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美女大全 > 粤剧四大美女演唱会

粤剧四大美女演唱会

发布时间:2022-04-23 23:27:13

‘壹’ 东方之珠原唱是谁

《东方之珠》的原唱是甄妮。

甄妮,原名甄淑诗,又名甄苡婷,1953年2月20日生于澳门,祖籍广东省江门市,华语乐坛女歌手、演员、节目主持人。

1971年,在台湾凭借第一张个人专辑《心湖》正式出道,开始其演唱生涯。1978年,在香港推出个人首个粤语专辑《奋斗》,打开香港唱片市场。

1978至1986年间,先后以《明日话今天》、《春雨弯刀》、《东方之珠》、《世界始终你好》、《再度孤独》、《海上花》等作品6次获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


(1)粤剧四大美女演唱会扩展阅读:

甄妮的演艺经历

2006年2月13日,在新加坡博览中心举办“甄情流露演唱会”,吸引了7000名歌迷前去捧场。4月,受邀为《同一首歌·走进加拿大》节目演唱歌曲《海上花》。6月,获邀为刘家昌于香港红磡体育馆所举办的7场“往事只能回味演唱会”作驻场演唱嘉宾。

2007年2月11日,发布个人专辑《有你有我(新曲+精选)》。10月12日-14日,于澳门国际音乐节中联同澳门中乐团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举行一连三场的甄妮“真心爱你演唱会”。

2010年4月,获邀为刘家昌于台湾台北小巨蛋举行的“往事只能回味告别演唱会”驻场演唱。5月,于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甄妮爱SHOWFarewellWorldTour演唱会”,此次演唱为甄妮告别个唱舞台的世界巡回演唱首站,尾场更获八十高龄的粤剧名伶白雪仙亲往捧场。

2011年3月,专辑《甄藏17-银河经典重现》正式发布。9月12日,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江门月·中华情》,演唱歌曲《上海滩》。12月2日,香港电台宣布《第34届十大中文金曲》金针奖得主是甄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甄妮



‘贰’ 蒋文端演绎四大美人, 哪个扮相最美

都美,老夫都喜欢。美人在怀,温香软玉,能不飘飘然?
蒋文端确实是岭南美人,粤剧名家。四大美人扮相俊美,令人心醉,哪一个扮相都令男人心旌动摇、魂不守舍。只可惜遇到陈绍基这样的大佬,纠缠起来,坏了名节。人才啊,可叹可惜。
不过业界诸人,如幕后无大佬们在推波助澜,又怎么能够声誉鹊起、腾云驾雾呢?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高人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多了去了。所以大佬们捧红你,却大都在敬佩你才学技艺的同时,往往也是垂涎你的美色啊。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啊,身不由己罢了。

姓名:蒋文端 年龄:41岁 职业:广东粤剧院一团当家花旦
剧目:粤剧《白蛇传》、《穆桂英挂帅》、《伦文叙传奇》、《梦断香销四十年》、《红梅记》、《打金枝》等;
曾在香港拍摄过《孽吻》、《重案传奇》、《情浓大地》、《射雕英雄传》、《刑事侦缉档案》等电视剧。

2011年6月13日,在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粤剧院当家花旦蒋文端凭借《山乡风云》摘下本届梅花奖,这是广东粤剧届时隔10年后再次摘得梅花奖。
有“靓女花旦”之称的蒋文端,深获前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赏识。陈绍基本身是粤剧超级票友,身兼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经常为蒋捧场。2008年6月,蒋文端为四川地震举行《倾国名花》的慈善义演,陈绍基就亲自参加。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端庄妙韵——蒋文端好友粤曲演唱会”本定于2009年4月30日晚7:30分在北角新光戏院举行,但来自香港粤剧
界的消息透露,“蒋文端出了点事,来不了(香港)”。新光戏院4月20日已经贴出公告:“因主要演员私人理由,未能如期来港演出,主办单位决定取消。”40岁的蒋文端出生于广州粤剧世家,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曾赴香港两年,在无线电视台电视艺员训练班接受训练,先后在剧集《射雕英雄传》、《刑事侦缉档案》
扮演角色。她后来返回广州进入广东粤剧院
,成为粤剧界一颗耀眼新星,曾获广东省演艺大赛金奖,并获官方授予“广东省跨世纪之星”称号。有“靓女花旦”之称的蒋文端,深获前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赏识。陈绍基本身是粤剧超级票友,身兼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经常为蒋捧场。2008年6月,蒋文端为四川地震举行《倾国名花》的慈善义演,陈绍基就亲自参加。

