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駰國各自有什麼奇遇各自有什麼特點
這些奇遇都屬於《格列佛游記》里的內容
小人國
1699年,外科醫生格列佛隨「羚羊號」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險,格列佛死裡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國),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專車把體積巨大的格列佛運到京城獻給國王,他的出現幾乎吸引了小人國所有的人。
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贏得了國王和人民對他的好感,他也漸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當時,另一小人國不來夫斯古帝國准備從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國,格列佛涉過海峽,把50艘最大的敵艦拖回利立浦特國的港口,立了大功。
但是格列佛不願滅掉不來夫斯古帝國,使皇帝很不高興。這時,王後寢宮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撲滅,誰知卻讓王後大為惱火。於是,小人國君臣沆瀣一氣准備除掉格列佛。格列佛聽到風聲,趕快逃到不來夫斯古帝國,後來平安回到英國。
大人國
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隨「冒險號」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風暴,船被刮到布羅卜丁內格(大人國)。格列佛被一位高達20米的農民捉住。農民帶格列佛到全國各大城市展覽,最後來到首都。這個農民發財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場,把他累得奄奄一息。當這個農民眼看無利可圖時,便把格列佛賣給了皇後。
由於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宮廷中非常得寵,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鳥等動物的侵襲。面對國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紹了英國各方面的情況及近百年來的歷史,但被國王一一否定。
格列佛在該國的第三年,陪同國王巡視邊疆。由於思鄉心切,他假裝生病,來到海邊呼吸新鮮空氣。天空中的鷹錯把他住的箱子當成烏龜叼了起來。幾只鷹在空中爭奪,箱子掉進海里,被路過的一艘船發現,格列佛獲救後,乘船回到英國。
飛島國
在家呆了一段時間,格列佛又隨「好望號「出海。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海盜船劫持,格列佛僥幸逃脫,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飛島救起。這些人的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國王和貴族都住在飛島上,老百姓則住在巴爾尼巴比等三座海島上。
格列佛離開飛島後,來到巴爾尼巴比進行訪問,並參觀了島上的「拉格多科學院」。這所科學院研究的都是些荒誕不經的課題,結果造成全國遍地荒涼,房屋坍塌,人民無衣無食。
接著,格列佛來到巫人島。島上的總督精通魔法,能隨意召喚任何鬼魂,格列佛因此會見了古代的許多名人,結果發現史書上的記載很多不符合史實,甚至是非顛倒。而後,格列佛又游覽了拉格耐格王國,見到一種長生不老人「斯特魯布魯格」。離開該國後,格列佛來到日本,然後乘船回到英國。
慧駰國
格列佛回家後五個月,受聘為「冒險號」船長,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變,把他囚禁了幾個月,然後被放逐到「慧駰國」。在這里,格列佛遭到一種形狀像人的名為「耶胡「的畜生的圍攻。幸虧一匹具有智慧的馬——「慧駰」來給他解了圍。
原來馬是該國有理性的居民和統治者,而「耶胡」則是馬所豢養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舉止言談在「慧駰」國的馬民看來是一隻有理性的「耶胡」,因此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格列佛很快學會了該國語言,應主人的邀請,他談到在世界其他地方馬是畜生,而像他那樣的「耶胡」則具有理性,並且是馬的主人。這使「慧駰」感到很震驚。
在「慧駰」各種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駰」國。然而「慧駰」國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決議要消滅那裡的耶胡。所以格列佛的願望無法實現。無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打道回府。格列佛懷著對「慧駰國」的嚮往,一輩子與馬為友。
