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皇帝一晚可以宠幸多少美人,痛苦并快乐着
在古代众多朝代,皇帝要宠幸自己的妃子,要是只宠幸一个女人,那可能一辈子都睡不完,除了在月圆之夜,宠幸自己的皇后之外,在别的时间,可能必须要别的妃子来顶班,这样一来,当皇帝也确实是非常辛劳,那么多后宫中的美人都在等着他的临幸。
在十六日之后,那几天时间里,天天都要有一个妃子来侍寝,一些好色的帝王,不满足一个妃子来侍寝,要选上好几个妃子供他宠幸。听说,最多的一晚,可以到达九个妃子一起奉侍皇帝的境界,要是这样,皇帝自己的身体也必定是吃不消的,一些历史上好色的皇帝命短,也是跟本身纵 欲过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的。
B. 日理万机的皇帝,一晚上究竟可以召幸多少嫔妃
皇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位置,自清朝创立以来,便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目的。当然,能当上皇帝者,皆是有大手段者,除了世袭的一些无能的昏君,哪一任皇帝不是能日理万机?
当然,赵禥只是个例。而说到皇帝日理万机之后,还能召幸多少妃子呢?这也没有确切的答案,这得看皇帝的身体情况以及心理状况而定。总的来说,比较频繁的。而像宋度宗赵禥这种,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以上属于小编的个人见解,如有错误,还请指出,望多多包涵。
C. 康熙一生宠幸过多少女人,书上总说数量惊人,到底多惊人1千还是1万
据记载,康熙在位期间,仅被封有名号的后妃就多达55位,而那些曾经侍奉过他却没有名号的女人则不计其数,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拥有过多少女人了。有资料称,康熙在出境巡游、私访时,也经常每到一地广为寻访民间美女,被他临幸过的美女难以数计 ……… 这就是事实.
D. 古代皇帝一夜最多要临幸多少女人太惊人了
那么皇帝一夜要临幸多少女人呢?孙思邈在《千金方.房中补益》中提到:“昔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能御十二女而不复施泄者,令人不老,有美色
E. 佳丽三千的皇帝一生能临幸多少人
佳丽三千的皇帝一生能临幸多少人
古代娱乐2016-12-07 14:42:04皇帝 阅读(52) 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古代的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不管在哪个方面,皇帝说的话觉得是权威。谁违反了圣意谁就会被无情的砍头。不仅在国家层面上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生活也一样,古代皇帝后宫一般都有三千多人。以唐朝为例,唐代以贵、淑、德、贤四妃为夫人,后宫设立六局二十四司,共190人,还有女史10人。这些都是有品级的,无品级的宫女人数相当多。唐肃宗宝应元年,一次就放宫人3000。而到了玄宗开元天宝中,仅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和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即有宫女40000人,可见唐玄宗的宫女是超过四万个的,而当时唐朝的总人口也就5000来万,相当于一千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唐玄宗的妻妾,比唐代的官员总数还多。可见,要评历史上拥有宫女最多的皇帝,唐玄宗当之无愧。既然后宫妻妾那么多,那么皇帝在一生中会不会每个人都临幸呢?小编觉得,这不太可能,即使皇帝有那个意愿,但是身体也会吃不消。
