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魁在日本的地位怎么样怎么才能见到花魁
2. 古代青楼女子选美,第一名叫花魁,那二,三名又叫什么呢
古代良家妇女都讲究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可随意抛头露面,故而参加这种选美的都是青楼女子,显而易见就是为了让她们能够声名远扬,进而达到财源滚滚的目的。
清倌:指只卖艺不卖身的妓女,歌舞伎等。
大家:色艺非常出众的名妓或歌舞伎,类似于古代的女艺术家,其实也是卖笑的。
红牌:青楼里最漂亮,最受客人欢迎的妓女,通常才艺也还算可以。(既卖艺也卖身)
花魁:通常指一地所有青楼红妓里最漂亮,才艺最好的。
女校书:起源于唐代名妓薛涛的典故。指文学才能特别出众的名妓,通晓诗词书法,
女乐:官府养的歌舞姬,通常在官僚们的宴会上进行歌舞表演,但实际上私下里经常会被迫失身。
教坊司:古代管理女乐的官办机构,其实就是官妓。烟花女子:对古代一般妓女的代称或贬称。
营妓:古代军队里的妓女或歌舞伎(可以说是最为悲惨的一类,比较出名的是宋代的严蕊)
土娼:古代未经过官府批准,私下里暗地经营的妓女户(类似于现在的无证商贩),也是比较悲惨的一类,通常是在自己家里经营,或一个老板控制一些因为饥荒而流浪乞讨无家可归的女子私下卖淫。极为脏乱不说,还是暴力,犯罪和性病的滋生地。
3. 请问还有恶女花魁的视频吗发给我一下,谢谢!
有的,低价有偿
4. 青楼选花魁的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
这个真没有一般……不过推测要么是春意盎然要么是秋高气爽的时候,气候比较合适。
余怀《板桥杂记》曾记载过一次颇负盛名的选花魁。这次比赛的时间和地点都选得恰到好处。时间选在传说中天上牛郎与织女七月初七相会之日,正好是中国的情人节;而地点则更妙,挑的是金陵最有名的青楼“八百居水阁”;再加上当地的戏台班子也来友情演出,自然引得四方的百姓扶老携幼前去观看,以致当天晚上,通往“八百居水阁”的路上车马喧嚣,甚至连秦淮河上的船只都挤得个水泄不通。经过预赛层层选拔,决赛时选出二十位佳丽。最终,名妓王月拔得头筹,成为本次选美比赛的花榜状元。然而明眼人一下就发现其中的猫腻:状元王月是主办者孙武公的相好。看来,比赛的名次只怕早在赛前就拟好了,其他的佳丽,只不过做了王月的陪衬,这倒和现在的某些选美比赛如出一辙。
青楼选美有个很优雅的名字:“花榜”或“花案”。花榜,便是品评妓女的等级优劣;花案,即指评定妓女优劣的名单,这可能与古人喜欢以花喻女人有关。既然是花,必然是美艳的,因而不论绿肥红瘦,她们都必须才貌双全,是牡丹与月季的比拼,而非野花与稗草的较量。
中国的青楼选美有较悠久的历史,据说早在宋代就有民间组织的妓女选美比赛,叫“评花榜”。所谓花榜,是花界的选美活动,是歌妓们的声色大比拼,通常由当地的文人名士和富商担任评委。文人名士,看重的是他们的评花鉴色的眼力;而富商,则更多是因为他们是赞助商的缘故。明代中叶以后,品艳风气盛行,一时金陵、苏杭为其中翘楚。明嘉靖年间,金坛人、嘉靖进士曹大章创立“莲台仙会”与当时社会名流吴伯高、梁伯龙等品藻名妓,一时称为盛况。当时甚至有人评选出了“金陵十二钗”,只不过她们不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之流,而是分别姓刘、董、罗、葛、段、赵、何、蒋、王、杨、马、褚的十二个金陵青楼名妓。
此后,万历时期冰笔梅史以燕都妓乐四十人配叶以代觥筹,曹大章复作《秦淮士女表》,判别诸妓才情色艺,分别划分等级,有女状元、榜眼、探花、解元及女学士、太史之称。清军入关以后,因整顿世风的需要,花榜一度沉寂。顺治年间,苏州有个叫沈休文的浪荡文人,终日浪迹于青楼楚馆,对青楼女子多有阅历,于是选定虎丘梅花楼为花场,品定高下,选举朱云为状元,钱瑞为榜眼,余华为探花,另外列优胜者二十八人,一时盛况空前。可惜清初的社会风气没有明末那么开放,最终,沈休文被当地的地方长官李森先以有碍风化的罪名“毙于杖下”。如此一来,青楼选美便成为文人雅士们不务正业有碍风化的标志,花榜便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不过,随着享乐思想的流行与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晚清至民国期间,青楼选美又死灰复燃,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同、光年间,前兔痴道人摘红雪词题《二十四女花品图》于海上,画眉楼主复偕同人为《续花品》以李佩兰为群芳之冠。《续花品》之后,又有公子放所定《上海书仙花榜》,列名妓二十八人,而以一花比一妓,如王逸卿被喻为芍药,独擅风华,可谓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5. 日本花魁巡街是啥意思
