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歷史元末至清末間有哪些女豪傑或對科學有貢獻的女性
秦良玉,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唯一女將。最後和丈夫一起戰死。她率領的白桿兵常常擊破蠻族的騎兵。
秋瑾,他丈夫是清朝的游擊將軍,好歹是個三品官。她居然去刺殺巡撫。被捉了以後人家勸她只要說一句自己錯了就不會被殺,但她慨然赴死。
『貳』 中國又出一美女博士,四次打破全球紀錄,造出比核彈還猛的武器是什麼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在各行各業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能夠取得如今這般科技成就,離不開無數科研人員的辛苦付出與無私奉獻。是他們兢兢業業地工作,無休無止的實驗,才會將我國的科技水平一步步推到更高的地位,獲得一個個突破。而在眾多科研工作者中,也不乏女性同志的身影。常言道,巾幗不讓須眉,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位美女博士,就是我國眾多科研人員中的其中一人,她曾經四次打破了全球的記錄,並製造出了比核彈還要猛烈的武器,她就是侯靜。
結語
不得不說,美女博士的研究為我國帶來了極大的價值。也正是因為我國擁有像侯靜一樣不畏艱辛的科研人員,我國的科技水平才能夠突飛猛進。換句話說,正是有了他們的別樣守護,大家才能夠生活得如此幸福安穩。
『叄』 海蒂 拉瑪 世界第一大美女
海蒂拉瑪(hedy lamarr,1914.11.9---2000.1.19;1米70;猶太人)
好萊塢著名影星
世界上第一個全裸出鏡的女演員;
三四十年代被喻為"世界上最美麗女人」;
1944年,被美國《LOOK》雜志票選為「好萊塢最美女星」居首位;
世界著名制圖軟體 Coreldraw 唯一的封面女郎
她是世界上公認的黑白片時代「世界上最美麗女人"
另外,她在科技上的成就更高,她被喻為無線女神,手機通信之母等等;
2014年還和愛迪生一樣,入選美國發明家名人堂!
集絕世美貌、高挑身材、高貴品質、驚天智慧、卓越貢獻於一身,若選"世界最美",綜合評定,毫無疑問:只有海蒂拉瑪!
『肆』 中國美女天才,美國名校畢業,30歲成清華教授,至今如何
30歲任清華教授兼博士生導師,39歲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中年齡最小的候選人,她就是被譽為中國美女天才的顏寧。
顏寧做出如此成就,不僅需要有豐富的知識支撐、有年輕活潑的思維,認真嚴謹的學術態度、堅定的信心和毅力,還付出了無數心血和汗水、付出了寶貴的青春芳華,如今已經43歲的她依然沒有結婚,甚至還沒有談過戀愛,祝福我們的美女天才早日找到人生伴侶。
『伍』 她被稱為「女版錢學森」,攻克世界難題一舉反超美國,她現狀如何了
現在是個造星年代,年輕人總喜歡追捧那些個明星們,為他們一舉一動而瘋狂,卻很少關心,在他們所不了解的行業里,有著一群實力卓越的女神們,她們也曾有過美麗的容顏,但是他們卻用自己的青春和才華,鑄就了中國更加美好的未來,他們才是真正的女神。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一直以來,都自稱是世界警察,挑起各國爭端,靠的是他們的國際地位和強有力的經濟軍事實力。
但是,這些年來,美國一直忙於挑起國際爭端,卻忽視了自己的軍事力量發展,比如他們曾較早提及過超高音速導彈,並計劃要落實。
小結:
除了以上兩位女院士,其實,在新中國成立後,涌現出很多著名的優秀女性代表,比如我國現在的女將軍多達六人,除了上面提到的陳薇院士外,還有崔玉玲、唐冰、程曉健、劉文力、李賢玉等六人。
她們和祝學軍院士一樣,是真正的女神,值得我們去追捧和喜愛。而祝學軍成為國寶級女院士後,同時也獲國家獎勵100萬,她的研究成果讓我國在軍事上一舉反超美國,這樣的國寶級人物,比那些明星更值得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去學習。
『陸』 通過現代科技還原出來的四大美女長相是什麼樣的
說起中國的四大美女,大家都是非常清楚,那就是貂蟬、王昭君、西施、楊玉環。而中國還有一個成語叫做閉月羞花。其中的「閉月」講的就是貂蟬。