●粤剧可以让我离观众更近,与观众直接互动,而不像拍戏(影视剧),满足感远远不够。
●娱乐圈太复杂,我不喜欢那种人际关系。
●我想演一些反差大一些的角色类型,多一些尝试。如果有这种时候,希望能够得到观众的宽容。
西施的柔弱清纯、貂蝉的聪慧娇柔、贵妃的妩媚张狂、昭君的能歌善舞,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将这四大美人不同韵味演绎得淋漓尽致,她就是广东粤剧院一团名伶蒋文端。近日参加石排“粤唱越经典”岭南精品文化展演时,蒋文端与丁凡这对粤剧“最强组合”的一场演出,让东莞戏迷多日食不知味。
在石排,蒋文端接受了南都记者的独家专访。原来,这位擅长演绎“命运多舛的传统女性”的粤剧名伶,竟有着被动内向的性格,甚至有着因受不了娱乐圈的“不纯洁”而重归粤剧舞台的波折经历。
现场:石排一夜铁粉追捧
9月22日晚8时许,石排影剧院内人头攒动,这个可以容纳1600人的剧院从来没有像当晚这么爆满,楼上楼下,甚至走道里都站满了戏迷。这一切都缘于当晚丁凡和蒋文端这对广东粤剧“最强组合”同台献演新编古装剧《洞庭良缘》。
在现场的前排,坐着一对来自湛江的老夫妻。62岁的陈先生称,得知省粤剧院要在石排演出一周,他和老伴特地赶到东莞来看表演。陈先生称自己是蒋文端的“铁粉”(最铁的Fans),而老伴则是丁凡的“铁粉”。老两口看着台上蒋文端饰演的龙女三娘洞房逗弄丁凡饰演的柳毅时,身体前倾似乎想更靠近舞台,嘴巴乐得一直都没合上。
10时30分,近3小时的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仍不肯离去,一个个脸上“写”满了意犹未尽。
蒋文端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称这一刻她感到特别有满足感,她最喜欢的就是这种观众认可和面对面交流的感觉。粤剧可以让她能够离观众更近,与观众直接互动,“而不像拍戏,满足感远远不够,这不太适合我的性格。”
性格:被动女人幸遇伯乐
“我是一个性格很被动的人,平时不太喜欢去主动争什么,可以说有点内向。”这是蒋文端对自己性格的概括。
忆当年,蒋文端感叹自己与粤剧结缘是一波三折。年幼的时候,尽管父母都在粤剧团工作,可是自己怎么都不来电。直到十五六岁,进入了粤剧院才开始接触粤剧,中途有过失落,有过退出,但没想到最后兜了一圈还是回到了戏台。到今天,从内心已经深深地爱上这份职业。
“我是幸运的,以我这种被动的性格,当初如果不是院里的领导不断给我机会,估计我的粤剧生涯很难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蒋文端称,粤剧给她生活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朋友了。自从演粤剧后,她认识的朋友多了,性格也稍微外向了,这点对她的生活和工作都帮助很大。
在蒋文端的专属化妆台的镜子上,贴着几张孩子画的工笔画,蒋文端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她女儿画的。尽管自己喜欢粤剧,可是对于女儿却有另一番期待。“不要求她将来一定要走我现在的路,我希望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从内心来说,我有点不希望她将来学粤剧,因为唱粤剧真的太苦了!”
演戏:台上要留三分清醒
化妆间里,41岁的蒋文端脸上几乎没有什么岁月的痕迹。粤剧院的同事称,与蒋文端说话,最大的感觉就是她的每一句话里都有着一种很欢快的笑意,而且有着一颗如同孩童般的心态。
台上千姿百态,卸下浓妆,脱下戏服后,蒋文端的生活反而平平无奇。她喜欢音乐、阅读,在开车回家的途中,她反而不怎么听粤剧,更多的时候选择听交响乐。
“戏里戏外一定要分得很清楚,在台上的时候,一定要留有三分清醒,不能不顾舞台大小变化、布景不同等完全投入。演员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演好角色,但也要随时准备应对舞台上的各种变化,演绎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比如哭可以哭到鼻子塞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流下;笑也有很多种笑法,这些都很有讲究的。”
要演好角色需要生活感悟的积累,这是粤剧演员大都认同的一句话。演绎的角色大多为命运波折的传统女性,蒋文端的经验从何而来?对此,蒋文端称,多亏了自己平时看的书、别人说的事。“有时候看别人的命运,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听得多了,看得多了,上台自然而然就能体会戏里角色的那种心境。”蒋文端称,她的戏迷已经习惯了她出演命运多舛的传统女性,反而她很想演一些反差大一些的角色类型,多一些尝试。如果有这种时候,她希望能够得到观众的宽容。
选择:“还是粤剧圈干净纯洁”
不熟悉蒋文端的人,可能不知道蒋文端曾在影视界也闯荡过一番。《射雕英雄传》、《刑事侦缉档案》、《孽吻》等许多电视剧里都曾留下了蒋文端的身影。
说起当年从影,还得从蒋文端刚出道时说起。
在粤剧学校的时候,人美声靓的蒋文端一直都是学校尖子生。但是1990年刚出道时,作为新人的蒋文端只能饰演一些配角,这种落差使得她面对家人和朋友时感觉很大压力,于是就想转行,1992年离开了粤剧团走进了娱乐圈。
在娱乐圈几年的闯荡,让蒋文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娱乐圈太复杂,我不喜欢那种人际关系。我的性格很被动,可以说有点内向,所以我不太适合娱乐圈。再加上觉得毕竟学了6年的粤剧,就这么放弃太可惜,于是我最终回到了粤剧团,毕竟这里要纯洁、干净得多。”
“如果有机会演一部戏的主角,你还会不会重回娱乐圈?”面对记者的这一问题,蒋文端笑着回答道:“我现在这个年龄,已经不可能去娱乐圈拍戏了。如果能拍一些戏曲片,有机会的话当然好。其他的就不指望了。”
担忧:粤剧推广不够,人才紧缺
“现在写粤剧剧本的人太少了,学写的人也不多,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去写粤剧剧本。音乐、创作的人才也紧缺,这些都需要行业培养。”谈起粤剧的前景,与很多粤剧名伶一样,蒋文端的话语里也充满了担忧。她说有次到北京演出,一个同行说粤剧圈子没有艺术家也没有真正的演员,她当时觉得很惊讶。蒋文端当时就对这个朋友说,其实粤剧界有很多着名的老前辈,如马师曾、红线女等等都很出名,只是他不知道而已。“粤剧在海外是最流行的戏剧,在全国的戏种中也能排到前三,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粤剧的推广力度还远远不够。”
“唱粤剧的人相比演舞台剧、话剧、唱流行歌的艺人来说,特亏!想要演好粤剧,至少得要学6年,还要练武打、形体等等,这些都很幸苦。除了这些方面的付出,还要上十年观众的积累,这些都太难得。但是收入跟付出却相差很大,像我们这么多人现在演出一场粤剧,都只有几万块。可能还不够一个歌手随便到酒吧走个过场的钱多。”
蒋文端表示,现在的粤剧编剧断层太厉害,新人的经验又不够,一个好的剧本可以说是一剧难求。如何解决粤剧人才的紧缺?如何让更多的孩子不仅喜欢流行歌曲也喜欢粤剧?这些都是粤剧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
蒋文端称,目前她最希望的事就是能找到一个新的剧目,不仅有丰满的剧情,有融合现代科技呈现上的创新,有粤剧的唱腔唱词,还要有那种“古”的味道,让观众寻找那种远去的感觉。

