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看到海上生明月的美景會有怎樣的感受
古人對月,有著深厚的感情,聯想非常豐富。望月懷人,常常成為古詩詞中的題材,但像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朴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皎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託的深遠。詩著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庄《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這兩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構成雄渾闊大的意境。望月是實景,懷遠是設想,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也留下聯想和想像的空間。
⑵ 晚上看到一個女孩子一個人在橋上,她是看風景還是准備要輕生..
如果一個女孩子長時間在橋上面孤單的站著,說明他可能只是想冷靜一下,因為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所以他想要通過吹冷風的方式讓自己快速想明白一些事情,因為現在很多人處理方式的問題和手段都是比較極端的,所以你也要時刻關注他防止他輕生
⑶ 看到美麗風景的心情說說
旅遊結束,風景留在心上,用一生去慢慢欣賞。
少走了彎路,也就錯過了風景,無論如何,感謝經歷。
月朗星稀的夜,微風輕撫河畔,青蛙呱呱地叫著,天空還時不時地傳來野鴨的嘎嘎聲。
沒有比記憶中更好的風景,所以最好的不要故地重遊。
夏天還是很綠,風景還是很美,姑娘還是很可愛。
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拋開煩惱,盡情地欣賞。
高處自有風景在,人生本是多塵埃。若是萬般隨它去,何愁風雲不變天。
天藍,雲白,光暖,風輕,剎那間我看見這個城市原來也有如此美好的光景,我看到湖面的寬闊,看到波紋閃耀著銀白色的好看光亮。
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來了,柔和的光線照耀在水面上,波光粼粼,遠遠望去,小溪就像一條金光閃閃的綵帶環繞在小城的周圍,給小山城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田野上,麥苗返青,一望無邊,彷彿綠色的波浪。那金黃色的野菜花,在綠波中閃光。
青草、蘆葦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懸在天空的一輪火熱的太陽蒸曬著,空氣里充滿了甜醉的氣息。
柳樹舒展開了黃綠嫩葉的枝條,在微微的春風中輕柔地拂動,就像一群群身著綠裝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夾在柳樹中間的桃樹也開出了鮮艷的花朵,綠的柳,紅的花,真是美極了!
⑷ 描寫海上月夜美景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⑸ 海上有什麼美景
巴金《海上生明月》創作背景: 時間,事件: 這篇作品寫於抗日戰爭的1942年,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不惜犧牲。 意圖 :《月》集中體現的是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一個人踱步在月光之下,這是孤寂凄清的,但同時可以清楚地整理自己的思緒。「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了落了霜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當時的心情並不是悠閑、自在的,而是憂愁沉重的,可是即使在這樣憂愁情緒之下,作者卻並未就此沉溺,而是寫道:「的確,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但是為什麼還有娥奔月的傳說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里的娥和飛蛾、誇父是相似的,為了一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只不過飛蛾和誇父是追求光和熱,而娥卻「妄想」去改變這個冰冷的星球,改變那冰冷的月光。但是他們的精神都是值得贊頌的。他們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 作品思想深邃,情意深沉,富於啟迪性和鼓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