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孔子与美女政治家南子交往为何被后世喋喋不休原因是什么
孔子与美女政治家南子一次普通的见面,被后世喋喋不休的原因是:孔子与南子的形象差别太大,感觉不是同一类人,世人们觉得文质彬彬的孔子不应该去见放荡不羁的南子,不论何种原因都不可以。因为孔子是一个圣人的形象,世人对圣人的要求颇为严格,不允许有一星半点的污迹,也就是说孔子所有言行都应该是后人所学习的榜样。如此高尚的圣人形象怎能和一个充满诟病,私生活不检点的女人联系在一起,是后人们不能接受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对南子和孔子见面的过多解读,造成很多误会。
这一件事情,让孔子十分高兴,找到知音。从南子的寝宫出来,孔子的步伐变得轻盈欢快,孔子的弟子子路看到从未如此高兴的师父,再加上子路对南子的印象十分差,便没有好脸色地问孔子,你们做了什么?孔子和子路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子路还是不信,孔子发誓说:“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说:“如果我做了什么苟且之事,就让上天来惩罚我吧。”由此后人解读孔子和南子因为儿女情长变得快乐。其实我不这样认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的快乐仅仅是因为南子对他政治才能的认可。
Ⅱ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是在诋毁女人吗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其实和女子无关,孔子用激将法,将子贡和小人列到一起,告诫子贡不要做一个小人,让别人厌恶,聪明的子贡明白了孔子的良苦用心,最终成为一名不输于孔子的贤人。
所以说,很多人拿“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来诋毁女性,是不对的,他们根本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也根本不懂文化。
Ⅲ 孔子与美女政治家南子交往为何被后世喋喋不休呢
子见南子,这一段往事,其实是一段说不清楚的历史公案。之所以被后世喋喋不休,原因就是孔子与南子,两个人的形象反差太大,南子的“不良”形象,几乎可以摧毁孔夫子,弄得孔夫子百口莫辩。其实,当我们剥离开一些强加在南子头上的评价,也许看到的就是另外一副画面。
Ⅳ 孔子有句话是说,不要让我们看见美女就用下半身思考
食色性也。
Ⅳ 孔子和他的弟子是如何搭讪美女的
孔子一生,极少有与女子言谈的记录。最着名的一次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到达卫国,应邀与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会面。而南子名声差劲,史载她“美而淫”。孔子犹豫一番最后去了,原因无非是为了向卫灵公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先做个铺垫而已。但外人不这么看,孔子那个在卫国作官的弟子子路就很不高兴,孔子事后赌咒发誓证明清白。此事《史记》和《论语·雍也》都有记载。
网络配图
一边是儒家大圣人和他那些着名的大V弟子,一边是个无名的乡间女子,这次有预谋的试探,堪称史上最文艺的搭讪,可能让孔子改变了对南国的看法。
《韩诗外传》的作者韩婴,在这段记载的末尾引用了《诗经·汉广》里的两句话,“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并说“此之谓也”。《汉广》本就是一首优美的情歌,被韩婴引用到这里,既解释了这首诗的本意,又非常好玩,替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表露了对这个女子的倾慕之心。
参考书目:《韩诗外传》、《孔子集语》、《史记》、《论语》
Ⅵ 孔子与他的弟子的故事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虽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别说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起笔写了一个“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认识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颜回说:“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一些事是认不得‘真’的啊。”
