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地理環境
印江縣屬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的黔東低山丘陵區和黔東北中山峽谷之間,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位於其東部,形成東高西低,東南向北西傾斜地形地貌。
印江縣境內最高峰為梵凈山的聳凸點,海拔2493.8m,西部與思南、德江交界處的龍門口為最低點,海拔377.7m,相對高差2116.1m,高低點直距46.12km。印江縣境內地形可分為中高山及中山、中低山、低山地形,地貌類型有溶蝕、侵蝕和河谷沖刷堆積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印江縣主要的地貌,分布范圍廣,除東南部的梵凈山外,其餘地區的大部分屬於此類型。東部梵凈山地區,平均海拔大於1600m,地形切割強烈、相對高差大、坡度較陡,為中高山地形,以鋟蝕地貌為主;中東部梵凈山前緣地帶海拔1000-1600m,坡度陡緩不等,為低中山地形,以岩溶地貌、河流沖刷堆積地貌和侵蝕地貌為主;中部、西南部、南部地帶海拔800-1000m為中低山地形,以岩溶地貌、侵蝕地貌和河流沖刷地貌為主;境內海拔在700-800m一帶,相對高差200-300m,坡度較小,為低山地形。在山地地形的河谷地帶,經河水的常年沖刷,形成了一些相對較平的河谷沖刷堆積地貌,但面積不大。 印江縣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印江河、車家河、樂茂江河、洋溪河、江源溝河等,地表河網較密。多數河流上游陡,中游平緩,下游較陡,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分別由西向東、由南向北,由南東向北西流入烏江。
印江縣水資源豐富,河長10公里以上的河流20條,其中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條,總長223公里,年徑流量達12.5億立方米,印江縣有地下熱水泉4處,露天泉井水163處。
⑵ 貴州是不是雲貴高原貴州整體海拔是多少貴陽市區海拔是多少米遵義市區呢
貴州處於雲貴高原上,整體海拔約110米,貴陽海拔在880-1659米之間,遵義海拔為800-1300米。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 東靠湖南,南鄰廣西,西毗雲南,北連四川和重慶,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貴陽地處雲貴高原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長江與珠江分水嶺地帶。總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苗嶺橫延市境,崗阜起伏,剝蝕丘陵與盆地、谷地、窪地相間。相對高差100—200米,最高峰在水田鎮廟窩頂,海拔1659米;最低處在南明河出境處,海拔880米。
遵義市處於雲貴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形起伏大,地貌類型復雜。海拔高度一般在800~1300米,在全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上。遵義市平壩及河谷盆地面積佔6.57%,丘陵佔28.35%,山地佔65.08%。
(2)貴州省印江美女峰海拔多少米擴展閱讀
貴州的地理人文特徵有:
1、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
2、貴州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綿延縱橫,山高谷深。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
3、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6個,其中世居民族有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瑤族、壯族、畲族、毛南族、滿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個民族。
⑶ 貴州海拔多少
貴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
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
(3)貴州省印江美女峰海拔多少米擴展閱讀:
貴州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
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⑷ 印江是那個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貴州省銅仁市轄自治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北、銅仁市西部,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向北西傾斜,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總面積1969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3個鎮、1個鄉;2018年總人口45.45萬人。
印江地處梵凈山西麓,始於唐武德年間(618年—626年)「思王縣」,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303、304省道、杭瑞高速公路穿城而過[1];印江世居著土家、苗、漢等民族;以題寫「頤和園」匾額而名的嚴寅亮先生就是其書法文化代表之一;孕育了國務委員戴秉國、美籍太空博士吳學超等一批名人;位於縣城東部的梵凈山,1986年被國務院劃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3]2019年4月2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4]
