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寻找大海与海鸥的大图片
你看看这几幅如何?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B4%F3%BA%A3+%BA%A3%C5%B8&in=29233&cl=2&cm=1&sc=0&lm=-1&pn=72&rn=1&di=1430765736&ln=75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B4%F3%BA%A3+%BA%A3%C5%B8&in=29233&cl=2&cm=1&sc=0&lm=-1&pn=74&rn=1&di=1510753576&ln=75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B4%F3%BA%A3+%BA%A3%C5%B8&in=29233&cl=2&cm=1&sc=0&lm=-1&pn=70&rn=1&di=1348675736&ln=75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B4%F3%BA%A3+%BA%A3%C5%B8&in=29233&cl=2&cm=1&sc=0&lm=-1&pn=72&rn=1&di=1430765736&ln=75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B1%A9%B7%E7%D3%EA+%BA%A3%C5%B8&in=8985&cl=2&cm=1&sc=0&lm=-1&pn=1&rn=1&di=291310880&ln=2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B4%F3%BA%A3+%BA%A3%C5%B8&in=26671&cl=2&cm=1&sc=0&lm=-1&pn=54&rn=1&di=1602039680&ln=75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B4%F3%BA%A3+%BA%A3%C5%B8&in=18044&cl=2&cm=1&sc=0&lm=-1&pn=0&rn=1&di=251589612&ln=75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B4%F3%BA%A3+%BA%A3%C5%B8&in=31341&cl=2&cm=1&sc=0&lm=-1&pn=1&rn=1&di=1659254680&ln=75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B4%F3%BA%A3+%BA%A3%C5%B8&in=16959&cl=2&cm=1&sc=0&lm=-1&pn=13&rn=1&di=2157696440&ln=75
‘贰’ 吴庆恒与海鸥的故事
昆明是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市区的 “心脏”是号称“小西湖”的翠湖,它共有200多亩的水面,湖光潋滟,古木参天,风光优美。1985年初冬,这里突然出现了举世罕见的一大奇观:从万里之外的西伯利亚,突然有无数的鸥鸟飞临到这冬天依然是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翠湖,白天约有5万只鸥鸟汇集于此,它们或在翠湖上空盘旋翻飞,或在湖中游弋,或相互追逐。夜晚,它们又都飞往附近的滇池、阳宗海、抚仙湖过夜,黎明后都又准时飞回来云集于翠湖。这些鸥鸟,体大如鸽,羽毛洁白,嘴红如血,人见人爱,被人们亲切称为“红嘴鸥”。红嘴鸥的到来,有如柔美的天使,使人们始是大为惊喜,继而更是爱得心疼;自此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翠湖观赏,附近街道上食品摊点云集,以方便人们买上食品去喂鸥,人们把食物抛洒于空中,或置于湖堤上,甚至置于手掌中,红嘴鸥便会纷纷飞来取食,人与鸥结下了难解难分的“人鸥情缘”。市政府也颁布禁令:不准捕杀鸥鸟,不准放爆竹惊吓鸥鸟,为了能够永远留住红嘴鸥,市政府不惜投入巨资,每年拨出10多万专款,后来又增加到20万,用以作为红嘴鸥的食物专款,指定食品企业生产适于鸥鸟的食物,由环保局的职工不断给鸥鸟投食。天上的白云变幻不息,地上的昙花瞬间消失,东流的江水一去不返,20多年来,物换星移,沦桑巨变,但这些柔美可爱的小精灵,就像游子归乡一样,年年初冬都一往情深地准时飞回春城把冬日的翠湖绘缀成一幅生机勃勃、人欢水乐、天人合一、人鸥相亲的彩色画卷,为春城平添出一道亮丽的人间奇景。
