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列举战国七雄时期的各国知名的女子
齐
虞姬,齐威王宠姬,谏威王不从,被囚于高台九年。
钟离春,齐宣王后,四大丑女之一,着名的“钟无盐”。
齐君王后,太史敫之女,与淖齿之乱中逃亡民间的齐襄王私通,生下齐国末代王田建。她主政期间,上了秦国远交近攻之当,不援助其他关东五国,是齐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楚
郑袖,楚怀王宠姬,与靳尚共毁短屈原。
李园妹,楚幽王生母,先嫁楚春申君,怀着孕成为楚考烈王后。其哥为防止泄密(幽王本非考烈王之子)而杀春申君。
秦
秦宣太后琇氏,秦昭襄王之母。任用同母异父弟弟穰侯魏冉为政,威震秦国。
赵姬,秦始皇生母,与嫪毐私通。
华阳夫人,秦孝文王的王后,秦庄襄王的养母,楚国人。
夏姬,秦庄襄王的生母。
燕
文侯夫人,燕易王生母,与苏秦私通。
赵
代王夫人,赵襄子姐姐,赵襄子灭代,代王夫人泣而呼天,摩笄自杀。代人怜之,以其所死地命名为摩笄之山,即今山西马头山(或鸡鸣山)。
吴孟姚,即吴娃,赵武灵王之妻,惠文王之母,赵惠后。
赵威后,赵惠文王之妻,赵孝成王之母,都学过一篇中学课文叫《触龙说赵太后》。
魏
如姬,魏安釐王宠姬,信陵君窃符救赵,如姬就是帮信陵君盗虎符之人。
韩
聂嫈,战国四大刺客聂政之姐,聂政刺杀侠累后为保护她而自毁面容,聂嫈为了弟弟能流芳后世自杀于聂政尸体旁。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上面比较详细。
Ⅱ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美女
NO.1 南子 卫灵公夫人 宋国(河南商丘)人。南子一句:“寡小君愿见”,甚至让孔子都动了几分念头,并使孔子五次入卫,且长时间滞留卫国。与其他美女不同,南子可谓德,才,貌具全,治国方面颇有才能,对有才之人亦礼敬有加,谓之春秋第一美女,当之无愧。
NO.2 庄姜:卫庄公夫人,齐国(山东临淄)人。才貌双全,《诗经 邶墉卫》中有多首对她的描写。据考证,卫庄姜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诗人(离别诗之祖,《诗经 国风 燕燕》相传就是出自她之手)。卫庄姜的品德绝对是十大美女之首,但因长期被卫庄公冷落,屈居第二。
NO.3 夏姬:陈国大夫夏御叔妻,郑国(河南新郑)人。若纯以美色论,此人可排第一。实际丈夫有八个:子蛮、夏御叔、陈灵公、孔宁、仪行父、连尹襄老、黑要、申公巫臣。以从祖母的身份和陈灵公通,陈国因她几近亡国。后申公巫臣为娶她不惜灭族叛国。
NO.4 文姜:鲁桓公夫人,齐国(山东临淄)人。即使到现在也可称之为红人,才华出众,绝色。从小与其兄诸儿青梅竹马,出嫁之后与诸儿(齐襄公)兄妹通,害死鲁桓公,后长期居齐不归。
NO.5 宣姜:卫宣公夫人,文姜的姐姐。本应为卫世子急子之妻,结果成为了卫宣公筑台纳媳的女主角。后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世子,害死了急子和自己的儿子公子寿(二子竞舟)。最后遭到卫国的全国唾弃,被废,改嫁公子硕。
NO.6 息妫:息侯夫人,陈国(河南淮阳)人。红人,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中的女主角。蔡哀侯贪其美色几乎亡国,楚文王为了娶她攻灭息国。嫁于楚文王后,三年不说一语。
NO.7 西施:范蠡妻,越国(浙江绍兴)人。最大的红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等等等,不知一人霸占了多少好词。美人计的第一位女主角。相信很多人会对把她排在第七不满,认为此女至少应该三甲。仔细翻看春秋的史书便可发现,对她的美色的赞扬绝对没有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而且有可靠史料记载,西施是大脚,这并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而且此女甘于去施美人计,德上又矮了三分。
NO.8 骊姬:晋献公夫人,山西人。计杀世子申生,逼走重耳(晋文公),制造了 骊姬倾晋。
NO.9 孟赢:楚平王夫人,秦国(陕西西安)人,楚平王为此女先逐世子,后废世子。
NO.10 孔父嘉妻魏氏:宋国人。宋国太宰华都为此女杀孔父嘉及宋殇公。
Ⅲ 春秋战国燕国历代国君有女的吗
春秋战国早就已经进入父系社会,不可能有女国君。除非是周边各类苗、蛮、夷、羌等还处于母系社会的原始人有女头领。
母系社会又称母系氏族制社会。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类体质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称作“新人”,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后期,现代人形成,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母系氏族实行原始共产制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语言、名称。氏族成员生前共同生活,死后葬于共同的氏族墓地。随着原始农业及家畜饲养的出现,作为其发明者的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中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遗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男子在生产部门中突出地位的出现,原来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男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婚姻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父权制随家庭出现而产生,财产按照父系继承,世系随父系计算。父系氏族制形成后,私有制萌芽、产生。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阶级对立出现。由此进一步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开始产生。 父系氏族制不同于母系氏族制的本质区别,在于世系按父系计算,财务由子女继承,男子是社会和家庭的核心;他有权支配家庭的财产,也有权支配家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