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元宵節的古詩。
元宵節的古詩如下:
1、《臨江仙·都城元夕》
宋代:毛滂
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雲。
蓬萊清淺對觚稜。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
誰見江南憔悴客,端憂懶步芳塵。
小屏風畔冷香凝。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
2、《喜遷鶯·月波疑滴》
宋代:史達祖
月波疑滴,望玉壺天近,了無塵隔。
翠眼圈花,冰絲織練,黃道寶光相直。
自憐詩酒瘦,難應接許多春色。最
無賴,是隨香趁燭,曾伴狂客。
蹤跡,漫記憶,老了杜郎,忍聽東風笛。
柳院燈疏,梅廳雪在,誰與細傾春碧?
舊情拘未定,猶自學當年游歷。
怕萬一,誤玉人寒夜,窗際簾隙。
⑵ 元宵節的詩句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宋)姜白石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清朝的《上元竹枝詞》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明)唐寅《元宵》
李商隱 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 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⑶ 有關元宵節的詩
一、有關元宵節的詩:
1、燈轉華夏千年過,些小佳節繼開來。香車寶馬今何在?喜慶中原億眾安。《元宵有感》
2、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詩曰》作者:姜白石
3、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元夕無月》(清)丘逢甲
4、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宵》(明) 唐寅
5、年到元宵燈火燃,龍騰獅舞夜難眠。滿簾花影月三五,一碗湯圓情萬千。《元宵夜思兒》
⑷ 關於元宵節古詩詞
棄疾寫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詞的知名度,與歐陽老的《生查子•元夕》幾乎差不太多,「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句,更是千古名句。近代大學者王國維曾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各位同學,你現在在哪一境?而對於詞中提到的那個站在「燈火闌珊處」的人,向有兩種解釋:一說是詞人要找一位佳人(她既可能是詞人約來見面的心上人,也可能是詞人剛在人海中遇見,卻又轉眼不見了的一位美女),一說就是詞人自己。兩相比較,木匠還是更偏重後一種說法。因為詞人在創作這首詞的時候,正處在他人生的低谷期。當時,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滿朝文武全沉浸在歌舞昇平之中,而對於中原遺民「淚盡胡塵里」的哭聲,根本就是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跟詞人同時代的有個名叫林升詩人,亦曾對南宋小朝廷的這種頹靡之風,給予了這樣辛辣的諷刺:「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詞人得不到朝廷重用,空有一腔報國之志,無從施展,就像是一個被排擠在那熱鬧的氣氛之外的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醉生夢死,而毫無辦法,其心中的惆悵與憤悶,應該是不難想見的,但他又不想去和那些人同流合污,沆瀣一氣,所以就只能是站一旁(「燈火闌珊處」),孤芳自賞……
⑸ 元宵節最美的詩句
1、元夜踏燈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2、正月十五夜燈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3、元夕影永冰燈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4、詩曰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5、京都元夕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6、十五夜觀燈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7、上元竹枝詞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8、鷓鴣天·上元啟醮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環聲。驛傳風火龍鸞舞,步入煙霄孔翠迎。
瑤簡重,羽衣輕,金童雙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樂,萬歲千秋與帝齡。
9、元宵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