在这里,曾产生过一则家喻户晓、令人动情动容的“鸥与老人”的人间佳话——有位名叫吴庆恒的退休老工人,原毕业于解放初期的革命大学,精通英语。解放后在单位工作时,思想激进,具独立思考能力而不人云亦云,因与人交谈时发表过一些个人见解而被打成右派;后又曾因有位军人家属给他煮过几次饭,又被告发破坏军婚而被判刑入狱。出狱后他回到原籍昆明,被分配在化工厂当工人,从此他就不愿再与他人交流,孑然一身,一直过着孤寂的生活。自海鸥飞来昆明那年,他也退休了!于是,海鸥便成为了他生命和精神的寄托,十年如一日,他每天都要到翠湖来看鸥、喂鸥,与海鸥结为了人生的知己。老人每月原来只有200多元的退休工资,后来增加到308元。在每年海鸥来昆明的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老人用工资的一半来购买海鸥的食物。每天早上吃完早点,老人就拿着头天晚上自己做好的食粮进城来喂鸥,从西郊的昆明化工厂到翠湖公园距离有10多公里,他舍不得坐5角钱的公交车,一直是步行进城,往往要到中午12点左右才到翠湖,老人中午也舍不得花块把钱吃碗米线或饵丝,而是以自带的干粮和水当作午餐。喂一阵海鸥,老人只得在下午3点前再步行赶回厂里去。在工厂食堂打晚饭吃时,他顺便捡一些别人丢掉的馒头,晚上回家后把馒头切成碎块,再和上自己给海鸥买来的面粉、白糖、鸡蛋、制作成海鸥食品,第二天就带来喂鸥,生活就是这样周而复始。
老人喂鸥时,会跟海鸥喋喋不休,边喂鸥边不停地跟海鸥说话,他来翠湖看鸥、喂鸥不是出来看稀奇、凑热闹,而是真正用心来爱海鸥,他跟海鸥交流的眼神,完全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海鸥跟老人都很熟。像老人救助过的仅有一只脚的海鸥,老人呼之为“独脚”,只要老人一喊,独脚就会从水面上一跃而出,老人还为其他一些海鸥取名“灰顶”、“沙皇”、“小宝”、“小丽”……老人不断呼唤着这些亲切的名字,这些小精灵就会飞来进食,有时还围着老人飞翔,甚至落在老人肩上。老人喂鸥时,红嘴鸥和他亲密无间的真实的生活镜头成为了闻名的“翠湖一景”(有很多人也模仿他,把鸥食放在湖边的栏杆上,但红嘴鸥都不敢飞来取食。总有引得游人、路人停足围观、欣赏,并啧啧称奇。
1995年末的一天,摄影家李志雄在翠湖边朋友开的影友沙龙休息,闲聊间发现对面翠湖边有位老人在喂海鸥,他喂法和别人不一样:他不是抛撤着喂,而是把食物摆放在栏杆上,海鸥吃完,又从身上背的食品袋里抓出来再摆放上一些,一面喂鸥还一面呼唤着什么。和朋友聊起来,才知道这位老人经常来喂鸥,10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很多人都认识他,只是不知其姓名,故私下都亲切的称其为“海鸥老人”。李志雄凭着自己艺术的敏感,明白眼前这位老人将是非常重要的拍摄题材。于是,便带上相机走过去和老人聊天。开始老人对他毫不理睬,也不准为其拍照。摄影师李志雄并不因为老人态度的冷淡而冷却了自己的艺术热情,从此便每天来找老人慢慢聊天,不断地接触终于使他们成为了朋友。老人紧闭的心扉对他敞开了,讲了自己坎坷而凄凉的身世;老人还告诉李志雄:有许多红嘴鸥已成为他的知己,他随时都可以把它们唤来。李志雄不相信,老人便当场呼唤,它们果然闻声后便从湖水中跃起,在老人的头上、身边周围亲切地翻飞不停;老人还告诉李志雄:去年有一只他取名为“小宝”的红嘴鸥,在他头戴的帽子上反复停落了三次,并不停地鸣叫,不停地在他周围翻飞,但当时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明白了,“它这是在向我告别呀!第二年它就再没有飞回翠湖来了!”;有一次老人正在喂鸥,旁边一个打扮流里流气的伙子瞅准了,便伸手在栏杆上捉住了一只红嘴鸥并得意地哈哈大笑。李志雄亲眼目睹:只见此时的老人如同暴怒的雄狮扑了上去,出手封住伙子的领口,发出了一声雄狮般的怒喝:“杂种!给我放手。”在周围欣赏老人喂鸥的人群也纷纷指斥这伙子的劣行,伙子吓得脸如灰土,赶忙放开红嘴鸥便灰溜溜地跑了……
李志雄结识了老人后,就经常到翠湖来看望老人和红嘴鸥,可是不久,李志雄发现有几天没见老人了,心很是惦念。突然一天,他看到老人穿着一套簇新的手缝的衣服步履蹒跚地到翠湖来喂鸥。老人很虚弱,坐在翠湖边喂鸥时,身体弯成弓样的曲线。老人对摄影师说:“这几天病了,3天只吃了一碗面,今天觉得好些了就来看海鸥,心里总是牵挂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当时,李志雄拍完照也没觉查出什么,第二天老人没来,第三天也等不见老人,第四天李志雄突然冒出个念头,老人可能出事了!于是,便立刻给在杂志社、电视台的朋友打电话,大家聚在一起立刻买了些滋补品开着车去看望老人。谁知已经晚了,老人已在头天晚上离开了人世!
