腊汁肉夹膜",味道更为鲜美,因其经济实惠,很受欢迎。
荷叶馍
荷叶馍因面片对折后入锅蒸制,出锅后形似荷叶而得名,软腾腾的荷叶馍加上腊汁肉或蔬菜后更加美味。
花馍
民间花馍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黄河流域,更是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陕西关中、咸阳一带尤为盛行。花馍又为面花、面塑,造型以花鸟鱼虫、蝴蝶、疏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唯妙唯肖。其用途主要用于民间祭祀和老人、小孩生日庆贺等。
乾县豆腐脑
乾县豆腐脑不但豆腐细腻,色白洁净,鲜嫩柔软,而且调料讲究,以“酸、辣”为特色。
千层油饼
千层油饼是咸阳市三原县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也被叫做金钱油饼、金钱油塔,俗名抹布串油饼,因其层多丝细,松绵不腻,故得其名。食用时,佐以泡菜和杏仁豆浆,则更具风味。建国后千层油饼逐渐普及,成为地方名吃。1983年,千层油饼被评为陕西省名贵食品。
⑶ 咸阳的朋友进!咸阳湖 统一广场 渭滨公园。想问些交通,美食的问题。
出火车站后,坐个蹦蹦(俗称三轮车)到咸阳湖,两元钱。
统一广场和渭滨公园距离不远,可以走路直达,具体走法可以问当地路人。
咸阳的美食很多,主要集中在咸阳的北大街还有沿着北大街向南走的新兴路美食一条街。(出火车站后沿着火车站前得民生路向东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成南北向的就是新兴路。)
还有咸阳湖旁边的古渡公园,可以从古渡公园靠近咸阳湖的后门免费进。(要找对地方)当然从前门进要掏好像是1元得门票。
还有统一广场的东边渭阳西路上有一个广场叫“中华广场”,挺有名的。另外沿着统一广场正对着的那条向南的路,可以达到咸阳的市中心。
从咸阳市中心的公交站点可以坐59路公交回西安,也可以沿着咸阳湖向东走到咸阳的一号桥,过去之后到陈阳寨坐59路或者K630都能回到西安。K630经过西大街、钟楼到达胡家庙。59路只到达汉城路,不过可以坐611到西安市中心。恩。
在咸阳坐公交是1元,还不如坐小三轮,方便舒服,不过要懂得还价才行。一般最高也就3元左右。恩
⑷ 咸阳特色美食有哪些
咸阳特色美食也很多了,比较最有特色的,当然有炒饼,羊肉泡。
⑸ 中国首个封建王朝的首都,咸阳留下的美食有哪些
一个拥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往往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尤其是在各个历史上的古代名城,例如北京、西安、开封、南京等古代名城。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而秦朝又建都咸阳,因此陕西咸阳市的美食也十分的多彩。
泡馍
陕西作为全国闻名的美食大省,各种各样的当地美食自然是传遍全国,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不外乎是陕西的泡馍了,小编也介绍过很多次泡馍这道美食,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馍,但无论介绍多少次,都不会让吃货们对它失去兴趣。
泡馍,顾名思义就是把馍泡在液体里。当然肯定不是泡在水里,而是泡在热汤中。拿羊肉泡馍来说,就是将陕西的白吉馍泡在羊汤中。白吉馍一定要自己亲手掰,掰的越碎越好,馍吸收羊汤的汤汁后边的柔软,吸满汤汁,令人满口生香。
锅盔
还是那句陈腔老调,北方人爱吃面食,而在关中地区由甚。陕西吃面的传统甚久,光是各种各样的面条就让人应接不暇,而除了吃面,陕西地区还有一种让人喜爱不已的主食,那就是锅盔。锅盔又叫锅魁、干膜,在陕甘地区十分出名。
锅盔在当地很受当地百姓喜爱,是陕西八大怪之一。锅盔虽然干硬,但十分耐嚼,吃到嘴里满口留香,面香浓郁。最绝的是锅盔里夹上刚做好的猪头肉,热气腾腾,肉香浓郁,与干香的锅盔很是相配。
去秦朝的旧都游玩时,除了参观那些历史气息浓郁的名胜古迹,也别忘了尝一尝源于大秦的老陕美食啊。尤其是爱吃面食的吃货朋友们,就算单纯为了尝尝精品面食美味,也一定要去咸阳玩一圈哦!