日本花魁巡街指的是:在日本,花魁在去往迎送男客的茶店的行走路程。在江户时代,最高级别的艺妓、游女被称为“花魁”。
在江户时代,最高级别(头牌)的艺妓、游女被称为“花魁”,花魁不仅容貌姣好,还具备较高文化修养,擅长乐曲、茶道、花道、诗歌、书法及舞蹈等传统技艺,可谓才色兼备。
日本花魁巡街的来历:
由于花魁身穿约20公斤的衣裳,脚踏奇高且重的木屐,所以有“花魁走路比牛车慢”的谚语。走路的方法又分为“内八文字”与“外八文字”,吉原的花魁主要以外八文字为主,不过不管那一种传说都要花上两三年的时间练习。
在巡游中,队伍最前方的是拿着印有专属于该位花魁定纹(类似家纹)灯笼的男人,接着是两位“秃”(指游廓中10岁前后帮花魁打杂的小女孩),手上拿着花魁的用品。再来才是穿着厚重,脚踏高五到六寸木屐的花魁,其后还跟着数位“新造”,以及保镖等人。
6. 花魁的风姿妖娆的日本花魁
江户时代的歌舞伎与现代的不同,她们除了卖艺之外还要负责接客。花魁并不是依照游女的等级一步步往上爬,而是从被卖到游廓中的没落贵族的女儿或是民间的女孩中挑选具有资质、极端美丽的,从小加以精英训练,包括:文学、书道、茶道、棋艺、三味线等等训练。成长过程中也极端地限制饮食种种,确保能长成一流的美女,当然还有其他种种训练。
所以,养成一位花魁要花上极高的成本,也因为如此,花魁与其他等级的游女不同,不会在格子之后等待客人。如果想接近花魁,则必须到称为“扬屋”的茶店中寻找机会。客人到了扬屋以后,得先洒下重金饮食、招唤艺者来显示自己的财力。这时老板娘会探探客人的底细,看看适合那一个等级的花魁,再写一张“扬屋差纸”,请指名的花魁前来,这时重头戏才开始。
花魁往扬屋的路程称为“花魁道中”,在队伍最前方的是拿着印有专属于该位花魁定纹(类似家纹)灯笼的男人,接着是两位“秃”(指游廓中10岁前后帮花魁打杂的小女孩),手上拿着花魁的用品。再来才是穿着厚重,脚踏高五到六寸木屐的花魁,其后还跟着数位“新造”(年纪较秃为长,但还未能接客的女孩),以及保镳等人。
由于花魁身穿约20公斤的衣裳,脚踏奇高且重的木屐,所以有“花魁走路比牛车慢”的谚语。走路的方法又分为“内八文字”与“外八文字”,吉原的花魁主要以外八文字为主,不过不管那一种传说都要花上两三年的时间练习。永井荷风的俳句这么比喻:
八文字(はちもんじ)
踏むや金鱼の
およぎぶり
到了扬屋以后,要是花魁看客人不顺眼,大可掉头就走。如果看对眼了,这也只是“初会”而已。客人得用尽方法显示财力及魅力赢得花魁的好感,当客人为求这一面,也许已经洒下了几十万至百万,却仍得屈居下位,离花魁所坐上位远远的。第二回见面的“里”也是如此这般,如果两情相悦,第三回见面,如果花魁准备了写着客人名字的筷子,这时才代表两情相悦,该晚才能一亲芳泽。这三次的见面就如同相亲、下聘、结婚,不过关系却相当的不对等,如果客人在这之后找了吉原内其他的游女,轻则花钱消灾,重则受到游女屋的保镳一阵毒打;但花魁则可以有许多熟客,如果花魁没空接见,则有称为“名代”的新造接待,不陪睡之外,客人还是得乖乖的掏出钱来。
如同其他的青楼文化一般,如果游女能有钱赎身,就可以离开吉原。但是就算是令人一掷千金的花魁,由于在各式教育上的投资也相当可观,所以如同多数的游女一般一生出不了吉原,游女年华老去以后,通常再以打杂、煮饭的下女身份雇用。感情上游女能有称为“间夫”的小白脸,不过这是暗默的了解,不能公开的。