老人的屋里,只放得下一张床,有一本英汉大辞典,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是6个鸡蛋和一小袋面粉,那是弄来给海鸥吃的。老人的邻居包师傅介绍说:老人平时生活很节俭,他喜欢听京戏,但10多元钱的收音机都舍不得买,只是在包师傅收听京戏时请他把声音放大一点。据化工厂退管办的师傅介绍说:老人30多年了从不报销医药费,去世前仅是患了感冒。老人的床前挂着一张很小的海鸥照片,听说那是他花了3元钱请翠湖公园照相的人帮拍的,照片上的海鸥很小。看着这张照片,李志雄禁不住阵阵的悲痛:自己答应过老人的两件事,一是要送他一套他与海鸥的全套照片,二是要带他去看海鸥睡觉的地方,因斯人已去而爽约了!
老人西去后,当地的报纸,电视台纷纷报道了此事,全云南的人都知道海鸥老人的感人故事。
从化工厂回来后,李志雄他们在翠湖印刷了海鸥老人去世的讣告。李志雄把为海鸥老人拍摄的最后那张照片放大到24英寸后带来翠湖边为老人举行了一个追悼会,很多人都从照片认出了海鸥老人,很多人都在照片上签名,把照片所有空白的地方全部签满了。最奇怪的是,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久久地整齐肃立着不愿离开,目睹了此情此景的人们都纷纷落泪。当李志雄和朋友们要拿走照片时,海鸥们都扑了上来,翅膀几乎要煽着人。李志雄和朋友们给老人送行时,好多素不相识的人都赶来了,他们来到殡仪馆,没有悼词,没有哀乐,他们把这张签满了名字的照片放在老人的怀里,陪老人一起化为了灰烬。
李志雄为海鸥老人拍下的那组照片,使他夺得了第六届新闻奖“人与自然”金奖。“老人与鸥”的故事随着珍贵的影像便永远留在了人间。每次他把这个刻录的片子放给学生们看时,学生们都会哭成一片。人们怎么能不哭呢?在老人悲怆而压抑的生命历程中,他将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寄托在海鸥这个大自然的精灵身上,他只想回归自然,回归和谐。这位小人物的闪耀着人性美光环的人生故事激起了所有小人物广泛的共鸣。海鸥老人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世的真善美的活生生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间,而红嘴鸥,已成为贴在昆明人心上的市徽,已成为昆明的一张城市名片。
2005年初冬,红嘴鸥的先头部队又飞来昆明了!在这海鸥老人十年祭的日子里,人们又油然怀念起这位可敬的老人。一位在海鸥飞临昆明那年出生的女孩致信当地报纸说:新加坡一座鱼尾狮成为国家的标志,哥本哈根美人鱼雕像让一个童话永久流传;她说:她第一次知道了海鸥老人的故事后就哭了;她认为:一个真实的童话能为一座城市带来了如此巨大的温暖,所以,应该为海鸥老人在翠湖边竖起青铜雕像,让它化为昆明的一种精神财富,以免这份真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谈忘。
女孩深情的呼唤立即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一个为海鸥和海鸥老人捐款的热潮便在社会广泛形成:有的企业家个人,还有老人生前所在的企业(这是个困难企业),都是捐款上万;有位盲人因与海鸥老人有一面之交而终生难忘,尽管他生计维艰但却慷顺捐资千元且不愿留名;甚至连小学生都捐出了平时积下的零花钱……众人拾柴火焰高,捐款很快就足够开支了!于是,昆明当地的报纸又向全市的艺术家们征集青铜塑象的设计图案,并将多种设计图案发表出来供群众品评,最后从中选定大家公认的佼佼者;并请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张文勋教授撰文介绍海鸥老人简略事迹。2006年春,海鸥老人的青铜塑像终于在翠湖公园揭幕落成,塑像旁的汉白玉石碑上刻写着老人的感人事迹。凡来云南旅游的游客都能如今,来昆明翠湖的人都会在美丽的翠湖上看到海鸥老人的青铜塑像,为一位社会最底层的最普通的凡人百姓塑像立碑,这在国内很可能是首创,至少是极为罕见
‘叁’ 海边看海鸥的心情说说
1、也会去海边看海。我很想念海,想念海鸥,想念风,想念第一次见到海的感动。
2、没有人出门,海鸥好饿!见到人会跟着飞!