2018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實現生產總值10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0.29億元,增長7.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9.54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1.59億元,增長12.8%
截至2018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設17個鄉(鎮),其中3個街道、13個鎮、1個鄉:峨嶺街道、龍津街道、中興街道、板溪鎮、沙子坡鎮、天堂鎮、木黃鎮、合水鎮、朗溪鎮、纏溪鎮、洋溪鎮、新寨鎮、杉樹鎮、刀壩鎮、紫薇鎮、楊柳鎮、羅場鄉。[7]縣人民政府駐峨嶺街道縣府路。
印江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之銅仁地區中部,其東北部與松桃苗族自治縣,西北部與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德江縣,東南部與江口縣,南部與石阡縣,西部與思南縣等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08°17′-108°48′,北緯27°35′-28°28′。印江縣南北長83.6千米,東西寬49.4千米,總面積1969平方千米。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屬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的黔東低山丘陵區和黔東北中山峽谷之間,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位於其東部,形成東高西低,東南向北西傾斜地形地貌。境內最高峰為梵凈山的聳凸點,海拔2493.8米,西部與思南、德江交界處的龍門口為最低點,海拔377.7米,相對高差2116.1米,高低點直距46.12千米。境內地形可分為中高山及中山、中低山、低山地形,地貌類型有溶蝕、侵蝕和河谷沖刷堆積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全縣主要的地貌,分布范圍廣,除東南部的梵凈山外,其餘地區的大部分屬於此類型。東部梵凈山地區,平均海拔大於1600米,地形切割強烈、相對高差大、坡度較陡,為中高山地形,以鋟蝕地貌為主;中東部梵凈山前緣地帶海拔1000—1600米,坡度陡緩不等,為低中山地形,以岩溶地貌、河流沖刷堆積地貌和侵蝕地貌為主;中部、西南部、南部地帶海拔800—1000米為中低山地形,以岩溶地貌、侵蝕地貌和河流沖刷地貌為主;境內海拔在700—800米一帶,相對高差200—300米,坡度較小,為低山地形。在山地地形的河谷地帶,經河水的常年沖刷,形成了一些相對較平的河谷沖刷堆積地貌,但面積不大。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8℃,日照時間長達1255小時,無霜期近300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日照時數:1296.9小時,冬季:室外風速0.9米/秒,夏季:室外風速1.0米/秒,年極大風速(定時):12米/秒,極端最高氣溫:39.9℃,極端最低氣溫:-9.0℃,歷年平均氣溫:16.8℃,歷年平均相對濕度:78%,歷年最大相對濕度:100%,歷年最小相對濕度:9%,歷年平均氣壓:962.2百帕,歷年平均降水量:1113.4毫米,歷年最大降水量:1621.6毫米,歷年最少降水量:678.7毫米,日平均溫度≤5.0℃的天數:50.4天,最大積雪深度:17毫米,冬季大氣壓力:969.1百帕,夏季大氣壓力:953.0百帕,最低氣溫出現日期:1977年1月30日,最高氣溫出現日期:1971年7月27日,最熱月、最冷月:熱7月,冷1月,年平均有霜期:74天。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印江河、車家河、樂茂江河、洋溪河、江源溝河等,地表河網較密。多數河流上游陡,中游平緩,下游較陡,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分別由西向東、由南向北,由南東向北西流入烏江。
一、土家族。
土家族(土家語:Bifzivkar)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張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縣,常德市的石門等縣;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來鳳、鶴峰、咸豐、宣恩、建始、巴東、恩施、利川等縣市,宜昌市的長陽、五峰兩縣;重慶市主要分布在渝東南的黔江、酉陽、石柱、秀山、彭水等區縣;貴州省主要分布在黔東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縣。
畢基語(北部土家語)和孟茲語(南部土家語)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土家語支。文字資料很少,由於與漢族雜居後,漢族語言逐漸成為大部分土家族人的第一語言。現在土家族語言已經在絕大部分土家族地區消失。[1]在歷史上,畢基語曾是傳統上土家族地區的通用語言和官方語言。在隋代就有荊州多雜蠻左,其僻居山谷者,語言不通;在宋代,施州之地,鄉者則蠻夷,巴漢語相混」;清代中葉,還有「里籍老戶,鄉談多不可解」的記載。[2]在史籍中,有許多以土家語命名的人名,在現實地名中,還存有許多土家語地名。
