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景的段落
正是荷花成熟的季節,一朵朵荷花含苞怒放,滿田野里的荷田閃爍著金光,一簇簇的荷花有的帶著水珠乍開,有的含苞吐蕾,有的像個含羞的少女似開非開。一朵朵飽滿的蓮蓬,擠滿荷田,等待著俏麗的客家采蓮女來採摘。
那荷葉,大的似磨盤,有的舒展似傘,那荷葉上的水珠,有的像情人的淚珠,有的分散成細小的碎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閃爍著斑斕的光彩,遠遠望去,在周圍的翠綠的群山映襯下,在紅紅的晚霞映照下,那一團團的荷花,像一團團紅雲,一層層的丹霞,你看那一望無際的荷田,如胭如染,令人如入仙境。
開時間的牽絆,邀陽光作伴,約清風同行,收拾起行囊,我們去親近草原吧,去親近遼闊無邊的草原。
讓我們在遼闊無邊的草原去感受草原的清新,在天蒼蒼之下去印證我們的渺小,在野茫茫之中去流浪,流浪成一片白白的雲、或是一隻只歡快的羊,或是一株株柔韌的小草。
我是沒有去過草原的。但,草原卻是我所喜歡的,一如我喜歡的沙漠和大山。這種喜歡源於內心和生命的深處。
或許,你是去過草原的。但,你沒有和我一起去親近過草原,沒有。
所以,我想約你去草原,約你去親近草原。
想和你一起去看草原上的日升日落。想和你一起在草原立盡斜陽。想和你一起觀風起雲涌。想和你一起默數天幕的星子。想和你一起沐浴淡淡的草原月色。想聽你在草原中溫柔的呢喃。想拾起你遺落在草原上的笑。想讓草原的清新的風掀動我的長長的黑發,衣袂翩翩。想讓你執我之手在草原漫步,無休無止……
在去草原的旅途中,會有一些什麼樣的風景呢?曲線玲瓏的遠山?鄉間田野散漫的牛羊?隨炊煙而起的牧童笛音?……所有這些可會牽扯我們的目光?可會留駐我們前行的足跡?可會令我們久久回味?
草原在我的心中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有著朴實無華的純真,有著寬容大度的豪爽,有著寧靜致遠的深沉,它有著大海一樣的體魄,卻多了大海沒有的安寧,與天際相連的草原,雖然沒有南國山水秀麗的倩影,也沒有江海之氣勢雄壯;但,草原上卻有翱翔搏擊於蔚藍蒼鷹,有無邊的草浪翻滾孕育著火一般的灼熱。於是,草原上美麗的景色,一定會凝聚在的我們目光中,悠揚的歌聲,一定會牽引著我們的情思,馬群奔騰的蹄音,一定會叩開我們閉塞的門扉。
立馬草原。雪山腳下,會不會有一群溫順肥壯的牛羊?會不會有一群熱情奔放的駿馬,正在歡快的馳奔?藍藍的天上會不會飄著幾朵白雲?那輪金色的太陽會不會光芒四射?在寬闊的草原上,你會不會豪情如那展翅翱翔的雄鷹?你會不會有豪情萬丈的歌聲?