相傳貂蟬有一天晚上見天空明月皎潔,於是俯身參拜,不料這月亮見了貂蟬的驚天容貌後居然自慚形穢地躲進去了雲中。於是就有了閉月羞花這個成語。
那貂蟬如此容貌為何還能讓董卓、呂布翻臉呢?其實並不是呂布的審美標准太差,而是那時候古人的審美觀就是如此,以貂蟬這種容貌為「網紅」標准。
而說不定我們現代人眼中的美女去了當時的三國,恐怕也被那時候的人看作「相貌平平」,甚至覺得是怪物吧。
『柒』 清華女學霸劉思麟,曾與愛因斯坦「合照」,現如今過得怎樣
只有你足夠優秀,才會接觸到更多優秀的人,這句話適用於任何時代,任何人。毫無疑問,清華大學是中國的頂尖學府,能在這所學校里讀書,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象徵。另外,清華大學還是一個與世界接軌的平台,你可以在這里見到一些商界巨頭、知名科學家,甚至是國家政要,只要抓住機會,便有一飛沖天的可能。
拍攝了上百張名人合照之後,劉思麟發表了一個名為《無處不在》的作品,每個人都能輕易地感受到她與原照片的契合,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還有思想上的。這些「偽造」的歷史照片,使劉思麟徹底火了,也許有很多人對她的行為表示反對,說她褻瀆歷史,但有關專家卻表示,完美還原照片應有的狀態,正是她的對歷史的尊重。如今,劉思麟正在故宮內修文物,這是她的正經工作,而與名人的合影,只是她一個小小的愛好,能造成如此之大的社會反響,也是她始料未及的。
『捌』 利用現在技術修復出來的民國美女林徽因到底長什麼樣子
林徽因修復後的舊照,“神仙”般的顏值,果真美人在骨不在皮。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為“徽因”,她是中國的建築師、詩人和作家,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林徽因最終選擇了建築大師梁思成,讓他寵愛了一生,她如同那人間的四月天,以最完美的傳奇形象永遠定格在歷史的天空。正如卞之琳所言,“她天生是詩人氣質、酷愛戲劇,也專學過舞台設計,卻是她的丈夫建築學和中國建築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過主要是後者的得力協作者,實際卻是他靈感的源泉。”
『玖』 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女科學家
卡羅琳·赫舍爾(1750年-1848年)
這位發現了8顆彗星及星雲的偉大天文學家出生在德國漢諾威。她的父親是一位自學成才的音樂家,精心於對子女的文化和音樂教育,但卡羅琳卻是個例外。卡羅琳表現出對學習的極大興趣,她曾與父親一起觀察星座和天體。
由於家庭中有愛好天文學的傳統,加之哥哥威廉成為英國喬治三世的宮廷天文學家,並自己製作了一架望遠鏡,通過它曾觀測到天王星。作為哥哥的助手,卡羅琳經常幫他磨製和拋光鏡面,並為這些觀測做記錄。
在日積月累中,卡羅琳積累了豐富的數學和幾何知識,甚至獲得了國王頒發的作為天文學家助手的津貼。卡羅琳每晚都端坐在那架可以觀測遙遠天外星空的望遠鏡前。1786年8月的一個夜晚,卡羅琳獨自觀測到了第一顆彗星,在接下來的11年裡她又陸續發現了7顆彗星。她的發現為後來天體學的研究提供了最可信賴的資料。1798年,卡羅琳將自己的所有發現製成弗拉姆斯蒂德星表呈交給英國皇家學會,並附上了一份《不列顛天圖》中忽略的560顆星的目錄以及該出版物的勘誤表。
哥哥威廉去世後,卡羅琳又搬回到漢諾威繼續研究,不久完成了2500個星雲和許多星團的記錄工作。
洛夫萊斯伯爵夫人(1815年-1852年)
1979年,美國國防部用埃達·洛夫萊斯伯爵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種計算機程序語言,即Ada語言,以紀念這位150年前幫助英國發明家查理·巴貝奇研製出後來被認為歷史上第一台計算機的女科學家。
埃達·拜倫1815年出生在英國倫敦,是著名詩人拜倫與夫人安娜貝拉·米爾班克的女兒。但在其出生後不久,父母便離婚,盡管拜倫苦苦請求,但米爾班克卻禁止詩人看望女兒。
在嚴格的家庭教育中,埃達受到了文化和科學知識的熏陶,並得到了包括倫敦大學首席數學教授A·德·摩根在內的諸多優秀數學家的指點。摩根還向她引見了當時英國最著名的天文學家兼數學家瑪麗·薩默維爾。