3、感觉现在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城区可以见到海鸥,开森。
4、第一次见到海鸥在飞翔,自由和平,海鸥在人群之上滑过,不是看到人群就飞走,而是往人群之中飞去。
‘肆’ 大海的上空的海鸥是什么样子
海鸥是人类最熟悉的海鸟,它对各种环境都有非凡的适应能力,根据海鸥羽毛体形,一般把它分为两种子群。一种是黑头或是有头兜的鸥,体形较小, 夏季头部颜色会有变化;一种是头部与身体颜色均呈白灰色的鸥,重量(它们的体形、尺寸、头形、嘴及腿都是重要的鉴别特征)。
‘伍’ 手机怎样拍海鸥
1、我并没有用长焦镜头,也没有站在空中拍摄,只是平地站或者坐,左手拿着吃的吸引海鸥,右手举着手机,等待时机去连拍。
2、取景很重要,一定要低角度,虽然很吃力,但是这样拍出来的背景才是纯正的蓝天,看上去像翱翔在空中。如果不注意取景的视角和背景的话,那后面的栏杆、桌椅、帐篷、船只、海水、游客等等都会出现在画面里,就不是这个感觉啦。
3、想法比方法重要,方法比技巧重要,技巧比器材重要。
(想法 > 方法 > 技巧 > 器材)
交代完方法,就恍然大悟了吧?原来,这么简单。是的,有时候用《野路子玩摄影》,会比依赖器材更有趣。有时候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照片,其实拍起来很简单。
最近在用OPPO R9s拍摄
再分享一些用这款手机拍摄的照片吧:
喜欢拍有颜色的东西,无所谓用什么器材,现在的手机在拍摄方面,肯定会越来越好。
老建筑和逆光,不要以为光都是P出来的,其实都是拍出来的。
如果不追求长焦大光圈镜头的景深效果,用手机去拍一些环境人像,还是可以的。还有,不要以为光都是P出来的,其实都是拍出来的。逆光、轮廓光和光影都有啦。
现在的手机基本都有手动模式,尝试一下慢快门拍摄水流。
光圈大的好处是,在暗暗的水族馆里,也可以拍得还不错。
这个照片没啥好说的,有钱租个飞机,谁都能拍到,可能就是构图会有一些区别。所以这类的照片,不同的看客会有不同的看法。单纯讨论画质,我认为没有意义,那是老法师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有钱无脑的可以用器材来解决画质,无钱有脑的可以用技术来解决画质。
这就是纯粹利用手动功能来控制色温和曝光来进行拍摄了。
这是我最爱的一张照片,就像本文的第一张照片一样。照片没有做太多后期,那些斜线条伴随着鱼儿的影子,是太阳从水面照射下来自然形成的,我连水族馆玻璃的两个竖线接缝,都没有P掉。
拍摄对象是个路人,我躲在她身后抓拍而已。如果当时拍的要是我自己的女人,我会让她往左上角抬头望去,这样,还可以拍到女人的轮廓。
‘陆’ 有海鸥大海有美女成语怎么说
应该是
精卫填海
试试
‘柒’ 悬赏:海鸥 DF300G 胶卷相机照片有固定出现的竖条纹,请问是快门的问题还是漏光了
最大可能是你的胶卷仓接口处漏光了,这个东西你可以简单的给胶卷仓门贴一块胶布,然后拍摄后冲洗,如果消失就是那里漏光了,可以用胶卷暗盒出口处的黑布条重新给漏光处的遮光条做下修整就可以修好,当然拿出去修能贵些,有50元也搞定了。
‘捌’ 小女孩在沙滩和海鸥的看图写话
星期天,晴空万里,天气宜人,小朋友到海边去拾贝壳,走到海边看见沙滩上有五彩缤纷的贝壳。
一个带着帽子的小女孩,左手拎着篮子,右手在拾贝壳,她拾了满满一篮子的贝壳。还有一个小男孩把拾到的贝壳摆在石头上数贝壳,有的弯下腰,有的坐在沙滩上,有的蹲在沙滩上在拾贝壳,他们拾得很高兴。
‘玖’ 迷人的大海看图写话写上轮船、海鸥
迷人的大海看图写话如下:
大海是一个景色美丽,非常迷人的地方。
早晨,太阳像一个火球,从远处的海平面上慢慢地升起,这时整个海望去是红色的。当太阳爬得老高老高时,海水又变成原来的蔚来色。海鸥在天空矫健地飞翔,鱼儿成群结队的游玩着,有些顽皮的鱼儿不时地跳上水面相互打闹者,似乎是与海滩上的人们打着招呼:“你们也下来吧,和我们一起玩好吗?”
中午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强烈的阳光照射在微波泛泛的海面上,整个大海像银子做的一样,一片银光闪闪。有几艘远洋轮船,拉着汽笛,轰隆隆地开了过来,后来浪花推着前面的浪花一个劲的扑向海岸,然后慢慢地消失在海滩上,这时大海又恢复平静了。
傍晚,大海的景色是最迷人的。劳累了一天的太阳公公满脸彤红、气喘吁吁地回家了,这时海是深蓝色的,他在圆圆的月亮、闪闪的星星、船上的灯光和海边路灯的映射下,更加令人迷恋。
‘拾’ 坐轮船看海看海鸥的心情
很好,在大海上的感觉,大海,天空,海天一色,海鸥自由飞翔,心也跟着一起遨游四方。飘飘然的感觉。如果喜欢安静,就一个人静静的看,如果身边有陪伴的人,就更加浪漫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