草原在我的心底是生命的搖籃、生命的象徵。藍天有蒼鷹飛過天際的神跡,大地和天空藍綠的顏色那悠楊的蒙古長調,那如訴的馬頭琴古曲,猶如春風佛過心間,更似剛剛暖化的一溪泉水在我綠綠的心底淺淺流過,說不盡的清爽酣暢,歡快的姑娘親手端來乳香馥郁的奶茶,纏綿的清香會久久的撲鼻入懷,英俊的小夥子彈奏著低沉的馬頭琴聲,悠悠的琴聲拴住蒙古包了上恬靜的炊煙,而深情動聽的心曲從這個敖包,飄過那個敖包……
如夢的草原是渾沌初開的風景,淡冷的色調是詩畫的意境,風的感覺是雲的飄動,淺淺的湖也在做海一樣的夢,草原的靈魂是草,草原的浪漫是花,我願融你的浪漫,我願融入你的靈魂,讓你的雄渾註解我的柔情,我願做一株草,在草原上生生息息,亦枯亦榮,走過寒暑,舞在風中。我願騎著一匹狂奔的馬,馳騁在萬里的草原上,忘記方向,忘記時光,忘記神傷……
② 好詞好段 寫景的
寫景的文章(範文)
活的藝術品——雁盪山
雁盪山位於浙江省溫州樂清市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名山」的譽稱,且有「不游雁盪是虛生」之說。海拔1040餘米的雁湖崗,崗頂有湖,湖中蘆葦茂盛,結草成盪。每年秋天大雁紛紛飛來此地,故而得名雁盪。
自從那次雁盪觀峰歸來後,雁盪山的奇峰異石、絕嶂幽洞、飛瀑清流、深壑巨谷、人文勝跡不時在腦際浮現,常常令我靜靜地思想,默默地品,總覺得整個雁盪山就是一件天工巧成的「活」的藝術傑作。
雁盪山的那些層疊環拱、陡拔峻峭、形態萬千、變化無窮的奇峰絕嶂就是這藝術盆景中絕妙的佳作,這些山峰神奇無比,簡直如「活」的一般。進入大龍湫景區,站在錦溪畔朝山谷深處望去,只見一峰直立深谷之中,峰頂微微分開,峰底緩緩交合,遠看去如一把巨形的「剪刀」,故名「剪刀峰」。順著山徑圍著此峰轉繞觀峰,可謂是移步換形,變化多端。看完「剪刀」往谷里走百十步立停觀峰時,「剪刀」已變成一隻栩栩如生的「啄木鳥」。由此再往前百來步,仰著望峰時,是古代美女王昭君出塞時亭亭玉立的倩影。作別「昭君」再往前一程,轉身看峰,原來的「昭君」此時已化作一隻美麗的「孔雀」了。圍著剪刀峰在曲折的山道上緩緩而行,不時地舉目觀峰,此峰還會不斷地出現形如風帆、天柱、狗熊等形狀。此峰「活」到如此程度,實在令人叫絕。剪刀峰的變化是在白天,而靈峰不但在白天能變,而且夜晚的變化更富有詩情畫意,更令人遐想不已。
白日的靈峰,巍巍一峰矗立於山谷之中,一條巨縫從峰頂豁至峰底,將此峰一分為二,且左右各有小峰依次附貼其上,遠而觀之,活像一雙合十的手掌,又名合掌峰。二掌之間藏有一高113米、深76米、寬14米的洞穴,洞內建有一千年古剎——觀音寺,因名觀音洞。靈峰在夜晚的變化令人贊嘆不已。在皓月當空的夜晚凝目觀靈峰時,朦朧的月色下是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圖畫。巨掌變化了一對情意纏綿的夫妻;金雞峰化作了探腦偷看親昵依戀的「父母」;雙筍峰則成了慈眉善目的老婆婆,組成了一個充滿情趣的家庭。靈峰夜景的「靈活」之處還在於能適合不同身份的旅遊者觀賞。初戀的情人觀那山峰時,那峰便是月下幽會的一雙戀人;披甲從軍的軍人看峰時,那峰又是依依話別的夫妻;恩愛夫妻看峰時,那峰就是久別重逢的夫妻。此峰的「靈活」是如此的神奇。
雁盪山不但山峰「活」,而且瀑也是「活」的藝術品,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龍湫瀑布。在大龍湫景區的深谷極處,一道百丈高,如鐵鑄一般的巨嶂,橫卧於兩山間,似一幃巨嶂把深谷攔住,大龍湫瀑布就是從這三千尺峭壁的頂端飛落下來的,自谷底仰視,瀑布如一巨龍自天而降,蔚為壯觀,大龍湫的「活」,是能隨季節、晴雨的更換而變化的。夏令雨季,大龍湫瀑布像一條發怒的白龍,挾著猛雷的恕吼、閃電的灼亮,穿豐雲霧,劈開冷峭的岩崖,呼嘯著猛撲下來,直掏潭心,在潭中翻騰後沖出龍潭直奔小溪。冬日旱季,大龍湫又像一斛能變化的珍珠,從雲霧中揚揚灑灑,飄落下來,在陽光的照射下變成了一道絢麗的彩虹,懸掛於山谷之中。陽春三月,大龍湫則如細碎的散珠,在空中裊裊娜娜,悠悠揚揚往下輕飄,出口不幾丈便化成朦朧的煙雲,時而又似輕薄的白紗。白紗在飄落中又成輕飄的青煙。此時的大龍湫瀑布叫人分不清是水是雲,是煙是霧。大龍湫就是這樣一條「活」的、善變的蛟龍。
不過,雁盪山這件大自然的藝術傑作,之所以是「活」的,是因為它和其他藝術作品一樣,需要人們用思維去想像、感覺。只有在人們思維的感覺中才能「活」起來,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品。就像一枚青橄欖,需要人咀嚼才能品出個中滋味一樣。離開了人的感覺,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草木依舊是原來的草木。因此,游雁盪山必須帶著「感覺」去。