‘叁’ 粤剧演员陈玲玉那年出生的

陈玲玉是平喉唱家。从1993年开始到2002年的9年间,陈玲玉一共开了30多场个人演唱会,单在香港便开了5场,每一次都赢得行家和观众的高度赞赏。她师承着名曲艺演唱家劳艳娟、李丹红,还拜着名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为师,在兼收并蓄各家各派所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琵琶弹唱风格。她不但擅弹擅唱,还能编能写和对演唱曲目进行音乐、唱腔设计。九一年曾代表广东曲艺界赴天津参加首届全国曲艺节演出,引起全国同行的注目,饮誉津门,获荣誉奖。近年来,先后前往新加坡、澳洲、美国等地区进行演出和讲学,为推广和普及曲艺事业而努力工作,得到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赞扬。还曾获第二届中国曲艺节表演"牡丹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全国、省、市最高奖项。九六年成功举办《陈玲玉96京津沪穗港澳巡回演唱会》,2000 年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成为广东曲坛一颗耀眼的明星。 2016年11月,当选广东省曲艺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

‘肆’ 李玉刚接下来要表演的《四美图》会跟之前演唱会扮演的几个女性形象有不同吗

之前的几场演歌会李玉刚扮演过四大美女中的杨贵妃和王昭君,这次的《四美图》主要扮演的就是四大美女,杨贵妃、王昭君、西施、貂蝉,这次的西施和貂蝉是李玉刚首次在舞台上呈现

