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很多「美女」的詩句有哪些
古典詩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為中國的民族文化增添了光彩。當然了,在古代美女也是騷人墨客用詩歌描寫的對象,可以說很多美女的美名之所以在當時和後世廣為流傳,詩歌起到了極大的傳播作用。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詩歌分別是描寫哪位美女的!
寒梅之美
一、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二、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
三、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四、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五、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六、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七、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漢服之美
一、陳圓圓。這兩句詩出自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的一首詩《圓圓曲》,主要寫了吳三桂和一代名妓陳圓圓的聚散離合,除了在其中反應明末清初的一些歷史大事件以外,還深深地譴責了吳三桂的叛變。「沖冠一怒為紅顏」指的就是陳圓圓。
二、蘇小小。南朝齊的一代名妓蘇小小,在西湖之畔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佳話,被後世的風流才子所魂牽夢繞。這兩句詩是出自白居易的《楊柳枝詞》其五,描寫的就是蘇小小。
三、西施。這首詩的名字就叫做《西施》,是清代的曹雪芹所作。
四、王昭君。這首詩是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寫的對象就是王昭君。杜甫曾經寫了《詠懷古跡》五首,分別寫了歷史上的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和諸葛亮五個人,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三首。詩中抒發了自己對王昭君那種為求得漢匈和平而不惜隻身遠嫁大漠的崇敬之情。
楊冪版王昭君
五、薛濤。這兩句詩是唐代詩人王建的《寄蜀中薛濤校書》。薛濤容貌美艷,天資聰穎,8歲能作詩。及稍長,更有才名,韋皋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和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晚年做了道士,終生不嫁。要說當時的大眾女神,那非薛濤莫屬,就連很多大詩人也渴望能夠一睹薛濤的芳容,許多詩人和薛濤有大量的詩歌書信交往,比如當時的大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薛濤還自己製作了一種桃紅色的小箋來寫詩,被後人稱為「薛濤箋」。
六、李師師。這兩句詞是出自宋代詞人晏幾道的《生查子》,後面還有兩句「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描寫是北宋的名妓李師師。
七、楊玉環(即楊貴妃)。這兩句詩是出自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之手,詩名叫《長恨歌》,作者在詩中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深摯的愛情,至楊貴妃「宛轉蛾眉馬前死」後,在「臨邛道士鴻都客」的幫助下,最終他們的愛情得以繼續,「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是他們的愛情佳話。題中的兩句詩就是形容楊貴妃在哭的時候也像梨花帶雨一樣漂亮。
2. 看到婀娜多姿的柳樹,情不自禁想到的詩句有什麼
賀知章的詠柳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延伸:作品鑒賞
《詠柳》賀知章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楊柳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讀者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絛」,可能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讀者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里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麼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裡,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像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系的。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深深地抓著了垂柳的特徵,在詩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樹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風姿,下垂的柳條,就像她裙擺上的絲帶。在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兩者之間彷彿沒有什麼截然的分別。而且「碧玉」也有雙關的意義。既在字面上與柳樹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輕貌美的少女,與下面的「二月春風」恰相呼應——這是早春的垂柳,還未到夏秋之際亭亭如蓋、樹蔭清圓的時候。然而,更妙的以下兩句:「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想過春風像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並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因此《唐詩箋注》雲:「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3. 晴天、柳樹、女子是什麼詩
根據題目的提示,可以得出這首詩為劉禹錫的《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一首是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裡,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後文要表達的情事。並無直接關系,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於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敘事,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的歌聲時起伏難平的心潮。最後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兩個巧妙的隱喻,用的是語意雙關的手法。「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和「情」諧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東邊日出西邊雨」,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說明,實際上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這使這個少女聽了,真是感到難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她從最後一句辨清了情郎對她是有情的,因為句中的「有」、「無」兩字中,著重的是「有」。因此,她內心又不禁喜悅起來。這句用語意雙關的手法,既寫了江上陣雨天氣,又把這個少女的迷惑、眷戀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巧妙地描繪出來。
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對於表現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在感情,十分貼切自然。最後兩句一直成為後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
這種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而形成的表現方式,是歷代民間情歌中所習見的。它們是諧聲的雙關語,同時是基於活躍聯想的生動比喻。它們往往取材於眼前習見的景物,明確地但又含蓄地表達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吳聲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這種諧聲雙關語來表達戀情。如《子夜歌》雲:「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歡是當時女子對情人的愛稱。梧子雙關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歡的的,子行由豫情。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遲疑貌。芙蓉也就是蓮花。見蓮,雙關見憐。)《七日夜女歌》:「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桑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因為會少離多,所以朝思暮想。懸絲是懸思的雙關。)
這類用諧聲雙關語來表情達意的民間情歌,是源遠流長的,自來為人民群眾所喜愛。作家偶爾加以摹仿,便顯得新穎可喜,引人注意。劉禹錫這首詩為廣大讀者所愛好,這也是原因之一。
4. 有沒有形容美女的詩句,但是是用柳來形容的
