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鈺70年前北京大學的校花 誰知道她晚年的情況謝謝
馬珏晚年和三個孩子生活在一起,她一生沒有離開過大陸,曾在上海兒童圖書館上班,後來跟隨丈夫到山東棗庄生活,她能操持家務,自己做菜做飯。1994年,馬珏病故,享年84歲。
魯迅最喜歡的女學生就是民國時的北大校花馬珏, 馬珏是北大教授馬裕藻的長女。馬珏的相貌十分漂亮,身材修長,相貌清麗。馬珏到底有多漂亮,從當時的文人對她的誇獎就可以看出。
一位著名文人曾經這樣稱贊她:「上世紀20年代,故都的兩所美國氣味濃厚的燕京與清華盛行選舉「校花」或「皇後」。北大沒有沾染這一風氣,而北大政治系女生馬珏卻被公認為「皇後」,名滿北京九城,燕京、清華的校花不免「粉黛無顏色』的愧感 。」
看來馬珏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眾多校花無顏色。
北平曾流行過一句話:馬裕藻對北大有啥貢獻?最大的貢獻就是為北大生了個漂亮的女兒。
北大的男學生,背地裡則稱馬裕藻為「老丈人」。
馬珏的父親馬裕藻的一位朋友曾這樣贊美馬珏:「她像大理石雕出的那麼美。」
據說馬珏在北大讀書時,每天最少收到十幾封情書,甚至有裝訂成本的 。
魯迅先生北大任教時,和馬珏的父親馬裕藻是同事,他們十分談得來。魯迅經常來馬珏家做客,與馬珏的父親一談就是半天。
1925年,十五歲的馬珏寫下了《初次見魯迅先生》一文,刊登於1926年3月的《孔德學校旬刊》上,那是馬珏所就讀的學校刊物。
魯迅先生來孔德學校,讀到那期《孔德旬刊》,十分欣賞。他誇馬珏寫得好,說馬珏寫的都是實話。後來魯迅把這篇文章收進了他親自編選的《魯迅著作及其他》一書中,還送書給馬珏。
過了幾天,馬珏的父親帶馬珏去魯迅在八道灣的家裡玩。從此之後,魯迅到馬珏家,常問起馬珏;如果馬珏在,就和馬珏很關切地說幾句話。
馬珏和魯迅還多次通信,從1926年元月3日到1932年12月15日,他們通信持續六七年之久。
魯迅先生對馬珏的信幾乎每信都回,循循教導,誨人不倦。據有關資料顯示,《魯迅日記》中記有馬珏的文字,共有五十三次之多 ,其中馬珏給魯迅信有二十八封,而魯迅回信有十三封,另有送書。
美貌如花的馬珏沒有嫁給豪門公子,而是嫁給天津海關職員楊觀保,還送了魯迅先生結婚請柬。1933年3月13日,馬珏結婚,在她婚後,魯迅先生就不再和她通信,也不再交往了。
馬珏和楊觀保的婚事在當時是一件盛事,《北洋畫報》還刊登了他們的結婚照。但是估計魯迅沒有出席她的婚禮。楊觀保追求馬珏非常盡力,精誠之至,金石為開,馬珏和楊觀保結婚時,馬珏還沒有大學畢業。
看來美女都早婚。天生麗質難自棄,被人追求得緊,早早步入婚姻大門。
魯迅喜歡送自己寫的書給馬珏,而馬珏結婚後,魯迅不再送書給她的事,李霽野說:「一次送書給我們時,他托我們代送一本給她,我談到她已經結婚了,先生隨即認真地說,那就不必再送了。」
馬珏和丈夫有三個孩子,她一生沒有離開過大陸,曾在上海兒童圖書館上班,後來跟隨丈夫到山東棗庄生活,她能操持家務,自己做菜做飯。1994年,馬珏病故,享年84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馬珏(魯迅先生好友之女)
『貳』 燕山大學第一才女是哪個
對於燕山大學來說,這里的學生每年都會評一個笑話,
也就是第一美女,但是第一才女應該沒人敢說自己是。
『叄』 燕山大學現在最漂亮的女人是誰
燕山大學以前是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理工科大學,這也就決定它沒有那麼多美女。學校還是很好的
『肆』 上世紀中國十大美女[有圖最好]
上世紀十大非明星美女
潘素:字畫美女,(1915--1992),字慧素,著名山水畫家。早年習花鳥,中年轉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綠山水及雪景山水。新中國建立前,曾任北平美術分會理事。建國後曾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理事,吉林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中山書畫社副社長,北京工筆重彩畫會藝術顧問,北京工筆重彩畫會藝術顧問,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等職。有《張伯駒、潘素書畫集》行世。
羅儀鳳:貴族美女(1914-1977)康有為外孫女,祖籍廣東寶安。幼年隨父羅昌、母康同璧出使英國、新加坡等國,16歲入燕京大學家政系就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日軍拘捕,經多方營救,約一年後獲釋。通曉英、法等多國文字,曾任教於北京貝滿女中。1949年後長期隨侍母親。1974年病逝。
