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国四大美女老照片谁最美 各自结局谁最福星高照
民国是一个女性开始活跃的时期,民国四大美女指陆小曼、林徽因、周璇、阮玲玉四位奇女子。她们风华绝代,才貌双全,个个都有一段传奇的人生与爱情。
2. 哪一个民国剧(不是清末民初而是大上海时期的)里面有一个女的烧人照片的剧情
乱世奇侠之骗侠(2000)
导演: 钟璐
主演: 刘德凯 / 谢润 / 李宗翰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日期:2000
集数: 32
又名: 骗侠
3. 谁有以前的老照片和同一地区的新照片,最好是上海的,其他也可以,急求
架空线清除后的武康大楼
4. 求小说。类似民国上海的时期。女主角叫什么不记得了,有两个女配还记得。叫陆青丝和丹青
《夜上海》
金子着
云起篇开始讲述上世纪30年代的故事。云清朗是个寄人篱下的女孩儿,聪慧而早熟。姐姐丹青为了逃婚,带着清朗来到璀璨陆离的大上海。两位女子凄美的情爱故事遂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展开。
而终结篇中,各色人物粉墨登场。一代名伶袁素怀带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进入陆家。而丹青开始利用督军吴孟举对霍长远实施报复计划。清朗与墨阳兄妹相认之后,她的亲舅舅陆云驰突然从香港化名来上海,要与陆仁庆做一笔交易……人物的命运在乱世中沉浮,凄美的情爱在风起云涌的年代展开。
5. 旧上海滩十大美女之首的蒋梅英,她最终的下场如何
岁月从不败美人,这句话放在旧上海滩的顶级美女蒋梅英的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在每个时代,总会出现一些惊艳世人,轰动一时的美人,这些女子往往都有着传奇的一生,她们的命运也会随着时代的命运或者是自己的丈夫的命运而发生改变。在民国时期的旧上海滩,就有着十大美人,在十大美人之首的就是蒋梅英,蒋梅英的一生都过得比较安稳,只不过到了晚年却死在了一个年轻警察的手中。
因美貌丧命
蒋梅英虽然已经60多岁了,但是因为她保养的特别好,身材也没有走样,肌肤也是非常的光滑,所以还是引来了很多男人的青睐的,但是蒋梅英应该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因为因为自己的容貌而送命。蒋梅英晚年是一个人居住的,她没有和自己的子女们住在一起,在当时有一个年轻的警察叫做周荣鹤,他被蒋梅英深深地吸引了,竟然鬼使神差的轻薄了她,后来他找蒋梅英求和未遂,一气之下竟然杀了蒋梅英,一代绝色美人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6. 她是民国第一美女,因太漂亮被舅舅偷走,为何如今一组老照片卖几百万
周璇、林徽因、阮玲玉、陆小曼是公认的民国四大美女,林徽因才貌出众,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陆小曼也不差,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皆有造诣,阮玲玉和周璇则是明星。她们四个人中单论相貌,周璇是最漂亮的,因此被称为民国第一美女。
2011年,周璇从未公开的一组老照片,在拍卖会上卖出了218万的高价。如今的明星层出不穷,观众忘记的速度也很快,可是周璇已经离开我们这么久了,我们却记得如此清晰,可见她的魅力。其实周璇有名有利,什么都不缺,只是想要一个温暖的家庭,却始终没有得到,令人遗憾。
7. 民国时期上海的大家闺秀是怎样的
大多数人对于民国女性的认知,围绕在孟小冬、萧红、林徽因、阮玲玉、周旋等人身上。我所了解的关紫兰具有民国女性真正的斯文、闺秀,是来自民国的经典与唯一,堪称我心中真正的女神。