⑹ 咸阳都有什么特色小吃
白吉饼与肉夹馍
特点: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夹上腊汁肉(即肉夹膜)食用味道更佳。
主要原料:面粉。
简要介绍:白吉饼是咸阳特有的一种烤饼。制作好后,两面饼皮粘连较松,俗称"两张皮"。它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夹上腊汁肉,则称"腊汁肉夹膜",味道更为鲜美,因其经济实惠,很受欢迎。
长武锅盔
长武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1寸,重5斤。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 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
扯面
特点:色泽协调、光滑柔韧、淡雅清香。
主要原料:上白面粉、鸡蛋、菠菜、红萝卜、调味品。
简要介绍:扯面是关中地区的传统面食小吃。制作时先将面粉用盐水和好,用湿布盖好放置1小时以上, 再调到较软程度后擀成较厚较宽面片,然后手拿两端,扯成薄而未断的面片,入沸水锅煮熟捞出,加调料和辣子粉,用烧热的油泼后搅拌食之。
煎饼
特点:用荞麦粉摊制而成,味道可口,香味浓郁。
主要原料:荞麦粉、豆腐干、酥肉、芝麻凉汤、炸辣椒等调料。
简要介绍:煎饼用荞麦糊状精粉摊制而成。内卷豆腐干和酥肉,食用时用芝麻凉汤或炸辣椒作调料,味道可口,香味浓郁,颇具地方特色。
浆水面
特点:汤清利口、酸香醒神,食后有周身凉爽之感。
类别: 风味名小吃
主要原料:面粉、酸醋、芹菜、调料。
简要介绍:浆水面是一种大众化的夏令风味食品。其关键是制作好后捞入碗内,浇上浆水(热浆水更佳)加入适量精盐、花椒油、辣椒油即可食用。
凉皮(酿皮子)
特点:味酸、辣、爽口、凉香,皮子具筋软的特点,宜于夏天吃用。
制作方法:擀面皮、蒸面皮。
主要原料:面粉、调料、菜籽油、辣子。
简要介绍:凉皮又称"酿皮子",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宜于夏天食用。
清真牛羊肉泡馍
秦风楼清真牛羊肉泡馍制作考究,以肉烂、汤香、味美、无疆腥、油而不腻而受到当地群众和过往客人的称赞,被称为"西兰路上一枝花"。
普集烧鸡
普集烧鸡有近50年的历史,色味惧佳, 肥而不腻,酥嫩可口,比较有名。
乾县豆腐脑
乾县豆腐脑黄豆制品。色白洁净,鲜嫩柔软,翻而不散,摺而不断,搅而不碎,加之调料讲究,味香可口。
乾县挂面
乾县挂面手工做成,细、白、筋、光,面丝细匀,加上烹调时汤煎、油旺、醋酸,并以嫩韭菜、白菜心、鸡蛋饼切碎置汤中做"漂稍",色、香、味俱佳。 酒后食用,解酒开胃,引人食欲。
乾县锅盔
乾县锅盔公元六二四年至七零五年,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修筑合葬墓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烹食困难,监工士卒便用头盔烙馍,因而得名。兹后多经改进,形成独具风味的食品。锅盔直径八寸,厚六分,形似菊花,内瓤起层,美味可口。
三原金钱油塔
三原县金钱油塔,也叫"千层饼"。形如缕缕金丝盘绕,层层塔楼相叠。松软绵润,清爽利口,制作精细。
三原蓼花糖乾
早在明、清年间就开始制作,距今已有四百年历史。以香、脆、酥、甜为特点,长期被人们列为馈赠亲友的精美食品。原料以芝麻、糯米、植物油、白糖为主,工艺技术复杂 。
三原泡油糕
由唐代佳点"见见消"(油浴饼)演变而来。糕面隆起泡泡蓬松,其味芬芳,入口即消。形状玲成剔透,犹如巧制凌花。
臊子面
特点: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着称,汤多面少,面条热得烫嘴,油要多。
制作方法:肉臊子、素臊子。
主要原料: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
简要介绍:臊子面历史悠久,清代已很驰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着称。用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