林徽因:博士美女(1904--1955)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作家, 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與夫婿梁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從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戰爭爆發,幾年間他們走遍了全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實地勘察了2000餘處中國古代建築遺構.他們的工作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並寫下有關建築方面的論文,序跋等二十幾篇,另有部分篇什為其與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築論文.在文學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均屬佳作,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等.
陸小曼:多才美女(1903年 --1965年)陸小曼是個才女。1915年就讀法國聖心學堂,她18歲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個畫家,師從劉海栗、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1920年和王庚結婚,1925年離婚.1926年與徐志摩結婚,同年參加了中國女子書畫會,1941年在上海開個人畫展,晚年被吸收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曾參加新中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畫展。她擅長戲劇,曾與徐志摩合作創作《卞昆岡》五幕話劇。她諳崑曲,也能演皮黃,曾出演《春香鬧學》、《思凡》、《玉堂春》等劇,在北京和上海名動一時。她寫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實的文字修飾能力,建國後擔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65年病逝。
蕭紅:激情美女(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黑龍江省呼蘭人,原名張乃瑩,筆名悄吟、玲玲、田娣。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有著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歷,並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可謂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歷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她的作品雖沒有直接描述她的經歷,卻使她在女性覺悟的基礎上加上一層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她把「人類的愚昧」和「改造國民的靈魂」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她是在「對傳統意識和文化心態的無情解剖中,向著民主精神與個性意識發出深情的呼喚」。蕭紅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應該說直接影響其命運並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的是蕭軍的出現,並走進了她的生活。
袁震:病態美女(1907--1966)
安娥:憂郁美女(1905-1976) 田漢妻,後離異。原名張式沅,河北獲鹿人。早年肄業於北平美術專門學校。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國共產黨,擔任北平團的工作。後赴大連從事革命宣傳和女工運動。1927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回國在上海中共中央機關工作。1976年逝世。