畢基語實際共有塞音3組6個,擦音3組7個,賽擦音2組4個,鼻濁音4個,近音3個,顫音1個。但24個輔音只具有17個有效音位,分別是(國際音標):p、b、t、d、k、g(ŋ)、ts ɕ、dzdʑ、s、z、ɕ、x(ɸ)、ɣ(ʀ)、m、n(ɲl)、w、j(ʑ)。[1]具有語義語法作用的母音有7個短母音5個長母音佔10個音位:ä、i(ι)、u(ʊ)、e̞、ɔ;ä:、i:、u:、e̞:、ɔ:;復合母音分為由以半母音為介音的拗音和與西班牙語、日語相同的雙音並重的真性復合母音,而不是漢語的假性復母音。[5]輔音韻尾為撥音ん——不區分發音位置,且鼻母音化傾向嚴重;其餘全為開音節。畢基語實際調值有:515354554144313521222411(大致可分為高、低兩類聲調),自立詞調值很不穩定,附屬詞無固定調值,聲調對區別語義無太大作用,屬於音高重音語言[1];不同地區的畢基語聲調受當地西南官話影響很大。[6]
孟茲語實際共有塞音10個,擦音4個,賽擦音6個,鼻濁音3個,近音3個。共計28個音位,分別是:p『、p、b、t』、t、d、k『、k、g、ʔ、f、s、ç、h、ts』、ts、dz、tɕ『、tɕ、dʑ、m、n、ŋ、j、w、l。輔音韻尾有m、n、ŋ三個鼻濁音。有6個單母音ä、i、u、ɯ、e̞、ɔ,受湘語和苗語影響形成5個聲調:55、33、35、13、21。[1]
在兩者能夠對應的固有詞彙中,畢基語中為濁音的詞,在孟茲語中也為濁音;畢基語中清音的詞,孟茲語中有的讀作送氣清音,有的讀作不送氣清音。而畢基語中讀作清音的漢語借詞,孟茲語中讀作濁音。
土家語詞彙以多音節詞為主,單音節詞一般一詞多義。這點與絕大多數漢藏語系語言都不同,現代漢語雖然復音詞佔主體,但幾乎均為合成詞或外來詞,單純詞仍是以單音節詞占絕對主體。而土家語單純詞仍以多音節詞佔主體。主要有:名詞、動詞、代詞、形容詞、副詞、感嘆詞、接續詞、助詞等等。
土家語詞彙以多音節詞為主,單音節詞一般一詞多義。這點與絕大多數漢藏語系語言都不同,現代漢語雖然復音詞佔主體,但幾乎均為合成詞或外來詞,單純詞仍是以單音節詞占絕對主體。而土家語單純詞仍以多音節詞佔主體。主要有:名詞、動詞、代詞、形容詞、副詞、感嘆詞、接續詞、助詞等等。
《土家語拼音方案(草案)》的基本原則:
①以龍山苗市為標准音點,以北部方言為基礎方言。
②全部採用拉丁字母,在字母形式和讀音上盡量和漢語拼音方案取得一致。凡土家語和漢語拼音相同或相近的單詞,採用漢語拼音方案里相當的字母表示,並採取以詞為單位書寫的辦法。
③土家語中的現代漢語單詞,按照當地西南官話的讀法拼音,拼寫形式盡量與漢語拼音方案一致
土家語聲母有:b、p、m、d、t、l、g、k、h、j、q、x、z、c、s、r、y、w、n、ng,共計20個。
土家語韻母有:a、o、e、i、u、ai、ei、ao、ou、an、en、ia、ua、ie、uai、ui、iao、iu、ian、uan、in、un、ong,共計23個。
聲調:55(第一聲)、35(第二聲)、21(第三聲)、53(第四聲)分別用X,F,R,V 四個字母表調。
此方案在拯救土家語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並未能推廣,無一本土家語著作採用了此方案。且此方案自身也有較大缺陷,方案至始至終向漢語拼音方案貼近,導致學習時將土家語中與漢語不同的地方並未能引起教學者和學生的注意,以致後來大量誤讀的出現甚至使得土家語本身特點被漢語化等等問題,在後來嘗試運用中逐漸暴露出來。
二、苗族。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1-3]。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3]。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1]。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3]。
在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中,中國苗族總人口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
苗語是苗族人的語言,語言分類上屬於苗瑤語系苗語支。苗語分布在中國的湖南、貴州、雲南、四川、廣西等地;以及越南、寮國、泰國、美國等國。
苗語可以分為川黔滇(300多萬人)、湘西(100萬人)和黔東(210萬人)三大方言,以渝黔滇方言最為復雜。這三大方言與布努語等語言共同組成苗語支。
語音方面
苗語聲母多,韻母少。除黔東方言外,有帶鼻冠音的塞音、塞擦音聲母,如mp、mph、n堭、n堭h、nt、nth等。只有一個鼻音韻尾,接前母音時讀-n,接後母音時讀-ŋ,沒有塞音韻尾。有和漢語相同的聲調系統。古苗語分平、上、去、入四聲。當今除羅泊河次方言外,四聲因古聲母的清、濁各分化為陰、陽兩調,分化以後又有合並現象,例如湘西方言西部土語,陰入並入陰上,陽入並入陽上。語法方面,主語在謂語前,賓語在作謂語的動詞後。
詞性方面
名詞作領屬性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前,作限制性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後;代名詞、數量片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前;指示詞、形容詞、動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後(多數地區表示"好"、"壞"、"舊"的形容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前);狀詞非常豐富,其作用是修飾形容詞和動詞,表示速度、響聲、狀態、顏色、味道,狀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後。詞彙方面,單音節詞較多,多音節的單純詞很少。有極為豐富的四音格結構,其中有的是詞,有的是片語。有相當多的漢語借詞。苗族在歷史上沒有本族文字。1905年,英國傳教士S.柏格理與苗族人士楊雅各等為滇東北次方言創制了一種拼音文字,通稱柏格理苗文。1956年根據苗語方言差別較大的情況,創制了湘西、黔東、渝黔滇3種方言文字並改革了滇東北的柏格理苗文。4種苗文都採用26個拉丁字母。寮國、泰國的傳教士也曾為當地苗族創制了一種拉丁字母式的苗文。