雁盪山,我感覺中的「活」的藝術傑作。
寫景文章的要點一、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點。
第一要抓時序的特點。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黃昏一天早晚,景色自然不一樣。
第二要抓場所的特點。寫景的文章要指明了場所。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點。不同的風景點特點是不同的,如有的是山景為主,有的以奇石聞名,有的借江湖增光,就應當抓住這些不同的特點,寫出景物的個性。
二、動靜結合,寫好景物特點。
在寫景作文中,景物有靜態與動態的區別。自然景色總是沉靜的,但又都在不斷地運動與變化之中。寫景時既要注意靜態的景,又在善於看出景中的動態,做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描寫時或先寫靜態後寫動態,或先寫動態後寫靜態,使景物處於靜態與動態時的特徵和諧完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只有這樣,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點「活」起來。
三、以情觀景,借景抒情。
寫景物的作文,不是為了寫景而寫景,它最終的目的是要表達人的一種情感。關鍵在於處理好「景」與「情」的關系。景與情貴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達到水乳交融、不可分離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景物帶有人的特點,讓寫實與想像完美結合在一起。一篇優美的文章只有滲透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才能更好地表達文章中心,准確地抒發作者的情懷,使讀者也能從課文美的文字中真切體會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對景物的喜愛。
總的來說,寫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根據所寫景物的特點,有所側重地選擇景物描寫方法,寫時要展開豐富的聯想,並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平時要多觀察、多練習,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寫出來,讓讀者感到鮮明生動,有身臨其境之感。
③ 一mm 看了我照片說特侖蘇什麼意思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④ 山色如娥 花光如頰 溫風如酒 波紋如綾運用了什麼寫景手法
作者採用了一系列比喻手法寫景:
山色清秀如美女,花影綽綽紅如面,風暖溫馨如酒醉,漣漪如綾粼光閃。
⑤ 「湖邊,那株風姿秀逸柳樹亭亭玉立...似風姿綽約的美人,隨風輕午。此景象真可謂是」的意思是什麼
湖邊,那株豐姿的柳樹亭亭玉立,纖細的嫩葉泛著點點綠光,遠遠看去,就好像一樹綠色的寶石。柳枝也不遜色,低眉順眼,柔柔軟軟、纏纏綿綿,似風姿綽約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謂是「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
⑥ 寫景的好段
猜(踩)雪
稍縱即逝,迎來2006年的第一場雪即將要成為這年終的最後一場。展望——,彷徨。雪花愈慢愈勻的飄搖,似一種忘忽自我,超脫自然的感覺。拖起疲憊的身軀,我往屋外走去。
每逢年終快要下雪的時候,心底總有一種期盼,期盼這天造的鬼斧神工早日來到我們身旁。真正下雪的時候,心中便湧出一種莫名的沖動與快感。看雪花徐徐落下,似乎朋友相約,感觸心靈快樂的共同的分享。雪,我愛你潔白,愛你輕盈,更愛你不可易得。你——你落在地上,似毯,似錦,似章。你柔弱,風吹欲碎;你堅強,賦路萬條。你,美麗,可愛。你點綴千戶萬家,你裝飾倪紅閃爍。雪,這么久你才來到我們身邊,是否因為現在欲流的社會?
雪,你是否願與我接近?我願拋開浮沉,割捨紅塵名利。放眼前方,天空昏昏沉沉,但雪依然那麼白。
雪!我愛你。渴望你常伴我左右!你可否給我一份屬於自己的凈土?!