楊靜:丁香美女(1926--)她的父親是寧波人,她的母親是廣東人,她身上兼有兩地人的特點與美麗:精緻的五官,鮮明的輪廓,一雙廣東人的大眼睛被長長的睫毛覆蓋著。小巧玲瓏的身材,閃著光澤的淺棕色的皮膚,是個美人。她活潑好動的性格使她十分容易與人相熟。朋友見到她無不稱贊,戴望舒也頗為得意。戴望舒和楊靜只維持了8年多,當初楊靜不顧家裡的反對死也要嫁與戴望舒,後來出走還是她。有人說戴望舒愛上楊靜,就是把她當成了《雨巷》中那個丁香般的姑娘。
關露:悲情美女(1907年7月14日—1982年12月5日)原名胡壽楣,又名胡楣,原籍河北延慶。生於山西太原。幼年家貧自學完中學課程,1927年至1928年,先後在上海法學院和南京中央大學文學系學習。1930年初,第一篇短篇小說《她的故鄉》發表於南京《幼稚周刊》。 1980年後.因患腦血栓症,全身癱瘓。
張志新:倔強美女(1930--1975)生於天津一個大學音樂教師家庭;1950年高中畢業後被保送到河北天津師范學院教育系學習。1962年,張志新被調到遼寧省委宣傳部當幹事。1969年9月24日,張志新被捕入獄,先判處無期徒刑,後改判死刑。
『伍』 民國時期北大有哪些才女
民國時期北大才女有不少,其中著名的有凌叔華、謝婉瑩(冰心)、林徽因。
民國北大才女之凌叔華:
凌叔華(1900年-1990年),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文學家,畫家。她所就讀的燕京大學在中國高等學校1952年院系調整中被撤消,資產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後被整並,文科、理科多並入北京大學,工科並入清華大學,法科、社會學系並入北京政法學院(已更名中國政法大學)。所以也可以屬於北京大學。
凌叔華生於北京的一個仕宦與書畫世家。凌叔華的父親凌福彭,出身翰苑,光緒十九年中舉人,與康有為同榜進士,歷任清朝天津知府、保定知府、直隸布政使等職。他精於詞章、酷愛繪畫,曾與齊白石、王夢伯、陳半丁、陳寅恪等著名畫家過從甚密。這種家庭,使她從小便受到文學藝術的陶冶。自小她就拜了著名的女藝術家、慈禧太後的畫師繆素筠為師,還受到文化界一代怪傑辜鴻銘的教育。在七八歲時,曾拜著名山水蘭竹畫家王竹林為師,後又從女畫家郝漱玉習畫,這使她的繪畫技術有了堅實的基礎。當她在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讀書的時候,她的寫作才華像第一枝出水的芙蓉,文采超眾,引人注目,其作文常在校刊上發表。1922年二十二歲那年,她考入燕京大學,與謝婉瑩為同學,翌年升入本科外文系,主修英文、法文和日文。
1928年凌叔華與丈夫陳西瀅(常州府無錫縣人)到武漢大學當教授。此時,凌叔華與蘇雪林、袁昌英結為好友,三個人在文學創作上盛極一時,有「珞珈三傑」之譽。凌叔華才貌雙全,氣質高雅,令世人歆羨。凌叔華為人親和力極強,她與胡適、徐志摩等一批名士情誼頗厚。凌叔華將繪畫當作事業來追求,她一生舉辦過許多次畫展,大學剛畢業,她的畫作便參加了國際畫展,五十年代後,她在巴黎、倫敦、波士頓、新加坡等地舉辦過多次畫展。
凌叔華的性格,不像林徽因那樣虛榮任性,也不像謝婉瑩(冰心)矜持理性。她溫順隨和,但又摻入一絲心機和俗氣。她的小說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獨放異彩,經久耐讀,隨著社會前進讀者將與日俱增。但日後的「八寶箱」事件和「太太的客廳」事件,使得凌叔華、林徽因、謝婉瑩這三位才女在糾葛中暴露了各自弱點,可謂三敗俱傷,充分展示了她們爭風吃醋、心胸狹隘、爭名奪利的灰暗一面。而真正受到傷害的另一位才女陸小曼則顯得大度坦然、從容自信、淡薄名利。
多情的徐志摩與凌叔華也有著情感的糾葛。徐志摩的「八寶箱」曾兩次寄存於凌叔華。第一次就是1925年徐志摩外出旅行那一次,當時他與陸小曼的戀情引來滿城風雨,徐志摩打算去歐洲避避風頭。行前要將裝有日記文稿和陸小曼的兩本初戀日記的小提箱、即所謂「八寶箱」交予自己最信賴的人保管。因當時陸小曼處境同樣不好,而且箱內有「不宜陸小曼看」的東西,於是便交到了凌叔華手中。據凌叔華證實,那裡面有不少牽涉是非處,其中也有一些陸小曼批評林徽因的話語,也有關於胡適和張歆海的閑話。除了陸小曼的這兩本日記和徐志摩1925年由歐洲返國、坐西伯利亞鐵路途經俄國時寫的幾篇稿件之外,「八寶箱」里新添的什物還有徐志摩寫於1925年和1926年間的兩本日記及他兩次歐游期間寫給陸小曼的大量情書——大部分是英文的,文筆極其優美。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飛機失事喪生,有關這個小箱子的秘密也被宣揚了出去。徐志摩一生風流,對他的私人日記及他和女友們往來的書信,很多人都充滿了極大的興趣,紛紛打起了這個「八寶箱」的主意。當然,最想得到這個小箱子的兩個人還是陸小曼和林徽因。