埃達准確地對分析機的作用和前景進行了分析和預見,例如制圖和製作音樂,以及進行龐大的、重復的大型計算。於是,埃達擔當起為分析機編製程序的任務。埃達首先為計算擬定了「演算法」,然後擬定了「程序設計流程圖」,這也被後人認定為「第一個計算機程序」。
伊雷娜·約里奧-居里(1897年-1956年)
在居里夫人去世前,她欣慰地看到自己的女兒伊雷娜接過了繼續研究放射性的接力棒,但她卻沒能看到女兒和她的丈夫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在其去世一年後因發現新的人造放射性元素而雙雙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伊雷娜曾是母親的助手,並在工作中結識了弗雷德里克·約里奧,盡管兩人性格不同,卻結成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婚後,他們像居里夫婦一樣開始了共同的科學研究。
伊雷娜同時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母親,她堅信繁重的科研工作不能奪去她作為母親的重要職責。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她還開始逐漸涉足政治,並擔任過法國社會黨萊昂·布盧姆政府的國務次長,負責科研工作。
48歲時,伊雷娜被任命為由其母親創建的巴黎大學鐳研究所所長。幾年後,當世界政治陷入冷戰時期後,約里奧夫婦先後被左派政治力量驅逐出法國原子能專署。但這卻沒能阻止伊雷娜參加各種和平運動。
伊雷娜的研究不僅可作為物理學的里程碑,還對醫學和生物學產生了諸多重要影響。
利斯·邁特納(1878年-1968年)
利斯·邁特納,這位奧地利物理學家發現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核裂變。但是,諾貝爾獎卻只授給了她的合作者奧托·哈恩。
利斯出生在奧地利一個猶太家庭,她的父親是當時有名的律師,對於各種知識都採取開放態度,並潛心於子女的教育。
在柏林獲得博士學位後,利斯結識了與她同歲的愛因斯坦。當時,愛因斯坦經常光顧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住所,普朗克彈奏鋼琴,愛因斯坦演奏小提琴,他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室內樂隊,利斯經常受邀出席。
後來,在與哈恩合作研究放射性的過程中,兩人共同發現了鏷並予以命名。在侄子弗里施的幫助下,利斯發現鈾原子核在受中子轟擊後分解出氪和鋇,並產生大量能量。利斯稱這一過程為「核裂變」。這一成果最初由哈恩公布於眾,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利斯拒絕出席頒獎儀式。
美國很快得知了這一研究成果,由於當時處於戰爭時期,美國開始了曼哈頓計劃,並最終製造出原子彈。
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1910年-1994年)
運用新的X光技術和世界上第一批電腦,多蘿西·克勞福特發現了胰島素、青黴素和維生素B12的分子結構。
多蘿西·克勞福特出生於開羅,父親是一名考古學家,母親則是傑出的植物學家。多蘿西與姐姐在英國接受教育,並獲得了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化學學士學位。在一次乘火車的旅行中,她結識了伯納爾教授,並跟隨他到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他們共同發現,蛋白質晶體必須在半濕潤狀態下,而不是乾燥狀態下加以研究,這一成果可謂大分子晶體學的里程碑,並為生物學及其在醫葯領域的運用開辟了光輝道路。
隨後,她又返回牛津大學繼續研究。她開始進行膽固醇及其他生物分子的鑒定工作,例如胰島素。之後她便涉足令許多科學家為之著迷的青黴素的研究。1945年,多蘿西發現了青黴素的分子結構。