展望,這場雪帶給我們許多歡樂。在今天以後的日子裡,我們又可以踩在這潔白的毯子上,聽那咯吱咯吱的響。萬物都被雪姑娘罩上一層蟬衣錦綉,我們可以坐在任何地方,欣賞這被樂章摧醒的雪花舞劇團的表演。多麼美好的生活!多麼美麗的暢想!雪啊!我們等你很久,你終於來到。
久違了,雪。
皚雪
老生常談了。還是那句話,瑞雪兆豐年。二零零四年的第二場雪下了好長時間,積雪已至少達到兩三厘米了。放眼望去,一片雪白的景象。若從路上探去,一望無際,無盡無頭似雪連天。人們的腳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的響。再看那孩子們呵,玩的正是快活,一不留神,雪球猛地降落在自己的頭上,那勁啊,可就甭提了。人們都說,下雪是冬季的專利,那麼對於孩子們來說,滾雪球、打雪仗、堆雪人就不失為孩子們的專利了。看那如同鵝毛般大小的雪花如花瓣雨般的迅速落下,不禁讓人聯想到這年所獲的豐碩成果,同這年那已成為過去的有淚水與汗水共同交織所鋪成的路。
雪,它到底美到那裡?有人不禁要問。雪是大自然予人類最美的東西,看那形狀,看那花邊,皆不失為鬼斧神工。即使全全帖在地上,也應照那句話—看似無景卻更勝有景。冬季雖比不上春天那樣草香撲鼻,比不上秋日那樣豐獲果香,一切光禿禿的。但它卻獨自醞釀了另一種美。這種美是需要自己去挖掘的,它看似凄涼卻蘊藏美好,看似暗淡卻溢出燦爛。看那雪呀,可愛勝可憐,可愛的如同那含羞的姑娘,可憐的又如那欲碎的花朵,讓人無法恭敬。雪越下越大,也許暗示著來年更好的豐收碩果吧!
晃眼間,雪送走了將逝的一年。
望遠處青棵蔥郁,心中卻頓生毛然。遠方升起了那火紅的太陽,它似乎映射了我們這新一代的無限的活力,或許也更明了了我們這個班集體的溫暖。陽光射進了教室,同學們融在了一起,享受陽光的滋潤。可不是嗎,一個人心中的太陽或許無法溫暖整個班集體,可是10個、20個呢?心中太陽的升起讓我們又一次的融在了一起,你看那勁啊……
⑦ 描寫景色美人美的句子
形容景色美人美的句子
1.青草、蘆葦和紅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懸在天空的一輪火熱的太陽蒸曬著,空氣里充滿了甜醉的氣息。
2.盛夏,天熱得連蜻蜓都只敢貼著樹蔭處飛,好像怕陽光傷了自己的翅膀。
3.空中沒有一片雲,沒有一點風,頭頂上一輪烈日,所有的樹木都沒精打采地、懶洋洋地站在那裡。
⑧ 名家寫景散文
春之懷古 (台灣 張曉風)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麵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一陣杜鵑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會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的。
春天必然會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樑受盡風欺雪擾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後,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為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隻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一個孩子放風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舒適,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紗時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音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於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至於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麼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銀 杏》郭沫若
銀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為什麼又叫公孫樹。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徵並不專在乎你有這和杏相彷彿的果實,核皮是純白如銀,核仁是富於營養----這不用說已經就足以為你的特徵了。
但一般人並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老的先進,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著動物般的性態,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來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經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著,在太空中高唱著人間勝利的凱歌。
你這東方的聖者,你這中國人文的有生命的紀念塔,你是只有在中國才有呀,一般人似呼也並不知道。
我到過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華僑,你僑居在日本大約已有中國的文化僑居在日本那樣久遠了吧。
你是真應該稱為中國的國樹的呀,我是喜歡你,我特別的喜歡你。
但也並不是因為你是中國的特產,我才特別的喜歡,是因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麼的端直,你的枝條是多麼的蓬勃,你那摺扇形的葉片是多麼的青翠,多麼澄潔,多麼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為多少的廟宇戴上了巍峨的雲冠,你也為多少的勞苦人撐出了清涼的華蓋。
梧桐雖有你的端直而沒有你的堅牢;
白楊雖有你的蔥蘢而沒有你的莊重。
熏風會媚撫你,群鳥時來為你歡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當皓月流空,他們會在你腳下來聚會。
秋天到來,蝴蝶已經死了的時候,你的碧葉要翻成金黃,而且又會飛出滿園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術師嗎?但你絲毫也沒有令人掩鼻的那種的江湖氣息。
當你那解脫了一切,你那搓枒的枝幹挺撐在太空中的時候,你對於寒風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麼的嶙峋而灑脫呀,鞏怕自有佛法以來再也不會產生過象你這樣的高僧。
你沒有絲毫依阿取容的姿態,但你也並不荒傖,你的美德象音樂一樣洋溢入荒,但你也並不驕傲,你的名諱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並不隱遁。
你果實不是可以滋養人,你的木質不是堅實的器材,就是你的落葉不也是絕好的引火的燃料嗎?
