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人在古代除了被稱為「姬」,還被稱為什麼
1、 嬋娟:姿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2、麗人:光彩照人,指美貌的女子。
3、佳人:指美人。
4、玉人:用來稱謂美麗的女子。
5、淑女:指溫和善良而美好的女子。
6、尤物:指美貌的女子。尤,奇異之意。
7、小家碧玉:舊時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
8、大家閨秀:舊時指有地位的大戶人家的秀麗女子。
9、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10、二八佳人: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古代著名的美人有潘安、董賢、龍陽君、慕容沖、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等。
(1)美女古代叫什麼擴展閱讀
美人的標准:
一、烏發蟬鬢
烏發就是頭發烏黑油亮,蟬鬢是指面頰兩旁近耳頭的頭發,要薄如蟬翼。烏發一詞早在《左傳》中便已出現,至於蟬鬢一詞,則出現在三國時代的魏國,其中一名叫莫瓊樹的宮女所梳的發型。
二、雲髻霧鬟
這里所指的鬟,都是環形發髻的意思,髻則指束在頭頂的發結,所謂雲髻霧鬟,便是美女所梳的發髻狀如雲霧。據傳發髻最早的由來,是創自女媧身旁的一名仙女,便經常束起發髻。
三、娥眉青黛
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顏料來繪畫眉毛,這種眉毛化妝,早在西周時已十分流行,在《詩經》和《楚辭》中,便已出現這個形容詞。
四、明眸流盼
眼睛是靈魂之窗,明眸便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便是流轉目光觀看之意,一對美麗而又流轉生輝的眼睛,自古以來都視為美女的標准。
五、朱唇皓齒
顧名思義,朱唇便是紅唇,皓齒便是雪白的牙齒,紅唇能夠顯得牙齒潔白,雪白的牙齒又能襯托朱唇,兩者缺一不可。
六、玉指素臂
古人對女性的纖纖玉指非常重視,美女的手指必須纖細而柔軟;素臂便是指白皙的手臂,手臂不但要白,還要圓潤及充滿彈性,這便是玉指素臂。
七、細腰雪膚
雖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是身材豐滿的美女,但國人還是偏好纖瘦型美女,細腰便是腰肢幼細;雪膚則是肌膚雪白,相傳趙飛燕便是細腰雪膚的佼佼者。
八、蓮步小襪
蓮步是指美女的腳步,更指纏過的小腳。小襪則指纏足女性所穿的襪子;小腳步伐如蓮,再穿上小襪,便成為美女的一種美態。
九、紅妝粉飾
紅妝指女子盛妝,就如今天在腮上塗上胭脂。胭脂據說由匈奴人發明,其後才傳入中土;另外粉飾便是在臉上塗抹白粉,這種化妝品在商末周初,已開始為宮中美女使用。
十、肢體透香
女性肌膚中帶有芬芳的香氣,亦被視為美女,這種香氣並非來自某種香水,而是天然的體香;除了清代著名的香妃外,據說西施亦是渾身散發香氣的美女。
② 請問古代漂亮的女孩人民都稱呼什麼
對古代漂亮女孩的稱呼如下:
1、以服飾、化妝品代美女
前人對於美女的代稱,首先是從服飾、化妝品著眼的。因此「紅袖」、「紅裙」、「金釵」、「紅粉」、「粉黛」、「紅顏」、「紅妝」等,在古代詩詞曲賦中都是女子的代稱。
「釵」是婦女固定頭發用的兩股簪,「黛」是古代女子用來畫眉的青黑色的顏料,類乎現在的眉筆,「紅粉」則是胭脂和鉛粉,這些都是女子的案頭必備之物品,用以代稱女子順理成章。
「紅妝」則是從「裙」、「釵」等具體的服飾到束妝完畢,以整體的盛妝代稱女子。
2、以玉代美女
「美者顏如玉。」原指佳人美貌如玉,以後逐漸用來指代美人。以玉比作美女,一般說來,是取玉石的珍貴、晶瑩、雅潔之意。
如「玉顏」、「玉人」、「玉奴」、「玉兒」、「玉姝」、「玉容」、「紅玉」等。
3、以蛾代美女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蛾」、「娥」通用,本義指蠶蛾,因其觸角又長又細又彎,故用來形容女子的眉毛,後來成為美貌女子的代稱。
又因為古代女子常用「黛」這種青黑色的顏料來畫眉,因而「翠娥」、「青蛾」也隨之成為美貌女子的代稱。以「蛾」作比的有「蛾眉」、「嬌娥」、「翠娥」、「青蛾、「黛蛾」、「雙蛾」等。
4、用含有「佳」「麗」「嬌」「淑」等的詞語代美女