‘伍’ 红线女的艺术活动

1957年7月29日至8月10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演唱《昭君出塞》、《荔枝颂》,获东方古典歌曲比赛金质奖章。
1985年,获美国亚洲协会和联合国交响乐协会分别颁发的“杰出艺人奖”和“太阳和平奖”。
1990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
1992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
2001年6月15日,红线女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接受“2001年度最杰出艺术家”的终身成就奖。这是由美国纽约州文化事务部设立的,每年向在艺术领域取得显着成绩的亚洲艺术家颁奖。
2001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粤剧艺术杰出贡献奖”,文化部首届“造型和表演艺术创造研究成就奖”。
2002年1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红线女“粤剧艺术杰出贡献奖。
2010年4月7日,获“白玉兰”终身成就奖。
2010年12月21日,获广东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2011年6月29日,获广东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2年2月27日,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5年,198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粤剧《花市》。
1989年10月12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庆祝中国唱片出版事业4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共设2个奖项,88个单位和个人获奖,红线女入获奖之列。
1995年1月31日(农历乙亥年正月初一日),1995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演出节目:广东粤剧《荔枝颂》(广东南方歌舞团舞蹈)。
2005年5月26日(农历乙酉年四月十九日),佛山电视台琼花艺术剧院成立。
佛山是粤剧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佛山电视台琼花艺术剧院是佛山市委、市政府为传承粤剧文化、振兴佛山粤剧、打造佛山城市文化品牌而成立的。成立庆典晚会于晚上在佛山市体育馆举行。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登台献艺,演出着名梅派剧目《贵妃醉酒》片段。粤剧大师红线女也出席庆典晚会。
2005年10月31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廿九日),“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第一场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
演唱会邀请京剧、粤剧等8大戏种的名家同台演出。演出节目粤剧《昭君出塞》。
2005年11月8日(农历乙酉年十月初七日),红线女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粤剧名伶、国家级艺人红线女获香港浸会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以表扬其斐然的艺术成就。这是在浸大举行的第四十六届毕业及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典礼上颁授的,典礼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暨浸大监督曾荫权主持。
2005年12月18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十八日),广州红豆粤剧团十五周年志庆暨马红艺术流派经典剧目展演举办。
为了继承、弘扬和发展优秀流派艺术,建设一流的粤剧艺术表演团体,2005年12月18日至12月20日“广州红豆粤剧团十五周年志庆暨马红艺术流派经典剧目展演”盛大文艺活动在南方剧院举办。本次演出汇集了粤剧界倪惠英、欧凯明、曾慧、梁耀安、姚志强、卜灿荣、苏春梅、张雄平、杨小秋、叶蓓等多名粤剧演员和演奏员,其中上演的经典剧目《搜书院》、《关汉卿》已经多年未在广州舞台露面。本次庆典展演期间还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修改原有的马红流派剧目《苦凤莺怜》、《刁蛮公主戆驸马》在广州周边地区演出;邀请中央电视台戏曲栏目录制马红代表剧目;重点组织《苦凤莺怜》的剧本修改和重排,为红豆团的丑生张雄平申报中国戏剧梅花奖;请红线女老师及着名演员谈艺术与人生。
2006年4月8日(农历丙戌年三月十一日),研艺粤剧音乐社举行“研艺爱心夜”义演。
研艺粤剧音乐社在吉隆坡市政厅视听中心举行“研艺爱心夜”两晚义演。红线女为演出站台。研艺粤剧音乐社的两晚义演受惠单位包括马来西亚临终关怀协会、爱心善终协会、慈爱福利中心及佛教慈济功德会。
2006年8月20日(农历丙戌年七月廿七日),陈晓明粤剧表演艺术感恩演出专场举行。
由广东粤剧院主办、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和广东八和会馆协办、广东粤剧院二团承办的“陈晓明粤剧表演艺术感恩演出专场”在南方剧院开场。阔别舞台20余载的陈晓明重新为戏迷演绎了代表作《搜书院》、《春郎削发》、《红梅记》、《红楼梦》等折子戏。广东粤剧界新人麦玉清、曾小敏等与其搭档表演。20多年前离开了粤剧舞台后,陈晓明曾从事饮食行业的经营。他表示,虽然离开了粤剧,但心里依然眷恋着它,如今能重新站在粤剧舞台上,陈晓明显得有些激动:“我要多谢黎子流老长,没有他的支持演出就搞不成了!”而谈到举办这场演出的目的,陈晓明解释道:一是为了筹款,帮助旧戏班老人解决困难;二是为了纪念他的恩师陈笑风和小结一下自己的艺术人生。当晚,除了数百位戏迷热情捧场外,从小就相识的香港着名艺人卢海鹏也专程赶来观看了现场演出。而一直以来给予陈晓明帮助的粤剧前辈红线女还到后台给予正在化妆的陈晓明以指导。
2006年9月6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十四日),红线女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庆贺活动举行。
红线女艺术中心举行成立10周年庆贺活动“知遇之恩,知音之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发来贺辞:美在人间;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为此次粤剧界盛会开腔献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代表广州市委、市政府赠送了一幅红线女肖像画的纪念品;全国人大华侨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广东省长卢瑞华,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等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2006年9月13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一日),南沙粤韵情 —名家粤剧粤曲欣赏会暨专题研讨会举行。
2006年9月13、14日,广东及港澳粤剧界的上百位知名人士齐聚南沙,参加“南沙粤韵情 —名家粤剧粤曲欣赏会暨专题研讨会”。
欣赏会上,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登台演唱粤曲《西楼恨》。原广州市长黎子流,着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宝、倪惠英、陈小汉、小神鹰等都有精彩表演。次日,年近八旬的粤剧大师红线女特意赶来参加研讨会,与会专家就粤剧发展中所面临的如何融入时代、如何提高艺术水平、如何改革创新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2006年9月28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七日),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老艺术家之家成立仪式暨中秋茶话会举行。
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老艺术家之家成立仪式暨中秋茶话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政协主席、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绍基出席并讲话。陈绍基指出,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成立以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以“繁荣”为宗旨,在“繁荣”上下功夫。这次成立“老艺术家之家”是计划开展的8项任务之一,目的就是为老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发挥余热的平台。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基金会董事长戴德丰,广东省政协秘书长、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杨懂,以及广东省、广州市文化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着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罗品超、罗家宝、陈小汉,着名粤剧编剧家秦中英以及来自广州、深圳、佛山、湛江、茂名等地的老艺术家共130多人参加了活动。