虽然古代皇帝后宫佳丽有三千,但是真正能受到皇帝宠爱的嫔妃可能也就那几个人而已。那么怎么样的人才会被皇帝注意到呢。首先是要张的漂亮,这个是第一印象,也是遭受皇帝宠爱的基础,如果张的一般的话,那么在众多的嫔妃之中,就好像一堆沙子的中的一颗非常非常普通的一粒而已,很不起眼,但是如果你长的漂亮的话,那就有可能被宠爱,好比一颗小石头在沙子里面那么显眼。漂亮是基础,但是仅仅漂亮还不行,还需要有一些出众的才能,比如琴棋书画,如果这些才能相对其他嫔妃出众的话,能逗得皇帝开心,那么皇帝就会记住你这个人,从而为被皇帝宠爱添加分数。还有一种可能是你在未来的宫中生活中,对皇帝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救过皇帝,或者帮皇帝大忙,这样皇帝才会感激你,从而宠爱你。所以在古代皇帝后宫那么多佳丽当中,皇帝不可能会临幸每一个妃子的,皇帝需要靠自己的感觉从众多的妃子当中挑选几个宠爱。而剩下的妃子只能当做绿叶陪衬了。比如唐玄宗,唐玄宗,做为帝王中的痴情汉(其实也不是太痴情,传闻他跟杨贵妃的三姐妹,秦国夫人、韩国夫人、虢国夫也很有一腿),在他与贵妃意浓情深时,这四万宫女只能是徒劳地翘首东望皇帝那永不会来临的幸御。既然唐玄宗不大可能会垂幸这些寂寞的宫女,那为什么不放一些出去呢?虽说宫女除了让皇帝发泄的用途外,还用来替皇后嫔妃服务,还用来扫地等,但仅是这样的话,几百宫女也就勾够了,何必弄个四万人?其答案只能是唐玄宗养那四万宫女仅仅是为了那排场和偶尔的心血来潮。
唐玄宗自己的排场是大了,在四万粉黛中独爱杨贵妃一个也更能显示出自己对杨的用情之深,抬高了杨贵妃也渲染了自己的惊世之爱。很有传奇效果。可惜苦了那千万不幸宫女,只能在深宫里坐待红颜老去。唐代诗人元稹有诗曰:“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些美女就这样在深宫老去了。(当然,这四万人中最后大部分都是放出去了,可那是在她们红颜老去之后。)四万宫女就这样毫无理由地成了寂寞无奈的绿叶,只衬了杨贵妃一个人。真是“一女情成万女寂。”
即使古代很好色的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的庞大,临幸几十个对他们来说就是很大的极限了,想临幸完全部妃子,那需要很多很多的精力,但是即使精力很厉害的皇帝,还没临幸完,可能就归西了。所以在古代如果被选为嫔妃那只是第一步,如何做到让皇帝宠爱自己这样才是进宫的目标,因为被宠爱意味着拥有权力,赵飞燕、武则天、慈禧这些古代嫔妃都是从普通的宫女蜕变为权力的拥有者,他们不仅拥有漂亮的外面,还有出众的才能与智慧,一步一步的取得皇帝宠幸。最后登上权力巅峰。
那么那些不被皇帝临幸的妃子的境遇是怎么样的呢?
现在来说中国古代的后宫制度,一个皇帝如有1000个嫔妃,将有999个处于空虚状态。嫔妃们“轮流当夕”,对皇帝来说这绝对是苦役。
首先,宫妃(清朝前期没有封号的下等宫妃也叫格格。皇子无封号的妾也叫格格),公主出嫁很早,有需求找驸马,没有这个问题。虽然有时候公主驸马分府,团聚需要贿赂公主身边的嬷嬷,比较困难,导致很多问题,但是大致上还不至于无法满足到不能忍的地步。低等宫妃,特别是不受宠的,的确可能比较痛苦。她们可以有的工具(汉中山靖王的宫人众多,就有这玩意),还可以与太监虚凰假凤(当然这个有风险),或者和宫女以及其他宫妃搞拉拉。不过我估计在古代的礼教下,在斗争残酷的宫廷中,大部分宫妃选择的都是死忍…因为这些一旦被发现,或者被告发,都是大事,轻则名誉全毁,重则生命不保甚至累及家人。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除非欲望极强,或者后宫风气开放(有些时段的后宫风气就会诡异的开放),否则风险太大。况且古代民间守寡的女性也不少,她们怎么忍过来的,宫妃就怎么忍。
