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孔子與美女政治家南子交往為何被後世喋喋不休原因是什麼
孔子與美女政治家南子一次普通的見面,被後世喋喋不休的原因是:孔子與南子的形象差別太大,感覺不是同一類人,世人們覺得文質彬彬的孔子不應該去見放盪不羈的南子,不論何種原因都不可以。因為孔子是一個聖人的形象,世人對聖人的要求頗為嚴格,不允許有一星半點的污跡,也就是說孔子所有言行都應該是後人所學習的榜樣。如此高尚的聖人形象怎能和一個充滿詬病,私生活不檢點的女人聯系在一起,是後人們不能接受的。還有一個原因是人們對南子和孔子見面的過多解讀,造成很多誤會。
這一件事情,讓孔子十分高興,找到知音。從南子的寢宮出來,孔子的步伐變得輕盈歡快,孔子的弟子子路看到從未如此高興的師父,再加上子路對南子的印象十分差,便沒有好臉色地問孔子,你們做了什麼?孔子和子路講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子路還是不信,孔子發誓說:“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意思是說:“如果我做了什麼苟且之事,就讓上天來懲罰我吧。”由此後人解讀孔子和南子因為兒女情長變得快樂。其實我不這樣認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的快樂僅僅是因為南子對他政治才能的認可。
Ⅱ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是在詆毀女人嗎
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其實和女子無關,孔子用激將法,將子貢和小人列到一起,告誡子貢不要做一個小人,讓別人厭惡,聰明的子貢明白了孔子的良苦用心,最終成為一名不輸於孔子的賢人。
所以說,很多人拿“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來詆毀女性,是不對的,他們根本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也根本不懂文化。
Ⅲ 孔子與美女政治家南子交往為何被後世喋喋不休呢
子見南子,這一段往事,其實是一段說不清楚的歷史公案。之所以被後世喋喋不休,原因就是孔子與南子,兩個人的形象反差太大,南子的“不良”形象,幾乎可以摧毀孔夫子,弄得孔夫子百口莫辯。其實,當我們剝離開一些強加在南子頭上的評價,也許看到的就是另外一副畫面。
Ⅳ 孔子有句話是說,不要讓我們看見美女就用下半身思考
食色性也。
Ⅳ 孔子和他的弟子是如何搭訕美女的
孔子一生,極少有與女子言談的記錄。最著名的一次是孔子周遊列國時,到達衛國,應邀與衛靈公的夫人南子會面。而南子名聲差勁,史載她「美而淫」。孔子猶豫一番最後去了,原因無非是為了向衛靈公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先做個鋪墊而已。但外人不這么看,孔子那個在衛國作官的弟子子路就很不高興,孔子事後賭咒發誓證明清白。此事《史記》和《論語·雍也》都有記載。
網路配圖
一邊是儒家大聖人和他那些著名的大V弟子,一邊是個無名的鄉間女子,這次有預謀的試探,堪稱史上最文藝的搭訕,可能讓孔子改變了對南國的看法。
《韓詩外傳》的作者韓嬰,在這段記載的末尾引用了《詩經·漢廣》里的兩句話,「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並說「此之謂也」。《漢廣》本就是一首優美的情歌,被韓嬰引用到這里,既解釋了這首詩的本意,又非常好玩,替孔子和他的弟子們表露了對這個女子的傾慕之心。
參考書目:《韓詩外傳》、《孔子集語》、《史記》、《論語》
Ⅵ 孔子與他的弟子的故事