照理說這個「八寶箱」當然歸徐志摩的遺孀陸小曼所有,但「愛忠誠,愛自己的家勝過一切」的虛偽的林徽因不知何故,似乎比陸小曼更想得到這個箱子。林徽因於是親自登門到史家胡同凌叔華的寓所向凌叔華索取,不料遭凌叔華婉拒。只好轉而求胡適幫忙。胡適以編輯委員會的名義鄭重其事地寫信給凌叔華,要凌叔華交出「八寶箱」。凌叔華很勉強地把「八寶箱」交給胡適差來的信使。但胡適從凌叔華手中接過了這個小箱子,並沒有送給陸小曼,而是送給林徽因。在得到「八寶箱」18天後,胡適又緊接著寫信給凌叔華,責備她把徐志摩的兩冊英文日記藏為「私有秘寶」,並指出她的這一做法開了私藏徐志摩書信的先例,會影響到全集的編纂工作。「八寶箱」公案也因此在凌叔華和胡適、林徽因等幾位朋友的關繫上投下了一層陰影。凌叔華最後發現胡適把日記交給了林徽因,而非陸小曼,感到很對不起徐志摩。凌叔華曾寫信給胡適說:「前天聽說此箱已落入林徽因處,很是著急,因為內有陸小曼初戀時日記兩本,牽涉是非不少,這正如從前不宜給陸小曼看一樣不妥」。
陸小曼曾不無幽怨地說,「其他日記倒還有幾本,可惜不在我處,別人不肯拿出來,我也沒有辦法,不然倒可以比這幾本精彩得多」。「別人」是誰,陸小曼既不便明說,其實知道得也不很確切,不過總不外乎林徽因和凌叔華兩人。然而,林徽因否認私存了些日記,凌叔華也否認自己私藏了「八寶箱」內的任何東西。本來還算得上是朋友的凌叔華與林徽因、陸小曼卻因為「八寶箱」事件而交惡,三人從此老死不相往來。如今,與「八寶箱」有關的所有人都已作古,這段由一個箱子引發的迷案,也慢慢成為歷史長河中又一個再也不可能解開的謎團。
「八寶箱」案,皆源於眾才女們都想擁有編纂《徐志摩全集》的專利。除了陸小曼名正言順和大度坦然之外,林徽因和凌叔華還幻想著徐志摩的戀愛史中有她們的重要地位,都想把本不該屬於自己的東西佔為己有,所以名利和虛榮真是害人啊,哪怕是曠世才女也不例外。
民國北大才女之謝婉瑩:
謝婉瑩(1900年─1999年),福建福州長樂縣人,兒童文學作家、詩人、翻譯家。
《小菊燈》,這篇收錄在中學語文教材里的文章就是出自冰心之手,文筆清新婉約。謝婉瑩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自取筆名為「冰心」,被稱為「世紀老人」。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謝婉瑩出生於福州一個具有愛國和維新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她父親謝葆璋參加了甲午戰爭,抗擊過日本侵略軍,後在煙台創辦海軍學校並出任校長。1913年謝婉瑩隨父遷居北京,1918年升入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
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是北大的一支。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成立於1919年,它本來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並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五四運動的爆發,謝婉瑩被推選為大學學生會文書,在愛國學生運動的激盪之下,她於1919年8月的《晨報》上,發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後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這個筆名。由於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會問題,很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之後所寫的《斯人獨憔悴》、《去國》、《秋風秋雨愁煞人》等「問題小說」。其間,協和女子大學並入燕京大學。謝婉瑩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她的作品多圍繞著母愛、童心和自然三大主題,構築了冰心思想內核——以愛為本。代表作有《超人》、《煩悶》、《繁星》、《春水》等。
1923年,謝婉瑩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26年謝婉瑩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先後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1929年6月15日,謝婉瑩與學成歸國的吳文藻博士在燕京大學舉行婚禮,司徒雷登主持了他們的婚禮。成家後的謝婉瑩,仍然創作不輟,作品盡情地贊美母愛、童心、大自然,同時還反映了對社會不平等現象和不同階層生活的細致觀察,純情、雋永的筆致也抒發著含蓄的嘲諷。小說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兒姑娘》,散文優秀作品是1933年的《南歸──獻給母親的在天之靈》等。1932年,出版《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說、散文、詩歌各一卷)。