可是我真有點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國人似乎大家都忘記了你,而且忘記得很久遠,似乎是從古以來。
我在中國的經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沒有讀過中國的詩人詠贊過你的詩。我沒有看見過中國的畫家描寫過你的畫。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呀,你是隨中國文化以俱來的恆古的證人,你不也是以為奇怪嗎?
銀杏,中國人是忘記了你呀,大家雖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歡吃你的白果,但的確是忘記了你呀。
世間上也僅有不辯菽麥的人,但把你忘記得這樣普遍,這樣久遠的例子,從來也不曾有過。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區嗎?但我就很少看見你的影子,為什麼遍街都是洋槐,滿園都是幽加里樹呢?
我是怎樣的思念你呀,銀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國忘記吧。
這事情是有點危險的,我怕你一不高興,會從中國的地面上隱遁下去。
在中國的領空中會永遠聽不著你贊美生命的歡歌。
銀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國人單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總有能更加愛慕你的一天。
《遲桂花》郁達夫
時至深秋,該是轉冷的時候了。可冷了沒幾日,忽又如初夏般溫熱了起來。朋友說杭州的桂花又開了一次。
那天她在草地上閑逛,聞到空氣里依稀襲來一股清香。尋香而去,發現草葉間散落著一些零星的小黃點。細一看,竟是二度開放的桂花!那些桂樹,平時矮矮地蹲在那裡,只有難看又笨倔的黑鳥才會在它上面築巢。朋友抱怨說,八月桂花香的時候,怎麼就沒瞧她一眼呢?
而在我的記憶里,杭州城裡的桂花,多是按時開謝的。大概正因著她的乖巧規矩,老天爺對她倒是別有眷顧了。書上說,一般情況下,桂花開過二十日便沒了,而杭城的桂花期卻要長一些,總有一個月左右罷。可象現在這樣開在近冬時節的,在記憶里卻找不出半點蹤影。想是沒有的吧,又不知是否記錯了。據說滿覺隴的遲桂花開得頗有風味,但我未曾去過滿覺隴,不好意思信口胡說。不過在這個時候開放的,即便是名滿天下的滿覺隴桂花,也算是開遲了的吧?
疑惑歸疑惑,喜歡桂花的心裡,卻早想要欣然接受了,只可惜身不在斯,只有一味地遺憾和驚嘆了。可我終於還是翻出陳年皇歷來,重溫了幾次心頭余留的幸福感覺。
那時候我在杭城的大學里讀書,每到中秋時節,空氣里便會飄起淡淡的桂花香,那是令人陶醉的遙遠的神秘花園的氣息。上課的時候,老師說些什麼,十有八九是聽不進去的。趴在桌上,只需在恍惚之間,便走到桂花仙子的園子里去了。如有機會,我會偷偷溜到仙子的花床上躺上幾分鍾,又或者悄悄到園子里盪幾下鞦韆;坐著硬板凳也不要緊,不知在什麼時候它就會變成軟綿綿的小花瓣了。如果夢里剛好響起一曲古色古香的調子來,那種愜意就更無法消停了。只是這樣的好日子,一年裡也只有一個來月,終不能延至深秋的。而這個深秋,桂花竟然開了第二次。我有些嫉妒起朋友的幸運來了。
朋友說,那些桂花香還是同第一次一樣,仍是一貫的恬淡含蓄不張揚,慢條斯理地在空氣里遞著脈脈甜香,一點也不在意這個時節里前後覬覦著的冷空氣。她說,這遲來的桂花香讓她想起了小時母親親手做成的桂花炒飯。我想,那或許是小的時候母親在寒風里攏過來的溫暖的手臂吧。那麼,在八月里曾羞澀地開放過的,不就是初長成人的桂家女了嗎?這或者又將是一個奇異的白日夢吧?