一天,孔子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中午,师生聚在树荫下休息,先解马放青,然后师生进行野炊。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马牵走了。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怪我们看管不严。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路呢。” 农人置之不理。 子贡回到树下将索马的经过讲给了孔子。孔子说:“你用过分谦恭文雅的言词向农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歌舞演示给盲人,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这是你的错,不能归罪农人。”说着,让养马人去要马。养马人对农人说:“我耕于东海,将往西海,我们的马驾车到这里,快要饿死了,只好放它吃点路旁的庄稼。你快点将马还给我们,要不,我们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车上六七个人都要你管饭,你不管饭的话,我们饿死在你家也不走,还怕你不偿命不成。” 农人听了,吓得直打哆嗦,慌忙将马交还。养马人牵回马,孔子含笑看子贡一眼。子贡羞愧无地自容:身为言语科的学生,平时认为自己学习好得不得了,今天办这件事还不及一个养马人。先生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是至理明言啊。子贡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 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 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 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子贡和孔子离开宋国,经郑国、陈国要去楚国,途中经过一片桑林,遇见连两位长相清秀的养蚕女子在林中采桑,孔子随吟了一句:“南枝窈窕北枝长。” 一采桑女随即答道:“夫子在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着来问我采桑娘。 当师徒十多人走到陈国和蔡国边界时。边界守军不让他们前往楚国。孔子师徒围困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被困的第四天,粮食没有了,他们只得挖野采充饥。几个弟子相继饿出了病,躺在地上,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孔子却神色坦然地坐在舆帐里,诵诗、唱歌、弹琴不止。 子路心烦意乱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侯吗?“ 孔子看着满脸忧怨之色的子路,心平气和地说:”君子在穷困的时侯能坚守节操,小人遇到穷困不能控制自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子路想说什么,却没说,赌气地扭身便走。孔子深知,在这危难关头,弟子们的思想很活跃,对他的作为不理解,对他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他想,很有必要和弟子们进行一下思想交流。于是,叫来刚刚离他而去的字路,问道: “《诗?何草不黄》里说:‘我们既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为什么要流在荒无人烟的野地里。’我们的主张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困在这里?” 子路寻思了一下说:“恐怕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吧?所以,人们才不信任我们;恐怕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人家才不放我们通行。” 孔子摇头:“假使有仁德的人能使人信任,那还会有伯夷、叔齐这样的好人饿死在首阳山呢?要是有智慧的人必定能够处处畅行无阻,哪还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孔子又把子贡叫来,问他同一个问题。子贡说:“是不是老师的主张太大了,因此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降低一下自己的政治主张,靠近一下现实呢?”子贡直来直去的话,其实是他思索了好久,早想向老师建议的一个问题。孔子不满意地说:“赐呀,一个善于耕田的农夫,不见得有好收成;一个好的工匠虽有精巧的手艺,然而却未必能使人都称心如意;君子也是一样,他只能专心地修道,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却不一定被社会容纳。现在,你不能坚信自己的理想,反而想一味地迎合众人,志气真是小啊!” 子贡听了老师的话,开满心里虽然不舒服,也不完全同意老师的看法。