「佳」即美好;「嬌」既有「柔嫩」意,更有「美好可愛」的「麗」、「俠」、「冶」、「嬌」、 「佼」等都是美好之意;若它們連用或交叉使用,則進一步突出、加重了「美好」。
5、用仙女、人名或植物名代美女
「有多少天仙玉女。」古時常用仙女或貌美的女子名泛指美女。「爭如我解語花?」古時常用植物尤其是用花代稱美女。如稱美女為「名花」,美女有了婆家或意中人曰「名花有主」。
直到今天,我們還在稱社交場合中活躍美麗的女子為「交際花」,稱學校中最漂亮的姑娘為「校花」,稱以美貌作擺設,沒有多少真才實學的女子為「花瓶」,都是取了「花」的相似點或引申義。
6、用「誇張」的手法稱極品美女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極品美女的殺傷力可見一斑。古時極言美女俏麗的近於「誇張」修辭格的別稱有:
「花魁」、「尤物」、「上色」、「殊色」、「絕色」、 「國色」、「驚鴻」、「絕代佳人」、「傾國」、「傾城」等。
③ 古代的美女叫什麼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④ 古代叫美女叫什麼
美人,玉人,粉黛, 佳人 ,佳口 ,佳麗 ,佳治 ,佳俠 佼人 ,佚女 ,良人 ,碩人 ,淑女 ,淑媛 ,姝麗 ,名姝 ,細娘 ,嬌娘 嬌艾 ,嬌冶 ,嬌嬌 ,嬌嬈 ,嬌蛾 嬌娟 ,嬌姝 ,嬌姿 ,麗人 ,麗姬 ,麗娟 ,麗蛾 ,嬌娃 ,麗質 ,西施 ,嬋娟, 紅顏 、紅袖 、 紅粉,英媛
⑤ 古代女子的別稱是什麼
古代對女子的稱呼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女。
嬋娟:色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人。
千金:舊稱別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
嬌娃:也作嬌娘。指美麗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舊時指有名的妓女。
麗人:光彩煥發,美麗。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見古詩十九首):「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指美女。
女公子:舊時對別人女兒的尊稱,現用來稱謂外國人士的女兒。
玉人:用以稱謂美麗的女子。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交際花:指在社交場合中活躍而有名的女子。有貶義。
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為一種擺設的美貌女子。
玉女:指仙女。亦指美人。也用作對他人之女的敬稱。
尤物:奇異的。指美貌的女子。亦指優異的人或物品。
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內人:從前丈夫稱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於舊觀念,認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內。
發妻:古時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結發為髻,男子從此把頭發挽在頭頂上,為表示是原配,稱妻子為「發妻」
天使:原為猶太教、基督教傳達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為帶翅膀的孩子和少女。因此比喻善良貞潔可愛的人。多用於女子。
安琪兒:英文angel的音譯。意為天使。
軟玉溫香:軟:柔和;溫:溫和。玉、香:女子的代稱。後泛指溫柔的年青女性。
糟糠之妻:貧困時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後為對自己妻子的謙稱。
小家碧玉:碧玉:舊時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
二八佳人:二八:指16歲。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婦女保留青年時的神態。
妙齡倥好睿好籃謾V剛登啻耗昊吶印?