那初開的桂花,真是年方十八的桂家女。跟所有不經事的少女一樣,她是羞澀的。打懂事起,她就喜歡躲在那間竹簾半卷的閣樓里,輕易不肯拋頭露面,好奇的時候,只透過竹簾的間隙看看窗外發生的新鮮事兒。她的窗口總有一種淡淡的香氣,小夥子們經過時,都會忍不住駐足,而這個時候她就會慌里慌張的拉上窗簾。她是那樣的羞澀的,但那股淡淡的香氣卻按捺不住地透過簾子溢出來。見過她的老人們說,那隻不過是個矮矮胖胖的小姑娘罷了。可小夥子們怎麼也不相信,對她充滿了十二分的好奇和嚮往。
這一年,該是她出閣的時候了,經過炙熱熬人的等待之後,小夥子們可以大膽地上門提親了。你瞧,他們提著各色各樣的鮮花上了門。那些花兒不也是象他們一樣明目張膽地開放著了嗎?可她只微微一笑,似乎等不及聽聽小夥子們的奉承話,馬上又跑上了閣樓里去。她心裡只記得一個人,就是那個曾閑坐在她的竹簾外,在桂花樹旁若有所思的青年。可她是羞澀的,只是透著半卷的竹簾悄悄地看過他,碰巧隔著簾子與他目光相對,天地便也融了。但她終於什麼也沒有說。接著花期就過去了。
後來桂花嫁了人,過起了和大夥一樣的柴米油鹽的日子,閑來沒事也不靠著窗兒遐想了,她的窗子不知怎麼地也沒有了以往的香氣。院里有一株從娘家轉植過來的桂花樹,桂花落下的時候,她就把它們收在一起曬干藏好,等著什麼時候做一些可口的桂花香糕。有幾次,她也會拾起一些少時的記憶,但好象很快就又被她丟在一旁了。曬好桂花的時候,冬天就跟著來了。她的臉慢慢失去了光彩,有時竟扳起來了。
後來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一切都教她感到新鮮,就象小時候門前剛剛種下的桂花樹。她成日地盯著那張小臉兒瞧呀瞧的,就盼著他快快長大。那小臉兒倒是慢慢變大了,可她一點也沒發覺。有一天晚上她夢到小的時候一邊在桂樹前做著引體伸腰的動作,一邊對著月亮祈禱,桂花樹一下子就長到五百丈高,高到月宮里去了。過了這一夜,她發現她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不知怎麼的,院子里的桂樹又開了一次花。她很高興,就用這些桂花連續做出可口的桂花炒飯,孩子愛吃極了。每一次遞過熱氣騰騰的桂花炒飯去,看著孩子高興的樣子,她的心裡也充滿了著桂花的清香。
孩子長大了,鏡子里的容顏慢慢老了,皮膚粗糙了,腰也挺不直了,可她的桂花飯手藝越來越好了。孩子非常喜歡她的桂花飯,尤其在不開心的時候,只要聞到母親遞過來的桂花香,好象煩惱也沒有了。她做的桂花飯的香氣,也慢慢起了變化。原來她在夢里得了一個神仙的指示,說是如果桂花太多太濃了,吃多了口舌會變得遲鈍。但孩子太喜歡了,於是她改用桂花蒸飯了。蒸飯的時候,底下一層水,中間是桂花,最上層才放上米,分別用筷子架著一層薄紗隔開,這樣蒸出的桂花飯香味更加均勻清淡,但飯里就沒有一點桂花了。
桂花的一輩子,就這樣在桂花飯里過去了。那年冬天,她終於老到做不動桂花飯了。有一天,她躺在床上,從窗格子里看到孩子坐在院里的桂花樹下,黯然神傷的樣子,她急壞了,可她再做不動飯了。那天夜裡,她又做了一個夢,她又遇上了那位神仙。她祈禱說,讓我再做一次桂花飯吧。神仙笑著說,那你下輩子就別做桂花飯了,你就做一棵桂樹吧。她答應了。
那天夜裡,桂花在寒風里又開放了一次。當第二天清晨灶台上的桂花飯香吹到孩子的臉上的時候,她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很多年後,朋友在一棵矮矮的桂樹下,發現了當年二度開放的桂花,驚嘆不已。
我還是忍不住笑了,於是從一個白日夢中醒來……
聽 雨 季羨林
從一大早就下起雨來。下雨,本來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但這是春雨,俗話說:"春雨貴似油。"而且又在罕見的大旱之中,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潤物細無聲」,春雨本來是聲音極小極小的,小到了「無」的程度。但是,我現在坐在隔成了一間小房子的陽台上,頂上有塊大鐵皮。樓上滴下來的檐溜就打在這鐵皮上,打出聲音來,於是就不「細無聲」了。按常理說,我坐在那裡,同一種死文字拚命,本來應該需要極靜極靜的環境,極靜極靜的心情,才能安下心來,進入角色,來解讀這天書般的玩意兒。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是必欲去之而後快的。
然而,事實卻正相反。我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有聲勝無聲,我心裡感到無量的喜悅,彷彿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鍾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死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也彷彿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這樣的精神境界,更難為外人道也。
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卻還很難說。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吧。中國古代詩詞中,關於聽雨的作品是頗有一些的。順便說上一句:外國詩詞中似乎少見。我的朋友章用回憶表弟的詩中有:「頻夢春池添秀句,每聞夜雨憶聯床。」是頗有一點詩意的。連《紅樓夢》中的林妹妹都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之句。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當然是宋蔣捷的「虞美人」,詞不長,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復雜的。他是用聽雨這一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對老的概念,有相當大的懸殊。他是「鬢已星星也」,有一些白發,看來最老也不過五十歲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過是介乎中老之間,用我自己比起來,我已經到瞭望九之年,鬢邊早已不是「星星也」,頂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講達到「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資格。我已經能夠「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了。