武功镇起花面
武功镇起花面一种面食。选用精粉制作,面条细而长,以大肉、鸡肉婉汤,蛋饼、黄花、葱白为佐料,酸味出头,是当地群众的一种传统食品。
兴平醪糟
兴平醪糟为汤式食品。选用高级糯米,经筛、捡、淘、泡、蒸后,并拌入特制曲母,利用一定温度储封发酵而成。以气味醇香、清甜质绵、耐饥止渴、益脾健胃而着名。
永寿安宫桥大麻花
永寿县安宫桥大麻花主产监军镇安家宫村,生产历史悠久。采用细白面,经多次揉制,再用菜籽油两次炸制而成。成品长尺余,粗如手臂,个大色亮,香味扑鼻,干脆爽口,宜于存放,为馈赠、佐餐之佳品。
云云馍和干馍
云云馍和干馍是本县两种民间古老食品。均以精粉、植物油、鸡蛋、白糖等原料掺揉烘烙而成。云云摸扇形两头反卷似朵朵白云;干馍扁圆犹如淡黄色的象棋子。其共同特点是干、酥、香、甜,便于携带久放,为招待贵客、馈赠亲朋、外出旅游携带的佳品。
甑糕
特点:枣香浓郁、软糯粘甜。大枣还具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功效。
主要原料:糯米、红枣或蚕豆等。
简要介绍:甑糕是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早点食品,是以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其特点是:枣香浓郁、软糯粘甜。而且大枣还具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功效,是一种滋补养身食品。
⑺ 咸阳有哪些大家都不知道,但是真的很美味的特色小吃呢
咸阳下辖11县(市),分别是武功、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兴平。今天说说咸阳各县(市)特色名吃。
1、武功
大锅盔属第一,煮吃不烂、光滑筋斗、干吃酥脆;原味、五香、蛋酥、油酥任选。
锅盔据传发源于乾县,当年武则天修乾陵时,劳工上了乾陵下来吃饭来回时间太长,于是想找一种耐存储,又方便携带的食物,有人便把头盔当锅,把面揉成饼,底下架火烤起来,最后出来的就是锅盔(以头盔为锅)。
当然武功还有旗花面、普集烧鸡等,想尝尝的可以去当地品一下,绝对美味。
水豆腐
9、旬邑
旬邑花馍是一种民间面塑品。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大馒、枣花 、元宝人 、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 ;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 巧饽饽 ) , 形如石榴、桃、虎 狮 、鱼 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 ;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头馄饨 ;寒食节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
⑻ 求推荐咸阳的美食和景点
咸阳因位于渭水之北、宗山之南而得名,居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腹地,是出西安西行的第一站,也是古丝绸之路第一站。
咸阳历史悠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国家秦王朝的国都及汉、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这里掩埋了9位汉皇和9位唐王;这里共有27座帝王陵墓和400余座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更重要的是这里见证了中国的秦、汉、唐——那段最为大气、最为辉煌的历史。在咸阳,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秦风古韵。
咸阳旅游景点:
一、乾陵
普集烧鸡
节假日可以带孩子去咸阳了解悠久历史,体验名俗,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⑼ 咸阳最有名气的小吃都有什么