其次,关于是宫女的问题,宫女的确是个大群体,但是她们在这方面没太多问题。因为一般宫女的年纪都比较小,比如清朝25岁之后很多都会放出去嫁人。唐朝宋朝也经常有大规模放适龄宫女出去嫁人的记载。对于处女来说,在那么小的年纪,是不太会有性欲的。所以太监和宫女之间的对食通常是满足太监的心理需求,宫女最多是个依靠的需求。
最后,是关于大龄女官,或者嬷嬷一类人物的问题。她们中除了极少一部分可以嫁人的,比如班昭(嫁人了也就没这方面问题了),另外的都是处女。所以,她们的欲望也相对较小。而且女官这个也是职业,一般来说是自愿的,如果有强烈的欲望,选择求个恩典,出宫嫁人也就罢了。而留在宫里的,理论上应该不觉得不嫁人是个痛苦的事。如果某些人欲望很强,但是事出无奈留在宫中,那她们的解决办法参考无宠宫妃。
F. 干隆60年皇帝幸了多少女人
干隆老婆都不过五十个,哪来的500个,除非干隆出去偷人,
干隆60年临幸哪些妃子,就要看那时候他活者的女人还有多少了
愉贵妃
珂里叶特氏(1714——1792),员外郎额尔吉图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雍正时入侍高宗藩邸,干隆初为贵人。干隆六年生皇五子永琪;同年十一月晋为愉嫔。干隆十年十一月晋为愉妃。皇五子永琪勤勉好学,多才多艺,擅长骑射,贤淑国语(满语),干隆对他很是钟爱满意,一度欲立之为储君。不想永琪未能继承父母长寿的基因,体弱多病。干隆三十一年封为荣亲王,可惜好景不长,同年三月永琪即永离父母而去(电视剧中说愉妃先死,不确),留下悲痛欲决的福晋和四个未成年的儿子,年仅二十六岁。谥曰:纯,即荣纯亲王。愉妃在孤寂和对儿子的追忆中度过二十六年,于干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薨,享年七十九岁。五十八年葬裕陵妃园寝,奉谕照皇贵妃例办理,一应礼仪与庆贵妃(庆恭皇贵妃)同。
循贵妃
伊而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总督桂林之女,生年不详,生日为九月十七日。干隆四十一年入宫为循嫔,因次年孝声皇太后大丧未举行册封礼;四十四年十月补行册封礼。五十九年十二月晋循妃,嘉庆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薨。嘉庆四年九月十一日以贵妃礼葬裕陵妃园寝。
颖贵妃
巴林氏(1731——1800),蒙古镶红旗人,都统纳亲之女,生与雍正九年正月二十九日。初入宫为贵人,干隆十六年册为颖嫔,二十四年为颖妃。嘉庆三年,太上皇干隆敕旨:“颖妃在位年久,且年屈七旬,着加恩封为贵妃。”嘉庆帝称为颖贵太妃,居寿康宫。嘉庆五年颖贵妃七十寿辰,嘉庆同母弟永嶙送去寿礼,无儿无女、寡居深宫的颖贵妃十分高兴;嘉庆帝得知,十分光火,叫来弟弟训斥一通,指责他不和自己请示就擅做主张。有了这番训斥,颖贵妃的古稀寿辰也就索然无味了。二十天后,颖贵妃去世。次年二月十三日葬入裕陵妃园寝。
婉贵妃
陈氏(1717——1807)。陈延璋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雍正时,赐高宗藩邸,干隆初为贵人,十四年四月册封婉嫔,五十九年册为婉妃。嘉庆六年谕:“婉太妃母妃,以前皇考在藩邸时,蒙皇祖所赐,侍奉皇考多年,嗣经晋封贵妃,现在寿康宫位次居首,年跻八十有六,康健颐和,宜崇位号,以申敬礼。应尊封为婉贵太妃。所有应行事宜,着各衙门查照定例预备,于四月十五日举行。”嘉庆十二年二月初二日薨,享年92岁,为干隆后妃中最为长寿的一位。
敦妃
汪氏(1746——1806),满洲正白旗人,都统四格之女,生于干隆十一年三月初六,比干隆小35岁。干隆二十八年八月十八入宫为永常在,时年十八岁。三十六年正月二十七日晋为永贵人,同年十月初十为敦嫔,十一月举行册封礼,三十九年九月晋为妃。干隆四十年干隆帝65岁时,她在翊坤宫生下皇十女,即后来的十公主。敦妃性情凶暴,恃宠而骄,干隆四十三年活活打死一个宫女,被降为嫔。此年干隆上谕:““忄享妃即着降封为嫔,以示惩亻敬;并令妃嫔等嗣后当引以为戒,毋蹈覆辙,自干罪戾”。干隆说:“前此妃嫔内间有气性不好痛殴婢女致令情急轻生者,虽为主位之人不宜过于狠虐,而死者究系窘迫自戕,但从未发生妃嫔将使女毒打立毙之事。