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拂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 長恨歌)
千般裊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湯顯祖《牡丹亭》
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黛玉)
5. 贊美楊柳的詩句有哪些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宋代: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譯文:西城的楊柳逗留著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離別時的憂傷,眼淚很難收回。
2.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唐代:白居易《楊柳枝詞》
譯文:春風吹拂柳枝隨風起舞,綻出嫩芽一片嫩黃比絲柔軟。
3.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宋代:賀鑄《芳心苦·楊柳回塘》
譯文:楊柳圍繞著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擋住了采蓮的姑娘。
4.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宋代:王雱《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譯文:楊柳絲絲風中擺弄輕柔,煙縷迷漾織進萬千春愁。
5.垂楊拂綠水,搖艷東風年。——唐代:李白《折楊柳》
譯文:春天來了,垂楊盪漾在白雲綠水間,它那美麗的枝條隨著春風飄揚,好不嬌美。
6.景陽樓畔千條路,一面新妝待曉風。——唐代:溫庭筠《楊柳枝》
譯文:宮內樓邊的條條道路上,柳枝幹絲萬縷,一抹青色,好像美麗的宮女們新妝一樣清麗,迎接著晨風的吹拂。
7.離恨遠縈楊柳,夢魂長繞梨花。——金朝:劉迎《烏夜啼·離恨遠縈楊柳》
譯文:離恨啊常常縈繞在分手的楊柳前,夢魂啊總是忘不了美人庭院中那雪白的梨花。
6. 帶楊柳的詩句.你喜歡哪些
1、《詩經 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2、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
3、 張籍《薊北旅思》:「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
4、 周邦彥《蘭陵王》:「柳蔭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5、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6、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7、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8、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楊花」就是柳絮。蘇軾有《楊花詞》)
9、吳文英《風入松》:「樓前暗綠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10、聶勝瓊《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陽關後,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 囀:鳥鳴宛轉。
7. 關於楊柳的詩句3句
1、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作者】志南【朝代】宋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白話翻譯:
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拄著拐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
絲絲細雨,淋不濕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艷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
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颺。
2、涼州詞二首
【作者】王之渙【朝代】唐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單於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白話翻譯: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台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3、閨怨
【作者】王昌齡【朝代】唐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白話翻譯:
閨中少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妝飾,登上高樓。
忽然看到路邊的楊柳春色,惆悵之情湧上心頭。她後悔當初不該讓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
4、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
【作者】晏幾道【朝代】宋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白話翻譯:
當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勸酒頻舉玉盅,是那麼地溫柔美麗和多情,我開懷暢飲喝得酒醉臉通紅。翩翩起舞從月上柳梢的傍晚時分開始,直到樓頂月墜樓外樹梢的深夜,我們盡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盡累到無力再把桃花扇搖動。
自從那次離別後,我總是懷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夢里與你相擁。今夜裡我舉起銀燈把你細看,還怕這次相逢又是在夢中。
5、游山西村
【作者】陸游【朝代】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白話翻譯:
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餚非常豐繁。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朴古代風氣仍然保存。
今後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8. 提供一些用柳樹比喻女人來描寫的古今詩句。
芙蓉如面柳如眉
楊柳細腰
行動似弱柳扶風
下面來自網路 :
一、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何須不淚垂
詠柳喻人,在這類詠柳詩中,令人拍案叫絕的當推李商隱的《贈柳》:
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全詩八句,純用白描的手法,全詩不著一個「柳」字,而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的宛若一個多情的倩影。詠柳實則詠人,詩人對柳的愛憐也就是對人的依戀和思念。
下面這首出自清代詩人厲鶚的《楊柳枝詞》也堪稱詠柳喻人的佳作。
玉女窗前日未曛,籠煙帶雨漸氤氳。
柔黃願借為金縷,綉出相思寄與君。
此詩寫女子相思,妙在以柳喻人。那籠煙帶雨的柔美的楊柳,正是相思纏綿綿少女的絕妙寫照。
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長恨歌》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何須不淚垂」是以柳比喻女子,對女子容顏嬌美形容的絕句;而宋代詩人張先的「細柳諸好處,人人道柳身」也不失為這類詩詞中的佳作。無怪乎,世人常以「柳葉眉」、「柳腰身」、「楊柳腰」來比喻女人們的千姿百媚。
提到以柳喻人的詩詞,我們不妨再提一提宋代詞人王觀的一首詠柳詞:
銅駝陌上新正後,第一風流除是柳。
勾牽春事不如梅,斷送離人強似酒。
東君有意偏撋就,慣得腰肢真個瘦。
阿誰道你不思量,因甚眉頭長恁皺。
這首詞以輕快活潑、清麗自然的筆調,借柳喻人。通過對柳的特性的描繪,塑造了一個風流、多情、柔美的麗人形象。寄寓了詩人對於身為下賤、心性美麗的風塵女子的同情乃至於贊美。
古人以柳喻人,今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毛澤東在他的《蝶戀花·答李淑一》這樣寫道: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這里的「柳」指的是李淑一的愛人柳直荀烈士;「驕楊」指的是詩人的夫人楊開慧烈士。一語雙關,甚是巧妙。
以柳喻人,或取其形,或取其貌,或取其性,詩人們各取所需,各領風騷,創造出了一系列的千古絕唱。
9. 描寫柳樹像少女的古詩
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絛」,可能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里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麼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裡,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像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系的。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 先給你個參考吧`
10. 關於形容女人纖細身材的詩句 恩比喻成楊柳的 貌似是白居易的詩句哦不太記得了
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這句是寫女人動靜皆美的神韻,出自紅樓夢描寫黛玉
元 張可久 《梧葉兒·席上有贈》曲:「芙蓉面,楊柳腰,無物比妖嬈.」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