(1)男生兒童畫大人國和小人國圖片擴展閱讀:
《格列佛游記》的作品影響和評價
作品影響
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受到讀者喜愛,一周之內售空;三周售出一萬冊。出版幾個多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在中國是初中生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
作品評價
斯威夫特以幽默豐富了作品的道德含義,以諷刺揭露荒誕,並通過人物性格和敘述框架使人難以置信的事件成為現實,即使《魯濱遜漂流記》也難以在敘述的刻薄性和多樣性方面與其媲美。——英國作家司各特。
2. 有沒有小人國和大人國
有小人國!人矮!大人國!人高!現在有的人是身體的問題所以長得比常人矮!就在這些矮人眼中我我們這些人算大人他們就永遠像小孩!也有些人也是身體問題所以長得比常人高!~~~
3. 沒頭腦和不高興裡面的大人國的大人叫什麼,小人國的小人叫什麼。
大人國的大人叫大大大,小人國的小人叫小小小。
《沒頭腦和不高興》是著名的國產動畫片,拍攝於1962年, 出品公司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沒頭腦和不高興》講述了兩個孩子,一個叫"沒頭腦",一個叫"不高興"。影片中塑造了一個總是別別扭扭,喜歡說一句「不高興」的孩子形象,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國幾代兒童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之一。
(3)男生兒童畫大人國和小人國圖片擴展閱讀:
《沒頭腦和不高興》整體風格簡約風趣,在美術上運用了中國水墨和戲曲藝術中的「虛實結合」、「一景」等意象寫實的手法。場景設計和道具設計簡潔明了,弱化空間透視感,大部分採用「散點透視」和簡筆畫風格。
比如,用平面的課桌椅子表現一個教室的空間,用平面的樓梯表現爬樓的空間,用戲台上的道具來表現一場戲等等。在人物設計上緊緊圍繞人物性格特點來設計造型,線條簡練概括,,特點明顯,對比強烈,一胖一瘦,一個沒頭腦一個不高興。動作設計極其准確生動,人物動作富有性格特點,而且誇張富有張力。
可以說,影片《沒頭腦和不高興》故事幽默風趣,用假定方式來構建故事,兩個主人公笑料不斷,鬧劇收場,讓觀眾在笑聲中回味道理,是一部典型的「寓教於樂」動畫片。
4. 大人國和小人國的異同
一、國王的不同
小人國國王昏庸。
他採用繩上跳舞來選拔官員,宮廷中的大臣們都是阿諛奉承的,在因為小端打雞蛋的問題上發動對外戰爭也是很可笑的,但是在一些文化方面卻十分重視。
大人國國王博學而善良。
他以一種十分簡單的政治和法律統治著國家。
二、映射角度不同
小人國的情景是大英帝國的縮影。英國國內托利黨和輝格黨常年不息的斗爭和對外的戰爭,實質上只是政客們在與一些國計民生毫不相乾的小節上勾心鬥角。
書中的巨人國與英國相比是另一種社會制度,作者將它描寫成一個理想的、有教化的君主政體,國王也較賢明正直,這反映出作者心目中的一種比英國社會制度更理想的社會制度。
(4)男生兒童畫大人國和小人國圖片擴展閱讀
縱觀小說的全部情節,《格列佛游記》政治傾向鮮明。它的批判鋒芒,集中在抨擊當時英國的議會政治和反動的宗教勢力。
小說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勒皮他(飛島國)和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及英國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歷險《格列佛游記》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微縮的國度里,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官員不惜小丑似地做著可笑的表演。
這個小朝廷是當時英國的縮影,連利立浦特的朝政風習和典章制度也同當時的英國政局一模一樣;在第二卷里,作者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評英國。格列佛長篇大論地向大人國國王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辨解的事。
可是從大人國的眼光看來,英國的歷史充斥著「貪婪、黨爭、虛偽、背信棄義、殘暴、憤怒、瘋狂、仇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產生的最嚴重惡果。作者借國王的話,「那樣一個卑微無能的小蟲」是「自然界從古到今容忍爬行於地面的小毒蟲最有害的一類」,諷刺了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
在第三卷里,通過對拉格多科學院人士所從事的無聊而荒唐的科學研究,諷刺了英國當時的偽科學;有關勒皮他島的描繪則批評了英國對愛爾蘭的剝削壓迫。
