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林绫的介绍
林绫——台湾创作歌手
台湾创作歌手
2008年以一首“真爱的旅行”(2008Mazda5“狗狗篇”广告主题曲)一炮而红。
■发行两张全创作演唱专辑作品‘真爱的旅行’及‘看见我’
■广告及纪录片配乐作品:Discovery台湾人物志林怀民纪录片配乐制作,Mazda5,Canon,3M,中华电信,Acer等等企业形象广告配乐制作
■中华网龙“幸福五角”onlinegame代言人,并为其创作主题歌“幸福五角”
■公益团体“青少年纯洁协会”担任纯洁大使,并创作主题曲“纯洁的心”
■台中市政府元宵灯节创作活动主题歌“Lovetogether”,开幕式于台中圆型剧场演出
■2010新竹市政府跨年活动演唱
■2011幸福五角北中南巡回演出
■2012台北市京站跨年活动演唱
■2013元智大学国际物理研讨会闭幕演唱嘉宾
■2014高雄梦时代跨年活动演唱
■2015原创基地节‘好家在台湾’音乐策展
■2016新竹清大‘发现爱’音乐会
⑵ 有一首歌,歌词好多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是女生唱的,这首歌叫什麽
林绫中文名:林绫
本名:林怡君
英文名:Iris Lin
生日:1月14日
星座:魔羯座
血型:A
身高:166cm
体重:47kg
学历:师大音乐系毕业
家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姊姊、我
擅长乐器(或专长):钢琴、长笛
入行经过:一开始因为作广告配乐-Mazda5狗狗篇,所以有了“真爱的旅行“这首歌的诞生,加入“柒号工作室“之后我的创作每天都在增加,我开始想把心里的音符用自己的方式大声唱出来!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这麼认真思考唱歌这件事,
欣赏的艺人:方大同、小淳(男女纠察队主持人)
个性:想很多,但有时候又会少根筋
怪癖: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把烦恼的事通通写在纸上,然后把纸条丢掉,就像丢掉所有不开心的事!
兴趣:骑脚踏车、看日剧、发呆
喜欢的运动:散步
喜欢的活动:吃好吃的东西
喜欢的季节:秋天
最喜欢的电影:现在只想爱你(市川拓司的电影)
爱吃的食物:牛排、猪油拌饭
爱喝的饮料:绿茶
喜欢的动物:狗
喜欢的颜色:蓝、白
喜欢身体哪个部分:眼睛
最想做的事:和家人一起旅行、去六幅村玩
最害怕的东西:蛇
最想合作的明星:方大同
最刺激的经验:从缺,还在期待当中
出道前曾做过的工作:广告配乐、三个月的国中音乐老师大记事
在台中出生的林绫,是个道道地地的台湾女生,拥有乾净俐落的声线,听起来温暖舒服,略带日本风、淡淡忧愁的每首曲子,成为日本车商马自达的最爱,屡屡邀请林绫为新广告创作歌曲。继2008年推出的“狗狗篇”广告中,厂商选用“真爱的旅行”后,2009年第二波“乌龟篇”广告,同样也指定林绫创作另一首日文广告歌曲“在我身边”。
两次广告合作,林绫都献出温暖动人的日文歌声,不过林绫却说:“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学过日文!”。仅靠着大量追看日剧,和喜爱的日本综艺节目,林绫没有特别补习,就这样利用电视、网路平台,校正自己的发音,万万也想不到自己的日文歌声,会让观众误以为她是日本女生,不过林绫却因此特别向往日本文化,她强调没有媚日情结,只是想知道自己创作的广告配乐,当踏上日本放出来听时,会不会还是那么感动?
也因为林绫对自我创作的期许,广告片播出之后,广告片拍摄过程、配乐主唱人林绫的声音,引起不少网友搜寻,网友打破砂锅问到底、大起底的那种实力,让广告商接电话接到头疼,但也更豪迈地夸奖林绫:“很多人打电话问这首歌是哪个日本女生唱的?让我们可以很骄傲的回答说,这女生可是土生土长的台湾女生喔!
林绫广告创作作品,除了履获马自达车商指定,她也曾经帮味丹随缘泡面系列、中华电信节能减碳系列、3M广告创作广告配乐。近来又被相机厂商SONY相中,指定林绫在由仔仔周渝民担纲的最新DSLR ALPHA系列“捕捉美景篇”担任电视广告创作配乐工作,创作出广告主题曲“Come With Me”。
在这支广告片中,仔仔拿着相机捕捉大自然风景,山坡、草原、湖泊、摇曳的芒花,林绫的歌声贯穿其中,为SONY的年度产品锦上添花,厂商开心说:“这对在不同空间出现、俊男美女的组合,一定能让业绩开出长红!”
近几年,林绫的名字在广告业界算是小有名气!不过早在大学四年中,她也累积下不少配乐作品,大二时期更因为广告配乐在学校打开知名度,受邀参与林怀民舞台剧“台湾人物志“的配乐创作,当时在电视频道Discovery播出时,也吸引舞台剧界不少关注的眼光!
从六岁开始学古典音乐,林绫从小就从正规的音乐班一路上往上念,进入师大音乐系后主修作曲,虽然学校学的是室内乐及管弦乐,但她从大一就开始接触一些非古典的作品,也因为非常喜欢这些新的尝试,林绫才能创作出一首又一首完美的广告歌曲。
林绫因为累积了许多创作,大三时她干脆决定“自己写的歌就由自己来唱!”于是参加师大歌唱比赛创作组,最后获得第一名!而大学时期,林绫不只喜欢到处听乐团表演,也曾和朋友一起组了一个风格清新的乐团。林绫曾经提到,有人是靠写日记来记录生活,有人利用拍照来记录生活,那她自己就是用最习惯的方式“创作音乐”来记录生活。创作主要以钢琴为主,每当想要去表达不同的感觉时,她就会选择她另外同样擅长的长笛,问她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林绫帅气的回答,“希望有一天,她能在自己的舞台上,弹着最熟悉的钢琴,表演每一首好听的歌给大家听。”
师大毕业的林绫也曾经在国中当过音乐教师,最后却因为发掘自己最爱的还是广告曲的创作过程,而毅然决然离开校园教职。林绫悠扬、平易近人的声音,轻轻的吟唱属于生活中的细微感动,闭上眼睛彷佛亲身经历在日剧场景。11首纪录生活点滴的创作,其魔力穿透时空、城市,无关主流,无关自我,适时的让听歌的每个人,能从贫乏的生活中,体验到最大的感动。
个人作品
专辑中文名: 真爱的旅行
歌手: 林绫
音乐风格: 流行
发行时间: 2009年12月8日
地区: 台湾
语言: 普通话,日语
专辑介绍
“YouTube”十一万人次浏览的马自达5汽车广告“狗狗篇”
“奇摩知识家”网友热烈询问日文广告曲主唱
“一首歌 + 一只拉布拉多犬”,“林绫“生命中最大的惊喜!