冰心、廬隱與林徽因並稱為「福州三大才女」。其中謝婉瑩(冰心)與林徽因從世交到仇敵,倒有著一段有趣的經歷,這就是「太太的客廳」事件。
梁思成、林徽因一家搬到北總布胡同的四合院後,由於夫婦二人所具有的影響力,再加上林徽因的美貌風騷,很快圍聚了一批圈子裡的文化精英,如與林徽因曖昧不清的詩人徐志摩、因林徽因終身不娶的哲學家金岳霖、政治學家張奚若、經濟學家陳岱孫、國際政治問題專家錢端升、物理學家周培源、社會學家陶孟和、考古學家李濟、多情種子文化領袖胡適、美學家朱光潛、作家沈從文和蕭乾等等。這些文化精英通常在星期六下午,陸續來到梁家,指點江山、坐論天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梁家的交往圈子影響越來越大,漸成氣候,形成了20世紀30年代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龍,時人稱之為「太太的客廳」。
但還有一些學者精英,特別是所有的女性精英,不但不把林徽因放在眼裡,還對此予以嘲諷。導致這種情形的原因,主要是林徽因缺乏婦女的幽嫻品德,愛慕虛榮,而且林徽因的美貌與才華也被過於誇大。沒有梁思成,林徽因不過是一個「嚮往資產階級自由化生活方式的受過高等教育的愛嘩眾取寵的主婦」而已。謝婉瑩在1933年10月發表了一篇著名的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的這篇小說發表後,引起全國文化界的高度關注。作品中,無論是「我們的太太」,還是詩人、哲學家、畫家、科學家、外國的風流寡婦,都有一種明顯的虛偽、虛榮與虛幻的鮮明色彩,這「三虛」人物的出現,對社會、對愛情、對己、對人都是一股頹廢情調和萎縮的濁流。謝婉瑩以溫婉伴著調侃的筆觸,對此做了深刻的諷刺與抨擊。金岳霖後來曾說過:這篇小說也有別的意思,這是指 30年代的中國少奶奶們在亡國危機環境中還熱衷於虛榮和攀比,而林徽因將這種虛榮發揮到了極致。謝婉瑩的丈夫著名學者吳文藻(常州府江陰縣人)與梁思成同為清華1923級畢業生,且二人在同一寢室,屬於真正的鐵同窗。而謝婉瑩林徽因皆福建同鄉,都受教於陳衡哲教授,應該說早年謝婉瑩與林徽因應該是情同手足。她們還留下了一張珍貴的生活照。從照片上看,幾個人正在泉水邊野炊,謝婉瑩著白色圍裙,手握切刀正在切菜,而林徽因則在冰心的背後,微笑著面對鏡頭。但自從謝婉瑩的《我們太太的客廳》出版後,林徽因再派人送給謝婉瑩一壇子山西老醋之後,二人便成為了仇敵。
謝婉瑩曾解釋說:「《我們太太的客廳》寫的並不是林徽因,其實是陸小曼,客廳里掛的全是她的照片」。但後來的學者研究認為,謝婉瑩說「太太的客廳」是指陸小曼尤顯荒唐。小說寫作的背景是北平,而陸小曼當時遠住上海,陸小曼的客廳多是社會名流與名媛,與小說描述的客廳里是文化精英與學者不符。還有,陸小曼並無子女,倒是林徽因有一個小名叫冰冰的女兒,而小說中的女兒名曰「彬彬」。而且《我們太太的客廳》小說中有這么一段有趣的文字:「這幫名流鴻儒在太太的客廳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盡情揮灑各自的情感之後星散而去。那位一直等到最後渴望與我們的太太攜手並肩外出看戲的白臉薄唇高鼻子詩人,但隨著太太那個滿身疲憊、神情萎靡並有些窩囊的先生的歸來與太太臨陣退縮,詩人只好無趣地告別客廳,悄然消失在門外逼人的夜色中,整個太太客廳的故事到此結束。」這段刻薄有趣的嘲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誰。心胸狹隘、心高氣傲的林徽因當然咽不下這口氣,當即派人送了一壇山西老醋給了謝婉瑩,謝婉瑩的自尊心大受打擊,謝婉瑩和林徽因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繼「八寶箱」事件大受打擊之後,「太太的客廳」陸小曼又備受牽連,到底這個客廳是陸小曼的還是林徽因的,還真有疑點。因為陸小曼的前夫王庚和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的確都屬於整天疲憊萎靡而且有些窩囊的類型,而且她們的客廳都是名流如潮,在陸小曼還沒和王庚離婚之前,白臉高鼻子詩人徐志摩也曾在她的客廳等到花都謝了的夜晚。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到底是哪位太太的客廳?誰也說不清。謝婉瑩暗地裡嘲諷林徽因,明著栽贓陸小曼,其心計可見一般,而林徽因的送醋可以看出她任性和狹隘,陸小曼則因徐志摩的離世而對凡塵俗事表現出了一種超然的態度。