今忄享妃此案若不从重办理,于情法未为平允,且不足使备位宫闱之人咸知警畏。况满汉大臣官员将家奴不依法决罚,殴责立毙者,皆系按其情事分别议处,重则革职,轻则降调,定例森然,联岂肯稍存歧视?”干隆同时还斥责忄享妃:“:“事关人命,其得罪本属不轻,因念其曾育公主,故从宽处理,如依案情而论,即将伊位号摈黜,也不为过。”干隆说自己虽为“天下主”,“掌生杀之权”,但也“从未有任一时之气,把太监等立毙杖下”。他举例说从前身边的小太监胡世杰、如意等惹恼了他,“不过予以薄惩,杖责二十,至多不过四十”。因此,干隆就忄享妃殴毙使女事件告诫诸皇子道:“诸皇子各有福晋、格格,家庭之事当法朕于宫闱,不稍溺爱徇情”,“纵性滥刑,虐殴奴婢,不但福晋、格格等不宜有,即诸皇子亦当切戒。”
为处理忄享妃殴毙使女事件,与此案有关的本宫首领太监郭进忠、刘良等,受到革去顶戴、并罚钱粮二年的处分;总管太监王忠、王成、王承义、郑玉柱、赵得胜专司内廷,未能预为劝阻,也各罚钱粮一年。但他们是因忄享妃被累,干隆命将应罚钱粮于各太监名下扣罚一半,另一半责成忄享妃代为缴完。被殴毙的使唤女子,令忄享妃罚出银一百两给其父母殓埋(见《国朝宫史续编》卷二)。干隆还要求把他的旨意交总管内务府大臣,传谕所属一体知悉;再缮录一通交尚书房、敬事房存记。
干隆对这次打死宫内使唤女子的处理,是力图说明自己公正贤明,不徇私情。他说:“忄享嫔平日受朕恩眷较优,今既过犯,即不能复为曲宥。”他用处分忄享妃来证明自己“临御四十三年以来,从不肯有溺爱徇情之事”。他还借此引申说:“如大臣等办理事务,今日有善,即从而眷遇;明日有过,即予以训饬,……若为人君,不能见及于此,何以抚御天下?”这番话纯属自我吹嘘。其实,没有多久他就撤销对忄享嫔的处分。(《清史稿•后妃列传》记载:“忄享妃,汪氏。尝笞宫婢死,上命降为嫔。未几,复封。”)可见,对这一案件的处理,也是干隆的一种统治权术。
忄享妃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是干隆最宠爱的小女儿,常随干隆到各处巡幸游玩。后来干隆将她下嫁给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贪污之王、靠溜须拍马起家的大学士和绅之子丰绅殷德。忄享妃之所以没有被废,与女儿的得宠不无关系。嘉庆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忄享妃死去,终年61岁。次年十一月初三葬于裕陵妃园寝。
芳妃
陈氏(?——1801),陈延纶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二十四日。干隆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为明常在,四十年为明贵人;五十九年十月十二日,由臣工们拟了贵人陈氏晋升为嫔的字样,干隆在“茂、翊、芳”三个字里面选择了芳字,明贵人由是成为刚芳嫔。嘉庆三年十月,嘉庆帝奉太上皇敕旨,尊芳嫔为芳妃。嘉庆六年芳妃薨,十一月二十七日葬裕陵妃园寝。
晋妃
富察氏(?——1822),主事德克精额之女,生年不详。初入宫为贵人;嘉庆二十五年道光帝上谕:“皇祖高宗纯皇帝嫔御存者惟晋贵人一人,宜崇位号,以申敬礼。谨尊封为婉晋妃。”十二月举行册封典礼。道光二年十二月初八晋妃薨,道光皇帝尊为皇祖晋太妃,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入葬,为干隆所有妃嫔中最后一位入葬裕陵妃园寝者。
恭嫔
林氏(?——1805),拜唐阿佛音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十二月二十六日。初封林常在,干隆十六年六月赐号林贵人。五十九年十二月,林贵人册封为嫔,所拟的字样有“恭、肃、雍”三字,干隆帝从中选择了恭字,林贵人由是成为恭嫔。嘉庆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薨,年七十余;嘉庆十二年十一月初三葬入裕妃园寝。