話說孔子東游,來到一個地方感覺腹中飢餓,就對弟子顏回說:「前面一家飯館,你去討點飯來!」顏回就去到飯館,說明來意。 那飯館的主人說:「要飯吃可以啊,不過我有個要求」顏回忙道:「什麼要求?」主人回答:「我寫一字,你若認識,我就請你們師徒吃飯,若不認識亂棍打出。」顏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雖不才,可我也跟師傅多年。別說一個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難?」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別誇口,認完再說。」說罷拿起筆寫了一個「真」字。顏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顏回無能了,我以為是什麼難認之字,此字我顏回五歲就認識了!」主人微笑問:「此為何字?」顏回說:「是認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聲:「哼,無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門生,來人,亂棍打出」 顏回就這樣回來見老師,說了經過。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來他是要為師前去不可。」說罷來到店前,說明來意。那店主一樣寫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來到,請!」就這樣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錢走了。顏回不懂問道:「老師,你不是教我們那字念『真』嗎?什麼時候變『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時候一些事是認不得『真』的啊。」
一天,孔子領著學生們在野外進行御、射訓練。中午,師生聚在樹蔭下休息,先解馬放青,然後師生進行野炊。不料馬跑到田裡去吃莊稼。農人見了,大怒,上去把馬牽走了。子貢追上農夫,給他作揖說:「對不起,我們的馬吃了您的莊稼,怪我們看管不嚴。請您原諒,將馬還給我們,我們還要趕路呢。」 農人置之不理。 子貢回到樹下將索馬的經過講給了孔子。孔子說:「你用過分謙恭文雅的言詞向農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歌舞演示給盲人,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這是你的錯,不能歸罪農人。」說著,讓養馬人去要馬。養馬人對農人說:「我耕於東海,將往西海,我們的馬駕車到這里,快要餓死了,只好放它吃點路旁的莊稼。你快點將馬還給我們,要不,我們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車上六七個人都要你管飯,你不管飯的話,我們餓死在你家也不走,還怕你不償命不成。」 農人聽了,嚇得直打哆嗦,慌忙將馬交還。養馬人牽回馬,孔子含笑看子貢一眼。子貢羞愧無地自容:身為言語科的學生,平時認為自己學習好得不得了,今天辦這件事還不及一個養馬人。先生教誨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真是至理明言啊。子貢從此變得謙虛謹慎起來。
一次,衛國一位使者向子貢了解孔子弟子的情況,子貢就介紹好學不倦的顏回,勇敢無畏的子路,多才多藝的冉求,節操高尚的曾參等同學,惟獨沒有談他自己。後來孔子知道了這件事,高興地對子貢說:「你已經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為啊。」 子貢施禮謝了老師的誇獎。 孔子進一步給子貢說:「你知道了謙虛,那謙虛的實質是什麼呢?孔子不等子貢回答,接著說:「就像大地一樣,大地不比什麼都低嗎?但大地挖深了就湧出泉水來,播了種就長出五穀來,草木生長,鳥獸繁衍,所有的生命都來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歸大地,大地無所不包,無所不容,養育萬物而從沒聽過它說什麼。」 子貢聽了連連點頭。
