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羅布泊圖片
😊
2. 被稱為神秘禁地的羅布泊,究竟有哪些秘密
羅布泊曾是我國西北地區的巨型湖泊,巔峰時期推測湖面有2萬平方公里,1928年測量時也有3100平方公里,是當時中國第二大內陸湖,僅次於青海湖。因後來上游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河水被抽走,入湖水量驟減,羅布泊就開始乾涸,上世紀70年代完全乾涸。乾涸了的羅布泊從衛星圖片來看就像人類耳朵的形狀,所以又有「地球之耳」的外號,又被稱作「死亡之海」。
沒想到吧,你竟是這樣的羅布泊。
3. 羅布泊的圖片
4. 羅布泊神秘遺骸為何會攜帶1960年的報紙
羅布泊是中國最神秘的地方,發生過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前有雙魚玉佩,後又彭加木神秘失蹤,而前不久一則特殊的尋親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在羅布泊的茫茫沙漠中發現了一具50多年的遺骸,這具遺骸身上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秘密呢?
羅布泊三大謎團:
謎團一、為何攜帶1960年《洛陽日報》?
茫崖警方根據死者穿棉工衣、信件郵戳和隨身攜帶的《洛陽日報》,推測「李中華」死亡時間為1960年9月至1961年4月,那麼,這是否與當年的核試驗工作有關呢?對此,洛陽當地媒體記者曾找到當地的李良璽、高誠蓮夫婦,兩人當年曾到位於羅布泊西端的馬蘭基地參與我國首次核試驗工作。據兩人回憶,在上世紀60年代,曾有好幾支駐洛部隊奔赴新疆和青海參與我國首次核試驗。今年75歲的李良璽就是1960年8月3日從定鼎南路的洛陽日報社舊址出發前往新疆的。
「在我們一起去的200多人中,我記得並沒有四川人。但另一支前往青海的部隊中有不少四川人。」李良璽回憶說。兩位老人看了「李中華」的遺物圖片後,其中的一張防風鏡圖片引起了高誠蓮老人的關注,「這個防風鏡與我們部隊配發的防風鏡太像了。」高誠蓮說,她在馬蘭基地12年,對部隊的東西很熟悉。羅布泊風沙很大,幾乎不下雨,很容易迷失方向,防風鏡是必備之物。
5. 誰知道羅布泊的圖片
綿延不絕的綠色長廊,夏季走人這里與置身江南無異。另據史書記載,在4世紀時,羅布泊水面超過20萬平方公里。到了20世紀還有l OOO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紀30年代進羅布泊時還乘小舟。他坐著船饒有興趣地在水面上轉了兒圈,他站在船頭四下遠眺,感嘆這里的美景。回國後,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亞洲腹地探險8年》一書中寫道:羅布泊使我驚訝,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一樣,在和煦的陽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6. 羅布泊大耳朵是怎麼回事它是怎樣形成的
從太空中觀測羅布泊的形狀,看起來像一隻人類的耳朵,而且非常形象,不但具有耳垂而倫,而且就連耳孔也一應俱全,早在1972年美國拉薩的衛星在拍攝地球圖片的時候,就發現了羅布泊的耳朵形狀,不過一直到今天這只地球這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卻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羅布泊地帶荒涼貧瘠,而且人煙稀少,所以中國第1枚原子彈就是在這里成功試爆的,根據數據顯示,短短32年的時間,俄布克一共進行了54次核試驗,這也為國家的科技發展提供了很多的數據支持。雖然羅布泊充滿神秘,但它始終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探險家,希望未來有一天關於輪回的秘密都會被找到答案。
7. 羅布泊的簡介和圖片
羅布泊簡介
羅布泊,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湖,海拔780米,面積約2400 ̄3000多平方公里,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著稱於世。
古羅布泊誕生於第三世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以上,廣闊的湖泊沉積區和鹽漠,都曾是它的領域范圍,面積在2萬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盆自南向北傾抬升,被分隔成幾塊窪地。現在的羅布泊是位於北面最低、最大的一個窪地,曾經是塔里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源於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羅布窪地形成湖泊。歷史上,羅布泊最大面積為5350平方公里。民國31年(1942),在蘇制1、50萬地形圖上量得面積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國分省地圖標定面積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測的1、20萬地形圖上其面積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後乾涸部分為450平方公里。
