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列舉戰國七雄時期的各國知名的女子
齊
虞姬,齊威王寵姬,諫威王不從,被囚於高台九年。
鍾離春,齊宣王後,四大醜女之一,著名的「鍾無鹽」。
齊君王後,太史敫之女,與淖齒之亂中逃亡民間的齊襄王私通,生下齊國末代王田建。她主政期間,上了秦國遠交近攻之當,不援助其他關東五國,是齊國滅亡的重要原因。
楚
鄭袖,楚懷王寵姬,與靳尚共毀短屈原。
李園妹,楚幽王生母,先嫁楚春申君,懷著孕成為楚考烈王後。其哥為防止泄密(幽王本非考烈王之子)而殺春申君。
秦
秦宣太後琇氏,秦昭襄王之母。任用同母異父弟弟穰侯魏冉為政,威震秦國。
趙姬,秦始皇生母,與嫪毐私通。
華陽夫人,秦孝文王的王後,秦莊襄王的養母,楚國人。
夏姬,秦莊襄王的生母。
燕
文侯夫人,燕易王生母,與蘇秦私通。
趙
代王夫人,趙襄子姐姐,趙襄子滅代,代王夫人泣而呼天,摩笄自殺。代人憐之,以其所死地命名為摩笄之山,即今山西馬頭山(或雞鳴山)。
吳孟姚,即吳娃,趙武靈王之妻,惠文王之母,趙惠後。
趙威後,趙惠文王之妻,趙孝成王之母,都學過一篇中學課文叫《觸龍說趙太後》。
魏
如姬,魏安釐王寵姬,信陵君竊符救趙,如姬就是幫信陵君盜虎符之人。
韓
聶嫈,戰國四大刺客聶政之姐,聶政刺殺俠累後為保護她而自毀面容,聶嫈為了弟弟能流芳後世自殺於聶政屍體旁。
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西漢劉向的<列女傳>,上面比較詳細。
Ⅱ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美女
NO.1 南子 衛靈公夫人 宋國(河南商丘)人。南子一句:「寡小君願見」,甚至讓孔子都動了幾分念頭,並使孔子五次入衛,且長時間滯留衛國。與其他美女不同,南子可謂德,才,貌具全,治國方面頗有才能,對有才之人亦禮敬有加,謂之春秋第一美女,當之無愧。
NO.2 庄姜:衛庄公夫人,齊國(山東臨淄)人。才貌雙全,《詩經 邶墉衛》中有多首對她的描寫。據考證,衛庄姜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詩人(離別詩之祖,《詩經 國風 燕燕》相傳就是出自她之手)。衛庄姜的品德絕對是十大美女之首,但因長期被衛庄公冷落,屈居第二。
NO.3 夏姬:陳國大夫夏御叔妻,鄭國(河南新鄭)人。若純以美色論,此人可排第一。實際丈夫有八個:子蠻、夏御叔、陳靈公、孔寧、儀行父、連尹襄老、黑要、申公巫臣。以從祖母的身份和陳靈公通,陳國因她幾近亡國。後申公巫臣為娶她不惜滅族叛國。
NO.4 文姜:魯桓公夫人,齊國(山東臨淄)人。即使到現在也可稱之為紅人,才華出眾,絕色。從小與其兄諸兒青梅竹馬,出嫁之後與諸兒(齊襄公)兄妹通,害死魯桓公,後長期居齊不歸。
NO.5 宣姜:衛宣公夫人,文姜的姐姐。本應為衛世子急子之妻,結果成為了衛宣公築台納媳的女主角。後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上世子,害死了急子和自己的兒子公子壽(二子競舟)。最後遭到衛國的全國唾棄,被廢,改嫁公子碩。
NO.6 息媯:息侯夫人,陳國(河南淮陽)人。紅人,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中的女主角。蔡哀侯貪其美色幾乎亡國,楚文王為了娶她攻滅息國。嫁於楚文王後,三年不說一語。
NO.7 西施:范蠡妻,越國(浙江紹興)人。最大的紅人,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等等等等,不知一人霸佔了多少好詞。美人計的第一位女主角。相信很多人會對把她排在第七不滿,認為此女至少應該三甲。仔細翻看春秋的史書便可發現,對她的美色的贊揚絕對沒有到」驚天地,泣鬼神」的地步。而且有可靠史料記載,西施是大腳,這並不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觀。而且此女甘於去施美人計,德上又矮了三分。
NO.8 驪姬:晉獻公夫人,山西人。計殺世子申生,逼走重耳(晉文公),製造了 驪姬傾晉。
NO.9 孟贏:楚平王夫人,秦國(陝西西安)人,楚平王為此女先逐世子,後廢世子。
NO.10 孔父嘉妻魏氏:宋國人。宋國太宰華都為此女殺孔父嘉及宋殤公。
Ⅲ 春秋戰國燕國歷代國君有女的嗎
春秋戰國早就已經進入父系社會,不可能有女國君。除非是周邊各類苗、蠻、夷、羌等還處於母系社會的原始人有女頭領。
母系社會又稱母系氏族制社會。氏族社會的早、中期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緣關繫上的社會組織,是按母系計算世系血統和繼承財產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會的第一階段。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類體質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稱作「新人」,屬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的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後期,現代人形成,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早期。母系氏族實行原始共產制與平均分配勞動產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語言、名稱。氏族成員生前共同生活,死後葬於共同的氏族墓地。隨著原始農業及家畜飼養的出現,作為其發明者的婦女在生產和經濟生活中、在社會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導地位和支配地位。中國境內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遺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頂洞人等。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男子在生產部門中突出地位的出現,原來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發生重大變化,男子開始占據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婚姻由對偶婚向一夫一妻制過渡,父權制隨家庭出現而產生,財產按照父系繼承,世系隨父系計算。父系氏族制形成後,私有制萌芽、產生。在貧富分化加劇的情況下,階級對立出現。由此進一步導致原始社會解體,國家開始產生。 父系氏族制不同於母系氏族制的本質區別,在於世系按父系計算,財務由子女繼承,男子是社會和家庭的核心;他有權支配家庭的財產,也有權支配家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