子貢和孔子離開宋國,經鄭國、陳國要去楚國,途中經過一片桑林,遇見連兩位長相清秀的養蠶女子在林中採桑,孔子隨吟了一句:「南枝窈窕北枝長。」 一採桑女隨即答道:「夫子在陳必絕糧。九曲明珠穿不得,著來問我採桑娘。 當師徒十多人走到陳國和蔡國邊界時。邊界守軍不讓他們前往楚國。孔子師徒圍困在前不挨村,後不著店的荒郊野外。被困的第四天,糧食沒有了,他們只得挖野采充飢。幾個弟子相繼餓出了病,躺在地上,連爬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孔子卻神色坦然地坐在輿帳里,誦詩、唱歌、彈琴不止。 子路心煩意亂地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窮困的時侯嗎?「 孔子看著滿臉憂怨之色的子路,心平氣和地說:」君子在窮困的時侯能堅守節操,小人遇到窮困不能控制自己,什麼事都能幹出來。「 子路想說什麼,卻沒說,賭氣地扭身便走。孔子深知,在這危難關頭,弟子們的思想很活躍,對他的作為不理解,對他的政治主張產生了懷疑。他想,很有必要和弟子們進行一下思想交流。於是,叫來剛剛離他而去的字路,問道: 「《詩?何草不黃》里說:『我們既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為什麼要流在荒無人煙的野地里。』我們的主張不對嗎?我們為什麼會困在這里?」 子路尋思了一下說:「恐怕是我們的仁德還不夠吧?所以,人們才不信任我們;恐怕我們的智謀還不夠吧?人家才不放我們通行。」 孔子搖頭:「假使有仁德的人能使人信任,那還會有伯夷、叔齊這樣的好人餓死在首陽山呢?要是有智慧的人必定能夠處處暢行無阻,哪還會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孔子又把子貢叫來,問他同一個問題。子貢說:「是不是老師的主張太大了,因此天下沒有一個國家能容納老師。老師何不降低一下自己的政治主張,靠近一下現實呢?」子貢直來直去的話,其實是他思索了好久,早想向老師建議的一個問題。孔子不滿意地說:「賜呀,一個善於耕田的農夫,不見得有好收成;一個好的工匠雖有精巧的手藝,然而卻未必能使人都稱心如意;君子也是一樣,他只能專心地修道,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然而卻不一定被社會容納。現在,你不能堅信自己的理想,反而想一味地迎合眾人,志氣真是小啊!」 子貢聽了老師的話,開滿心裡雖然不舒服,也不完全同意老師的看法。但老師矢志不移的精神和高尚的操守卻深深感動了他。 孔子又叫去了顏回,也問了同樣的問題。顏回說:「老師的道理太大了,天下雖大卻還是容不下。雖說如此,老師不改其志,依然推行自己的主張。不被世俗容納有什麼關系?不被世俗容納才顯出君子本色。「 孔子聽了顏回的話,愁苦了幾天的臉上有了笑容,說:「好小子,好小子!要是你將來成了大富翁,我一定做你的管帳先生。」 顏回走了,孔子看著顏回的背影,心花怒放地想彈奏一曲。他去拿琴,不經意碰了琴旁的一個袋子。袋子裡面裝的是前些天子貢賣玉的金銀。看著這些錢袋,孔子想起剛才稱贊顏回,批評子貢的話,感到臉上火辣辣的。他放下琴,一下子沒了彈奏樂曲的興致。孔子師徒被圍困的第七天,來了位騎馬的將軍,他有意戲弄這些書生,令人拿出十多個九曲珠說:「如果用絲線穿起來,就讓你們進楚國。」 孔子和弟子們不能穿這九曲珠。孔子想起採桑女的話,嘆道:真是一語成讖啊。孔子便讓子貢返回去向採桑女求教。子貢回到桑林旁的那戶人家門前。