民國北大才女之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1955年),福建省福州閩侯縣人,是中國第一個女建築學。
林徽因祖父林孝恂是清朝進士,歷官浙江金華、孝豐等地,父林長民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擅詩文,工書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林徽因生於杭州,1912年隨父林長民由杭州遷往上海,1916年全家遷居北京。1920年7月,隨父林長民赴歐洲,到倫敦、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布魯塞爾等地旅行,同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倫敦聖瑪利女院學習。1921年回國在培華女中讀書。1922年與梁啟超之子梁思成戀愛。1923年6月與梁思成同去美國留學,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選修建築系課程。1927年畢業,獲美術學士學位。1928年3月與梁思成赴加拿大渥太華結婚,婚後去歐洲考察建築。1929年在東北大學建築系講授《雕塑史》,林徽因精通英文,也教授專業英語。張學良出獎金徵集東北大學校徽圖案,林徽因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中獎。1949年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工作,1951年為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設計紋飾和浮雕圖案。林徽因除建築論文外,還創作大量文學作品,有《九十九度中》等。
1931年,她受聘於北平中國營造學社。次年,為北平大學設計地質館和灰樓學生宿舍。在此後數年中,她多次深入晉、冀、魯、豫、浙各省,實地調查勘測了數十處古代建築,單獨或與梁思成合作發表了《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平郊建築雜錄》、《晉汾古建築調查紀略》等有關建築的論文和調查報告,還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營造則例》一書寫了緒論。這是一本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必讀的重要工具書。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築學家的科學精神和作家的文學氣質揉合得渾然一體。她的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不僅有嚴謹的科學內容,而且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和贊美祖國古建築在技術和藝術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而在文學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築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詩中,就以古塔檐邊無數風鈴轉動的聲音,比喻笑聲的清脆悅耳,直上雲天,既貼切,又新穎,別具一格。由於她兼通文理,在建築學和文學創作上都顯露出驚人的才華,所以在30年代林徽因與冰心、廬隱並成為「福州三大才女」。
顛沛流離的生活和艱苦的物質條件,使她肺病復發。在病榻上,她通讀了廿四史中有關建築的部分,為寫《中國建築史》搜集資料,經常工作到深夜。幾年中,她協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國建築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寫的《中國建築史圖錄》稿,初步實現了他們在學生時代就懷有的心願。抗戰勝利後,林徽因全家於1946年8月回到北平。1948年5月清華大學所在的北平郊區解放了。解放軍包圍古都北平。林徽因夫婦想到城內無數巍峨壯觀、雕梁畫棟的古建築也許將毀於戰火,憂心如焚,寢食不安。1949年初,東北野戰軍軍部突然造訪,攤開北平軍用地圖,要求他們用紅筆圈出一切重要文物古跡的位置,以便萬一大軍被迫攻城時盡可能予以保護,這使梁思成和林徽因十分感動。他們立即應解放軍的請求,編寫《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此書後來演變成為《全國文物保護目錄》。新中國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編錄和保護工作就是從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而始。