小說不但抨擊了社會現狀,還在更深的層面上,直接諷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卷里,關於「錢」的那段議論就是如此。格列佛來到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的慧駰(馬)國,向他的馬主人解釋說:「那裡的耶胡認為,不管是用還是攢,錢都是越多越好,沒有個夠的時候。
因為他們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富人享受著窮人的勞動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們的人民大多數被迫過著悲慘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純粹的金錢關系。並由此對人性產生了疑問。
5. 小人國和大人國的內容簡介
格列佛第一次航海遇險,漂泊到小人國,成了身高不過六英寸的小人們的囚犯。格列佛變成了「巨人」,被人們稱為「巨人山」。他一頓飯可吃掉小人們用五十輛車子送來的肉和酒,他的手掌可供五六個小人盡情跳舞。他幫助小人國打敗了鄰國的入侵而得到國王的恩寵,但又因為情急之下用小便撲滅女王宮殿的大火而失寵。原來,小人國是名副其實的小人國,他們黨派之間互相爭斗,與鄰國之間戰爭不斷,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歐洲情況,就如小人國一般。
格列佛第二次航海遇險,被抓到了大人國,成了那些身高七十多英尺的巨人的玩物。一切對格列佛來說都是龐然大物,他一下子變成了「侏儒」。他因為身材「矮小」而常常遭遇危險,一隻蘋果會把他砸在地上動彈不得,猴子會像抱嬰兒似的把他抱在懷里,從腮幫子里摳出食物往他嘴裡塞,就連他喝乳酪時都得小心,免得掉進乳酪碗里淹死。大人國的國王賢明,人民也和諧,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人國。
6. 大人國的大人叫什麼小人國的小人叫什麼
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
1、小人國的主要內容:
格列佛第一次航海遇險,漂泊到小人國,成了身高不過六英寸的小人們的囚犯。格列佛變成了「巨人」,被人們稱為「巨人山」。他一頓飯可吃掉小人們用五十輛車子送來的肉和酒,他的手掌可供五六個小人盡情跳舞。
他幫助小人國打敗了鄰國的入侵而得到國王的恩寵,但又因為情急之下用小便撲滅女王宮殿的大火而失寵。原來,小人國是名副其實的小人國,他們黨派之間互相爭斗,與鄰國之間戰爭不斷,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歐洲情況,就如小人國一般。
2、大人國的主要內容:
格列佛第二次航海遇險,被抓到了大人國,成了那些身高七十多英尺的巨人的玩物。一切對格列佛來說都是龐然大物,他一下子變成了「侏儒」。
他因為身材「矮小」而常常遭遇危險,一隻蘋果會把他砸在地上動彈不得,猴子會像抱嬰兒似的把他抱在懷里,從腮幫子里摳出食物往他嘴裡塞,就連他喝乳酪時都得小心,免得掉進乳酪碗里淹死。大人國的國王賢明,人民也和諧,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人國。
(6)男生兒童畫大人國和小人國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格列佛游記》完成於1726年,本來是大人世界裡的一部經典名著。全書共分四卷,講述主人公格列佛醫生的幾次航海歷險。格列佛漂流到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勒皮他、巴爾尼巴比、拉格親格、格勒大錐、慧駰國等幻想的國度,在這些歷險中,格列佛廣見博聞,並通過在那些國度的觀察,不斷反思自己國家制度的優劣,通過誇張和反諷,對十八世紀的英國政治體制進行入木三分的批判。
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是英國啟蒙運動中激進民主派的創始人,十八世紀英國最傑出的政論家和諷刺小說家。他一生熱衷於從事政治活動,開展政治批評。他寫過不計其數的時評、政論,文筆犀利,頗具鬼神之工。
為了表示自己的中立和清白,他恪守清貧,從不為自己的政論文章收取報酬。首相和女王都非常忌憚他的文筆,為避免麻煩,女王後來乾脆把他哄出了倫敦。他是一個愛爾蘭人,一直在為愛爾蘭的獨立和自由搖旗吶喊,經常撰文抨擊屈從於英國的愛爾蘭政府,因此在愛爾蘭人看來,他也是一個民族英雄。
7. 格列佛游記 大人國與小人國國王形象特點有何不同
1、大人國的國王公正無私,治國有方,藐視權力,主張和平,是一個理想的統治君主。
大人國國王是一個性格儒雅,聰明,善於思考,思想深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主張。他公正無私,治國有方。格列佛曾向他提出一項對其極有利的建議,使用火葯,但國王拒絕了,這說明他蔑視權利,主張和平。
他酷愛音樂,博聞強識,但由於環境的限制,與世隔絕,對於外界事物所知不多,有些固執己見。他待人熱情,正義,仁慈,容易接近,不喜歡陰暗,虛偽,殘暴的人,心中都是 美好的念頭。在格利佛的心中,他是理想君主的形象。