家中人稱女子不在,並以一菜瓜給子貢。 子貢說:「『瓜』子(籽)在內也。」 這時,那個與孔子對詩的女子從房內走出來,她說給子貢穿九曲珠的辦法:「用蜜塗珠,以絲系蟻,如不肯過,用煙熏之。」 子貢給女子施禮,並掏出銀子,讓女子給些吃的。女子給了子貢一大塊羊肉和兩條魚。子貢再次謝女子。 子貢回到孔子身邊後,依採桑女教的方法穿了九曲珠。將軍也不食言,便解除了對孔子師徒的圍困。孔子師徒被圍已達七日,師徒們已吃了幾天野菜,許多弟子都餓得無精打采。圍軍一散,子貢急忙拿出向採桑女討來的魚和羊肉,大師兄顏回充當火頭軍,點火做起了野炊。顏回見老師和師弟們都餓得大眼瞪小眼,恨不得抓住生魚就吃,拿過羊肉就肯的樣子,不問三七二十一就把魚肉、羊肉放在一個鍋里煮起來。孔子向來主張「食不厭精」,他見顏回把魚和羊肉放在一塊,眉頭皺了洲,但已有指責顏回的力氣啦,只好聽之任之,眯著雙眼就等開鍋了。 過了一會,肉做熟了,顏回先給孔子端上了一碗。不知孔子是飢不擇食,還是確覺得好吃味美,剛剛喝了一口湯就連連贊道:「真鮮,真鮮!」 孔子望著弟子們的吃相,突然皺起了眉頭,自言自語地說道:「倉頡造字,將合、贊二子的合寫稱鮮,這個鮮字是毫無道理的,魚、羊肉合燉才叫鮮哪!乾脆,從今天以後,就把魚羊二字的合寫當成『鮮』吧!」 弟子們聽了,一邊大吃二喝,一邊連聲稱贊:「改得好,魚羊合燉為『鮮』,真是名副其實!名副其實!」 從此,漢語中便有了這個看了令人口中生津,富有韻味,使人遐想的「鮮」字。
這天,子貢隨孔子在楚國漢水采風。他們經過一處村莊時,看見一位美艷動人的少女正在溪畔浣紗。孔子對子貢說:「去向那姑娘采一下風。她外表十分莊重安適,不知她的心底如何?你可以用巧言試探她。」 子貢看著老師,神情有點不自然。孔子微笑著說:「是礙於男女大防吧。」 子貢笑著默認。 孔子說:「我曾說過,非禮勿視,非禮勿動。這都是指的非禮舉止,至於采風,是合乎禮的。過去,為考察風俗民情、政事得失,古代帝王常常專設官職去做這樣的事情。你去采風,不必忌諱。」 子貢奉師命,走到姑娘身旁,舉著一隻杯施禮:這位大姐,俺是從北方來的,天氣炎熱,你能否給俺一杯水,以解口渴?" 少女看了子貢一眼,微笑道:」南國溪水,清涼透底,它屬於過路人,並非俺個人所有.你要喝水盡可自己去舀,為何還要徵得俺的同意呢?」少女嘴上雖這么說,還是接過子貢手中的杯子,舀了滿滿一杯,放在地上,很有禮貌地說:」按照俺這里的禮節,這杯水俺不能親自遞到您手裡,請原諒!」子貢把水端給孔子,將自己和少女的對話說了一遍.孔子聽了點電頭,又從車上拿出一張琴,對子貢說:」你把這個拿去,在同她說幾句,看她怎麼回答.」 子貢拿著琴,又走到少女跟前說:」剛才喝了您送的水,聽了您說的話,好似秋風送爽,仿拂雪中送炭,令俺周身舒暢.俺這里有琴一張,不知您會調情乎?」子貢故意把」琴」說成」情」,以觀察少女的反應. 開始那少女很反感地皺皺眉,接著又心平氣和地對子貢說:」俺是山野村姑.不通五音六律,怎麼能與你調情呢?」 少女也故意把」調琴」說成」調情」. 子貢抱著琴回到孔子面前,把與少女的對話一說,孔子還是點點頭說:」再把一些銀兩送她,看她怎麼說.」 子貢第三次來到少女身邊,說:」剛才多承您的指教,因是趕路人,無以報答,現送您些銀兩略表寸心.」 少女一聽,站了起來,指著子貢怒斥道:」你究竟是什麼人?為什麼有路不走,卻三番兩次在次糾纏俺?又為什麼平白無故地送俺銀兩?你究竟安的什麼心?俺一個年輕女子,怎會隨便收你的東西?你要是還不走,俺就要喊人來對你不客氣啦!」子貢見狀,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 孔子聽了子貢的敘說,連連點頭,贊嘆道:「對呀!對呀!《詩經.漢廣》中說:『南國有很高大的樹木,卻不能在它下面休息;漢水有游春的少女,但不能對她行為不端.』南國少女果真如此呀!」
Ⅶ 聖人孔子為何會見艷名在外的美女南子