新中國成立後的五六十年代,「以梁思成林徽因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唯美的復古主義建築思想」和「保護北京古城規劃」多次遭到批判。這場大批判中,意識形態是罪魁禍首,郭沫若等人則是受人指使的劊子手。在拆毀明北京古城牆時,梁思成和林徽因撫磚痛哭。
1950年,她被任命為北京計畫委員會委員,對首都城建總體規劃提出了有遠見的意見。她以極大的科學勇氣和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精神,反對拆毀城牆、城樓和某些重要古建築物的錯誤主張,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並提出修建「城牆公園」這個既能保存古文物又可供人民憩息的新設想。1953年5月,北京市開始醞釀拆除城樓和牌坊樓,對古建築的大規模拆除開始在這個城市蔓延。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著名歷史學家吳晗擔起了拆除城牆的工作,為了挽救四朝古都僅存的完整牌樓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毀於一旦,梁思成與吳晗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由於吳晗的言論,梁思成被氣得當場失聲痛哭。其後不久,林徽因與吳晗也發生了一次正面的激烈沖突。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回憶道:「她(指林徽因)指著吳晗的鼻子,咆哮般地大聲譴責。雖然那時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與氣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樓今日早已隨著文化浩劫一同煙消雲散,但林徽因當日的河東獅吼,必將永遠環繞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國學者心頭。在這樣的一種心境下,林徽因的病情急劇惡化,最後拒絕吃葯救治,於1955年憤然吐血離世。而吳晗最終也在文革中因《海瑞罷官》事件而受到四人幫的迫害而吐血自殺,正所謂「出來混終究還是要還的」。
「太太的客廳」里作為中心人物被愛慕者如眾星捧月般包圍的是她;窮鄉僻壤、荒寺古廟中不顧重病、不憚艱辛與梁思成考察古建築的也是她;早年以名門出身經歷繁華,被眾人稱羨的是她,解放後繁華落盡困居農庄,親自提瓶上街打醬油的還是她;愛慕虛榮、嚮往「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生活方式的是她,中年時一貧如洗疾病纏身仍執意要留在祖國的又是她;與眾才女們爭風吃醋和與眾才子們風花雪月,卻又耐得住學術的清冷和寂寞。。。就是這樣的林徽因,已經無法有語言來描述其身上的美麗和信念。
在此說一些多餘的話,在我心目中才貌雙全的完美才女只有兩位,一位是陸小曼、一位是林徽因。因為只有她們兩人,才能把美貌、才華、良知、堅強、性情演繹得如此完美。陸小曼與林徽因都是紅顏薄命,雖然前半生她們都愛慕虛榮、熱衷被追捧,但在她們的後半生都窮困潦倒一貧如洗,其實她們只要學學郭沫若、謝婉瑩等文人取巧於權勢,服務於政治,她們的處境馬上可以改觀。陸小曼精通英法德三國語言,陸小曼在給顧維均做翻譯時其愛國而得體外交方式而被列入外交翻譯的教材。陸小曼在徐志摩離世後,獨自編纂《徐志摩全集》,在寂寞和冷清的作畫中度過餘生,與浮華靚麗的前半生形成鮮明的對照,改變一種生活方式是如此地艱難,何況是從天堂落到人間,後來的陸小曼曾多次拒絕胡適等人的誘惑和資助,獨善其身。而林徽因更是不畏強權,窩囊的老公被氣得痛哭流涕,自己則挺身而出河東獅吼,最終吐血而亡。可惜的是,兩位曠世才女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而交惡,最終老死不相往來,實則為一大憾事。
『陸』 燕山大學2015的大一校花
燕大有美女,不多,而且沒有一等一的,所謂校花必須是高出所有人一截的,所以沒有
校花誰封?自封?專門的協會?媒體?還是廣大屌絲的夢遺情人?