但老师矢志不移的精神和高尚的操守却深深感动了他。 孔子又叫去了颜回,也问了同样的问题。颜回说:“老师的道理太大了,天下虽大却还是容不下。虽说如此,老师不改其志,依然推行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容纳有什么关系?不被世俗容纳才显出君子本色。“ 孔子听了颜回的话,愁苦了几天的脸上有了笑容,说:“好小子,好小子!要是你将来成了大富翁,我一定做你的管帐先生。” 颜回走了,孔子看着颜回的背影,心花怒放地想弹奏一曲。他去拿琴,不经意碰了琴旁的一个袋子。袋子里面装的是前些天子贡卖玉的金银。看着这些钱袋,孔子想起刚才称赞颜回,批评子贡的话,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他放下琴,一下子没了弹奏乐曲的兴致。孔子师徒被围困的第七天,来了位骑马的将军,他有意戏弄这些书生,令人拿出十多个九曲珠说:“如果用丝线穿起来,就让你们进楚国。” 孔子和弟子们不能穿这九曲珠。孔子想起采桑女的话,叹道:真是一语成谶啊。孔子便让子贡返回去向采桑女求教。子贡回到桑林旁的那户人家门前。家中人称女子不在,并以一菜瓜给子贡。 子贡说:“‘瓜’子(籽)在内也。” 这时,那个与孔子对诗的女子从房内走出来,她说给子贡穿九曲珠的办法:“用蜜涂珠,以丝系蚁,如不肯过,用烟熏之。” 子贡给女子施礼,并掏出银子,让女子给些吃的。女子给了子贡一大块羊肉和两条鱼。子贡再次谢女子。 子贡回到孔子身边后,依采桑女教的方法穿了九曲珠。将军也不食言,便解除了对孔子师徒的围困。孔子师徒被围已达七日,师徒们已吃了几天野菜,许多弟子都饿得无精打采。围军一散,子贡急忙拿出向采桑女讨来的鱼和羊肉,大师兄颜回充当火头军,点火做起了野炊。颜回见老师和师弟们都饿得大眼瞪小眼,恨不得抓住生鱼就吃,拿过羊肉就肯的样子,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鱼肉、羊肉放在一个锅里煮起来。孔子向来主张“食不厌精”,他见颜回把鱼和羊肉放在一块,眉头皱了洲,但已有指责颜回的力气啦,只好听之任之,眯着双眼就等开锅了。 过了一会,肉做熟了,颜回先给孔子端上了一碗。不知孔子是饥不择食,还是确觉得好吃味美,刚刚喝了一口汤就连连赞道:“真鲜,真鲜!” 孔子望着弟子们的吃相,突然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地说道:“仓颉造字,将合、赞二子的合写称鲜,这个鲜字是毫无道理的,鱼、羊肉合炖才叫鲜哪!干脆,从今天以后,就把鱼羊二字的合写当成‘鲜’吧!” 弟子们听了,一边大吃二喝,一边连声称赞:“改得好,鱼羊合炖为‘鲜’,真是名副其实!名副其实!” 从此,汉语中便有了这个看了令人口中生津,富有韵味,使人遐想的“鲜”字。
这天,子贡随孔子在楚国汉水采风。他们经过一处村庄时,看见一位美艳动人的少女正在溪畔浣纱。孔子对子贡说:“去向那姑娘采一下风。她外表十分庄重安适,不知她的心底如何?你可以用巧言试探她。” 子贡看着老师,神情有点不自然。孔子微笑着说:“是碍于男女大防吧。” 子贡笑着默认。 孔子说:“我曾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这都是指的非礼举止,至于采风,是合乎礼的。过去,为考察风俗民情、政事得失,古代帝王常常专设官职去做这样的事情。你去采风,不必忌讳。” 子贡奉师命,走到姑娘身旁,举着一只杯施礼:这位大姐,俺是从北方来的,天气炎热,你能否给俺一杯水,以解口渴?" 少女看了子贡一眼,微笑道:”南国溪水,清凉透底,它属于过路人,并非俺个人所有.你要喝水尽可自己去舀,为何还要征得俺的同意呢?”少女嘴上虽这么说,还是接过子贡手中的杯子,舀了满满一杯,放在地上,很有礼貌地说:”按照俺这里的礼节,这杯水俺不能亲自递到您手里,请原谅!”子贡把水端给孔子,将自己和少女的对话说了一遍.孔子听了点电头,又从车上拿出一张琴,对子贡说:”你把这个拿去,在同她说几句,看她怎么回答.” 子贡拿着琴,又走到少女跟前说:”刚才喝了您送的水,听了您说的话,好似秋风送爽,仿拂雪中送炭,令俺周身舒畅.俺这里有琴一张,不知您会调情乎?”子贡故意把”琴”说成”情”,以观察少女的反应. 开始那少女很反感地皱皱眉,接着又心平气和地对子贡说:”俺是山野村姑.不通五音六律,怎么能与你调情呢?” 少女也故意把”调琴”说成”调情”. 子贡抱着琴回到孔子面前,把与少女的对话一说,孔子还是点点头说:”再把一些银两送她,看她怎么说.” 子贡第三次来到少女身边,说:”刚才多承您的指教,因是赶路人,无以报答,现送您些银两略表寸心.” 少女一听,站了起来,指着子贡怒斥道:”你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有路不走,却三番两次在次纠缠俺?又为什么平白无故地送俺银两?你究竟安的什么心?俺一个年轻女子,怎会随便收你的东西?你要是还不走,俺就要喊人来对你不客气啦!”子贡见状,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孔子听了子贡的叙说,连连点头,赞叹道:“对呀!对呀!《诗经.汉广》中说:‘南国有很高大的树木,却不能在它下面休息;汉水有游春的少女,但不能对她行为不端.’南国少女果真如此呀!”