文章摘自《讀史做女人》 作者:君子心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本書簡介: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按照女權主義的理論,所有的歷史都是用男性話語來闡釋和表達的。本書從真正的女性角度,穿越時空界限,再現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真實風貌,對歷史上著名的女性進行評述和剖析,探索她們的生……[連載內容] [人物小傳]:南子,春秋時衛國國君夫人,行為淫亂,曾經慕名召見過聖人孔子,為歷史上著名的「子見南子」。 [君子心語]:一個在墮落中的女人,一個道德模範的聖人。她需要他光明的救贖(秩序、道德),可惜他只是個世俗的男人而已,在世俗的冷眼下,他逃之夭夭,剩下她,無奈墮落於黑暗之中。 1。盪婦的執著 她是一名真正的盪婦。 作為宋國美麗的公主,未出閣前便艷名遠播,與著名的美男子公子朝——自己同族的弟弟亂倫私通,後來嫁給衛靈公,又跟靈公內寵大臣彌子瑕通姦。靈公為了取悅她,竟把公子朝從宋國接了過來玩四人游戲。她安之若素游離於丈夫與各個帥哥情人之間。 你很難想像靈公作為一個男人的心態,也很難想像靈公與南子之間的夫妻關系。某種程度上也許要齷齪地揣測兩個人某些方面的「不和諧」,使得靈公作為一個男人的本性越發衰落下去,最後連同男人的尊嚴都不要了,頭頂著幾只綠油油的大帽子把自己的情敵接到家裡來。 但也有可能靈公屬於心胸過度開闊的異類,這個世界上什麼人都有。舉個例子,如果在大宴群臣的時候,你的內寵大臣彌子瑕把桃子吃了一半,然後當著所有大臣的面把另一半塞到你嘴裡,你會怎麼做? 如果是秦始皇可能拖出去砍了,齊桓公可能面露不悅,但是我們家的靈公卻非常高興對大家炫耀:「你看子瑕多愛我啊,吃桃子都分給我一半。」——某種程度上,「很傻很天真」真的是需要境界的。 連漸漸懂事的兒子蒯瞶也無法忍受親人給予的羞辱,派自己的家臣去刺殺淫盪的母親。失敗以後,靈公把自己的兒子逐出衛國,讓其流亡天涯。 遇到這樣一位想得開的老公,放盪的南子是很自由的。她正當盛年,美貌如花,有帥哥情人相伴,有天真的老公縱容,除了外面的流言蜚語稍微有點心煩以外,她應該是很快樂的。 如果沒有孔子,如果沒有著名的「子見南子」之謎,南子在歷史上僅僅是一名水性楊花、亂倫私通的盪婦而已,可是她見到了孔子。 聖人自然不會主動去見一名艷名在外的盪婦,雖然她當時貴為衛國夫人。是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見孔子。 她自然知道孔子是什麼人,最講禮教道德的聖人。 一個生性放盪、視禮法為無物的盪婦(亂倫、通姦),為什麼要見一個道德聲名遠播的聖人呢? 南子私通的可都是大帥哥,證明這位美女挑眼得很,而孔子那個時候已經是50多歲的老頭子,並且聖人長得像陽虎。陽虎是誰呢?是欺負宋國匡人的惡人,也就是說,聖人可不是面如冠玉,長須飄飄,而是像「惡人」。 南子不僅要見,更要在自己的內堂見,不僅在自己的內堂見,而且要他跟自己一起乘車出遊。 一個是道德敗壞的盪婦,一個是禮教楷模的聖人,一個是喜歡帥哥美貌如花的少婦,一個是五六十歲的糟老頭,歷史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女人。 2。聖人的曖昧 想要分析南子見孔子的原因,我們不妨看看《天龍八部》里,馬夫人對蕭峰說的話:「你難道沒生眼珠子么?恁他是多出名的英雄好漢,都要從頭至腳向我細細打量。有些德高望重之人,就算不敢向我正視,乘旁人不覺,總還是向我偷偷地瞧上幾眼。只有你,只有你……哼,百花會中一千多個男人,就只你自始至終沒瞧我。你是丐幫的大頭腦,天下聞名的英雄好漢。洛陽百花會中,男子漢以你居首,女子自然以我為第一。你竟不向我好好瞧上幾眼,我再自負美貌,又有什麼用?那一千多人便再為我神魂顛倒,我心裡又怎能舒服?」 既然南子自負天下美貌,傾倒眾生。