注入羅布泊的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和米蘭河等,同時也部分地受到祁連山冰川融水的補給,融水從東面通過疏勒河注入湖泊中。此外,還有阿爾金山北麓各季節性河流流水注入。這些河在注入羅布泊時,在沿途留下一片片湖泊,如眾星拱月,環衛著羅布泊,其中最大的為羅布泊南面的喀拉和順湖與台特瑪湖。
台特瑪湖、喀拉和順湖與羅布泊之間都有河道溝通。當塔里木河和車爾臣河注入台特瑪湖後,可沿塔里木河尾閭下延散流河床流入喀拉和順湖。喀拉和順湖和羅布泊之間,有一條40公里和的河道,出口處河寬800米,河床深1米,入羅布泊時呈散流狀,河床深30-50厘米,兩湖高差為10米。
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自先秦以來,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得名,如泑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等;此外,還有輔日海、臨海、納縛波等名。元代以後,稱羅布淖爾,「羅布」地地點,古維吾爾語意為聚水之地;「淖爾」,系蒙古語,意為湖泊,二者總語意為聚水之湖。
羅布泊湖區,自古因流沙、雅丹、鹽殼的包鎖阻隔,道路艱險,人跡罕至,是一塊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第一次用文字記載了羅布泊的位置和它的水源:「不周之山,北望諸毗鄰之山,臨彼岳崇之山,東望泑澤,河水之所潛也。」指明羅布泊(泑澤)在蔥嶺(不周之山)之東。」敦薨之水西流注入泑澤,蓋亂河自西南注也。」前者即今開都河、孔雀河水系;後者即來自塔里木盆地南緣的各河流。「亂河」者,反映了當時河流交織,縱橫成網的情景。
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出積石為中國河也。」這種誤認為羅布泊是黃河上源的觀點,由先秦至清末,流傳了兩千多年。至公元4世紀,曾經是「水大波深必訊」的羅布泊西之樓蘭,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據境地。清代末葉,羅布泊水漲時僅「東西長八九十公里,南北寬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區區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東流,徑注羅布泊,至50年代,湖的面積又達兩千多平方公里。由於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和干預,到1972年最終導致了羅布泊的乾涸。近40年,湖泊匯流區耕地面積急劇增大,用水量成倍增加,孔雀河上游逐漸修築了十多個大壩,從阿克蘇、沙木依曼、亞木依曼、亞汗爾、勞改農場、馬固諾爾,到老麻扎,就有6個攔河大壩,將孔雀河水引入農墾灌區。其次,在塔里木河源各主要河道中下游興建了眾多水庫,攔截了河水,在塔里木盆地建成使用的大中小型水庫達206座,僅塔里木河幹流上就建成大中型大庫19座,基本上攔截了塔里木河水。1962年,在下游上段修建的大西海子水庫,實際已經變成塔里木河的尾閭,使塔里木河縮短180多公里。60年代終因塔里木河、孔雀河二河下游斷流,使羅布泊斷了水源,漸漸乾涸,湖盆區變成了白茫茫的鹽殼地,湖濱區植物枯死,塔里木河與孔雀河下游成了風沙活動的場所。
近代,一些進入羅布泊的外國人把羅布泊說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軍官普爾熱瓦爾斯基在塔里木河下游考察後,以其片面之見,錯誤地認定喀拉和順湖即中國古籍所記羅布泊。他的學生科茲洛夫和英國的斯坦因支持他的看法。德國地理學家范李希霍芬卻持反對的觀點。接著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統地提出了一套關於羅布泊「游移」的理論,認為它南北游移的周斯是1500年,是由於湖底周斯性沉積抬升和風蝕降低的結果。這種游移傳說,曾長期為中外學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國人亨亨頓提出了「盈虧湖」的理論,中國學者陳宗器發表了「交替湖」的觀點,而蘇聯地質學家西尼村則試圖用構造運動來作解釋。圍繞羅布泊游移問題的爭論,延續了一個世紀。根據我國古籍記載,由行秦至清,對羅布泊方位的記載基本是一致的,清代的《西域水道記》《河源紀略》、《輿地經緯度里表》等都准確載明,羅布泊在北緯40℃~41℃之間。台特瑪湖、喀拉和順湖至羅布泊之間的高差確定了它不可能產生自北向南遊移。通過我國科學家近年實地考察,證實了羅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點和集流區,湖水不會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積物3600年僅1.5米),乾涸後變成堅固的鹽殼,短期內湖底地形不會劇烈變化。對湖底沉積物通過年代測定和孢粉分析證明,羅布泊長期是塔里木盆地匯水中心。這說明,游移說是不切實際的推斷。
兩千多年來,不少中外探險家來羅布泊考察,寫下了許多專著和名篇,發表了一少有關羅布泊的報道。但是,由於各種局限和偏見,也製造了許多訛誤,為羅布泊抹上了神秘的色彩。近年,在我國科學工作者的努力下,才揭開了羅布泊並不游移的真相。
8. 四川男子曾離奇消失,50年後被人在羅布泊意外發現,他經歷了啥