2006年11月26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初六日),在粤港澳“粤剧日”举行。
在广州,推广活动共组织了来自全市30多个私伙局及剧团近1000名演员在20多个演出点参加演出,活动将覆盖广州市中心城区越秀区的大街小巷。在主会场英雄广场,红线女以及倪惠英、郭凤女、梁耀安、曾慧、黎骏声等出席。红线女为启动仪式致词,而倪惠英、郭凤女等则会现场献演名剧选段,专业剧团还表演经典折子戏。此外,英雄广场四周还有设12个粤剧展示棚,展示粤剧戏服、道具、脸谱等,还有现场演示扎狮子头等。人民公园、海印欢乐广场等分会场也有各自的主题。而当晚在越秀区文化中心小剧场还有香港剧团的演出。在香港,自中午12时半至下午5时半,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各项精彩免费节目,包括飘色巡游、舞蹈表演、粤剧演出、粤剧戏服穿戴、名伶签名会、游戏摊位、展览等。除文化中心外,全港各区也同时举行响应粤剧日节目,计有粤剧、粤曲演唱会、展览、电影放映等。八和会馆于同日下午1时30分,在高山剧场剧院演出“古腔粤曲演唱会”。
2007年1月14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廿六日),历时10天的“走进新农村” —广州市艺术院团新春送戏下乡演出活动在增城市文化广场以一场粤剧晚会落下帷幕。
在粤剧晚会中,广州粤剧团团长、当家花旦倪惠英为了让村民和农民工兄弟看到好戏,打破剧团的界限,和广州红豆粤剧团的着名粤剧演员欧凯明合作,联合演出了一段粤剧经典对唱《十绣香囊》;着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老师,听说剧团要去农村演出,亲自打电话到市文化局要求参加演出,红老师说:“我是人民的艺术家,一定要为人民演出。”当天晚上,红线女老师站在了增城人民的面前,显得很是振奋,她用悦耳动听的“红腔”表演了两首粤曲《珠江礼赞》、《荔枝颂》,掀起了晚会的最高潮。
2007年2月8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廿一日),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老艺术家之家2007迎春茶话会举行。
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老艺术家之家在广州举行迎春茶话会。广东省政协主席、繁荣粤剧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绍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基金会理事长戴德丰,广东省政协秘书长、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杨懂出席了活动。着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罗品超、罗家宝、陈小汉,着名粤剧编剧家秦中英等130多人参加了茶话会。
2007年4月11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廿四日)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广东省政协机关召开。广东省政协主席、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绍基作了讲话,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梁国聚等出席了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增补名单,聘任红线女女士为荣誉理事长,陈笑风先生为名誉副理事长。
2007年8月22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十日),澳门永乐戏院演出《山乡风云》 。
澳门永乐戏院由珠海粤剧团演出——现代粤剧《山乡风云》。演出由红线女任艺术总监,珠海粤剧团团长、红线女的入室弟子琼霞担任主演。
2007年11月19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初十日),佛山市粤剧曲艺促进会成立。
佛山市粤剧曲艺促进会在顺德成立。陈绍基、欧广源、黎子流、卢汉超、红线女担任该会荣誉主席,顺德戏剧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梁志成担任首任主席,顺德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廖宇光担任执行主席。当晚,位于北滘的顺德花博园曲艺群英荟萃,包括有来自新加坡、英国、泰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士、越南、巴西和广东省内各地粤剧曲艺社等海内外1500多名粤剧社团代表,他们在花博园一展歌喉,为佛山市粤剧曲艺促进会的成立表演助兴。
2007年11月28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十九日),广州红豆粤剧团2007年进京展演第一场。
演出粤剧《刑场上的婚礼》。
2007年11月29日(农历丁亥年十月二十日),广州红豆粤剧团2007年进京展演第二场。
演出粤剧《关汉卿》。
2007年12月1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廿二日),2007年广东省粤剧大汇演举行。
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联、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07年广东省粤剧大汇演”于12月1日至12月15日举行。开幕式在广州南方剧院举行,红线女、罗品超、罗家宝、陈小汉等出席。主办方共选出最能代表广东粤剧表演艺术水准的26个剧团27个优秀剧目参演。参演剧目都是2001年以来创作或发掘整理、已公开上演的剧目,其中新创剧目约占三分之一,包括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粤剧剧本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这次大汇演分别在广州、佛山、中山、东莞四个演区演出,其中有部分剧目在各个演区的文化广场免费演出。汇演期间,组织专家小组和观众评议小组进行评议,评出“优秀剧目奖”、和“组织奖”若干名,为全省各级粤剧团体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共同交流,共创艺术精品的大舞台,推动粤剧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2007年12月28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十九日),粤剧电视艺术片《红线女心路之桥》首发。
粤剧电视艺术片《红线女心路之桥》举行首发式。该片以一个“桥”字生动地概括和展示了红线女的精彩艺术人生和名曲名段,并通过粤剧事业这座不朽的艺术桥梁,使她的一生和党、和祖国、和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和她所深深热爱、也深深热爱她的这块土地融会结合的整个历程。
2008年1月29日(农历丁亥年十二月廿二日),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老艺术家之家2008年迎春茶话会举行。
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老艺术家之家在广州举行2008年迎春茶话会。粤剧老艺术家欢聚一堂,共迎新春佳节。出席活动的有广东省政协秘书长杨懂,全国政协委员、基金会理事长戴德丰,着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罗品超、罗家宝、陈小汉、陈笑风,着名粤剧编剧家秦中英以及来自广州、深圳、佛山、湛江、茂名等地的老艺术家共130多人。陈绍基在会上说,如今粤剧发展形势越来越好,演出市场活跃,一批中青年演员崭露头角。最根本的一条是粤剧界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同时也得益于广大老艺术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新的一年,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将继续服务粤剧,为广东文化建设多作贡献。
2011年6月13日,深圳市粤剧团新版现代粤剧《风雪夜归人》,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剧场上演。
2013年11月28日,在广州粤剧团成立60周年的晚会上,红线女还在演出结束后登台演唱了《荔枝颂》,这也是她七十余载艺术生涯的最后一次公开表演。