巾幗英雄:巾幗: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引申為婦女的代稱。指婦女中傑出的人物。
⑥ 古代女子有多少代稱
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想想看,就連詩人也寫出很多關於美女的詩來,那肯定是別有一番滋味了。
粉黛。本指婦女塗在臉上的白粉和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且,還記得電視中還會這樣講,不施粉黛,就是說不化妝也有一種清新脫俗、溫文爾雅的感覺。
巾幗。本指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後成為婦女的代稱。如清代湘靈子《軒亭冤?賞花》:「新世界,舊乾坤,巾幗英雄叫九閽。」而且,從木蘭代夫出徵到穆桂英掛帥,再到女皇武則天,都是一些巾幗英雄的例子。
(6)美女古代叫什麼擴展閱讀:
粉黛,讀音為fěn dài,漢字詞語,原意指白粉和黑粉,後代指年輕貌美的女子。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白居易《長恨歌》。
紅袖是漢語詞彙,拼音hóng xiù,是指古代女子襦裙長袖,後來就成了女子的代名詞。。出自南朝 齊王儉《白紵辭》之二:「情發金石媚笙簧,羅袿徐轉紅袖揚。」唐杜牧《書情》詩:「摘蓮紅袖濕,窺淥翠蛾頻。」後蜀歐陽炯《南鄉子》詞:「紅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風相對語。」
巾幗原是古時的一種配飾,寬大似冠,內襯金屬絲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紮成各種新穎式樣,外裱黑色繒帛或彩色長巾,使用時直接戴在頭頂,再綰以簪釵。這種頭巾式的頭飾叫巾幗。
巾幗的種類及顏色有多種,如用細長的馬尾製作的叫「剪耄幗」;用黑中透紅顏色製作的叫「紺繒幗」。先秦時期,男女都能戴幗,用作首飾。到了漢代,才成為婦女專用。
三國時有著名的一出戲:諸葛亮出斜谷向司馬懿挑戰,但後者避而不出,諸葛亮便用激將法,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了「巾幗婦女之飾」,以示羞辱。巾幗後來引申為女子的代稱,如今已是對婦女的一種尊稱。
⑦ 長的好看的女生都稱為「美女」,古人是如何稱呼她們的
古代對美女的稱呼很多,朝代不同,稱呼也不同。
後來又有「淑女」之稱,是指善良溫柔的美女。《詩經》中「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因此,關於「淑女」的叫法,主要在文學作品中出現的較多。《詩經·大雅·既醉》有一句「釐爾女士,從以孫子」,出現了「女士」稱呼。唐朝時人們眼中的女士是有士人行徑的美女。後來「女士」就漸漸變成對有知識有涵養美女的尊稱,「女士」的稱呼也延續至今。唐詩中有「閨女」指稱年輕美女,也就是閨閣待嫁的美女。這種稱呼在明朝和清朝也有此稱呼。現在「閨女」一詞成為我國北方農村對女兒一種通稱。
宋元時叫法最多。宋朝時對美女的稱呼出現了「小姐」一詞。在宋代書籍中「小姐」是指富婢,後來就泛指官伎女人,也有資料稱,這種叫法是對地位低且貧賤的女人稱呼。這一叫法在貴族士大夫家庭的女人中最初叫的很不。但宋朝稱呼「小姐」也出現過兩層意思,男人娶的姬妾也稱為「小姐」。宋朝時官伎很發達,既有女樂活動的教坊,還伎藝演出勾欄。這里成朝宋朝官員和文人雅士消遣的地方,他們在這里與才藝俱佳女人喝酒唱詩,這些女人也稱「小姐」,但不是尊稱。洪邁在《夷堅己志·傅九林小姐》寫到:「好狎游,常為倡家營辦生業,遂與散樂林小姐綢繆。」這里所說林小姐就是宋朝有才藝的官伎。
⑧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別稱是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別稱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1、西施:沉魚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是浣紗的女兒,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有一天她站在一條河邊、清澈見底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得她更加美麗,見到她的美麗身影時,河下面的魚都忘記的游水,漸漸沉到河底,從此西施「沉魚」這個代稱開始傳下來。
2、王昭君:落雁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送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
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王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2、貂蟬:閉月