曲目
1. 真爱的旅行
2. 在我身边
3. 兜兜风
4. 幸福的温度
5. Come with Me (2009 SONY ALPHA 电视广告捕捉美景篇广告中文原曲)
6. Oh 嘘
7. 星星的力量
8. 懂不懂
9. 10公分小巨人
10. 小海芋
11. 我重要的外星人
12. 在我身边-日文版(2009马自达5乌龟篇广告配乐创作曲)
13. 真爱的旅行(日文版) (2008时报广告交通项暨导演(影片)金像奖;马自达5狗狗篇广告配乐创作曲)
⑶ 这样算不算有双性恋倾向
GAY含义
在英文中表示含义:①同性恋(n.)、同性恋的(adj.),尤指男同性恋 ②bright or attractive 鲜艳而吸引人的(gay colour)③cheerful and happy 其实由第三种解释延伸出来的还有放荡的一层含义,比如gay friends就是指一类放荡、不正经的朋友.④快乐的(adj.)。像是一首外国儿歌,歌词就是“we're gay,we're gay.”.不过现在GAY所指代的快乐都与HAPPY大相径庭,表示不正当的,不正经的快乐。
男性同性恋明确定义
男生喜欢男生这并不是同性恋,而是有发展性行为的动向。
同时有部分男性开始提供这种服务。又叫做MB。多数做MB的都是帅气,年轻的青年。
[编辑本段]英文字源
Gay这个字拥有关于性方面的意义至少是从十九世纪开始(而且可能还要更早),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女性与男性倡伎被称呼为"gay"(因为他们穿着得很艳丽)。于是到最后,“gay boys”(男伎)就变成了所有男性同性恋的称呼。在美国,这个名词可能来自于游民社群(hobo community):一个年轻游民,或者称作“gay cat”或“geycat”,常常要和另外一个比较年长有经验的游民交好,以获得学习与生存的机会。这种关系有性的暗含成分在里面,因此“gay cat”就变成“年轻同性恋者”的意思。在这些最早的“gay”中最有名的是汤玛斯·柯林伍德(Thomas Collingwood),他是一个胖嘟嘟有着小天使般脸孔的音乐家,在一段长期的失业下陷入生活困境当中。
此外,Gay还是通用的英文名,中文常翻译成盖伊,人士有:Tyson Gay(美国百米名将),鲁迪-盖伊(NBA球员)。
关于gay的名字的用法还发生过趣闻:2008年6月29日,短跑名将泰森·盖伊(Tyson )在美国的奥运会田径项目资格赛上以9.68秒的人类历史最快成绩夺得一百米短跑冠军,。由于当时风向的影响,该成绩不能被认可为新的世界纪录。此新闻在各大网站发布时,美国一家以“维护家庭”为名义而一向攻击同性恋者的宗教背景团体办的新闻网站-----OneNewsNow,因为网站的过滤功能,系统自动将Gay,转变homosexual(同性恋的医学用词),于是网站上出现了:“泰森·同性恋跑出一百米最快纪录,风力相助下的9.68秒”这样啼笑皆非的新闻,也成为抵制同性恋群体而最终成为笑柄的又一例子。
Gay有狭义与广义的用法
狭义的gay只有指称一个倾向与其他男人进行性关系或情感关系的男人。广义的gay则同时指称倾向和他们相同性别的人进行性关系或情感关系的男人与女人。(不过关于这点有一些争议,所以有人会使用"lesbians and gay men"这个词。请见同性恋。)至于双性恋倒底有没有包含在这些用法里面,也是一个受到争论的议题(请见双性恋)。
有些人宣称gay是从“Good As You”这句话的首字母缩略来的,不过这是一个根据gay这个字推断回去而来的假词源说。
另外一个民间词源说法是认为与Gay Street有关,它位于纽约的西村,而西村与同性恋文化有连结。根据文件纪录显示,这个名词似乎曾经在1940年代以暗号的形式存在于纽约。“Are you gay?"这个问题表示了可能比局外人看起来还要更多的意涵在里面。gay也有男同性恋支持者之意。
[编辑本段]台湾
在台湾,gay已经普遍成为男同性恋社群内部用来指称自己的术语之一,而在社群外部也同样能够接受这种用法。不过,gay始终没有同时成为指称女同性恋用的术语,或者至少没有被广泛接受。女同性恋社群会称自己为拉子。而通常在讲到gay这个字时,拉子会是其相对称的用语。
目前在台湾,gay这个英文字并没有准确的中文翻译。有些人认为同志是gay的一个可能翻译词,但是同志在台湾的使用脉络下包含了女同性恋(LES或拉拉)、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或者甚至是如BDSM这类的性异议者,而gay则只有指称男同性恋。正因为大家无法在gay的中文翻译上达成共识,在台湾还是广泛普遍地使用英文字的gay。
[编辑本段]香港
在香港,gay的中文翻译是基佬。但是这个中文称谓因为经常被人以嘲讽的口吻使用而带有贬损色彩。
[编辑本段]大陆
gay在大陆用法中也一般不指女同性恋,女同性恋称呼情况与台湾相似。正式文章中很少出现英文原文,用同性恋(者)或男同性恋(者)代替,现在也经常出现“同志”一词。
相对应的 就衍生了“弯的”这一说法
gay为什么叫弯的
相对于英文中把异性恋俗称为“STRAIGHT”的叫法。STRAIGHT即中文直的意思,似乎比喻异性恋们在性取向的路上无偏无倚循规蹈矩一路直前,所以他们是直人。而非异性恋的人当然就是“弯”的,可看做是隐喻和些许自嘲的叫法。