白贵人
某氏(?——1805前)生年不详,生辰为六月十七日。干隆十五年时为白常在,至五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封为白贵人,嘉庆十年三月十七日葬入裕妃园寝。
寿贵人
柏氏(?——1809),生年不详,生辰为八月二十日。干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日新封那常在,五十九年晋寿贵人。嘉庆时,仁宗嘉庆帝尊为寿太贵人。嘉庆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薨,三月十八日葬入裕妃园寝。
鄂贵人
西林觉罗氏(?——1808)巡抚鄂了舜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三月二十四日。干隆十五年为鄂常在,五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封为鄂贵人。嘉庆时,仁宗嘉庆帝尊为鄂太贵人。嘉庆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薨。次年三月十八日与寿贵人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G. 古代君王坐拥后宫佳丽无数,那他一次会临幸一个还是多个
一般来说一次只能宠幸一个妃子,尤其是在一些朝代,对皇上宠幸妃子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说清朝和明朝。皇上每天晚上宠幸哪个妃子,都是由翻牌子来随机决定的。宠幸妃子的时间也不能超过半个小时。
时间到了,太监就会在外面不断的催促。催促超过三遍,太监会强行进入屋内把妃子送走。之所以要制定这样严格的规定,是为了保护皇上的身体,避免皇上纵欲过度而伤了龙体。
清朝是使用翻牌子的制度,这完全是随机的。在其他的朝代也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说羊车望幸。在宫里安排一只羊,羊随意地在后宫里走动,这只羊最终停在了哪个宫殿的门口,当天晚上就宠幸谁。
此外,还有蝶幸。让妃子们在头上插满鲜花站成一排,蝴蝶飞到哪个妃子的头上停下来,当天晚上就宠幸这位妃子。
H. 古代皇帝一晚上临幸多少人
孙思邈在《千金方.房中补益》中提到:“昔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能御十二女而不复施泄者,令人不老,有美色。若御九十三女而自固者,年万岁矣。”当然,这只不过是一种梦想长生不老的美好的愿望。实际上,即使是皇帝,他也只是一个人,不可能达到孙思邈要求的水平。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第七十上•崔琦传》注释云:“礼后夫人已下进御之法……:其法,九嫔已下皆九九而御,则女御八十一人为九夕也,世妇二十七人为三夕,九嫔为一夕,夫人为一夕,凡十四夕,后当一夕。故曰十五日一篃也。”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后夫人进御》中记有五代时期梁朝的国子博士崔灵恩撰写的一套《三礼义宗》规定亦云:“凡夫人进御之义,从后而下十五日遍。……其九嫔已下,皆九人而御,八十一人为九夕。世妇二十七人为三夕,九嫔九人为一夕,夫人三人为一夕,凡十四夕。后当一夕,为十五夕。明十五日则后御,十六日则后复御……”《礼记•昏义》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也就是说,五代以前的皇帝,只算包括皇后在内的嫔妃就有一百二十一人,皇帝每天晚上都不能休息,最多的几个晚上要连续临幸九人。