在三國時期,王允的女兒貂蟬有一天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剛好王允瞧見,為了宣揚自己女兒的美麗,她就說月亮見到他女兒時都要躲在彩雲後面,從此貂蟬就得來「閉月」的代稱。
3、楊玉環(楊貴妃):羞花
有一天楊玉環在花園逛時,她對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的她摸了一下面前的花,沒想到花瓣就立即收縮起來,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
這時候剛好有個丫環看到然而到處跑地說楊玉環跟花比時,比不過楊玉環的美麗,花都害羞低下了頭。從此楊玉環就得了「害羞」的代稱。
(8)美女古代叫什麼擴展閱讀
歷史典故
1、沉魚之容
西施天生麗質,婀娜迷人,浣紗時魚見其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沉於水底,故譽其有「沉魚」之美。
事實上,「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2、貂蟬拜月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貂蟬以侍婢出現,以死者家屬退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只敘列呂布白門樓殞命,便以一句「妻女運回許都」作結,自此,貂蟬生死成了千古之謎。在1971年時,還有人看見了貂蟬墓,但也有說是她女兒的墓。可見三國演義上的說法也不足取信。
3、玉環羞花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復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朴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
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
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里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4、平沙落雁
王昭君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指昭君出塞的故事。
竟寧元年(前3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來長安朝覲漢天子,對漢稱臣,並自請為婿,漢元帝挑選了宮女王昭君。昭君告別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黃沙滾滾、馬嘶雁鳴,使她心緒難平,遂於馬上彈奏《琵琶怨》。凄婉悅耳的琴聲,美艷動人的女子,使南飛的大雁忘記了擺動翅膀,紛紛跌落於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為了王昭君的雅稱。
⑨ 古時對女子的稱呼有哪些
1、淑女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先秦:佚名的《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譯文: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2、女流:
《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巴金《家》三二:「家裡只有我一個女流,你表弟年紀又小。」
3、女郎:
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相關記錄:不知木蘭是女郎。(譯文: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南北朝:佚名《樂府詩集·木蘭詩》
4、巾幗:
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以婦女的頭飾羞辱他。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5、以蛾代美女
「娥」通用,本義指蠶蛾,因其觸角又長又細又彎,故用來形容女子的眉毛,後來成為美貌女子的代稱。又因為古代女子常用「黛」這種青黑色的顏料來畫眉,因而「翠娥」「青蛾」也隨之成為美貌女子的代稱。以「蛾」作比的有「蛾眉」「嬌娥」「翠娥」「青蛾「黛蛾」「雙蛾」等。
6、以玉代美女
原指佳人美貌如玉,以後逐漸用來指代美人。以玉比作美女,一般說來,是取玉石的珍貴、晶瑩、雅潔之意。如「玉顏」「玉人」「玉奴」「玉兒」「玉姝」「玉容」「紅玉」等。
7、以服飾、化妝品代美女
前人對於美女的代稱,首先是從服飾、化妝品著眼的。因此「紅袖」「紅裙」「金釵」「紅粉」「粉黛」「紅顏」「紅妝」等,在古代詩詞曲賦中都是女子的代稱。
「釵」是婦女固定頭發用的兩股簪,「黛」是古代女子用來畫眉的青黑色的顏料,類乎現在的眉筆,「紅粉」則是胭脂和鉛粉,這些都是女子的案頭必備之物品,用以代稱女子順理成章。「紅妝」則是從「裙」「釵」等具體的服飾到束妝完畢,以整體的盛妝代稱女子。