Ⅶ 圣人孔子为何会见艳名在外的美女南子
文章摘自《读史做女人》 作者:君子心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简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按照女权主义的理论,所有的历史都是用男性话语来阐释和表达的。本书从真正的女性角度,穿越时空界限,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真实风貌,对历史上着名的女性进行评述和剖析,探索她们的生……[连载内容] [人物小传]:南子,春秋时卫国国君夫人,行为淫乱,曾经慕名召见过圣人孔子,为历史上着名的“子见南子”。 [君子心语]:一个在堕落中的女人,一个道德模范的圣人。她需要他光明的救赎(秩序、道德),可惜他只是个世俗的男人而已,在世俗的冷眼下,他逃之夭夭,剩下她,无奈堕落于黑暗之中。 1。荡妇的执着 她是一名真正的荡妇。 作为宋国美丽的公主,未出阁前便艳名远播,与着名的美男子公子朝——自己同族的弟弟乱伦私通,后来嫁给卫灵公,又跟灵公内宠大臣弥子瑕通奸。灵公为了取悦她,竟把公子朝从宋国接了过来玩四人游戏。她安之若素游离于丈夫与各个帅哥情人之间。 你很难想象灵公作为一个男人的心态,也很难想象灵公与南子之间的夫妻关系。某种程度上也许要龌龊地揣测两个人某些方面的“不和谐”,使得灵公作为一个男人的本性越发衰落下去,最后连同男人的尊严都不要了,头顶着几只绿油油的大帽子把自己的情敌接到家里来。 但也有可能灵公属于心胸过度开阔的异类,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有。举个例子,如果在大宴群臣的时候,你的内宠大臣弥子瑕把桃子吃了一半,然后当着所有大臣的面把另一半塞到你嘴里,你会怎么做? 如果是秦始皇可能拖出去砍了,齐桓公可能面露不悦,但是我们家的灵公却非常高兴对大家炫耀:“你看子瑕多爱我啊,吃桃子都分给我一半。”——某种程度上,“很傻很天真”真的是需要境界的。 连渐渐懂事的儿子蒯瞆也无法忍受亲人给予的羞辱,派自己的家臣去刺杀淫荡的母亲。失败以后,灵公把自己的儿子逐出卫国,让其流亡天涯。 遇到这样一位想得开的老公,放荡的南子是很自由的。她正当盛年,美貌如花,有帅哥情人相伴,有天真的老公纵容,除了外面的流言蜚语稍微有点心烦以外,她应该是很快乐的。 如果没有孔子,如果没有着名的“子见南子”之谜,南子在历史上仅仅是一名水性杨花、乱伦私通的荡妇而已,可是她见到了孔子。 圣人自然不会主动去见一名艳名在外的荡妇,虽然她当时贵为卫国夫人。是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见孔子。 她自然知道孔子是什么人,最讲礼教道德的圣人。 一个生性放荡、视礼法为无物的荡妇(乱伦、通奸),为什么要见一个道德声名远播的圣人呢? 南子私通的可都是大帅哥,证明这位美女挑眼得很,而孔子那个时候已经是50多岁的老头子,并且圣人长得像阳虎。阳虎是谁呢?是欺负宋国匡人的恶人,也就是说,圣人可不是面如冠玉,长须飘飘,而是像“恶人”。 南子不仅要见,更要在自己的内堂见,不仅在自己的内堂见,而且要他跟自己一起乘车出游。 一个是道德败坏的荡妇,一个是礼教楷模的圣人,一个是喜欢帅哥美貌如花的少妇,一个是五六十岁的糟老头,历史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女人。 2。圣人的暧昧 想要分析南子见孔子的原因,我们不妨看看《天龙八部》里,马夫人对萧峰说的话:“你难道没生眼珠子么?恁他是多出名的英雄好汉,都要从头至脚向我细细打量。有些德高望重之人,就算不敢向我正视,乘旁人不觉,总还是向我偷偷地瞧上几眼。只有你,只有你……哼,百花会中一千多个男人,就只你自始至终没瞧我。你是丐帮的大头脑,天下闻名的英雄好汉。洛阳百花会中,男子汉以你居首,女子自然以我为第一。你竟不向我好好瞧上几眼,我再自负美貌,又有什么用?那一千多人便再为我神魂颠倒,我心里又怎能舒服?” 既然南子自负天下美貌,倾倒众生。