孔子人稱「聖者」,那麼基於女人的好勝心和征服欲,倒想看看他是否能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這是一種姑且稱為愛情的東西。 美貌的女人總有這份征服欲。 也就因此,歷史上著名的「子見南子」充滿了曖昧的挑逗意味。太史公這樣記載:「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願見』。(天下的人都願意跟我丈夫衛靈公做兄弟,他們見了我丈夫,也會見我南子夫人的——由此可見南子身份地位之高)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 春秋戰國時期大量技術工匠的擄掠佔有和鐵工具的推廣應用,促進了各種手工業交流提高。貴族們皆足飾珠璣,腰金佩玉,且古人佩玉,尊卑有度,並賦以人格象徵,所以「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南子見孔子,「環佩玉聲璆然」,自是盛裝以待。出於尊者諱,太史公沒有提及兩個人的對話,只是說夫人在帷帳里,孔子一進門就向北行禮,然後夫人再在帷帳里回拜,然後就回來了。 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南子費了那麼大精力見到了聖人,不可能只看一個老頭子朝她行禮,他們必有所交談。 那麼談的是什麼呢?沒人說過,只是在孔子對子路的賭咒里,略微看到一些影子—— 孔子見完南子回去,弟子子路不願意了:「師傅,你是聖人,怎能見一個名聲敗壞的女人,然後……」下面的話,子路估計說了,但是沒有記錄。子路性格粗暴,著急的時候自是口不擇言,但孔子是天下第一聖人——誰也不敢寫。 老實人孔子氣急敗壞地發誓:「如果我真像你說的那樣做,連老天爺都會厭棄我的!」 從這里我們反向推論,他們之間雖然沒有嚴重到像子路意淫的「然後」,但是交談肯定是交談過了,而且是很親密而深入的交談。 既然出於征服欲,南子必讓孔子看到她的臉,交談的過程中,她一定揭開了帷帳,一張芙蓉秀臉,風情萬種。 可以想像,孔子坐在南子的內閣里,面對著美麗多情的南子夫人,聽著帷帳里「叮叮當當」的環佩聲響,聞著對面散發出來的女人的幽香,聖人會說什麼呢? 4。有毒的曼陀羅 歷史上有些有趣的東西需要我們倒著推論。史書再沒有記載這次盪婦與聖人之間的交談內容,卻記錄了這次交談的結果——孔子答應跟南子和她的丈夫一起乘車出遊。 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奇妙的信息。大家都知道,從前南子見孔子,多次拜託而孔子固辭,誰知道見了面交談以後,聖人居然答應跟他們一起出遊。老頭子是個聖人,讀了那麼多書,知道那麼多禮儀,不是衛靈公那種「很傻很天真」的傻瓜,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可是——他去了。 他去了,跟著聲名狼藉的南子夫婦一起,但卻沒有架住世人們的譏諷(市人歌曰:同車者色耶?從車者德耶?孔子嘆曰:「君之好德不如好色!」乃去衛適宋。《東周列國志·七十九回》),嘆息了一聲「君子好德不如好色」,逃之夭夭。 然後,逃離了衛國,同時,逃離了南子。 史書的結論是,聖人是厭惡了這些淫人——可是他入衛國之前就應該知道,早干嗎去了? 所以最後的結點,還是在那次交談。 我們不否認,一開始南子固執地要見孔子,是好勝心與征服欲,她倒要看看這位聖人能不能架住她的無窮魅力。但是事情並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如果南子是單純引誘,孔子最後是不會答應跟南子一起乘車的(我們要對聖人的道德水平有些信心)——南子一定還說了別的。 那麼會是什麼呢? 南子應該是個聰明的女人,她有引誘聖人的俏皮,同時還會具有一種常識,那就是引誘的結果是很難成功的,別忘記那是個口口聲聲道德禮教的聖人,而且是個五六十歲的老頭子。那麼,她還想什麼呢? 