可我為什麼今天聽雨竟也興高采烈呢?這裡面並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里完全是一個「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麥子,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春的麥苗。我生在鄉下,雖然六歲就離開,談不上干什麼農活,但是我拾過麥子,撿過豆子,割過青草,劈過高粱葉。我血管里流的是農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畢生對農民和農村懷著深厚的感情。農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糧食。天一旱,就威脅著莊稼的成長。即使我長期住在城裡,下雨一少,我就望雲霓,自謂焦急之情,決不下於農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雲氣。憂心如焚,徒喚奈何。在夢中也看到的是細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夢竟實現了。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台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神馳千里,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裡,每一個葉片都彷彿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來,收回到了燕園,收回到了我樓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門前的荷塘內。我最愛的二月蘭正在開著花。它們拚命從泥土中掙扎出來,頂住了乾旱,無可奈何地開出了紅色的白色的小花,顏色如故,而鮮亮無蹤,看了給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覺。在荷塘中,冬眠剛醒的荷花,正准備力量向水面沖擊。水當然是不缺的。但是,細雨滴在水面上,畫成了一個個的小圓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這本來是人類中的詩人所欣賞的東西,小荷花看了也高興起來,勁頭更大了,肯定會很快地鑽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層,收到了這個陽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頭頂上叮當如故,我的心情怡悅有加。但我時時擔心,它會突然停下來。我潛心默禱,祝願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永遠也不停。
(共四篇,全是名家哦!)
⑨ 描寫佳人美景的句子
【年代】:明
【作者】:楊慎
【作品】:素馨
【內容】:
金碧佳人墮馬妝,鷓鴣林里采秋芳。
穿花貫縷盤香雪,曾把風流惱陸郎。
【年代】:明
【作者】:唐寅
【作品】:妒花
【內容】:
昨夜海棠初著雨,
數點輕盈嬌欲語。
佳人曉起出蘭房,
折來對鏡化紅妝。
問郎花好奴顏好?
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聞語發嬌嗔,
不信死花勝活人。
將花揉碎擲郎前:
請郎今日伴花眠!
【年代】:明
【作者】:明無名氏
【作品】:桃話冷落
【內容】:
桃花冷落被風飄,飄落殘花過小橋。
橋下金魚雙戲水,水邊小鳥理新毛。
毛衣未濕黃梅雨,雨滴江梨分外嬌。
嬌姿常伴垂楊柳,柳外雙飛紫燕高。
高閣佳人吹玉笛,笛邊鸞線掛絲絛。
絛絲玲瓏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兩岸風帆穩,穩坐舟中且慢搖。
搖入西河天將晚,晚窗寂寞嘆無聊。
聊推紗窗觀冷落,落雲渺渺被水敲,
敲門借問天台路,路過小橋有斷橋,橋邊種碧桃。
【年代】:北宋
【作者】:蘇軾
【作品】:蝶戀花
【內容】: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遁,
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年代】:北宋
【作者】:歐陽修
【作品】: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內容】: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
一朝隨漢使,遠嫁單於國。
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
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
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誇。
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
狂風日暮起,飄泊落誰家。
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浣溪沙
【內容】:
紅日已高三丈透,
金爐次第添香獸。
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
酒惡時拈花蕊嗅。
別殿遙聞簫鼓奏。
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描寫美女的句子嗎
不是描寫人物的詩。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