孔子人称“圣者”,那么基于女人的好胜心和征服欲,倒想看看他是否能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这是一种姑且称为爱情的东西。 美貌的女人总有这份征服欲。 也就因此,历史上着名的“子见南子”充满了暧昧的挑逗意味。太史公这样记载:“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天下的人都愿意跟我丈夫卫灵公做兄弟,他们见了我丈夫,也会见我南子夫人的——由此可见南子身份地位之高)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 春秋战国时期大量技术工匠的掳掠占有和铁工具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各种手工业交流提高。贵族们皆足饰珠玑,腰金佩玉,且古人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所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南子见孔子,“环佩玉声璆然”,自是盛装以待。出于尊者讳,太史公没有提及两个人的对话,只是说夫人在帷帐里,孔子一进门就向北行礼,然后夫人再在帷帐里回拜,然后就回来了。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南子费了那么大精力见到了圣人,不可能只看一个老头子朝她行礼,他们必有所交谈。 那么谈的是什么呢?没人说过,只是在孔子对子路的赌咒里,略微看到一些影子—— 孔子见完南子回去,弟子子路不愿意了:“师傅,你是圣人,怎能见一个名声败坏的女人,然后……”下面的话,子路估计说了,但是没有记录。子路性格粗暴,着急的时候自是口不择言,但孔子是天下第一圣人——谁也不敢写。 老实人孔子气急败坏地发誓:“如果我真像你说的那样做,连老天爷都会厌弃我的!” 从这里我们反向推论,他们之间虽然没有严重到像子路意淫的“然后”,但是交谈肯定是交谈过了,而且是很亲密而深入的交谈。 既然出于征服欲,南子必让孔子看到她的脸,交谈的过程中,她一定揭开了帷帐,一张芙蓉秀脸,风情万种。 可以想象,孔子坐在南子的内阁里,面对着美丽多情的南子夫人,听着帷帐里“叮叮当当”的环佩声响,闻着对面散发出来的女人的幽香,圣人会说什么呢? 4。有毒的曼陀罗 历史上有些有趣的东西需要我们倒着推论。史书再没有记载这次荡妇与圣人之间的交谈内容,却记录了这次交谈的结果——孔子答应跟南子和她的丈夫一起乘车出游。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奇妙的信息。大家都知道,从前南子见孔子,多次拜托而孔子固辞,谁知道见了面交谈以后,圣人居然答应跟他们一起出游。老头子是个圣人,读了那么多书,知道那么多礼仪,不是卫灵公那种“很傻很天真”的傻瓜,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可是——他去了。 他去了,跟着声名狼藉的南子夫妇一起,但却没有架住世人们的讥讽(市人歌曰:同车者色耶?从车者德耶?孔子叹曰:“君之好德不如好色!”乃去卫适宋。《东周列国志·七十九回》),叹息了一声“君子好德不如好色”,逃之夭夭。 然后,逃离了卫国,同时,逃离了南子。 史书的结论是,圣人是厌恶了这些淫人——可是他入卫国之前就应该知道,早干吗去了? 所以最后的结点,还是在那次交谈。 我们不否认,一开始南子固执地要见孔子,是好胜心与征服欲,她倒要看看这位圣人能不能架住她的无穷魅力。但是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南子是单纯引诱,孔子最后是不会答应跟南子一起乘车的(我们要对圣人的道德水平有些信心)——南子一定还说了别的。 那么会是什么呢? 南子应该是个聪明的女人,她有引诱圣人的俏皮,同时还会具有一种常识,那就是引诱的结果是很难成功的,别忘记那是个口口声声道德礼教的圣人,而且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那么,她还想什么呢? 