大清早,你可以到老城区的北大街,吃“高三宝”的荷叶饼肉夹馍,或是七厂生活区后门古渡饭店门口的“李记小吃”得荷叶饼夹肉,最好要肥肉,一个只要1块2一般一个就很饱了。或者到清泰街吃粉蒸肉。如果吃肉有点不消化的话,随便找一家乾县豆腐脑,吃上两碗热呼呼的豆腐脑,保您一天营养过剩。如果有爱吃面食的朋友,可以到中山街东头找“厕所面”,虽然这个名字不雅观,但是在当地十分有名,属于哨子面,吃饭的人太多了,往往抢不到座位。中午咸阳最有名的面食有两种,一个是“biangbiang”面,(这个字太难写了,外地人也不认识,只能标注拼音)。这是地道的咸阳饭,据说当年秦始皇吃了大家赞赏。Biangbiang面片又宽又厚,非常筋道,但绝对能消化。它有油泼的,有杂酱的,还有西红柿鸡蛋的,也可以三种佐料一齐上,叫全套。最好到中山街吃原河水的biangbiang面还有毛条路口“红斌biangbiang面”号称十年老店,一道中午,门口都挤满了前来吃饭的人。还有一种是叫“箸头面”,在北大街一家店面非常陈旧的地方,别看地方不干不净,但生意出奇的火,男女老少,排队吃饭。晚饭比较有名气的是,张记混饨,汤头非常鲜美,很有特色,在由北大街迁到嘉惠后面。另外老街里的辘轳把巷口的锅盔牙子,烤好的薄饼夹上腊汁肉,又脆又香,是咸阳一绝。据说从解放前买到现在,老爷子非常有原则,下午4点出摊,一锅肉卖完后就收摊,决不延点,取晚点就没有口福了。咸阳人特别爱吃凉皮,最有名的莫过于永绥街的韩家凉皮,可惜因市场拆迁,现不知搬到何处。不过现在人民路七厂门口的一品香的凉皮卖的很火他们家的黑芝麻汤圆物美价廉,比超市里的要好吃几百倍。隔壁的袁记肉夹馍非而不腻,不过我还是喜欢毛条路上二毛菜市场里从门口数第四家的凉皮和擀凉皮,一品香的凉皮吃起来稍显油腻,不过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咸阳的姑娘爱吃凉皮,还要多调辣椒,红红的一碗,煞是招人口水。夜幕降临后,你可以在小巷里,街头边吃烤肉,吃烤鱼,喝啤酒,花钱少,吃得好,很实惠。说到烤肉东郊古渡公园门口的一间房的烤肉,还有彩虹道口的那家烤肉味道都不错,彩虹转盘前的“西安马家”炒虾尾价格公道量又足,喝着冰镇啤酒吃着烤肉来盘虾尾,神仙般的日子。如果你们人多,需要环境好一点的地方,不妨到东郊的农家乐或到西郊的刘家庄,全部是当地的农家饭,坐在热炕头上,吃烧烤的嫩玉米棒子,喝豆桨,再来几盘野菜,你会觉得非常舒服。北门口的瞎子面,也是年轻朋友晚饭用餐的好地方。七厂的孜然炒肉加馍,绝对是把新疆地烤肉发扬光大了。火锅属水利局门口的百岁鸡,防洪渠附近的七星椒,彩电转盘有一个乡巴姥,乌江鱼好吃,就是店不怎么样!还有就是北门口民间瓦缸隔壁的名流火锅,里面的香辣虾辣得很是过瘾,团结路的川崎小火锅的香水鱼,巴岛烫的猪蹄火锅,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我们最爱吃的当属百人王串串香,荤素两角,绝对平民价格,所以饭点儿的时候一般没有位置。这家店从城东开到城西,最近一家就开在我们公司门口,以后不用跑路了。炒菜呢,大酒店里的就不说了,那不是老百姓的选择,西兰路毛条立交桥口的小四川炒菜馆,听名字就知道卖的是川菜,他家的盐煎肉,肉做的得非常到火候,只是配菜稍稍不够,若换成西芹的话就是锦上添花了,不过这家店的老板非常拽,往往是吃饭还得看他们的脸色,因为生意好。鱼香肉丝当属人民西路一毛生活区门口的芙蓉餐馆,那里的鱼香肉丝是我吃过所有味道最好的。二亲他们家的麻婆豆腐,味道也很地道。这二年川菜真是大行其道,如果你有机会到咸阳,不妨按照我所推荐的地方找小吃,保您吃了不后悔。还有什么补充添到后面阿。
⑽ 陕西咸阳有什么特色美食陕西咸阳有什么特产介绍
