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昭君的一生历史故事
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天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元帝遂选宫女赐予他。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网络》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而古时候的四大美人评选,除了外貌之外,重要的是要看那一些女子对于国家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有多大的影响力,其实比王昭君美丽的女子多的是,但是像她这样做出杰出贡献的女子却很少。而王昭君在汉元帝时期的时候,曾经是宫内的宫女,而在王昭君入宫的时候,因为不肯贿赂画师,所以画师就把王昭君画成了丑女。
毕竟皇帝的后宫中有那么多的女人,皇帝不可能一个一个的看,大多数时候都是通过画像来选择美人。而当时刚好南匈奴向汉朝称臣,匈奴王就来到长安求亲,汉元帝就准备给匈奴赐一位妻子,并且还答应众人,谁愿意前往就赐予公主身份。嫁去匈奴那一个苦寒之地,是所有人都不想得,而这个时候王昭君就挺身而出,并且嫁给了呼韩邪。
而之后的几十年中,因为王昭君的周旋,汉族和匈奴保持着友好和睦的关系,也让汉朝的边疆得以稳定。这是因为昭君出塞加强了双方的交流,而且也为接下来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王昭君为两国的和谐作出了极其大的贡献。
Ⅱ 王昭君的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王昭君,昭君出塞就是描写她的传奇故事。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Ⅲ 王昭君的一生的经历是怎么样的
,王昭君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一生都是值得大家同情跟敬佩的。她为了维护自己国家不受侵犯,,成为了政治上的牺牲品。出使塞外之后,直到她死的那一刻都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国家。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出生于平民之家,14岁时以民女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一名宫女。由于汉元帝后宫里的女子大多,根本挑选不过来,很多女子一直到死都没受到过皇帝的宠幸。汉元帝当时为了省事,直接让宫廷画师毛延寿、陈敞等人将这些宫女的画像画下来,根据画像来召见那些宫女。
当王昭君告别故土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当时的呼韩邪单于只和她一起生活了三年,还给他生了个儿子就去世了。等到单于去世之后,王昭君就给当时的汉廷写了一封信,想要回到汉朝来。当时的皇帝汉成帝让她“从胡俗”,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一起生活了十一年,生下了两个女。当复株累单于去世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王昭君就病逝了。在出塞之后,一生不曾再踏入中原半步。
Ⅳ 关于王昭君的典故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天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元帝遂选宫女赐予他。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
Ⅳ 王昭君的生平事迹
古代女子大多数都是以家庭为单位,默默地为自己的丈夫与孩子奉献出自己的一生,完全没有自己的意愿与选择。而古代当中的那些入宫成为皇帝妃子的女人,则更是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生存争夺那点儿可怜的皇帝之宠爱,莫说做出什么令人赞叹的事情了,能够拥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力,已经实属不易了。而偏偏有一个女子,虽然没有什么大智慧,却因为以身护国而名垂青史,她就是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就在这时候,王昭君便自请去到边境和亲。这不得不令当时的许多人对此惊讶不已,要知道,此一去到匈奴边境,那可是一辈子都难以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的。更何况,当时的王昭君年轻貌美,要是能够留在宫中,不知能够得到多少的荣宠呢!
然而,王昭君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去到匈奴边境和亲。当时所有人都为这位女子表现出来的国家大义所感动,觉得她为了国家做出这样的牺牲,真的算得了是一个奇女子了!只是,在即将出发去匈奴之时,她悲情吟唱那首词,还是泄露了她心中的不舍。自此,在她嫁入匈奴的几十年里,两国都一直非常安定,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发生,由此可知,王昭君这位美人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哪!
Ⅵ 王昭君是哪个朝代的 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简介
王昭君是汉朝代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简介:
王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景帝孙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姊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次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昭君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明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汉元帝下诏,命她择日进京。王昭君父亲说,小女年纪尚小,难以从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进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满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后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Ⅶ 王昭君的一生事迹有哪些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就是为了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四人的美貌被创造出来的,可见这古代四大美女的爆表颜值。然而不同于貂蝉,西施,杨贵妃,似乎一提起王昭君,大家首先想起的并非是她的美貌,而是她舍己为国的大义,这种大义就像是锦上添花,让她变得更加美丽。然而王昭君身处异族,服侍匈奴父子两代人的悲惨经历,对于一个深受儒家伦理熏陶的女子来讲,这种无异于是悖逆人伦的行为,她心里又该是何等的悲凉和凄苦呢?
王昭君嫁到匈奴后,成功的维持了汉朝和匈奴的友好关系,此外,她还积极的传播汉朝文化,可以说是一生都在为两地的和平而努力,被评“诺贝尔和平奖”都不为过。后来大汉式微,匈奴趁乱又屡屡发病侵犯汉朝。而此时的王昭君已经是垂暮之年,她靠自己一生的付出,为大汉换来了五十多年的和平时光,而到老了,却要面对两地交战的局面,也难怪她会抑郁而终。
Ⅷ 古代四大美女分别是谁他们的故事,有哪些
西施 貂蝉 杨玉环 王昭君
1、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 (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3、贵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
Ⅸ 昭君出塞的故事大概内容越短越好
昭君出塞简介: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昭君是古代着名的美女,人们多用沉鱼落雁来作为美女的代称。其中的落雁一词即指的是王昭君。汉元帝在位期间,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请为婿。昭君主动请行与单于结成姻缘。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坐在马车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了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