引言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一種人類精神名為「探險精神」。探險是對未知領域摸索的過程,一般指的是對自然、科學的探索。探險精神自古以來就存在於人類群體之中,這也許是人類的本性,人類在對自然、科學等的探索過程中,產生了一種自豪感與成就感,這不斷地激發著人類向前進步、向未知領域探索的慾望,從而,人類社會中逐漸形成了這樣一類人,他們極具探險精神,成為了探險領域之中的「風向標」,也就是人們口中的探險家。
結語
探險的意義十分重大,其探險本身也充滿著魅力。但是,凡事都應該適可而止,若是不具備專業的求生技能,盲目地追求探險所帶來的新鮮感與刺激感,就很可能遭遇危險,甚至丟失自己的性命,而這顯然是不值得的。
9. 羅布泊的資料
羅布泊(維吾爾語:لوپنۇر,蒙古語:Лоп Нуур,古稱鹽澤、泑澤、蒲昌海、牢蘭海、洛普池、輔日海、臨海、洛普池、羅布池等,蒙古語及維吾爾語稱「羅布淖爾、羅布諾爾」,意思是「匯入多水之湖」)
羅布泊是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里木盆地東邊、若羌縣以北的一個已乾涸的鹹水湖,塔里木河的尾閭湖。
據1928年的測量,面積曾達到3100平方公里,曾經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當時僅次於青海省的青海湖,至1962年完全乾涸,成為一處戈壁,不過直至21世紀時許多的新地圖仍舊未更正其消失的區域,因此看到的是20世紀時羅布泊的水域范圍與形狀。
乾涸了的羅布泊從衛星圖片來看就像人類耳朵的形狀,所以又有「地球之耳」的外號。
(9)羅布泊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第一個至羅布泊的中國考古學家是於1930年代兩度前往的黃文弼,他在這一帶發現了七十多枚漢文木簡,其中有四枚寫有西漢紀年,他將此地命名「土垠」,1980年時,中國科學家彭加木在此地進行科學考察時為找尋水源失蹤。
1996年6月,中國探險家余純順在羅布泊6月的暑熱季節徒步孤身探險中因熱衰竭死亡。
羅布泊有全中國最豐富的鉀鹽礦藏資源,羅布泊地區北部鉀鹽儲量2.5億噸以上,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鉀鹽礦中最大的一個超大型鉀鹽礦。
1999年開始,中國國營的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公司在此處開辟大型露天鹽礦,公司所在地羅布泊鎮目前已取代格爾木成為中國最大的鉀鹽生產基地。
10. 中國的羅布泊在哪
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里木盆地東邊、若羌縣以北的一個已乾涸的鹹水湖,塔里木河的尾閭湖。
在塔里木盆地東部的最低處,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最東緣,若羌縣北部,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東南部,中心位於北緯40.5°,東經90.3°。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匯集於此,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里。
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較多,西北側的樓蘭城為著名的「絲綢之路」咽喉,之後由於氣候變遷及人類水利工程影響,導致上游來水減少,直至乾涸,現僅為大片鹽殼
(10)羅布泊男人圖片擴展閱讀:
名字由來
羅布泊(維吾爾語:لوپنۇر,蒙古語:Лоп Нуур,古稱鹽澤、泑澤、蒲昌海、牢蘭海、洛普池、輔日海、臨海、洛普池、羅布池等,蒙古語及維吾爾語稱「羅布淖爾、羅布諾爾」,意思是「匯入多水之湖」)。『
歷史
據1928年的測量,面積曾達到3100平方公里,曾經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當時僅次於青海省的青海湖,至1962年完全乾涸,成為一處戈壁。
不過直至21世紀時許多的新地圖仍舊未更正其消失的區域,因此看到的是20世紀時羅布泊的水域范圍與形狀。乾涸了的羅布泊從衛星圖片來看就像人類耳朵的形狀,所以又有「地球之耳」的外號。
羅布泊由於風吹造成湖床淤沙和河流的水量變化,其位置在歷史上屢有變動。在歷史上,它曾接納從塔里木盆地流來的眾河之水:西部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車爾臣河;東部主要有甘肅的疏勒河。
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羅布泊西邊發現著名的樓蘭古城遺跡,而在孔雀河下遊河谷南約60公里,瑞典考古家貝格曼發現至少有3000年歷史的小河古墓群,有棺材千口以上。
第一個至羅布泊的中國考古學家是於1930年代兩度前往的黃文弼,他在這一帶發現了七十多枚漢文木簡,其中有四枚寫有西漢紀年,他將此地命名「土垠」,1980年時,中國科學家彭加木在此地進行科學考察時失蹤。1996年6月,中國探險家余純順在羅布泊徒步孤身探險中死亡。
核試驗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羅布泊地區成功試爆了第一枚原子彈。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
1964-1996年,羅布泊一共進行過45次核試驗,其中23次是大氣核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