另外GAY的群体中还有C(英文同意词sissy)和MAN的说法,意指一个GAY的阴柔或阳刚的程度,这种性别方面的气质与gay的性角色分类(0,1,0.5)没有绝对必然的联系;但是总体来讲,0还是偏阴柔,1偏阳刚,0.5的气质介于二者之间。此外,实际当中,从0到1中间会有很多点的存在,比如有人自称为0.6或者0.3;性别气质方面从C到MAN中间亦是有很多点存在。
[编辑本段]性角色的分类
1(英文同意词TOP):同性性行为中的施加方,也叫做攻。
0(英文同意词BOTTOM):同性性行为中的承受方,也叫做受。
0.5:1和0两方皆可扮演,也可以互换
攻也有 美攻 女王攻 强攻 小攻
受也有 小受 千年受 幼受
[编辑本段]英文与中文用法差异
英文中gay可以做名词与形容词:
做形容词时:"He is gay"(他是同性恋)的说法很普遍,极少有"He is a gay"这种名词单数形式出现。
做名词时:一般以复数形式出现,描述群体,如"gays and lesbians"(男女同性恋)。但是以单数或少量数形式出现的情况则相比较少很多,如"He is a gay"或者"There are two gays(有两个同性恋)"。这种用法有时会显示说话人带有轻度贬义或打趣的情绪。
[编辑本段]相关名人
很多人对同性恋群体感到很好奇,总体来说,他们和异性恋群体无异,因为这既然是"随机发生"的自然逆转,则并无规律可循。但他们又有一些共性:他们的才智平均值在普通人之上(参见蔼理士调查),其中有些人相当高。一些人对艺术尤其是音乐有很深的素养。在音乐美术专业的人群里,同性恋的比例要高于其它群体中同志的比例。
历史上同性恋名人数不胜数。很多人不理解柏拉图的所谓"精神恋爱",这都是因为对古希腊社会研究了解不深的缘故。如果知道了其意义在某一方面就是指同性恋,这个就不难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工程师、科学家、哲学家和发明家达芬奇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米开朗基罗都是同性恋,米开朗基罗曾狂热的爱过一个叫做卡瓦列里的青年贵族,他们的恋情几乎全城皆知。卡瓦列里就是后来写了《灵魂的七种体现》(名字记不清了)的作曲家小卡瓦列里之父。英国大哲人培根被认为是同性恋者。王尔德是众人皆知的同性恋者,他曾因为自己的独立秉性而入狱。支持瓦格纳的有同性恋倾向的路得维希二世和管家双双跳河自杀身亡。法国作家科克托是双性恋。美国大诗人惠特曼和狄金森几乎可以被肯定是同性恋,许多人为了支持自己所谓正统立场竟对很多明显的证据视而不见。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俄罗斯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身上,他因为爱上外甥而被迫自杀,然而音乐界和史学界许多人宁可接受漏洞百出的记录说他死于霍乱。与卡拉扬齐名的大指挥家伯恩斯坦曾与老师科普兰同居过。另外,文学家吴尔芙,也有此倾向。法国当代哲学大师福柯,是公开的同性恋者。英国数学家图灵由于是同性恋而遭到迫害性无效治疗,英年早逝,他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同志在政治家中比较少见,因为这个职业的特殊使然。然而我知道的,以色列特拉维夫市长和澳大利亚大法官之一(名字记不清)是公开承认了自己的性取向。在中国,不用说历朝历代皇帝的优伶,那几乎列举不尽。许多人知道干隆与和珅的故事,却没有发现其中的同性恋意味。要知道皇帝和宠臣尤其宦官,这样的意味是很浓厚的。周定王有"裸合"之境,龙阳君留下了"龙阳"一词,卫灵公留下了"余桃"一幕,汉哀帝和董贤留下了"断袖"典故。《断背山》之所以把英文的Back故意译成"臂",成为《断臂山》,其实是呼应这个典故。民国时期广州的金兰契之类的女子组织,亦是此类意味很深的场所。说到东方,当代的张国荣和白先勇,两个人公开了各自的同志恋情,而其高尚人格早已得到社会尊重。再往东,日本的川端康成大学时曾有一段同性恋情,到了三岛由纪夫,同性恋就是很明显以至于外露的了。这些都和出生地点,就读学校一样,稀松平常。
判断析解:
现在的同性恋要和古代的家族宠信、知己宠信、才华宠信和同性情谊区分开,有宠信性质的基本是出于外因而非本能意识上的性取向。古代帝王常因为外戚家族而宠信某个人,但又往往因为外戚的没落和灭亡而摒弃对其宠信,武帝之宠信李延年和卫青和霍去病是典型的外戚宠信。还有一类是知音或兄弟情谊,这也要分开,不然历史上有兄弟情谊的人皆可称同性恋了,比如对待功臣和对待共同的知音,典型的例子就是李世民和刘弘基之间"每每马并出行,同床共卧"但其实不为同性行为,而是以交流、志向、思维取向为基础的知己而已。同性恋行为包含同床共枕和同性亲密,但有同床共枕和同性亲密行为的人绝不等于同性行为。而对宦官宠信是为对其服侍的肯定。比如一个皇帝或君主自小受到一个人的服侍,长大后不受其服侍反而不舒服而独爱其服侍,此为趋于习惯性质的趋向,而非同性层次的本能取向。
古书中佞臣、男宠定义:
有些君主和帝王在后宫佳丽无数的前提下也是喜欢和一些非商讨国事的男人在一起的,而且往往有共枕的的描述。有些帝王放下架子,与自己欣赏的才士和知己侃侃而谈,夜而同眠。而受皇帝宠信的这类人往往是史官和礼仪官所鄙视的,如果被宠信的对象身份显赫数有大功也就罢了,但那些身份卑微没有实功的人通常被描述成了受宠幸的佞臣。这也说明一些对国家社稷没有丝毫贡献和作用的人如果出于讨好皇帝而受皇帝宠信则必将被打入佞臣之列。也就是男宠。古代史籍对于佞臣只是形容非出于国家社稷而受宠信的一类人群,还与同性恋的定义差距甚大,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皇帝一和男人亲密就列为同性之列。宠信宦官和佞臣往往是出于皇帝对其非治国安邦之才的欣赏而定义的,李延年唱歌唱得好,宫里人都喜欢,被封为宫廷乐师备受皇帝欣赏,如果一个臣子或平民欣赏他的歌就不会被列为佞臣,但皇帝对其欣赏有嘉,每每聆听,当作自己的知己,在大臣看来就是影响皇帝的政治,影响国家社稷,遂被打为佞臣。其实是文史家对此类人的一种歧视。
同性恋的准确标准:
1:纯意识上的同性性取向。
2:不受外因影响单纯趋向于同性的人
3:不包括因欣赏才华、能力而倍加宠信的
4:不包括因外戚家族延续出于亲情而宠信的人
5:不包括因兄弟情谊为基础或觅得知己知音而多有亲密的人
6:不包括因长年服侍而得来的宠信
周定王,与广元执手共欢,裸衣合睡一幕
卫灵公,春秋时代卫国君主,与弥子暇分桃而食
龙阳君,战国时代人物,为魏王拂席而枕
汉哀帝,对董贤有不忍惊而断袖起的故事
祢衡,三国时期人物,常与人裸身相会。
魏元帝,爱与侍童同池共欢
晋成帝,常与伯奇于竹林裸会
陈文帝,为韩子高提出男皇后的说法
唐僖宗,与侍卫孙继幽会于后宫
宋恭帝,对才子隋顺相拥共枕
庾信,南北朝文人,曾与南梁宗室萧韶(后人误写为王韶)有断袖之欢
王衍,五代十国前蜀皇帝,宠幸对象为王承休
郑燮,清朝文人,又称郑板桥,着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袁枚,清朝文人
李桂官,清朝戏曲演员,因与毕沅交好而被戏称为"状元夫人"
白先勇,台湾作家
林怀民,台湾云门舞集创办人
蒋勋,台湾作家、艺评人
田启元,台湾剧作家
蔡康永,台湾艺人、作家
邱妙津,台湾作家
陈俊志,台湾纪录片导演
罗文,香港艺人
林弈华,香港文化界人士
张国荣,香港艺人
关锦鹏,香港导演
崔子恩,大陆作家
欧阳文风,马来西亚作家
欧阳靖,台湾模特儿、摄影师、演员
李幼新,台湾影评人
邵国华,香港的社会学家及社会工作者
周美玲,台湾导演
刘芸后,台湾摄影师
赖正哲,台湾晶晶书库负责人
费玉清,歌手
⑷ 画家资料
卢波
生于1975年3月31日。现任石家庄某中学美术老师。1996年开始尝试创作漫画。1997年在《中国连环画》(1-11期)上连载处女作《东方不败》,同年在《少年漫画》上刊登《画中缘》。1998年创作《惑》中11副画稿与一副彩稿被《少年漫画》选中参加中国美术馆“中国首届连环画原作展”。1999年创作的《洛阳牡丹》(未完)参展台湾亚洲漫画高峰会议,中有三幅被海外组委会收藏。为邯郸世纪公园设计20世纪纪念柱20幅,已竣工。2000年为河北美术出版社旧版珍藏连环画《西游记》创作17幅封面、复制19幅原版封面。2000年参展于“四川国际节活动”。一副刊登与日本《漫画新闻》中国漫画介绍。同年为今古传奇武侠版中《虎啸龙吟》配插画。2001年发行。同时为河北文物(陶瓷4幅)2000IP卡、承德避暑山庄IC卡绘制画面。纪念册。虽然日间工作较为繁忙,但一直无法割舍对漫画的喜爱与追求,立志一直走下去,并希望能在技艺、时机成熟之际,走向职业画家行列。
为小椴等作家作品画插画。
2004年加入旗卡通。画风细腻优美,对传统连环画和国画的造诣颇深,对传统文学名着的理解更令人羡叹,其性格温文而雅.博学多才,富有特点的画风为旗卡通添加了优雅而又凝重的一笔。
http://tieba..com/f?kw=%C2%AC%B2%A8
关于子扬
PROFILE
出生年月:1975年3月
籍贯:湖北武汉
星座:双鱼
院校: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血型:O型
喜欢的季节:夏
喜欢的颜色:红色
喜欢的食物:酒
画材:黑白稿用极细、耐水、水性签字笔、铅笔
彩稿用photoshop5.02处理扫描后的图
喜欢的插画家:JUSTIN SWEET
主要作品:《流浪笛手》、《爱蝴蝶的少年刀手》、《白莲无言》、《杀楚》、《赤豹红袖》、《敕勒谣》、《夏天的回忆》、《彤卷》、《水中的回忆》、《新世纪城》、《沙漠之城》、漫画版《长恨歌》。
同人志作品:《白莲无言》、《水中的回忆》。
主要出版物:
《角色设定与表现》:教材一套,供学校教学使用
《动漫创作一案头宝典》:教材一套
《新三国无双》:漫画一套,共30集
“聊斋系列”漫画绘本:一整套由不同的漫画家主笔,翁子扬负责其中一部分
《月色•魅影--翁子扬复制原画集》:复制原画集,漫友出品
《长恨歌》:绘本,作为同名电视剧的周边发行的
《封神塔罗牌》:预定即将面世的塔罗牌,漫友出品
《风起陇西》:翁子扬画的封面,作者:马伯庸
《猎命师传奇》:配插图的小说,目前有四本,作者:九把刀
《搜神记》:配插图的小说,作者:树下野狐
《缥缈录》:配插图的小说,目前有2本,作者:江南,(九州的系列小说多为翁子扬配图)
动画和游戏的设定,已知的有:
游戏:《莎木ONLINE》、《秦殇》