比九人更多的也有。据清毛奇龄《武宗外纪》记载,锦衣卫都督同知于永善,向明武宗朱厚照进言:“回回女皙润而差粲,大胜中土。”意思是回回女子皮肤白嫩而鲜亮,比中原女子要强多了。于是朱厚照就令于永善从回回都督吕佐家索得十二名善西域舞的回女,献给朱厚照。朱厚照如获至宝,宣淫昼夜,还不觉得过瘾,“顾犹以为不足”。
宋佚名《迷楼记》记载:隋炀帝晚年,尤沉迷女色,令人造“迷楼”一座,“诏选后宫良家女数千,以居楼中。每一幸,有经月不出”。“大业八年,方士千进大丹,帝服之,荡思愈不可制,日夕御女数十人”。隋炀帝杨广在迷楼之中一天一夜,御女数十人。
宋度宗赵禥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宋朝规定:皇帝临幸过的嫔妃,次日早晨要到门谢恩,由主管官员记录在案。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记载:“帝自为太子,以好内闻;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嫔妾进御,晨诣閤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馀人。”说的是赵禥即位之初,精力旺盛,一次到门谢恩的嫔妃竟达三十多人!
这样做,一天两天还可以,时间一长,即使有再厉害的“壮阳药”帮助,只怕也会力不从心。赵禥就因为操劳过度,在位仅十年,身子就被掏空病死了,终年三十五岁。明武宗朱厚照活得还要短,三十一岁就呜呼哀哉了。
《晋书•载记第二》记载,刘聪僭位后,立妻子呼延氏为皇后。呼延氏死,他纳其太保刘殷女为皇后。刘皇后死,他又纳中护军靳准的女儿月光为皇后。不久,他将月光封为上皇后,立贵妃刘氏为左皇后,立右贵妃靳氏为右皇后。后上月光自杀,他又立樊氏为上皇后。除了这四个皇后外,佩带皇后玉玺绶的还有七个女子。以后,刘聪又以宦者王沈十四的养女为左皇后,中常侍宣怀的养女为中皇后。这样,刘聪光是皇后就有十几个。他这么做其实也是有目的的,因为按照后夫人进御之法,一月之内皇后可以独享两次临幸,那么,皇后一多,皇帝自己也就不会那么辛苦,用不着夜夜要临幸九人了。
当然,不怕辛苦的皇帝也大有人在,像汉武帝,南齐王俭《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掖庭总籍,凡诸宫美女万有八千”。“选三百人常从幸郡、囿,载之后车,车上同辇者十六人,充数恒使满,皆自然美丽,不假粉白黛绿。侍尚衣轩者亦如之。尝自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善行道养术,故体常壮悦。”即便是外出的时候,汉武帝都随身带着三百美女,就是自己坐的一辆车上也总是载有十六人。
实际上,皇帝打算临幸哪个后妃、宫女是很难受“礼制”约束的,而且拥有绝对的自主权。《魏书•列传第一•皇后列传》记载,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浚偶然登楼四望,见平城宫内有一位美人,就问左右的人:“此妇人美不?”众人一致回答:“美得很。”于是,文成帝走下白楼,向美妇人走去。二人宿于斋库。该女李氏因此怀孕生子拜贵人,后谥曰元皇后。宋陶谷《清异录·君道·彩局儿》记载:“开元中,后宫繁众,侍御寝者,难以取舍,为彩局儿以定之:集宫嫔,用骰子掷,最胜一人乃得专夜。宦珰私号骰子为锉角媒人。”唐玄宗李隆基未专宠杨贵妃之前,面对众多的嫔妃,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将她们集中在一起掷骰子,点子最多的优胜者,当夜侍寝。私下里宦官把骰子称为“锉角媒人”。许多皇帝都想出过类似这样的法子为自己减负
总之,做皇帝是件很辛苦的差事,。。。。。
I. 古代皇帝一生到底能临幸多少女人
【先求理论极限大值】:
开始年龄:12岁。这是去掉中国历史上两个奇葩的7岁大婚的皇帝之后,皇帝的最早婚龄,对于某些民族来说这个年龄基本上已经发育成熟了。
结束年龄:70岁。这个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不过考虑到朱元璋68岁生宝庆公主,干隆64岁生和孝公主,汉武帝60岁生汉昭帝,所以我勉强把这个上限放宽到70岁。