別看貼吧,天頂星PS科技。
at last 小夥子,不是你要把校花當做自己女朋友,而是把女朋友當校花
『柒』 貴為名媛的民國美女郭婉瑩,為何最後卻落魄到洗馬桶
因為她經歷了婚姻的危機以及在文革中被判成了右派,所以說她在最後會落魄到洗馬桶。其實提到郭婉瑩這個名字,讓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冰心原名叫謝婉瑩,其實這是因為郭婉瑩太喜歡冰心了,所以說才給自己取了這樣的名字。而郭婉瑩這個人本身就很知書達理並且非常有才學。
戰爭結束了,可惜在隨後不久就迎來了文化大革命,而郭婉瑩的丈夫也去世了,更不幸的是郭婉瑩也被批判成了右派。她要進行勞動改造,需要清洗馬桶還要在菜場里賣東西。可是即使是這樣,她依舊保持著自己的姿態,她會穿著旗袍去刷馬桶並且對於這些勞動改造她都非常淡然。哪怕郭婉瑩這一生經歷了這么多的不幸,但是她依舊可以用平和的心態來面對來處理,可以說她是真正的上海名媛。
『捌』 燕山大學的美女多嗎
只有文法和經管、外國語院的女生多,別的院基本沒幾個女生。有女生的這三個,漂亮的有,不多,但不漂亮的也眼高,看不上你
『玖』 這個 美女是誰
桂綸鎂
『拾』 謝冰瑩的資料
冰心
(1900~1999)現、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1918年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後,相繼發表了《斯人獨惟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後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同年起發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為「冰心體」,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26年,冰心獲文學碩士學位後回國,執教於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校。此後著有散文《南歸》、小說《分》、《冬兒姑娘》等,表現了更為深厚的社會內涵。抗日戰爭期間在昆明、重慶等地從事創作和文化救亡活動。1946年赴日本,曾任東京大學教授。1951年回國,先後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散文集《歸來以後》、《再寄小讀者》、《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讀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藝術上仍保持著她的獨特風格。她的短篇小說《空巢》獲1980年度優秀短篇小說獎。兒童文學作品選集《小桔燈》於同年在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中獲榮譽獎。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還出版有小說集《超人》、《去國》、《冬兒姑娘》,小說散文集《往事》、《南歸》,散文集《關於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譯選集》等。她的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
著作目錄:
《繁星》(詩集)1923,商務
《春水》(詩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說、散文集)1923、商務
《寄小讀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說、散文集)193O,開明
《南歸》(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說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詩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閑情》(詩、散文集)1922,北新
《去國》(小說集)1933,北新
《平綏沿線旅行記》(散文集)1935,平綏鐵路管理局
《冬兒姑娘》(小說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43,開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開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詩集》1943,開明
《關於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說散文選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記》(小說)1956,上海少兒
《還鄉雜記》(散文集)1957,上海少兒
《歸來以後》(散文集)1958,作家
《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燈》(小說、散文、詩歌合集)1960,作家
《櫻花贊》(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說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讀者》(散文集)1981,少兒
《記事珠》(創作談)1982,人文
《冰心論創作》 1982.上海文藝
《冰心作品選》 1982,少兒
《冰心散文選》 1983,人文
《冰心選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齊)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藝(未出齊)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峽文藝
翻譯書目:
《先知》(散文詩集)敘利亞凱羅.紀伯倫著,1931,新月
《印度童話集》 印度穆.拉.安納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詩集)印度泰戈爾著,1955,人文
《印度民間故事》 印度穆.拉.安納德著,1955,上海少兒
《泰戈爾選集.詩集》 與石真合譯,1958,人文
《泰戈爾劇作集》(4)1959,戲劇
《馬亨德拉詩抄》(尼泊爾)與孫用合譯,1965,作家
《燃燈者》(詩集)馬爾他安東.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好了,希望你可以用的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