‘陆’ 郭凤女几岁

郭凤女

国家一级演员,正印花旦,祖籍广东番禺,着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学生,红派艺术传人。
1972年,郭凤女以一首《洗衣歌》参加广东粤剧学校选拔,得到红线女老师的赞赏,从而通过严格的筛选,成为粤剧学校的学员。
在校六年,郭凤女得到红线女、曾玉女、刘美卿等一批老师言传身教,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粤剧表演基础。红线女老师对郭凤女的教导,更把她引领到红派艺术异彩纷呈的世界,成为红派艺术的优秀接班人之一。在老师的悉心教育下,郭凤女艺境日进,于1976年赴北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以一曲《常青指路》博得专家好评。
70年代末,郭凤女从广东粤剧学校毕业。她先后在省粤剧院青年团、广州粤剧团、红豆粤剧团工作。任各演出团的主要演员、红豆粤剧团副团长等职务。二十年间,她主演了各类题材风格的长、短剧数十个,其中既有《十三妹大闹能仁寺》、《拦马》、《王子与蛇仙》等刀马旦应工的武打戏,也有《宝玉哭晴雯》、《红娘》等花旦应工的文场戏和《山乡风云》、《家》、《白燕迎春》等现代戏,更有《刁蛮公主憨附马》、《打神》等红派名剧。她的戏路宽广,表演细腻,功架扎实,无论是以小旦应工的红娘,还是以青衣应工的王兰英;无论是以刀马旦应工的呼延金定,还是以花衫应工的阎婆惜……她都能柔韧有余地应付,在舞台上给自己和观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更值得一提的是,郭凤女嗓音甜润,唱腔优美,韵味浓郁,深得"红腔"的精妙。由于表现突出,她先后荣获省、市中青年技艺比赛特等奖、一等奖及广东省中青年戏剧演员百花奖,1994年广东省首届粤剧演艺大赛金奖。1997年成功举办了'97跨世纪之星《郭凤女粤剧艺术专场》并三次筹办个人演唱会。她曾多次随团进行外事出访演出,备受美加、澳洲、新加坡观众的欢迎和赞誉。
2001年,郭凤女被安排在广州粤艺发展中心工作。脱离了排演固定剧目的工作模式,她积极参与省市各种艺术专题活动、社会慈善活动,如:香港东华三院敬老筹款、为原广州粤剧团老艺人扶助会筹款等,使郭凤女的艺术人生更焕发出一种崭新的神采。