我们可以推测,南子的心态——一个堕落中需要救赎的女人,一个希望看到太阳的女人。 所以在极端的不道德里要见极端的道德,在圣人的交流甚至是呵斥里,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在声名狼藉的压力下,南子更想晒一下太阳。 因此,才会有这次着名的“子见南子”之谜,才能解释通为什么圣人还会跟南子乘车,是怜悯,是拯救,是理解……或者,什么都是,什么也不是。 但是这次圣人让她失望了,他在半途中逃之夭夭了,他根本无法跟她一起承担起世人的讥笑与指责,她只能永久沉寂于黑夜了。 ——曾经见过黑夜里盛开的花,在黑夜映衬下却很像一朵百合,花香清淡幽雅,但是剧毒在身,人们叫它致命的曼陀罗。(编辑:王芳)文章摘自 《读史做女人》 作者:君子心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更多文章进入书摘频道>>>
Ⅷ 孔子为什么不喜欢美女
孔子曾说,“唯小人与女人难养也。”孔子讨厌女人是因为,孔子因女人而辞去了两次工作,一生中最好的两份工作。
孔子一生不得志就是因为对女性问题缺乏弹性,没有容忍度,他愤然辞去了一生中最好的两份工作,他已经六十岁时,也是因为女性的问题而再失东山再起的良机。
Ⅸ 孔子被哪一个人质问,对天发誓,我若干了一事,让天打五雷轰
这个质问孔子的人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路。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我国思想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手下有3000多位弟子,弟子们都很尊敬他。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们都忙着一统中原,需要的是霸道的法家思想,所以孔子的儒教思想就不受到重视。孔子本是鲁国人,因为鲁国的执政者季恒子沉迷于齐国所赠送的80位美女的美色,荒于朝政,孔子因此对鲁国很失望。并且孔子也是知道季氏并不会重视自己,所以带领着弟子们选择离开鲁国,去更好的国家进行发展。
孔子从南子宫出来以后心情愉悦,一路上还和学生子路说了不少南子的好话。子路为老师前后不一的态度感到奇怪,认为孔子被南子的美色所迷惑,因此质问孔子,两人究竟谈了什么?孔子连忙解释说,自己是迫不得已才去见她,两人并没有干什么。后来孔子发现卫灵公也是一个好色之徒,最后还是离开了卫国。
Ⅹ 孔子约见美女后,为什么会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公元前494年,孔子与一位美丽而风流的女子相约,此事被记载在《论语·雍也》中,“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翻译过来就是:孔子约见南子,孔子的徒弟子路听说后,非常不高兴。
一个月后,卫灵公为彰显自己的身份,邀请孔子一起出行,却与夫人南子和宦官同乘一辆马车,让孔子跟在车屁股后招摇过市。这让孔子感到万分尴尬,既丢面子又跌了份,同时也对卫灵公失望透顶。望着前面色迷迷的卫灵公和风情万种的美少妇南子,孔子当时就气愤难平,当场摔袖,大发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说罢便离开卫国。
随着孔子“圣人”地位的确立,他的每一句话都成了传世名言,而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经典名言却一起流传下来。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与南子相会后的失望,孔子大概也不会骂卫灵公好色,也不会对“女子”有这么多感触。在此后很长时间里,每当女人做了什么出格的事,男人都喜欢用这句话默默送给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