关紫兰(1903-1985)出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省南海县。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同年赴日本留学,入日本东京文化学院。其作品曾多次入选日本重要画展。关紫兰是中国较早接受野兽派影响的画家,早年她师从陈抱一,并与日本具有现代艺术倾向的油画家艺术家有岛生马、中川纪元等人过从甚密。1930年代回国后多次在上海举行个人油画展,1963年任职于上海文史馆,直至去世。
梁得所二话不说,直接取走了关紫兰的作品,并将她的照片发表在《良友》画报第十七期上。
关紫兰那美丽的形象红遍了上海滩,可她自己却并不高兴,她讨厌这种虚假的东西,她更不愿意让人评头论足。
为了摆脱眼前的烦恼,关紫兰在老师陈抱一的建议下,远赴日本留学。
当年的陈抱一在上海油画界很有名气,他的作品在日本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乘着老师的东风,关紫兰进入了东京文化学院,学习油画艺术。
关紫兰是这样的悠然宁静,静的像条潺潺流淌的小溪,不争名利。
才貌双全的关紫兰:静气中养出来的,临花照水,自有一种韵味无穷
8. 穿着旗袍的民国女人有多美,看了这些照片你就挪
民国就是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时代,虽已经过去了六七十年,但每每想到,总以为还发生在昨天。尤其是每每到南京食朝汇吃饭的时候,看到店里面穿着民国学生服装的服务员,就更有这种体会了。回望民国时,那些身着华丽旗袍的女子,眼角眉梢,举手投足之处,皆是东方式的妩媚与温婉。
▲
杭穉英,我国最早的商业美术家之一,设计的商品包装、月份牌等多以旗袍美女为素材,这是一幅西湖泛舟图,确实不错。
9. 需要几张民国老上海歌女的全身照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9%CF%BA%A3%B8%E8%C5%AE看看吧.
10. 民国时期的大上海图片
虞洽卿(1867一1945),浙江镇海人,名和德,早年到上海当学徒,1894年后任德商鲁麟洋行买办、华俄道胜银行买办。1903年独资开设通惠银号,发起组织四明银行。1905年上海发生大闹公审公堂案,经四处奔走,与组织当局交涉获胜,遂名闻沪上。1908年创办宁绍轮船公司。1911年上海光复后任都督府顾问官、外交次长等职。1914年独创三北公司。五四运动期间上街劝说开市。1920年合伙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长。1923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同帝国主义有依附有矛盾,辛亥革命时期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二次革命时反对袁世凯称帝。“五卅”反帝运动时始则支持罢工罢市,后降低谈判条件与帝国主义势力妥协。大革命前后支持北伐,反对孙传芳。[四一二事变]后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抗战时期,他坚持抗日爱国,不当汉奸,日军占领租界后离沪赴渝,到大后方经营滇缅公路运输,支待抗战。1945年4月在重庆病逝。
在慈溪东部的伏龙山下,有一处中西合璧的楼群坐西朝东,占地10余亩,蔚为壮观;亭台阁榭,花园天井,别具一格。这幢房子原名“天叙堂”,是虞洽卿故宅,称之为[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1867年阴历六月十九日,虞洽卿出生在伏龙山下一户贫苦的裁缝之家。7岁那年父亲病故,他便与母亲和3岁的弟弟相依为命。家境贫寒使虞洽卿失去读书的机会,幸好村内有一同族塾师虞民世,见虞洽卿聪明伶俐,就免费收为学生。每逢天下雨不能出门干活之时,虞洽卿就去老先生的塾馆读书,这叫做读“雨书”,是三北贫苦人家执意求学的创举。就是这点儿资本,为虞洽卿后来在上海叱咤风云打下了基础。
1881年,15岁的虞洽卿已经是翩翩一少年了。经族叔虞庆尧的帮助,他只身到上海瑞康颜料行学生意。据说他初到上海就逢天下雨,于是把母亲精心缝制的一双布鞋揣在怀里,因而后来被上海人誉为“赤脚财神”。虞洽卿在瑞康12年,多次为老板出谋划策,使小小的瑞康颜料行在上海滩剧烈的商品竞争中化险为夷,站稳了脚跟,很为后来者效法和称道。