苗語拼音方法與漢語拼音大體一致,字詞和讀音不同,直接採用兩種拼音位比漢語多,共有聲母49個,韻母35個。有6個音調,用6個字母表示,比漢字多兩個。
現時對苗語的音韻研究,很大程度都是根據Golston and Yang.2001的研究。
聲母
特點有:
各方言都有塞擦音(如/ts/)
絕大多數地區有小舌塞音/q/和/qʰ/
絕大多數地區有清鼻音、清邊音
除黔東方言外,都有鼻冠塞音、鼻冠塞擦音(如/nt/、/nts/)。
韻母
韻母一般只有一個鼻音韻尾,沒有塞音韻尾。
聲調
據推測,古苗語曾有過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和中古漢語的四聲相應。後來根據古苗語聲母的清濁,每個聲調都分陰陽,共八個聲調。在一些方言中,這些聲調又發生了分化和合並。現代苗語各方言有3到13個聲調不等,但是有很好的對應關系。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⑸ 貴州不得不去的十大景點有哪些
貴州不得不去的十大景點如下:
1、天河潭
國家四A級景區,典型的貴州喀斯特地貌風景區,位於貴陽市西南郊,距市中心約24公里。尤其以瀑布、溶洞和天生橋景區聞名於世,被認為是貴州山水的『濃縮盆景』。山水相連,山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有潭,可行舟,可徒步,還有驚險刺激的索道。
2、南江大峽谷
10、丹寨萬達小鎮
⑹ 印江美女峰門票多少錢
可以去官網看看的
⑺ 貴州同仁有哪些景點
1、梵凈山 AAAAA
推薦1
府文廟府文廟位於城北遵化門內,現屬文化街。它是思唐鎮的重要古建築,也是貴州省最大的文廟,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整個建築群坐西向東,包括崇聖、大成殿、東西廡、戟門。欞星門,照壁禮門,義路、德配天地坊,道貫古今坊,有水三拱橋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頒御書「萬世師表」匾額,雍正四年(1726年)頒御書「生民未有」匾額,乾隆二年(1737年)頒御書「與天地參」匾額,嘉慶四年頒御書「聖集大成」匾額,道光元年(1821年)頒御書「聖協時中」匾額。府文廟內,至今尚有數十塊保存完好的明清碑刻,如明李渭撰《思南府學碑記》,明田仰撰《生修文廟碑記》清《永禁私派陋弊碑》等,貴州省烏江博物館設於其中。萬壽宮萬壽宮位於思唐鎮中山街,始建於明正德五年(1510年),重修於明萬曆二年(1574),總面積2405平方米。是思唐鎮又一一古建築。臨街為山門,整個建築群包括戲樓,正殿、兩側廂樓等。其中戲樓由數以百計的木質斗拱支撐巨大層頂。結構獨特,造型優雅。曠繼勛紀念館位於思唐鎮文化街,佔地80平方米,是紅軍高級將領原紅四軍、二十五軍軍長,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曠繼勛的故居,
⑻ 貴州銅仁印江縣上槽村海拔是多少米
網路地圖:27.9773068758,108.3669403953
騰訊高德:27.9709800000,108.3605100000
圖吧地圖:27.9760833300,108.3535096100
谷歌地球:27.9742133300,108.3561496100
北緯N27°58′27.17″ 東經E108°21′22.14″
海拔:720.76米
靠近: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上槽村
參考:貴州省銅仁市印江縣新寨鄉上槽村西南方向
⑼ 銅仁梵凈山的海拔是多少
銅仁梵凈山的海拔海拔2493米。
梵凈山得名於「梵天凈土」,位於貴州省銅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交界處,系武陵山脈主峰,森林覆蓋率為95%,是中國少有的佛教道場和自然保護區,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中國五大佛教名山。原始洪荒是梵凈山的景觀特徵,雲瀑、禪霧、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觀,為梵凈山添上了神秘的色彩。
(9)貴州省印江美女峰海拔多少米擴展閱讀
梵凈山景區概況:
貴州梵凈山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江口、印江、松桃3縣交界處,總面積為41900公頃,其中核心區25800 公頃,緩沖區2800公頃,試驗區13300公頃(其中旅遊小區120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以黔金絲猴、珙桐等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90%。
梵凈山有著地球上同緯度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原始森林,有四個氣候帶,五個垂直土類和林帶,有常綠暖性針葉林及楠竹林、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到針葉、闊葉混交林;而在山頂,由於海拔高度、雲霧、濕度、風力等原因、形成了粗壯、低矮的矮林。
⑽ 美女峰的介紹
美女峰景區位於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縣城北郊,主體景觀區由大聖墩山體的山頂和山腳農業公園組成,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大聖墩山頂距離縣城6公里,海拔1338米,四面絕壁的一塊高空台地,又因山體形狀貌若一位長發飄逸的女子仰靠在斜椅上,又名「睡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