我們可以推測,南子的心態——一個墮落中需要救贖的女人,一個希望看到太陽的女人。 所以在極端的不道德里要見極端的道德,在聖人的交流甚至是呵斥里,得到一些心靈的慰藉——在聲名狼藉的壓力下,南子更想曬一下太陽。 因此,才會有這次著名的「子見南子」之謎,才能解釋通為什麼聖人還會跟南子乘車,是憐憫,是拯救,是理解……或者,什麼都是,什麼也不是。 但是這次聖人讓她失望了,他在半途中逃之夭夭了,他根本無法跟她一起承擔起世人的譏笑與指責,她只能永久沉寂於黑夜了。 ——曾經見過黑夜裡盛開的花,在黑夜映襯下卻很像一朵百合,花香清淡幽雅,但是劇毒在身,人們叫它致命的曼陀羅。(編輯:王芳)文章摘自 《讀史做女人》 作者:君子心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更多文章進入書摘頻道>>>
Ⅷ 孔子為什麼不喜歡美女
孔子曾說,「唯小人與女人難養也。」孔子討厭女人是因為,孔子因女人而辭去了兩次工作,一生中最好的兩份工作。
孔子一生不得志就是因為對女性問題缺乏彈性,沒有容忍度,他憤然辭去了一生中最好的兩份工作,他已經六十歲時,也是因為女性的問題而再失東山再起的良機。
Ⅸ 孔子被哪一個人質問,對天發誓,我若幹了一事,讓天打五雷轟
這個質問孔子的人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路。孔子,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為我國思想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手下有3000多位弟子,弟子們都很尊敬他。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們都忙著一統中原,需要的是霸道的法家思想,所以孔子的儒教思想就不受到重視。孔子本是魯國人,因為魯國的執政者季恆子沉迷於齊國所贈送的80位美女的美色,荒於朝政,孔子因此對魯國很失望。並且孔子也是知道季氏並不會重視自己,所以帶領著弟子們選擇離開魯國,去更好的國家進行發展。
孔子從南子宮出來以後心情愉悅,一路上還和學生子路說了不少南子的好話。子路為老師前後不一的態度感到奇怪,認為孔子被南子的美色所迷惑,因此質問孔子,兩人究竟談了什麼?孔子連忙解釋說,自己是迫不得已才去見她,兩人並沒有干什麼。後來孔子發現衛靈公也是一個好色之徒,最後還是離開了衛國。
Ⅹ 孔子約見美女後,為什麼會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公元前494年,孔子與一位美麗而風流的女子相約,此事被記載在《論語·雍也》中,「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翻譯過來就是:孔子約見南子,孔子的徒弟子路聽說後,非常不高興。
一個月後,衛靈公為彰顯自己的身份,邀請孔子一起出行,卻與夫人南子和宦官同乘一輛馬車,讓孔子跟在車屁股後招搖過市。這讓孔子感到萬分尷尬,既丟面子又跌了份,同時也對衛靈公失望透頂。望著前面色迷迷的衛靈公和風情萬種的美少婦南子,孔子當時就氣憤難平,當場摔袖,大發感慨,「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說罷便離開衛國。
隨著孔子「聖人」地位的確立,他的每一句話都成了傳世名言,而一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的經典名言卻一起流傳下來。
當然,如果不是因為與南子相會後的失望,孔子大概也不會罵衛靈公好色,也不會對「女子」有這么多感觸。在此後很長時間里,每當女人做了什麼出格的事,男人都喜歡用這句話默默送給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