2、小人國的國王貪慕權利,不滿足現狀。
小人國國王身材矮小,兇狠殘暴,同時有又難以滿足的擴張野心。利立浦特島國改變了吃雞蛋的習慣,不先磕破大端,而是要人們先磕破小端。國內那些慣於遵循古制的人不服,分成在「大端派」和「小端派」。
他們互相攻擊對方是「異端邪說」、「大端派」在國內遭鎮壓,他們便逃亡到不來夫斯古,引起兩個帝國的戰爭。
(7)男生兒童畫大人國和小人國圖片擴展閱讀:
【小人國和大人國故事梗概】:
書中講了一個英國水手的冒險經歷,故事很有趣。在一次大風暴中,大船沉沒了,格列佛飄到一個不知名的小島上。當他從昏睡中醒來時,發現自己手腳被綁住,有很多幾英寸高的小人圍著他。小人們從沒見過這樣大的人,出於好奇將他運回京城,讓小人國的皇帝和大臣們都來參觀。
皇帝讓格列佛學習小人國的語言,並供給他足夠的食物。經過各方面考查,幾度表示友好,格列佛終於獲得自由。在他的幫助下,小人國輕易地戰勝鄰國的艦隊。他因此得到皇帝優厚的封賞,卻因為不肯繼續滅了鄰國而得罪皇帝。
有一次皇宮失火,他用尿澆滅皇後寢宮的大火,招來皇後及一些大臣不滿。海軍大臣因為妻子與格列佛交往而嫉妒,財政大臣則認為格列佛食量太大,長此以往,將引起國庫空虛。
皇帝心中隱藏的不滿被皇後和大臣們激發出來,終於秘密決定,刺瞎格列佛的雙眼,然後慢慢減少他的飲食供應,直到將他餓死。
格列佛得到消息後逃往鄰國,奇跡般得到一艘小船,在鄰國皇帝的幫助下修好小船,離開了這個小島。在海上漂流一陣後,遇到一艘英國航船,終於得以回歸祖國。
留在小島期間,在格列佛細致的觀察中,他看到小人國有很多日益尖銳的矛盾,其中內部矛盾是穿鞋子高跟還是低跟,於是形成高根黨與低跟黨,而太子為了爭取更多支持,不得不穿一隻高跟、一隻低跟的鞋子。
外部矛盾則是因為雞蛋的打法,一方認為應該先打大頭,另一方認為應該先打小頭,形成了大端派與小端派,由此引起連年爭戰。
8. 小人國大人國的作者簡介
江·斯威夫特,1667年出生於一個古老的英格蘭家族。《小人國和大人國》是江·斯威夫特的名著,被公認為英國和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描寫一個名叫格列佛的船上醫生的冒險故事。
9. 小人國和大人國的介紹
伴隨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長的圖書。 英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諷刺小說之一《格列佛游記》中兩個最精彩的部分。時過兩百多年,它的足跡遍及整個世界。格列佛在一次航行中遇難,漂流到「小人國」,那裡居民身高都只有六英寸左右,因此,和他相比較,他真是碩大無比「巨人山」……後來,他又到了「大人國」,那裡的國王身高有六十尺,這會兒格列佛又變成「小人」了…… 作品的趣味性、想像的豐富性,手法的誇張性,諷刺的尖刻性從來都無與倫比。
10. 小人國和大人國主要內容
格列佛第一次航海遇險,漂泊到小人國,成了身高不過六英寸的小人們的囚犯。格列佛變成了「巨人」,被人們稱為「巨人山」。他一頓飯可吃掉小人們用五十輛車子送來的肉和酒,他的手掌可供五六個小人盡情跳舞。他幫助小人國打敗了鄰國的入侵而得到國王的恩寵,但又因為情急之下用小便撲滅女王宮殿的大火而失寵。
原來,小人國是名副其實的小人國,他們黨派之間互相爭斗,與鄰國之間戰爭不斷,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歐洲情況,就如小人國一般。
格列佛第二次航海遇險,被抓到了大人國,成了那些身高七十多英尺的巨人的玩物。一切對格列佛來說都是龐然大物,他一下子變成了「侏儒」。
他因為身材「矮小」而常常遭遇危險,一隻蘋果會把他砸在地上動彈不得,猴子會像抱嬰兒似的把他抱在懷里,從腮幫子里摳出食物往他嘴裡塞,就連他喝乳酪時都得小心,免得掉進乳酪碗里淹死。大人國的國王賢明,人民也和諧,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人國。
《小人國和大人國》是伴隨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長的圖書。英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諷刺小說之一《格列佛游記》中兩個最精彩的部分。時過兩百多年,它的足跡遍及整個世界。作品的趣味性、想像的豐富性,手法的誇張性,諷刺的尖刻性從來都無與倫比。
為了影射英國政府,他創造了一個幻想中的小人國。小人國里的一切太奇妙了!格列佛在小人國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巨人,國家的首都只有戲院舞台上的城池布景般大小,格列佛的手掌上可供五六十個小人跳舞,孩子們可以在他的頭發間捉迷藏。
大概斯威夫特本人也無法忍耐含蓄的嘲諷了,在《格列佛游記》的後兩卷故事中,純粹幻想的內容越來越少,長篇大論的討論越來越多,特別是在第四卷慧駰國歷險中,作者陷入了非常深刻的人性批判中,只有神經堅強的大人才有能力卒讀。
於是在孩子的世界中,只有前兩卷故事留了下來——《小人國和大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