‘柒’ TVB古装MM排行榜

清秀温婉代表
1。汪明荃 经典的大姐大,书卷味极重,眉宇间有一种贵气人来。从最早的贺
燕秋庄梦蝶到沈惠珊,都很讨人喜欢。
2。李司棋 母性十足的闺门旦。
3。赵雅芝 古装剧中首席美女,以苏蓉蓉为代表。
4。黄杏秀 陈玉莲 二人并列吧,与赵GG一样,非常适合古装造型,以阿朱和小
龙女为代表。
5。温碧霞 蛋形脸心形嘴巴,充满古典味。我看她的时装剧较多,暂且以秦可
情为代表。
6。邵美琪 模样温柔,楚楚动人,以《饮马江湖》中的柳凌姬为代表。
7。蔡少芬 属于聪颖的古装女子,以洛神为代表。
8。杨怡 脸颊微瘦鼻梁高挺,以《再生缘》中苏映雪为代表。
9。梁小冰 瓜子脸眉清目秀,以《圆月弯刀》中青青为代表。
10 郭羡妮 在《寻秦记》中琴清的扮相就很不错。

‘捌’ 粤剧《胡不归》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粤剧《胡不归》开山于1939年,是薛觉先、上海妹、半日安的名剧,经历了近70年,至今仍不时为香港及国内粤剧班搬演;剧中选段如《慰妻》、《逼媳离婚》及《哭坟》更经常在粤曲社、演唱会及以卡拉OK形式演唱;《慰妻》一曲更是很多粤曲导师的教材,及初学粤曲唱者的“必学曲”。

《胡不归》剧情叙述一对恋人(萍生、颦娘)虽得结合,却遭情敌(萍生表妹及表哥)设计陷害,并串通医生诈谓颦娘得绝症需接受隔离,疼惜萍生的母亲(文方氏)乘萍生从军时逼媳妇离家。颦娘假托夭亡避世,萍生在坟前痛哭,感动了妻子出来相认;文方氏、表妹、表哥见二人真情至死不渝,后二者问心有愧,承认陷害颦娘,文方氏遂许萍生与颦娘再续前缘。《胡不归》虽然情节简单,但剧力深刻,致使演员既容易投入,观众也易产生共鸣。尤其在《逼媳离婚》中,家婆以为家嫂病重,遂磨利口舌、软硬兼施地逼走家嫂,是自古以来“家婆——家嫂”誓不两立的立体见证。时至今天,香港刚从“非典”疫症中暂愈,疫症、绝症、传染、隔离,以至生离死别也可能瞬间骤至,我们对之当有另一番体会。

邓兆华先后毕业于浸会大学生物系及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1991年获颁一级荣誉学士学位,其后继续在中大攻读硕士课程,1996年以论文“粤剧《胡不归》研究”获颁哲学硕士学位。他曾被教育统筹局艺术教育组委任为“粤剧课程发展实验小组”成员,参与设计中小学音乐科粤剧、粤曲的教材;现任教于长沙湾天主教英文中学。

胡不归之哭坟 (头段)

(倒板)凄凉腑肺。(乙反长句滚花)胡不归。胡不归。伤心人似杜鹃啼。人间惨问今何世。泪枯成血唤句好娇妻。妻罢妻。我唤尽千声都不见你来安慰。又怕漂零红粉。恨长埋。胡不归。胡不归。荒林月冷。景凄迷。凄凉忍作回家计。护花无力化春泥。唉。我若见不得娇妻。愿作情场区嘅猛鬼。(白)哦。春桃。你少奶系边,你快啲讲明原委(旦白)少爷。可怜少奶为你经已一命归西喇。(生白)哎。(哭相思)颦娘呀。妻呀。好比晴天霹雳。恨难低。你知否葬在何方。可否带我到坟前哭祭。(白)哎胡不归兮胡不归。归迟惨见恨长埋。卿卿为我甘为鬼。怨句天来。哎。我哭一句妻罢妻呀。 (二段)(乙反二黄)月冷风凄。凄凉雪涕。香魂惨逝。恨海沉迷。薄命怜卿逢劫例。归来空自唤魂兮。夜台若许为情鬼,合欢花艳共长埋。血泪空挥难抚慰。娇你月色花艳丽。虚圆含冤应化。杜鹃啼。花落鸟啼。惨对凄凉。哭祭。(快合尺滚花)卿死,由我死,可痛、我为难觅卿为。欲破碎桐棺,一看娇妻玉体。(白)爱女鼙之墓。(重句)(口鼓)妻呀。我见你以女字题碑;可见你凄凉〓腑肺。我生以你为妇。死亦以你为妻。我为表不变之情。立把碑文碎毁。妻呀。我与你永存情爱。你应鉴此碑题。(滚花)绵绵此恨。永无了结之期。