1590年(天正十八年)德川家康奉丰臣秀吉之命到关东平原的江户地区建立领地,当时的江户只是一个小渔村,满目荒凉,德川家康看中这里广阔的平原和丰富的水运资源将有利于今后的城市发展。他通令全国各地诸侯参与江户建设,集中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工事,拓荒填海,疏通水道,并以全国中央城市的宏伟构想展开市区规划和建设。被大量征召到江户的年轻武士几乎都是单身,此外,随着新兴都市江户城市建设的急速发展,来自全国的商人等各界人士纷纷聚集,使得男性人口骤增。当年江户最盛期人口达百万之众,其中青壮年男性约二十五万,武士与平民各占半数,但中青年女性仅有八万余人,性别比超过三比一,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由此导致娼妓泛滥,色情业应运而生。为了整肃风纪,幕府终于批准设立集中娼妓区,江户唯一获得政府许可的娼妓区——吉原——开发于1617年(元和三年),翌年开始营业。1638年(宽永十五年),设置了着名的吉原大门,四周隔离并派专人看管,封闭式的游廓正式形成。早期吉原的顾客主要是有权势的贵族和上层武士,营业时间限定于白天。江户吉原与京都和大阪的“游廓”遥相呼应,共同形成日本三大“花街”,成为万众瞩目的寻欢作乐之地。
吉原在历史上多次遭遇火灾,在大火中遇难的妓女们后来被合葬在附近的净闲寺,建有“新吉原总灵塔”,墓志铭上写道:“生来苦界,死后花醉净闲寺”,是妓女苦难人生的真实写照。
“花魁道中”由于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现已被作为江户时代的大众文化景观保留下来,图为东京文化节上的“花魁道中”表演。 吉原的大部分妓女都来自农村的贫苦家庭,当然,妓女并非个个出生贫寒,也有不少是京都公卿贵族门第的公主,或是触犯幕府而遭改易抄家的诸侯千金。据1791年(宽政三年)出版的《吉原细见》记载,当时的妓女接近三千人之多,俨然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等级社会。其中最高级别的妓女被称为“花魁”,也称太夫。花魁不仅容貌姣好,还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可谓才色兼备的明星,她们擅长乐曲、茶道、花道、诗歌、书法及舞蹈等传统技艺。
吉原花魁都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图为今天坐落在浅草神社内由花魁题写的诗碑。
“花魁道中”是高级妓女花魁的出行仪式。图为当年京都岛原花魁出行的真实情景(摄于1890年),花车开道,侍从前呼后拥,场面奢华。
从某种意义上说,吉原并不是一般概念中的花街柳巷,而是江户最大的社交场所,几乎相当于今天的文化艺术中心。这里有优美的工艺美术品和名花名曲可供鉴赏,游客还可以参加俳谐与茶道的聚会,许多着名的文人学者和浮世绘画师也是吉原的常客。除了从事色情业的游女之外,在吉原活动的还有许多职业艺人,以及大量从事服务行业的职员。吉原有着自己的年间节庆,被称为“仲之町”的中央樱花大道是吉原文化的中心地区。许多源自吉原的乐曲成为江户坊间的流行曲,许多歌舞伎剧目都以吉原故事为题材,浮世绘等绘画形式也以吉原为奢华的舞台。浮世绘美人画大师喜多川歌磨的作品《吉原之花》,表现的就是吉原茶屋周围在樱花盛开的3月的赏花情景。左下方的街面上三位“花魁”正在侍女们的簇拥下款款而行;二层正在举行歌舞表演,鼓乐齐鸣,婀娜多姿。全画共出现约五十位人物,光彩照人的服饰与樱花竞相媲美,极尽奢华。这是当年吉原的真实写照,也是浮世绘画史上唯一一幅全景式表现吉原的作品。
京都的吉野太夫是沿袭了十代,留芳的是第二代太夫,生于一六零六年。本来是武士家出身的,七岁时被卖到京都游廓。这在当时是很常见的,武士也分很多种,身份卑微的武士,经济情况都相当惨澹,又不能转行从商或是去当短工,只好卖女儿。不过,这也得女儿长得标致,游廓才会买下来。
第二代吉野太夫十四岁时就当上了太夫。据说,当时京都有个刀匠小徒弟,见过太夫之后(大概是在“花魁道中”时目睹芳容的),暗恋不已,拼命锻冶钢刀,最后储存了足够的钱,却因身份低微,无法偿愿。太夫听闻后,觉得这个小徒弟诚心可贵,便悄悄唤人,不但让他倾诉了爱慕之心,更深受感动,委身予对方。结果这个福星高照的小徒弟,竟然在了却夙愿后,第二天跳到桂川自杀身亡了。那个时代的男人,大概都比较纯情吧。
另外,当时的关白(辅助天皇执政的最高位官吏)近卫信寻,因为看上吉野太夫,与富商灰屋绍益争夺赎身权,结果富商取胜,迎娶太夫当正房。吉野太夫于二十六岁就离开游廓当上富商正房,可惜红颜薄命,三十八岁时就病殁了。实际上最出名的二代目吉野太夫也在小说宫本武藏中登场过,就是身份仍然还是初代吉野太夫的秃(最低级游女,其实就是高级游女的侍女),名字叫林弥,年龄设定是11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