动画:《哪咤》(CCTV低龄向动画)
《阿诗玛》
年表
1997年任教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作品入选首届东亚漫画大会,在日本展出。《赤豹红袖》、《敕勒谣》先后荣获两届文传杯原创漫画作品优秀赏
1998年《敕勒谣》单幅作品参加北京首届原画展
1999年《敕勒谣》单幅作品参加北京动画暨漫画大会原画展
2003-2006年表请至南方网图片式专区
网络平台
翁子扬新浪官方BLOG:http://blog.sina.com.cn/wengziyang
丹墨网:http://www.danmo.com/(功能版)
http://www.danmo.cn/(HOMEPAGE版)
翁子扬是该网站资料负责人
南方网的翁子扬专区:http://www.591ac.com/famous/wziyang/default.htm
生平
1993年~1997年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97年任教于武汉大学。CG插图多以中国水墨画手法表达,自由写意,作品清冷、凄美,被誉为国内漫画家中水墨CG大师。至今累积创作动漫画作品十余部,先后有《流浪笛手》、《爱蝴蝶的少年刀手》、《白莲无言》、《杀楚》、《赤豹红袖》、《敕勒谣》、《夏天的回忆》、《彤卷》、《水中的回忆》、《新世纪城》、《沙漠之城》。
1997年即有作品入选首届东亚漫画大会,在日本展出。《赤豹汇绣》、《敕勒谣》先后荣获两届文传杯原创漫画作品优秀赏,并受邀为中央电视台大型动画片《哪咤》创作人物设定稿。同时,翁子扬还出版了《角色设定与表现》等创作理论与技法方面的图书。独立编写《动漫创作一案头宝典》将于近期出版。2003年,出任湖北海豚卡通有限公司动漫总监,负责大型漫画项目30集巨制《新三国无双》全权开发。2004年8月,与广州漫友文化合作推出《月色•魅影———翁子扬复制原画集》。
翁子扬,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源于对中国古文化的沉溺及不断探究,尤其是通过国画的笔墨表达了勇气和活力,表达了单纯、尊严和生命。其大部分创作都关注于人和历史,比如楚文化,春秋,奇幻等。 在发现数字艺术与中国画的相通之趣后,他转而投入数位艺术在CG绘画平台上的探索之旅,运用CG新技术完成对原有设计绘画的改进,使新开发技术与传统绘画有机的融合。 作品以插图、 CG绘画、装帧、游戏海报、电影电视等系列品种为代表,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均有专刊介绍发表,并以在漫画、动画、游戏、插画等多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行业内外的认可。
《10年10人》——翁子扬 纸上十年
写总结是件难事。教书快十年了,年年如此,时间过得快得很。今天推开门进画室,忽然发现窗外的水杉全部红了,一年又快完了……
从前年起,陆续明白了自己想做的事。有很多事都是很好的,但看来,我也只能做好自己有心力去做的事。发现自己能做好的角色不够多,也就越来越感到时间紧迫。因为开了好几个头,心安理得是谈不上了,压抑感倒是冒出来,生怕耽误了那些定下要完成的事情。
回头一看,《浪客行》画了八年了,天天和武藏在纸上面对,井上也成了武藏。我要找个什么角色面对呢?是个问题——美女是喜欢的,可是也不好把画美女做成一生的事业,而武侠奇侠,也都不是我想画的,呵呵。
前些时候,受约画三国的漫画短篇,提笔却发现,三国真是个奇怪的熔炉,真的可以让人放下所有,为之感动。不过最大的发现却是放弃技巧,一定要放弃技巧,画出来反而就好看了。
忽然发现,漫画其实就是一个人认真地讲自己的故事,只要把故事讲明白就好。我原来一直想的,就是要人喜欢图,喜欢画面本身,就是这样,错了很久。
但是在纸上涂画,的确还是很好玩的事——叼着笔,抓着笔,是痛苦而快活的啊!
——翁子扬
媒体评论
翁子扬, 一个连名字都荡漾着诗情画意的人。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97年任教于武汉大学,至今已有十年创作经验。他的CG插图多以中国水墨画手法表达,风格清冷、凄美,被誉为国内漫画家中的水墨CG大师。他的画里,有春秋的吴钩、美人、和氏璧,有秦汉的气吞山河大一统,也有唐宋五代繁盛的大国画卷,有人因此评价他是本杰明之后国内最耀眼的插画家,甚至会超过前者。同时他也是一个身材魁梧的长发帅哥,自称“一个烫头的古典人”。再问他你很古典吗,他回答:不了,留了两年的辫子刚剪,没那帅了。
“我喜爱画图,考硕士生前,有一段没画了。有很好的朋友酒醉后说我,你为什么不画了呢,你可以一直画下去啊。那天我记起我年少说过的话了,说我一辈子都想画图,创作是我最幸福的事,一切都很美好,永远在普罗旺斯的阳光下。”
翁子扬手头正在做的是漫画《长恨歌》的收尾工作。这本书十年前他便读过了。翁的外公曾做过上海同济大学的校长,对于旧上海的人情世故,他可谓独具慧心。如他形容女主人公王琦瑶:“每个小地方都赢了,整个人生却输了。”至于程先生,他只是“爱上照片里的王琦瑶罢了”。