她的又一重大發現是分析出了對白血球和紅血球生成至關重要的維生素 B12的結構。也是由於這一重大發現,多蘿西在1964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芭芭拉·麥克林托克(1902年-1992年)
20世紀四五十年代,芭芭拉發現了自發移動的遺傳基因,但她的研究成果卻遲遲未被人認識,直到1983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後才產生了巨大影響。
25歲時,芭芭拉與遺傳學家羅林斯·埃默森和馬庫斯·羅茲組成了一個三人研究小組。她之後回憶說,這是對她未來職業生涯具有決定意義的事件之一。芭芭拉反復觀察玉米粒顏色的變異,並進行試驗後發現遺傳信息並非固定不變。這是一項重大發現,但卻一直沒有被人認可。
隨著現代分子生物技術的出現和發展,芭芭拉的這一研究終於走出了黑暗,並在30多年後得到了承認。根據芭芭拉的理論,遺傳信息位置的變化不僅發生在植物上,而且在各種細菌和人類身上同樣如此,因此對於研究抗菌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1920年-1958年)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18歲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化學、物理和數學,後來又接觸晶體學。她痴迷於用三維影像研究微小世界。二戰期間,羅莎琳德獲得了一筆研究碳元素的基金。戰爭結束後,她在巴黎學習了新的X光射線技術。當時,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邀請她來研究DNA結構這一新技術。1952年,羅莎琳德拍攝下了那張著名的DNA分子X射線衍射圖像,清晰地展現出雙螺旋結構。但在1962年,這項研究成果在獲得諾貝爾獎的
時候,羅莎琳德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獲獎名單中,不僅是因為當時她已經去世,而且其中一名獲獎者詹姆斯·沃森隱藏了羅莎琳德的貢獻。
喬斯琳·貝爾-伯內爾(1943年-)
直到發現了脈沖星,喬斯琳才擺脫了「壞學生」的惡名。在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後,喬斯琳加入了劍橋大學安東尼·休伊什領導的科研小組。在經過漫長的觀測之後,喬斯琳終於捕獲了一些頻率極快,並且有規律重復的信號。
在排除了這些信號來自於天外星球後,喬斯琳猜測可能出自一個巨大而特殊的星體,這個星體被稱為脈沖星。這一天文學上里程碑式的發現在1974年獲得了諾貝爾獎,但獲獎者中卻沒有喬斯琳的名字。
參考資料:西班牙《趣味》月刊11月號
『拾』 90後美女科學家劉明偵,拒絕西方百萬英鎊,她後來怎麼樣了
2013年,23歲的劉明偵在《NATURE》發表了個人一作文章。音訊傳來,中國同行大為贊賞。這位90後女科學家,刷新了歷史記載。在國際舞台上,她為中國掙得了榮譽。實踐上,她的研討成果更是豐盛。
兩年前,劉明偵便留意到了鈣鈦礦資料的神奇作用。在太陽能范疇,添加鈣鈦礦後,相關資料的發電性能顯著提升。不過此中有何原理,世人並不知曉。來到牛津大學光伏發電中心後,她開端了不遺餘力地攻關。
以新型太陽能電池為對象,劉明偵一步步深化研討。在實驗室里,她汗流浹背,埋頭苦幹。一次次設計實驗,一遍遍理論推導,一點點努力嘗試。在科研上,越是前沿的東西,難度系數越大。沒有前人的經歷可尋,找不到半點路徑,好像在大海里眺望島嶼。劉明偵隻身一人,她卻英勇無畏。
在多番嘗試以後,劉明偵才決議主攻鹵化物鈣鈦礦范疇。事實證明,以這種資料製造的太陽能器件效果顯著,愈加節能,效率極高,這更闡明鈣鈦礦的無量潛力。歷經層層艱難,她最終獲得了打破性的成果。一經問世,劉明偵的發現便引來了英國衛報、澳大利亞國度報社的關注。
在生活中,劉明偵生動大方,性格外向。在承受媒體采訪時,她引見了做學術的心得領會。她不主張刻意跟風,「假如研討范疇不是本人喜歡的,那麼沒有人能堅持下去」。科研是艱辛的,但科研也是充溢快樂的。關於門下弟子,她們常常一同聚餐、玩耍。「努力工作,認真休息」,渡過一個美妙的人生階段,這比什麼都重要。僅此來看,她的境地便曾經超越了同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