咸阳市和各县区的街头巷尾都有不少饭馆经营当地的小吃和日常饭菜,从陕西遍地都是的凉皮、肉夹馍、牛羊肉泡馍等着名小吃,到当地特色的biangbiang面、千层油饼、锅盔等等,都可以找得到。此外,咸阳市也有不少各地风味的餐馆,洋快餐也开设了多家餐厅,足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咸阳的餐饮街区主要集中在市内的北门口十字周边。从北门口十字向北,是新兴南路的饮食休闲一条街,街道两旁食肆林立,各地风味和当地小吃皆有,种类繁多,以中档餐馆为主。从北门口十字向南,是北大街,顺着北大街一直往里走是中山街,即当地人说的“老街”,这里同样有很多饭馆,以低档平民化的小门面为主,经营的都是当地传统的各种小吃和日常饭食,经济实惠,食客几乎全部是当地“乡党”。 三原千层油饼三原千层油饼介绍: 三原县的千层油饼名吃千层油饼也叫“金钱油塔”、“千层饼”。制作精细,形如缕缕金丝盘绕,层层塔楼相叠。口感丝细多层,松软绵润,清爽利口。食用时,配上一碟泡菜和一碗豆浆,则更具风味。 蓼花糖蓼花糖介绍: 蓼花糖是三原县的传统名贵食品。蓼花糖原名“僚花糖”(“僚”为关中方言,意思是“好”),已有400多年历史。据说清末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来到西安,对地方官员献上的僚花糖大加赞赏。她见糖的形状酷似在草原上见到过的蓼花,便饶有兴趣地说了出来。后来人们便选用“僚”的谐音,改称为蓼花糖。蓼花糖以糯米为主料,配以黄豆、白砂糖、饴糖和芝麻仁等辅料,成品为圆鼓槌形,个大体轻,金黄的表皮上均匀地沾满芝麻和砂糖,里面是雪白的蜂窝状糖心,吃起来香甜酥脆。 泡油糕泡油糕介绍: 泡油糕也被称作“泡泡油糕”,是三原县很有名气的传统小吃,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见见消”(油浴饼)。泡油糕馅是用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而原料面粉是用开水、大油烫熟的。用面包好馅料放到油锅里炸,等面上一起泡便捞出来。成品色泽金黄油亮,糕面蓬松,发有大泡,吃起来绵软甜香,入口即消。 乾县锅盔乾县锅盔介绍: 乾县锅盔是乾县的地方名吃。相传在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修筑合葬墓乾陵时,因工程浩大而征用的数十万民工,吃饭成了问题。工匠们因陋就简用头盔烙馍,因而得名“锅盔”。千余年来经乾县人不断改进,形成独具风味的食品。乾县锅盔是直径八寸、厚约六分的圆饼,呈菊花状,表皮酥黄微鼓,刚出锅的锅盔面香扑鼻。乾县锅盔由于做工独特,所以久放不坏。至于陕西八大怪中所言的大如锅盖、厚达数寸的锅盔却不是乾县锅盔,是大家的误传而已。 腊汁肉夹馍腊汁肉夹馍介绍: 肉夹馍得名古汉语“肉夹于馍”,腊汁肉夹馍是关中一带的名吃。肉需用腊汁肉,用陈汤煨制,调料齐全,酥软香醇。馍用咸阳特有的白吉馍,表皮松脆微黄,外脆里嫩,有“铁圈虎背菊花心”的讲究,单独食用即是当地人日常的口粮,配腊汁肉做成肉夹馍则味道更佳。咸阳地区贩卖腊汁肉夹馍的摊点遍地都是,几乎随处都可以买到。有商标名号的则属“袁记腊汁肉夹馍”。 石子馍石子馍介绍: 石子馍是陕西关中地区流行的风味食品,又称砂子馍、干馍、打馍。做法是将小石子倒在锅中烧热,再把饼面埋入石子中烙熟,成品馍表面凹凸,留有小石子的形状。饼面所用的面粉中要加入油和盐(吃甜味的则放糖),还要配上新鲜花椒叶及其他调味料,制成馍坯。口味咸香干酥,易于消化,并且经久耐贮,不易变质。石子馍在关中农村不仅是经常食用的日常食品,也常用于招待亲友,或作为产妇、病人的调剂食品。 biangbiang面biangbiang面介绍: biangbiang面是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特指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再手工擀成长宽厚的面条。陕西有一句老话叫做“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即道出了面食的香,又表现了当地人对其的喜爱。biangbiang面擀厚切宽像裤带,吃时拌上油泼辣子和配料,即可口又耐饥。“关中八大怪”里的“面条像裤带”就是指这种面。biangbiang面的“biang”确有其字,在当地的面馆都可看到,只是在正规的字库中是没有的。当地人写这个字有口诀:“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边,挂个钩担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口诀用当地方言念出更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