‘玖’ 黎佩仪的人物简介

黎佩仪,广东顺德陈村镇人,1991年,黎佩仪前往加拿大定居后,在洛矶山设帐授徒。现为加拿大籍华人,从艺40年,饮誉羊城曲坛。在艺术实践中,她吸纳不同流派唱腔的优点,塑造了不少令
人难忘的艺术形象。行内人评论,她集伶腔和粤剧演唱艺术于一炉,是难得的子喉唱家。
黎佩仪,从事艺术40余年,表演经验丰富,音色优美,集“班味”与“曲艺唱工”于一身,自成一格的子喉唱腔艺术风靡海内外。现为旅居海外的粤剧曲艺职业导师。黎佩仪在十多年前离开广东音乐曲艺团,只身移居加拿大卡城。羊城不少戏迷对她依依难舍,因为黎佩仪唱功了得,行腔清丽脱俗,收放自如,字字传情。身在异地的黎佩仪凭着对戏曲艺术的执着,历尽艰辛,闯出了一片天地,在当地开办剧艺学院,桃李满园,还成功地举办了数十场师生表演专场和个唱会,丰富了卡城华人社区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粤剧(曲)在海外的发展。
黎佩仪是旅居加拿大并加入加国国籍的华人粤剧粤曲导师。多年历经磨练,在举目无亲的异国环境下,造就了黎佩仪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驱使她事事亲力亲为。每次演出,她都集统筹、策划、艺术指导于一身。而祖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情系红豆的海外赤子,在广东省曲协、广东省音乐曲艺团鼎力主办下,深情捧出这台演唱会。黎佩仪唱腔艺术演唱会共有《情义托琴弦》、《雪夜访珍妃》、《楼台会》、《林冲别妻》等八首名曲,参演者有粤剧、曲艺界的着名演员和唱家黄少梅、梁耀安、曾慧、曹秀琴、陈玲玉、欧凯明等。节目主持人由着名笑星黄俊英和黎佩仪的女儿———佛山琼花艺术剧院院长、佛山青年粤剧团副团长李淑勤担任。
继2005年在南方剧院举办个唱后,旅加华人粤曲唱家黎佩仪在南方剧院举办一场名为《佩韵仪腔桃李情演唱会》,参加本次演出的不仅有她的学生,还有粤剧界当红的三位文武生梁耀安、欧凯明、姚志强。此外她的女儿,佛山青年粤剧团的当家花旦李淑勤也将参加母亲的演唱会。行内人都称黎佩仪唱功了得,行腔清丽脱俗,收放自如,字字传情。她常往返加拿大和中国广州,主要从事教学,培养更多的曲艺人才。提到演出,黎佩仪说与上次演唱会也有很大不同,整台演出比较抒情,有保留的《情义托琴弦》,也有自弹自唱的《晴雯补裘》,还有老观众都熟悉的《潞安洲》,这首当年由陈冠卿为她和白燕仔度身创作的名曲,现在她将唱腔重新编排一下,将和欧凯明对唱。而姚志强将和她对唱《司马题桥》。

阅读全文

与粤剧四大美女演唱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动漫美女独自走在夜路 浏览:1555
动漫美女被骗10万 浏览:1302
高铁上的小女孩图片大全 浏览:2083
美女丝袜中出电影有哪些 浏览:1080
古代四大美女ppt 浏览:1918
韩国美女车载dj音乐完整版 浏览:1851
巨臀美女手机在线看 浏览:808
小美女跳舞干净利落 浏览:2223
继承医馆美女小说 浏览:1557
最美军训女生爬草坪的图片 浏览:1776
裸体女人和男人日B图片 浏览:2129
美女是黄视频下载 浏览:1732
大漠苍狼偷看美女换衣服是第几集 浏览:1625
男生温头像柔图片 浏览:1107
让图片可爱起来的小图案 浏览:1259
什么叫姿身大美女 浏览:3735
看日韩美女生活片 浏览:1909
女人使用健慰器图片 浏览:2087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听温柔大方美美哒 浏览:1137
哪里能请到美女演员 浏览: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