频率:900人次/年。这个……我是按严世蕃的最高标准计算的,不过一般人折腾不到这个数,而且就算是严世蕃也不可能年复一年的这么搞。
理论极限最大值=(70-12)×900=52200人次,然后不重样,所以大概就是五万人吧。
【再求合理最大值】:
开始年龄:16岁。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叫做元阳已固,而且在各朝基本都达到成年。
结束年龄:64岁。理论上就不行了。
频率:350人次/年。每天一次,然后给15天病假/事假。
合理极限最大值=(64-16)×350=16800人次,大概一万五千人吧。
【再求合理现实值】:
年限:15-40岁。因为皇帝评价年龄是40岁。
频率:300人次/年。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皇帝要么身体不好,要么十分勤政,要么还有其他特殊爱好等等理由,降低到这个频率,其实已经很高了。
合理现实值=(40-15)×300=7500人次,大概七千人。
【实际情况是】:
后妃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从来没有皇帝是将所有的女人都幸过就忘的,因此,这些人中大部分是熟面孔。
列举历史上几位后宫妃嫔比较多的皇帝(有历史记载的):
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有封号的妃嫔=71人
清圣祖康熙帝玄烨,有封号的妃嫔=55人
太平天国洪秀全,有编号的妃嫔=88人
秦始皇嬴政,灭六国之后将各国公主后妃等并入自己后宫,不少于3000人。
晋武帝司马炎,两次选宫女共10000人入宫,但估计其中绝大多少人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妃嫔。
汉武帝刘彻,将法定后妃总数提升到18000人,但估计当时并未满员。
唐玄宗李隆基,法定宫女总额为40000人,但绝大多数的命运也就是上阳白发人那样吧。
J. 皇帝一生有多少女人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这皇宫中唯一的男人是如何在这脂粉堆中应对自如的呢? 据清史资料记载,清朝对后宫人数有着严格的控制。皇后一位、皇贵妃一位、贵妃二位、妃四位、嫔六位,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也就是说,后宫主要嫔妃也就十余人,加上其她的答应、贵人、常在,估计人数也没多少。据史料记载,皇上后宫的常驻女人保有量最多也就不过20几位。 清朝历史上拥有嫔妃最多的帝王当属康熙,他一生共娶过55位女人,而且是在位六十年一共娶妃的总和,这其中还包括中间故去的人数。 也许有人问了,既然后宫只有皇上一个男人,那些宫女们也就有可能随时成为皇帝的女人了。事实上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但是这种事情毕竟是少数。即便是这样,这些被宠幸的宫女最多也就会被封为常在、答应等低级称谓。 经常看古装戏的人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皇上不是经常外出微服私访嘛,而且所到之处,肯定会与某个女人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如果把这些女子也算在内,是不是数量就更多了? 事实正好相反,清朝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帝王微服私访的说法,之所以这样,主要是考虑到皇上的安全问题。因为当时的媒体不发达,民间很少有人会认识皇上,即便一些官员,级别低一些的,也不见得见过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