先是话剧《长恨歌》上演,后是关锦鹏执导电影《长恨歌》,再是电视剧《长恨歌》开拍,这部王安忆的旧作再次变得炙手可热。当出版方准备出版漫画绘本《长恨歌》时,找遍上海却没有发现一个合适的人选,直到他们想到在武汉的翁子扬。
“画出一本隔了十年、二十年还能看下去的漫画书。”这是翁子扬的目标。他通常先用极细的签字笔做黑白稿,然后用photoshop处理成彩稿。在构思《长恨歌》人物造型时,他决定以写实为主,辅以水墨画风格的色调渲染。开始创作时,他曾说过,最难捕捉的是女性不同年龄的眼神。“二十岁是清澈的;三十岁一下子能看透你,然后又慢慢转回来;四十岁,让我再想想……”如今面对同样的问题,他只说问题已经解决,你们看画作便可。
翁子扬很忙,除了《长恨歌》,他还有不轻的教学任务,教动漫画、游戏制作、基础美术等课程。随着漫画产业方兴未艾,学校还有意开设相关专业的本科乃至硕士学位授予点。因此,虽然号称挂在网上,但真的在网上遇见,抛给他想好的问题,他的回答通常只有一两个字。几次之后,这位漫画家又似乎于心不安,发给你一个图文并茂的文件包,上面有他的作品和详细的个人问卷。
在其中,我看到了这样两段话:“我喜爱画图,考硕士生前,有一段没画了。有很好的朋友酒醉后说我,你为什么不画了呢,你可以一直画下去啊。那天我记起我年少说过的话了,我说我一辈子都想画图,创作是我最幸福的事,一切都很美好,永远在普罗旺斯的阳光下。”“如果我们注定不是莫扎特,也不要放弃弹奏的欣悦。”
在其中,还有多幅CG画作,画的是女娲、哪咤,妲己这些神话人物,风格妖娆绚丽甚至诡异。还有一幅《月色·魅影》中的插图,两名剑客相倚而立,目光幽寒,我毫不犹豫地将它设置成了电脑桌面。
翁子扬曾说他的画是喝了酒的,所以随意率性,有侠气,令人忆起荆轲、高渐离,白衣飘飘,易水河边,壮士一去不复返,或许还有李白的《将进酒》和《侠客行》,以及古龙、金庸、温瑞安、梁羽生、还珠楼主等一切古往今来的武侠小说家。问他喜欢古龙还是金庸,乃至哪个武侠人物,他大而笼统地回答:“能喝酒的都好。”言下之意,他也是能喝的人物。再问他酒量如何,他随口答道:还好吧,白酒快一斤。这对只能喝点啤酒的我来说,仍是觉得了不起。他随即反问:你不会这个也要写吧?现在年纪大了,也不能喝太多,我们刚刚体检过。
问他平时有何业余爱好。只说没时间。“哦,喜欢打球。”一直以为一米八几的他应该是打篮球。谁料他说:是羽毛球。让我诧异了好一会儿。
这样一个酷酷的老师,应该很受学生欢迎吧。“一般一般。”翁子扬说自己是上完课就走人,并没有太多时间和学生泡在一起。“但我上课是很闹,很疯的。”想不出这个闹和疯是怎样的状态,不过他的公选课《西方艺术史》在武大满座率很高却是事实。遇上他出差延期,几堂课凑拢来一并上,底下学生常常对此抱怨。
翁子扬答题直言不讳,初谈之下颇觉尴尬,几个来回之后方知这叫率性。比如画了这么多古代,问他自觉和心目中之古人是否合拍。他扔过来一句:张纪中还没去过古代呢,不照拍射雕?
CG可以和油画国画并立
学国画出身的他怎么会来画漫画?估计不少人问过翁子扬同样的问题。我很怀疑我的又一次提问遭到他的鄙视。不过几天之后,他还是认真谈了这个问题。“我对油画和国画的感觉是,前者很厚重,后者在中国有很深的渊源。那时我想一定有把他们合起来的新画种。当CG冒出来时,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载体,摆脱了对白纸的依赖,并且更加大众化。一般人其实很难接触到油画,你想想你一年看了几回油画国画。但CG漫画,可以在杂志书本影视作品很多场合遇到。我认为将来CG可以和油画国画并肩而立。”
翁子扬为漫画杂志画了不少清纯唯美的封面。在论坛上,有不少Fans为之着迷。翁子扬对此倒是很清醒,市场要求和自我要求分得清爽。他甚至称这些封面插图为没有意义。“下半年我会停下来。”与不费力气画插图相比,翁子扬倒是在游戏人物的造型设计上倾注了更多心血。他最得意的一款游戏设计是韩国的《墨香》。
他喜欢的人物名单有一串:音乐家从莫扎特、巴赫到创作出《丝绸之路》的喜多郎,文学家有三岛由纪夫,画家包括日本浮世绘画家的葛饰北斋,象征主义绘画大师的克里姆特,伟大的俄罗斯农民画家列宾。从创立台湾“云门舞集”的林怀民到中国传统的碑帖、京剧、昆曲,他也都一并收入。而他最喜欢的创作题材也由春秋战国、秦汉、五代十国一直延伸到遥远的罗马、埃及、镰仓幕府。灵感来源除了音乐、舞蹈、昆曲、杂文、旅游,据说就连睡觉都有帮助。
和电脑打交道久了,他也有回归的打算,“越来越想在画框上、宣纸上画,可惜没时间。下半年我会做小型雕塑,更准确地说是带有水墨中国味的玩具。只是做着玩,还没有介入商业运作。”说到更具体的未来创作经营,他只说了三个字:慢慢画。
http://ke..com/view/124802.html?wtp=tt
⑸ 为什么一个跳舞的女人能和爱因斯坦并列
玛莎·葛兰姆的名字永远是镶着金边的:她头顶着“现代舞之母”的名号,留下了至今仍矗立在现代艺术顶端的舞团、一套被视为现代舞基石的舞蹈体系。
1991 年,她以 96 岁高龄去世,编舞到最后一刻,也真正践行了她自己的那句话:
“舞蹈是我活着的理由。”
⑹ 《奇幻》中《搜神记》的插图是谁画的
翁子扬
翁子扬 本人
子扬介绍
PROFILE
出生年月:1975年3月
籍贯:江苏常熟
星座:双鱼