虞洽卿为求得进一步发展,又先后在德商鲁麟洋行、华俄道胜银行供职,最后选中了荷兰银行买办一职。1905腊月,有一广东妇女黎黄氏携带婢女10余名途经上海,被英国巡捕诬为人口贩子而横遭逮捕。在会审公廨开庭审理时,英国副领事德为门又颠倒黑白,胡判乱断,激塌民愤。虞洽卿目睹此情,挺身而出,在公堂上据理力争,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仗义执言,深为社会各界称道。他还发动工商界人士开展了反英斗争,弘扬了民族正气。1906年春,虞洽卿有机会与端方、载泽、戴鸿慈、李盛铎、尚其方等五大臣赴日本考察,使他对国外的工商业有了进一步了解。回来后,他一心为振兴中国的实业而努力,上疏慈禧太后,指出外国列强利用银行来盘剥中国、及制约中国实业发展的种种弊端,并提出创办中国自己银行的主张。这一主张因剀切中肯而很快被采纳,1908年,我国第一家私营银行--四明银行在上海宣布成立,虞洽卿被推为理事。次年,他又根据家乡土特产的运销情况及沪甬两地的客运实际,发起创办了宁绍轮船公司,自任总经理。四明银行与宁绍轮船公司一成立,立即遭到外商的排挤。为不使这两个新生事物夭折,虞洽卿又组织了宁波同乡会航运维持会,用极其有限的经费来帮助这两家单位度过难关。三年以后,他因购买“甬兴轮”与宁绍公司发生矛盾,便退出宁绍,独资创办了三北轮船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创办宁兴轮船公司和鸿安轮船公司,为发展我国的民族航运业作出了贡献。 辛亥前夕,清王朝风雨飘摇,内政更加腐败,对外奉行投降主义,虞洽卿创办的“南洋劝业会”在险恶的环境中经过多方周旋,才如期开张。该会历时三个月,来自全国各地和南洋地区的观摩交流者达20余万人,对中外物资交流起了一定作用。
虞洽卿在那一时期支持了辛亥革命。他曾腾出房子供同盟会秘密活动,派人保护同盟会上海支部负责人陈其美的安全,捐款解决临时政府的财政困难等。1915年,为反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他在上海组织了救国储金团,借此来扩充实力,维护民族工业,打击日货。然而,二十年代初期,虞洽卿卷入了军阀争斗的旋涡。因为他支持段祺瑞北洋政府,受到了皖系军阀孙传芳的刁难。1924年段祺瑞聘他出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和全国商会副会长,次年10月,在孙传芳逼难下不得不辞职下台。北伐时,他支持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虞洽卿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曾出资创办学校,疏浚凤浦湖,兴建镇胜、镇大、镇骆等公路,从而深得家乡人民及宁波旅沪同乡的赞赏。当1931年7月2日,日本军方在朝鲜煽起排华反华浪潮时,他又率先在上海组织反日援侨委员会,并公开发表演说,痛斥日本军国主义暴行。同月14日,还宣布与日本经济断交,表现了一个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立场。抗战爆发以后,虞洽卿断然拒绝出任上海伪政府市长,并冒着生命危险,与意大利商人泰米那齐合伙组织了中意轮船公司,到西贡、仰光等地运米,以解决租界内难民拥挤而缺粮的危机。1941年春,又离开上海,转道香港赴重庆,与王晓籁等组织了三民运输公司,积资在香港购买三吨道奇牌汽车300辆,从缅甸、仰光等地运来五金配件,供军需之用。1945年4月26日,虞洽卿因患急性淋巴腺炎在重庆逝世,终年79岁。同年11月,灵柩由专轮送来三北,安葬在伏龙山上。
东正教徒
虞洽卿还是为数极少的华人东正教徒之一,教名安利烈·帕夫洛维奇·虞,是1935年成立的上海中国东正教协会会长。(2年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停止活动)
趣事
虞洽卿初到上海学徒时,从十六铺码头下船后,恰逢天下大雨,他怕布鞋被淋湿,便赤脚前往瑞康颜料行,被老板认为是“赤脚财神”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