毕业: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现在任教: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职位:数字媒体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血型:O型
喜欢的季节:夏
喜欢的颜色:红色
喜欢的食物:酒
画材:黑白稿用极细、耐水、水性签字笔、铅笔
彩稿用photoshop5.02处理扫描后的图
喜欢的插画家:JUSTIN SWEET
主要作品:《流浪笛手》、《爱蝴蝶的少年刀手》、《白莲无言》、《杀楚》、《赤豹红袖》、《敕勒谣》、《夏天的回忆》、《彤卷》、《水中的回忆》、《新世纪城》、《沙漠之城》、漫画版《长恨歌》。
同人志作品:《白莲无言》、《水中的回忆》。
主要出版物:
《角色设定与表现》:教材一套,供学校教学使用
《动漫创作一案头宝典》:教材一套
《新三国无双》:漫画一套,共30集
“聊斋系列”漫画绘本:一整套由不同的漫画家主笔,翁子扬负责其中一部分
《月色•魅影--翁子扬复制原画集》:复制原画集,漫友出品
《长恨歌》:绘本,作为同名电视剧的周边发行的
《封神塔罗牌》:预定即将面世的塔罗牌,漫友出品
《风起陇西》:翁子扬画的封面,作者:马伯庸
《猎命师传奇》:配插图的小说,目前有四本,作者:九把刀
《搜神记》:配插图的小说,作者:树下野狐
《缥缈录》:配插图的小说,目前有2本,作者:江南,(九州的系列小说多为翁子扬配图)
《赤壁》:绘本,为三国赤壁那段画的图
《镜花水月》
动画和游戏的设定,已知的有:
游戏:《莎木ONLINE》、《秦殇》
动画:《哪咤》(CCTV低龄向动画)
《阿诗玛》
年表
1997年任教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作品入选首届东亚漫画大会,在日本展出。《赤豹红袖》、《敕勒谣》先后荣获两届文传杯原创漫画作品优秀赏
1998年《敕勒谣》单幅作品参加北京首届原画展
1999年《敕勒谣》单幅作品参加北京动画暨漫画大会原画展
2003-2006年表请至南方网图片式专区
网络平台
翁子扬新浪官方BLOG:http://blog.sina.com.cn/wengziyang
南方网的翁子扬专区:http://www.591ac.com/famous/wziyang/default.htm
生平
1993年~1997年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97年任教于武汉大学。CG插图多以中国水墨画手法表达,自由写意,作品清冷、凄美,被誉为国内漫画家中水墨CG大师。至今累积创作动漫画作品十余部,先后有《流浪笛手》、《爱蝴蝶的少年刀手》、《白莲无言》、《杀楚》、《赤豹红袖》、《敕勒谣》、《夏天的回忆》、《彤卷》、《水中的回忆》、《新世纪城》、《沙漠之城》。
1997年即有作品入选首届东亚漫画大会,在日本展出。《赤豹汇绣》、《敕勒谣》先后荣获两届文传杯原创漫画作品优秀赏,并受邀为中央电视台大型动画片《哪咤》创作人物设定稿。同时,翁子扬还出版了《角色设定与表现》等创作理论与技法方面的图书。独立编写《动漫创作一案头宝典》将于近期出版。2003年,出任湖北海豚卡通有限公司动漫总监,负责大型漫画项目30集巨制《新三国无双》全权开发。2004年8月,与广州漫友文化合作推出《月色•魅影———翁子扬复制原画集》。
翁子扬,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源于对中国古文化的沉溺及不断探究,尤其是通过国画的笔墨表达了勇气和活力,表达了单纯、尊严和生命。其大部分创作都关注于人和历史,比如楚文化,春秋,奇幻等。 在发现数字艺术与中国画的相通之趣后,他转而投入数位艺术在CG绘画平台上的探索之旅,运用CG新技术完成对原有设计绘画的改进,使新开发技术与传统绘画有机的融合。 作品以插图、 CG绘画、装帧、游戏海报、电影电视等系列品种为代表,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均有专刊介绍发表,并以在漫画、动画、游戏、插画等多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行业内外的认可。
《10年10人》——翁子扬 纸上十年
写总结是件难事。教书快十年了,年年如此,时间过得快得很。今天推开门进画室,忽然发现窗外的水杉全部红了,一年又快完了……
从前年起,陆续明白了自己想做的事。有很多事都是很好的,但看来,我也只能做好自己有心力去做的事。发现自己能做好的角色不够多,也就越来越感到时间紧迫。因为开了好几个头,心安理得是谈不上了,压抑感倒是冒出来,生怕耽误了那些定下要完成的事情。
回头一看,《浪客行》画了八年了,天天和武藏在纸上面对,井上也成了武藏。我要找个什么角色面对呢?是个问题——美女是喜欢的,可是也不好把画美女做成一生的事业,而武侠奇侠,也都不是我想画的,呵呵。
前些时候,受约画三国的漫画短篇,提笔却发现,三国真是个奇怪的熔炉,真的可以让人放下所有,为之感动。不过最大的发现却是放弃技巧,一定要放弃技巧,画出来反而就好看了。
忽然发现,漫画其实就是一个人认真地讲自己的故事,只要把故事讲明白就好。我原来一直想的,就是要人喜欢图,喜欢画面本身,就是这样,错了很久。
但是在纸上涂画,的确还是很好玩的事——叼着笔,抓着笔,是痛苦而快活的啊!
——翁子扬
媒体评论
翁子扬, 一个连名字都荡漾着诗情画意的人。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97年任教于武汉大学,至今已有十年创作经验。他的CG插图多以中国水墨画手法表达,风格清冷、凄美,被誉为国内漫画家中的水墨CG大师。他的画里,有春秋的吴钩、美人、和氏璧,有秦汉的气吞山河大一统,也有唐宋五代繁盛的大国画卷,有人因此评价他是本杰明之后国内最耀眼的插画家,甚至会超过前者。同时他也是一个身材魁梧的长发帅哥,自称“一个烫头的古典人”。再问他你很古典吗,他回答:不了,留了两年的辫子刚剪,没那帅了。
“我喜爱画图,考硕士生前,有一段没画了。有很好的朋友酒醉后说我,你为什么不画了呢,你可以一直画下去啊。那天我记起我年少说过的话了,说我一辈子都想画图,创作是我最幸福的事,一切都很美好,永远在普罗旺斯的阳光下。”
翁子扬手头正在做的是漫画《长恨歌》的收尾工作。这本书十年前他便读过了。翁的外公曾做过上海同济大学的校长,对于旧上海的人情世故,他可谓独具慧心。如他形容女主人公王琦瑶:“每个小地方都赢了,整个人生却输了。”至于程先生,他只是“爱上照片里的王琦瑶罢了”。
先是话剧《长恨歌》上演,后是关锦鹏执导电影《长恨歌》,再是电视剧《长恨歌》开拍,这部王安忆的旧作再次变得炙手可热。当出版方准备出版漫画绘本《长恨歌》时,找遍上海却没有发现一个合适的人选,直到他们想到在武汉的翁子扬。
“画出一本隔了十年、二十年还能看下去的漫画书。”这是翁子扬的目标。他通常先用极细的签字笔做黑白稿,然后用photoshop处理成彩稿。在构思《长恨歌》人物造型时,他决定以写实为主,辅以水墨画风格的色调渲染。开始创作时,他曾说过,最难捕捉的是女性不同年龄的眼神。“二十岁是清澈的;三十岁一下子能看透你,然后又慢慢转回来;四十岁,让我再想想……”如今面对同样的问题,他只说问题已经解决,你们看画作便可。
翁子扬很忙,除了《长恨歌》,他还有不轻的教学任务,教动漫画、游戏制作、基础美术等课程。随着漫画产业方兴未艾,学校还有意开设相关专业的本科乃至硕士学位授予点。因此,虽然号称挂在网上,但真的在网上遇见,抛给他想好的问题,他的回答通常只有一两个字。几次之后,这位漫画家又似乎于心不安,发给你一个图文并茂的文件包,上面有他的作品和详细的个人问卷。
在其中,我看到了这样两段话:“我喜爱画图,考硕士生前,有一段没画了。有很好的朋友酒醉后说我,你为什么不画了呢,你可以一直画下去啊。那天我记起我年少说过的话了,我说我一辈子都想画图,创作是我最幸福的事,一切都很美好,永远在普罗旺斯的阳光下。”“如果我们注定不是莫扎特,也不要放弃弹奏的欣悦。”
在其中,还有多幅CG画作,画的是女娲、哪咤,妲己这些神话人物,风格妖娆绚丽甚至诡异。还有一幅《月色·魅影》中的插图,两名剑客相倚而立,目光幽寒,我毫不犹豫地将它设置成了电脑桌面。
翁子扬曾说他的画是喝了酒的,所以随意率性,有侠气,令人忆起荆轲、高渐离,白衣飘飘,易水河边,壮士一去不复返,或许还有李白的《将进酒》和《侠客行》,以及古龙、金庸、温瑞安、梁羽生、还珠楼主等一切古往今来的武侠小说家。问他喜欢古龙还是金庸,乃至哪个武侠人物,他大而笼统地回答:“能喝酒的都好。”言下之意,他也是能喝的人物。再问他酒量如何,他随口答道:还好吧,白酒快一斤。这对只能喝点啤酒的我来说,仍是觉得了不起。他随即反问:你不会这个也要写吧?现在年纪大了,也不能喝太多,我们刚刚体检过。
问他平时有何业余爱好。只说没时间。“哦,喜欢打球。”一直以为一米八几的他应该是打篮球。谁料他说:是羽毛球。让我诧异了好一会儿。
这样一个酷酷的老师,应该很受学生欢迎吧。“一般一般。”翁子扬说自己是上完课就走人,并没有太多时间和学生泡在一起。“但我上课是很闹,很疯的。”想不出这个闹和疯是怎样的状态,不过他的公选课《西方艺术史》在武大满座率很高却是事实。遇上他出差延期,几堂课凑拢来一并上,底下学生常常对此抱怨。
翁子扬答题直言不讳,初谈之下颇觉尴尬,几个来回之后方知这叫率性。比如画了这么多古代,问他自觉和心目中之古人是否合拍。他扔过来一句:张纪中还没去过古代呢,不照拍射雕?
CG可以和油画国画并立
学国画出身的他怎么会来画漫画?估计不少人问过翁子扬同样的问题。我很怀疑我的又一次提问遭到他的鄙视。不过几天之后,他还是认真谈了这个问题。“我对油画和国画的感觉是,前者很厚重,后者在中国有很深的渊源。那时我想一定有把他们合起来的新画种。当CG冒出来时,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载体,摆脱了对白纸的依赖,并且更加大众化。一般人其实很难接触到油画,你想想你一年看了几回油画国画。但CG漫画,可以在杂志书本影视作品很多场合遇到。我认为将来CG可以和油画国画并肩而立。”
翁子扬为漫画杂志画了不少清纯唯美的封面。在论坛上,有不少Fans为之着迷。翁子扬对此倒是很清醒,市场要求和自我要求分得清爽。他甚至称这些封面插图为没有意义。“下半年我会停下来。”与不费力气画插图相比,翁子扬倒是在游戏人物的造型设计上倾注了更多心血。他最得意的一款游戏设计是韩国的《墨香》。
他喜欢的人物名单有一串:音乐家从莫扎特、巴赫到创作出《丝绸之路》的喜多郎,文学家有三岛由纪夫,画家包括日本浮世绘画家的葛饰北斋,象征主义绘画大师的克里姆特,伟大的俄罗斯农民画家列宾。从创立台湾“云门舞集”的林怀民到中国传统的碑帖、京剧、昆曲,他也都一并收入。而他最喜欢的创作题材也由春秋战国、秦汉、五代十国一直延伸到遥远的罗马、埃及、镰仓幕府。灵感来源除了音乐、舞蹈、昆曲、杂文、旅游,据说就连睡觉都有帮助。
和电脑打交道久了,他也有回归的打算,“越来越想在画框上、宣纸上画,可惜没时间。下半年我会做小型雕塑,更准确地说是带有水墨中国味的玩具。只是做着玩,还没有介入商业运作。”说到更具体的未来创作经营,他只说了三个字:慢慢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